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7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71
6212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2:22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五頁
00:02:35
第三行
00:02:3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3
忽有一僧來禮拜
00:02:46
云方辯是西蜀人
00:02:51
昨於南天竺國
00:02:53
見達摩大師
00:02:56
囑方辯速往唐土
00:03:00
吾傳大迦葉
00:03:03
正法眼藏及僧伽梨
00:03:07
見傳六代
00:03:09
於韶州曹溪
00:03:11
汝去瞻禮
00:03:14
方辯遠來
00:03:16
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00:03:20
師乃出示
00:03:22
次問
00:03:23
上人攻何事業
00:03:26
曰善塑
00:03:29
師正色曰
00:03:31
汝試塑看
00:03:33
辯罔措
00:03:38
過數日
00:03:40
塑就真相
00:03:42
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00:03:46
師笑曰汝只解塑
00:03:51
性不解佛性
00:03:53
師舒手摩方辯頂曰
00:03:59
永為人天福田
00:04:03
師仍以衣酬之
00:04:08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04:12
現在我們就從這裡 接著下文來做個說明
00:04:27
辯取衣分為三
00:04:33
一披塑像
00:04:37
一自留
00:04:40
一用?裹瘞地中
00:04:45
誓曰後得此衣
00:04:49
乃吾出世
00:04:51
住持於此
00:04:53
重建殿宇
00:04:56
現在方辯他將六祖 賜給他的這一件袈裟
00:05:05
現在說賜給他的袈裟 不是傳衣缽的袈裟
00:05:09
是六祖穿的那件袈裟
00:05:13
把它分成三份
00:05:17
一份就是把它 披在佛像的身上
00:05:24
另外一份 自己留起來做紀念
00:05:27
另外一份就是 用包起來把它埋在地下
00:05:34
方辯就發誓這樣說
00:05:38
後來若有人 得到這一件衣服
00:05:42
就是我出世在這世界上
00:05:46
可以在這個地方 做主持重建這一間佛寺
00:05:54
所以後來到宋朝嘉祐八年
00:05:59
就是公元一千六十三年
00:06:03
剛好惠能六祖圓寂之後 經過三百五十年
00:06:12
有一個和尚叫做 惟先來修理寺廟的時候
00:06:20
得到以前方辯 所埋的這一份袈裟
00:06:29
這個袈裟雖然經過 三百多年還像新的一樣
00:06:38
而且現在那尊佛像 供奉在高泉寺
00:06:45
可以說很靈感
00:06:47
我們上期就是 有解釋到這裡為止
00:06:52
我們由此可見
00:06:55
這個惟先和尚 就是方辯來所投生的
00:07:02
現在這個是我推測的
00:07:04
書沒有寫
00:07:06
但是這個是 用老師的頭腦的推測
00:07:11
方辯死後一定去欲界做神
00:07:16
不然經過 三百多年才來出世
00:07:19
人到哪裡去 對不對
00:07:21
所以絕對去欲界做神
00:07:24
經過三百多年後
00:07:28
再下凡出生做人
00:07:31
就是這個惟先和尚
00:07:34
也是應著六祖所說的
00:07:37
說永為人天福田這句話
00:07:41
再這個方辯
00:07:44
他來禮拜六祖的時候
00:07:48
六祖問他說你做什麼事業
00:07:54
等於就是說 你到底學什麼法門
00:07:58
不過可惜 方辯不知道這個密意
00:08:02
他當成是世間的事業
00:08:06
所以說我 就會說塑佛像這樣
00:08:09
很會裝飾佛像
00:08:11
祂所問的 和他所答的不同
00:08:17
因為一代明師 所問的是生死的問題
00:08:22
方辯他不明白這個密意
00:08:26
他所回答的答俗事
00:08:29
所以惠能六祖才會跟他說
00:08:32
不然你去 刻一尊佛像給我看
00:08:37
方辯還不知道那個內容
00:08:40
真的去刻一尊佛像
00:08:44
六祖才感到搖頭
00:08:48
祂說你這可以 將來永遠受到人天福田
00:08:54
因為你根本 了脫生死的道理都不懂
00:08:59
所以呢 我們看到這段記事之後
00:09:06
來看當今的修行人
00:09:09
也是大多數讀者也
00:09:13
都沒有要來 追求了脫生死的理
00:09:18
大多數都追求有形有色
00:09:23
而你若不相信 你看這個電視台在傳道
00:09:28
再說也都說靈感跟顯化
00:09:33
很少說這個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09:37
不是沒有啦 很少
00:09:41
因為真正要了脫生死
00:09:44
是我們要自修自度
00:09:49
絕對不可能說 要靠佛的力量來成就的
00:09:54
所以我們在達摩破相論 裡面才這樣告訴我們
00:09:59
今時淺識
00:10:04
唯知事相為功
00:10:08
廣費財寶
00:10:11
妄營塔像
00:10:15
積木疊泥
00:10:17
圖青畫綠
00:10:20
傾心盡力
00:10:22
損己迷它
00:10:26
見有為 則勤勤愛著
00:10:30
說無相 則兀兀如迷
00:10:35
且貪現世之小慈
00:10:39
豈覺當來之大苦
00:10:43
此之修學 徒自疲勞
00:10:47
背正歸邪 誑語獲福
00:10:52
但能攝心內照
00:10:55
絕三毒 永使銷亡
00:10:59
閉六賊不令侵擾
00:11:03
自然功德 一一成就
00:11:07
超凡證聖 何煩皓首
00:11:14
在這裡面 總共有九個注解
00:11:19
我們一一來做注解
00:11:22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1:26
事相 不生不滅 之無為法曰理性
00:11:33
則生滅有為法曰事相
00:11:39
所以我們有時候 常常說事理 事理
00:11:46
事理就是包含後天跟先天
00:11:52
事就是事相
00:11:55
理就是理性
00:11:58
才叫做事理
00:12:01
事相 我們若是 談這個不生不滅
00:12:07
這個無為之法
00:12:09
這個叫做理性
00:12:12
現在若說到理性 就是談先天
00:12:16
若是這樣對於生滅
00:12:19
生滅也就是有生有滅
00:12:21
六道輪迴法
00:12:23
這個有為之法叫做事相
00:12:28
事相等於就是說後天
00:12:33
理性就是說先天
00:12:35
這樣說比較快
00:12:37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2:41
塔像 塔與佛像
00:12:44
無量壽經下曰
00:12:47
起立塔像 飯食沙門
00:12:56
塔像是什麼
00:12:58
塔就是佛廟
00:13:01
蓋這個佛寺就叫做塔
00:13:03
我們古代沒有叫寺 叫做塔
00:13:06
寺是到後來才改的
00:13:09
所以塔就是供奉佛祖 的佛寺就是叫做塔
00:13:14
和這個佛像
00:13:15
佛像就是神明桌上 這些佛的神像
00:13:20
所以無量壽經下卷裡面說
00:13:25
你今天努力來建立
00:13:28
這個立就是蓋啦
00:13:31
你努力來蓋這個佛廟 來雕塑這個佛像
00:13:36
這些都是吃飯的出家人
00:13:40
只有顧吃飯而已
00:13:42
他就不是要修行哩
00:13:44
蓋一間佛寺
00:13:46
只會說施主來啊 緣金來啊 供養金來啊
00:13:51
我肚子若會飽 吃得肥肥
00:13:54
裝得笨笨的
00:13:57
頭髮理得亮晶晶 只有等緣金這樣而已
00:14:04
才叫做飯食沙門
00:14:06
沙門就是修行人嘛
00:14:08
飯食就是笨蛋啊 只會吃飯而已
00:14:12
所以佛祖呢 在生前 就不贊成你蓋什麼佛像
00:14:18
是要你修行 不是要你蓋佛像的
00:14:24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14:27
兀兀 或作矻矻
00:14:32
現在這兩個兀兀
00:14:34
有時候寫這兩個矻矻
00:14:38
再看辭海
00:14:39
矻矻 勞極貌
00:14:43
矻矻就是感覺很疲勞
00:14:45
叫做矻矻
00:14:48
注解第四 修真錄這樣說
00:14:51
小慈救身得樂 大慈救心離苦
00:14:57
小慈是什麼
00:15:00
就是保佑你賺錢啦
00:15:04
保佑你平安啦 保佑你生病好起來啦
00:15:09
救你的身體 讓你得到快樂
00:15:12
這叫做小慈
00:15:14
若是大慈 就是救你的心來離苦
00:15:18
一個人的心 若有辦法安然自在
00:15:22
這個苦就沒有了
00:15:24
話若說起來 小慈是有形有相
00:15:27
大慈等於就是 可以說了脫出生死
00:15:33
注解第五
00:15:36
因為注解這個第五 說背正歸邪這個問題
00:15:41
我們等一下 再另外做注解
00:15:45
注解第六
00:15:46
誑語 欺人之言語
00:15:49
誑語就是騙人的
00:15:51
欺騙人的話語
00:15:54
注解第七和注解第八
00:15:58
對於這個三毒和六賊
00:16:02
等一下… 因為文比較長的關係
00:16:04
再另外做專文說明
00:16:08
注解第九 辭海這樣說
00:16:11
皓首 謂年老髮白
00:16:15
皓首 就是人老了 老髮變白
00:16:19
叫做皓首
00:16:21
現在我們來看全文
00:16:28
達摩祖師說當今 一些知識比較淺的人
00:16:36
話若說起來 比較沒有知識的人
00:16:41
只有知道什麼 知道要這個靈感顯化
00:16:48
只有這個有為的事情 把它當成他的功德
00:16:55
就努力啊 努力什麼 努力拿錢來蓋廟
00:17:01
佛祖把它塑得很大尊
00:17:05
再多的錢他都拿出來
00:17:06
他說這樣有功德
00:17:09
這就是頭腦不好的人
00:17:15
就趕緊啊 佛像就把它雕刻
00:17:20
積木就是等於雕刻佛像
00:17:23
疊泥就是有的 一些這個佛像
00:17:29
用水泥去做的那種
00:17:31
或是用土去燒
00:17:34
像陶瓷的佛像 這個可以說疊泥
00:17:39
圖青畫綠就是佛祖像
00:17:41
好比像畫的 那個佛祖的畫相
00:17:48
就整個心都靠在那個佛像
00:17:53
那個塑像
00:17:54
就盡他的力
00:17:57
損到自己 就迷惑著佛祖
00:18:03
它就是指佛祖
00:18:07
你這樣拿錢來花 就是損失你自己
00:18:14
佛祖沒有迷惑你
00:18:16
你自己迷
00:18:17
佛不迷人 人自迷
00:18:19
你自己這樣迷迷惘惘
00:18:24
見到有為法 大家都很努力的
00:18:29
哇 今天廟裡熱鬧趕快去
00:18:34
今天要蓋廟 去當義工哦
00:18:37
有錢出錢 沒錢出力喔
00:18:39
大家都這樣精神百倍
00:18:44
一擔泥土 一擔磚塊 一擔水泥
00:18:46
再重你都搬去
00:18:50
現在若要說道理 說這個無相
00:18:53
就感到很疲勞
00:18:54
都不用動
00:18:55
光是坐在椅子上 就感到很疲勞
00:18:57
眼睛惺忪
00:18:59
一邊打瞌睡 一邊打瞌睡這樣子
00:19:02
不知道幾天沒睡
00:19:05
或是工作做得有多累 這樣很疲勞的
00:19:10
若做有為的
00:19:11
磚塊幾百斤挑著走 精神幾百倍啦
00:19:14
說到聽道理 拿一枝筆好像幾千斤
00:19:17
在那裡坐著就一直打瞌睡
00:19:23
而且大家 都貪著現世的小慈
00:19:27
只有貪著佛祖靈感 會保佑我
00:19:32
你知道後來 會受到很大的苦
00:19:38
為什麼會受到很大的苦
00:19:39
你沒有做善事啊
00:19:42
你今天也沒造功德啊
00:19:46
以後六道又輪迴啊
00:19:49
受到很大的苦啊
00:19:51
啊 供養佛祖也會吃苦
00:19:57
供養師父也會吃苦
00:20:00
我現在快要講專題說喇嘛
00:20:06
最近會出版
00:20:08
因為現在怎麼樣
00:20:08
因為羅東…回到宜蘭 一個禮拜全都說那個專題
00:20:15
喇嘛說一句話
00:20:18
拜託你們不要拿紅包給我
00:20:23
修行人應當是要苦修苦行
00:20:27
你們不要把修行人寵壞了
00:20:31
假使他要修行 你寵到會享受
00:20:35
這些修行人若要下地獄
00:20:36
你就拉他的袈裟邊 跟他下地獄
00:20:41
這樣看嚴不嚴重
00:20:44
真的他本來要修行
00:20:47
你不讓他修行
00:20:49
一直供養他
00:20:51
像我說的 吃得肥肥 裝得笨笨
00:20:55
嘴唸阿彌陀 心肝像利刀
00:20:57
嘴巴唸經 卻做虧心行
00:21:00
只有錢來啊 錢來啊
00:21:03
你當無明的善人
00:21:05
將來就要到地獄去了
00:21:09
這個就和達摩祖師 說的意思一樣
00:21:12
現代和尚 達賴喇嘛就這樣說
00:21:17
這個達賴來這裡傳道 報紙你有詳細看就知道
00:21:26
他說你今天 貪著現世的小慈
00:21:31
你知道將來受到很大的苦
00:21:35
這是一代的祖師說的
00:21:40
像這種的修行學道 你是白忙的
00:21:46
跟你說你是白忙的
00:21:50
背正歸邪
00:21:53
背正 這個正是什麼
00:21:55
這個正邪有兩種的說法
00:22:02
若以後天說正邪
00:22:05
正就是說好的話 邪就是說壞的話
00:22:10
若是先天法就不是了
00:22:12
先天法正就是 修我們的本性叫做正
00:22:17
邪就是修外面的有形像
00:22:22
這個事相就邪
00:22:25
理性就是正
00:22:29
所以才說金鋼經說
00:22:32
若於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0:22:34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0:22:37
對不對
00:22:39
你吃飽只求 佛祖保佑你靈感顯化
00:22:50
你這個已經走到邪道去了
00:22:52
這個邪是指 心外之道叫做邪
00:22:55
金鋼經裡面注解 我就說的很清楚了
00:23:01
你根本就要欺騙世間人 說你今天得到福
00:23:07
啊 歸依功德無量
00:23:11
念一句佛你就去西方
00:23:17
啊 你來灌鼎哦
00:23:20
你就成就哦
00:23:22
達賴喇嘛怎麼說
00:23:24
你若沒修灌鼎沒效
00:23:28
馬上這樣說
00:23:30
報紙裡面刊登的很大篇
00:23:33
說你今天若沒修行來說 灌鼎沒效這樣說
00:23:40
你是只有跟你說 灌鼎功德無量
00:23:46
你欺騙人
00:23:49
誑語獲福
00:23:54
他說假使 你有辦法來攝你的心
00:23:58
攝你的心就是要有定力
00:24:00
你的心會收攝
00:24:02
迴光反照看出你的本性
00:24:06
現在呢 他說 這個貪瞋癡是三毒
00:24:13
因為怎麼樣 這個貪
00:24:16
大多數會去犯法 都是從貪來的
00:24:22
若瞋就沒辦法忍辱
00:24:24
一個人若沒辦法忍辱 就是瞋恚的心
00:24:28
因為你就是有 那個瞋恚心才沒辦法忍辱
00:24:32
癡就是迷迷惘惘
00:24:38
所以才會說
00:24:39
你這個三毒就要用什麼
00:24:42
用你這個三慧來斷他
00:24:46
三慧就是戒定慧
00:24:49
這個戒才有辦法治貪
00:24:52
定就是禪定
00:24:55
定才有辦法來治瞋
00:24:58
有那個慧才有辦法治癡
00:25:01
所以你要絕這個三毒
00:25:04
永遠這個三毒 不要讓它生出來
00:25:09
要避六賊
00:25:12
六賊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身 意
00:25:17
這六個賊一定要關起來
00:25:21
不要讓它作怪
00:25:26
不令侵擾
00:25:29
眼睛看到一個事情不順眼 心裡就砰砰跳
00:25:33
耳朵聽到一句話不順耳 心裡砰砰跳
00:25:37
這個賊都很厲害的
00:25:41
若這樣你自然的功德
00:25:44
不用花錢 這種功德都不用花錢
00:25:48
你自然的功德 一一就成就了
00:25:54
你要超凡入聖
00:25:57
超凡證聖 和超凡入聖意思一樣
00:26:02
你何必煩惱現在 年紀這麼大要怎麼學呢
00:26:07
你不用煩惱年紀大
00:26:09
釋迦佛祖一個徒弟 到一百多歲才學道
00:26:13
他都成道
00:26:16
學道不是年輕人才會成功
00:26:20
要有心要學和不學
00:26:23
你若有心要學不要擔心 我老了沒辦法學
00:26:27
你不要擔心那些
00:26:30
我們現在這個內容
00:26:33
還有注解第五 注解第七 注解第八
00:26:38
另外做一個解釋 我們寫上黑板
00:26:43
注解第五修真錄這樣說
00:26:48
菩薩依自力而修 故名正
00:26:54
凡夫依他力而修 故名邪
00:26:59
金剛經云
00:27:01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0:27:05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0:27:09
今人背正歸邪 故不能見如來也
00:27:15
但是這個邪道 我剛才有說過了
00:27:18
邪道不是指做壞事情
00:27:21
邪道是我們心外面要求道
00:27:27
所以呢 在這個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這樣說
00:27:33
若心遊理外
00:27:37
心外求如來 皆是邪道
00:27:41
我們鳩摩羅什法師
00:27:45
是我們中國很出名的高僧
00:27:48
三藏法師
00:27:50
不是現在 一般的人說三藏
00:27:53
都想說唐朝的玄奘法師
00:27:57
事實這三藏法師 是一個名稱而已
00:28:04
假使你一個人
00:28:06
對於經藏 律藏 論藏
00:28:09
三藏若有徹底的研究
00:28:12
都可以稱呼叫做三藏法師
00:28:16
所以中國三藏法師 不是一個而已 是很多個
00:28:20
就好像說博士
00:28:22
博士不是一個 博士是很多個
00:28:26
所以這個鳩摩羅什法師說
00:28:29
假使若一個人 你的心跑出去外面
00:28:35
在你心的外面要求佛 這都邪道
00:28:41
正道
00:28:42
是要自修自悟 要看出你的本性
00:28:48
道濟禪師說
00:28:51
捨了正路 心外求佛
00:28:54
即是邪道
00:28:55
永不得見如來本來面目
00:28:59
道濟禪師說你若捨棄正路
00:29:03
捨棄你修不生不滅的道理
00:29:07
外面只要求靈感顯化 這就是邪道
00:29:12
你永遠沒辦法看出 如來本來面目
00:29:17
所以現在修真錄說
00:29:21
修菩薩行的人
00:29:24
你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修
00:29:27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正
00:29:31
凡夫是要 依靠外面的力量來修
00:29:36
所以叫做邪
00:29:39
金剛經才說
00:29:40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0:29:43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0:29:46
這我們剛才已經解釋過了
00:29:49
當今的人都背這個正道 歸這個邪道
00:29:53
所以才沒辦法看出 佛祖本來的面目
00:30:00
注解第七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0:03
三毒
00:30:05
一 貪毒
00:30:06
引取之心 名為貪
00:30:09
以迷心對於一切順情之境
00:30:13
引取無厭者
00:30:16
二 瞋毒
00:30:18
恚忿之心 名為瞋
00:30:21
以迷心對於一切違情之境
00:30:25
起忿怒者
00:30:27
三 痴毒
00:30:29
迷闇之心 名為痴
00:30:32
心性闇鈍
00:30:34
迷於事理之法者
00:30:36
亦名無明
00:30:40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30:42
三毒是什麼
00:30:44
第一就是貪毒
00:30:46
貪毒就是引取的心
00:30:49
就好像我們的心要把…
00:30:52
看到一樣東西 想要的那個心
00:30:56
這就是貪
00:30:59
就是我們的迷心 對於順情之境
00:31:03
怎麼樣叫做順情之境
00:31:05
環境好啊
00:31:07
環境好你還想要不足
00:31:16
你若沒有錢
00:31:18
想要求賺錢 才有理 對不對
00:31:20
你不是 你環境就很好
00:31:23
做官一個月領好幾十萬 他還要貪污
00:31:28
做生意一天賺好幾萬
00:31:30
他也還要想動腦筋 不擇手段要再賺錢
00:31:35
這都是什麼
00:31:37
都是迷心對於一切 順情之境引取無厭
00:31:42
拿再多他都不會討厭這樣
00:31:45
注解第二
00:31:47
瞋毒
00:31:50
就是恚忿之心
00:31:55
我們說瞋恚 瞋恚 瞋和恚是不一樣的
00:32:01
瞋是表露在外面
00:32:05
恚是我們心 怨嘆的心
00:32:09
一個人的心 因為有怨嘆的心
00:32:13
才會表現在外面出來 才叫做瞋恚
00:32:17
所以一個人你心怨嘆
00:32:21
人家怎麼那麼有錢 我這麼窮
00:32:23
或是說我比你笨拙 你就取笑我
00:32:29
我比較笨拙你就欺負我 這都叫做恚忿之心
00:32:35
這恚忿之心的名字就是瞋
00:32:38
因為怎麼樣 會發脾氣啊
00:32:41
就是我們/迷心 對於一切違情之境
00:32:44
怎麼樣叫做違情之境
00:32:46
眼睛看不順眼 心也不舒服啊
00:32:50
耳朵聽不順朵 心也不舒服啊
00:32:54
你罵我 糟蹋我 我心也不舒服啊
00:32:58
這個恚忿之心一發作起來
00:33:01
瞋毒就起 就表現在外面出來
00:33:07
所以一個人你若違情之境
00:33:10
就會起忿怒的心 忿怒的表現這叫做瞋毒
00:33:17
第三就是痴毒
00:33:19
痴毒就是迷迷惘惘的心 這就是痴
00:33:24
一個人的心性闇鈍 就像頭腦轉不過去
00:33:31
迷在事理
00:33:34
迷在事就是著相
00:33:37
迷在理就是著空
00:33:40
你有些學了脫生死也會迷
00:33:44
怎麼會迷
00:33:46
就像惠能六祖說
00:33:47
莫聞我說空即著空
00:33:50
你被空黏住
00:33:53
一個人你若迷在這個 了脫生死來說就會驕傲
00:33:57
看一切就像不會謙虛
00:34:02
說我學先天 你學後天的 就會變成這樣來
00:34:08
所以一個人迷在事也不行
00:34:13
迷在理也不行
00:34:16
所以六祖才會說
00:34:17
於相離相 於空離空 這個道理在那裡
00:34:22
所以一個名字叫做無明
00:34:24
無明 明就是智慧
00:34:26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0:34:31
對於注解第八 因為文比較長
00:34:35
我們等候下期再來解釋
00:34:38
下午就到這裡做一段結束
00:34:42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34:46
我們今晚來看上期 說這個破相論裡面
00:34:53
這個共計有九個注解
00:34:57
這個破相論 九個注解的中間
00:35:01
這個注解第八 和這個注解第九
00:35:05
因為我們還沒有詳細說明
00:35:08
所以現在我們先來注解 注解第八 這個六賊
00:35:17
什麼叫做六賊
00:35:19
我們現在先看 涅槃經的說明
00:35:23
六大賊者
00:35:27
即外六塵
00:35:30
菩薩摩訶薩
00:35:33
觀此六塵 如六大賊
00:35:37
何以故
00:35:39
能劫一切諸善法故
00:35:44
六大賊者
00:35:46
夜則歡樂
00:35:49
六塵惡賊
00:35:51
亦復如是
00:35:53
處處無明闇
00:35:57
則得歡樂
00:36:01
涅槃經說有六個大賊
00:36:06
這六個大賊是什麼
00:36:09
就是外六塵
00:36:13
我們內是六根
00:36:16
外是六塵
00:36:18
六塵就是色 聲 香 味 觸 法
00:36:24
因為我們內的六根 來引外的六塵
00:36:28
才生出這個六識
00:36:31
這個六識若變壞的 就變成六賊
00:36:38
一個修菩薩行的人
00:36:41
你若看到六塵
00:36:45
把他當作六個大賊
00:36:47
是什麼原因
00:36:51
因為這六個賊
00:36:55
會來劫走你一切的善法
00:36:59
這個善法就可以說十善法
00:37:02
我們人所以要 行功立德的善法
00:37:06
就是都被這六個賊 把我們劫走
00:37:11
這六個大賊 晚上就很高興
00:37:19
所以你看
00:37:20
我們若走到暗路上 都叫做黑社會
00:37:25
黑就已經黑暗
00:37:28
所以賊就是黑暗才會高興
00:37:32
亮他就不會高興
00:37:34
你若亮來說就 他的壞就會顯露出來了
00:37:40
這個六塵的惡賊也一樣啊
00:37:46
他處在什麼 無明
00:37:49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就是闇
00:37:52
闇就是好比像夜一樣
00:37:56
所以這個六賊的惡賊
00:37:59
就是為了你無明 闇 他才會高興
00:38:04
你若光明開智慧 他就不會高興了
00:38:10
楞伽經才說
00:38:13
汝現前眼 耳 鼻 舌 及與身 心
00:38:21
六為賊媒
00:38:24
自劫家寶
00:38:28
楞伽經說在你… 現在眼前
00:38:34
這個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
00:38:38
和我們人的身體和心意
00:38:43
這六個做賊的媒人
00:38:48
自己來劫家裡的寶
00:38:53
不是去偷別人的
00:38:56
是偷拿自己家裡的寶
00:38:59
家裡的寶是什麼 就是我們的功德
00:39:02
會劫走我們的功德
00:39:06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說
00:39:09
色 聲等六塵 以眼等六根為媒
00:39:17
劫掠功能法財 故以六賊為譬
00:39:24
色聲等就是指
00:39:27
色 聲 香 味 觸 法這個六塵
00:39:32
用著眼等 眼等就是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00:39:37
和我們的身體 和我們的心意
00:39:40
這個六根來做媒人
00:39:46
會來搶劫我們人 要行功立德這個法財
00:39:53
這個法財一名叫做七法財
00:39:57
有時候說是七聖財
00:40:01
所以為了我們這六個賊
00:40:05
會來劫走我們功能的法財
00:40:09
所以才用這六個賊來比喻
00:40:14
那麼什麼叫做法財呢
00:40:18
我們現在就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40:22
財者
00:40:24
謂信等七種出世法財也
00:40:32
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
00:40:37
資成道果
00:40:39
故謂之財
00:40:42
一 信財
00:40:45
謂能決定受持正法 以為佛道之糧
00:40:52
二 進財
00:40:54
謂未能見真諦理
00:40:57
而一心精進求出世道
00:41:01
以為成佛之資
00:41:04
三 戒財
00:41:06
謂戒為解脫之本
00:41:11
能防身 口 意之惡業
00:41:16
以為成佛之資
00:41:19
四 慚愧財
00:41:22
謂能慚愧
00:41:23
則不造諸惡業
00:41:27
以為成佛之資
00:41:30
五 聞財
00:41:32
聞必能思
00:41:34
思必能修
00:41:36
若能聞佛之聲教
00:41:40
則開發妙解
00:41:43
如說而行
00:41:45
以為成佛之資
00:41:47
六 捨財
00:41:49
捨則捨施
00:41:51
謂若能運平等心
00:41:55
隨求給施 無所惜
00:42:00
以為成佛之資
00:42:03
七 定慧財
00:42:05
定則攝心不散
00:42:08
止諸妄念
00:42:10
慧則照了諸法
00:42:12
破諸邪見
00:42:13
以為成佛之資
00:42:18
現在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0:42:23
說什麼叫做財
00:42:26
財就是信等
00:42:30
七種出世法的財
00:42:33
現在說信等就是 信財 進財 戒財
00:42:38
慚愧財 聞財 捨財 定慧財才說做信等
00:42:45
這個信財等 七種出世法的財
00:42:52
假使一切的眾生 來行這七種的法
00:43:01
可以幫助我們成道果 所以才叫做財
00:43:09
第一就是信財
00:43:14
就是說有能力 來決定受持正法
00:43:18
以為佛道之糧
00:43:22
一個人若有這個信財 你就不會走上偏路
00:43:27
你一定要受持這個正法
00:43:32
你假使若受持正法之後 你就有辦法成就佛道
00:43:39
這個信財 等於就是你的資糧
00:43:44
第二就是進財
00:43:48
因為我們還沒辦法 看出這個真諦理
00:43:52
真諦理就是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43:55
但是我們一心精進 要求出世道
00:44:01
來成全做佛的資糧
00:44:06
所以我們這個道 有一個出世法和入世法
00:44:11
什麼叫做入世法
00:44:14
入世法就是等於像說
00:44:18
現在人家設什麼基金會啦
00:44:21
或是布施行善啦
00:44:24
這都屬於出世法
00:44:27
濟世這都屬於出世法
00:44:31
救人的身體 這就是可以屬於入世法
00:44:38
若出世法是相反的
00:44:40
出世法是要救我們的心
00:44:43
出離世間的法
00:44:46
就好比像要求 了脫生死的法叫做出世法
00:44:51
所以你一心要精進 來求了脫生死的道理
00:44:56
來做成佛的資糧
00:45:00
第三就是戒財
00:45:03
戒就是要解脫的根本
00:45:07
有辦法來預防我們的 身業 口業 意業
00:45:15
這個十惡業
00:45:17
我們心 有三個業殺 盜 淫
00:45:22
口有四個業就是 妄語 惡口 兩舌 綺語
00:45:33
這個嘴巴有四個惡
00:45:36
意業就是貪 瞋 癡
00:45:39
所以有能力來預防 身 口 意這十惡業
00:45:44
來做成佛的資糧
00:45:48
第四就是慚愧財
00:45:53
慚愧財就是說 你有辦法來慚愧
00:45:58
才不會來造成所有的惡業
00:46:02
來做成佛的資糧
00:46:06
若對戒財 進財 信財 這個一般比較知道
00:46:11
因為這以前就常常說過了
00:46:14
但是對這個慚愧財呀
00:46:17
一個人修行 大多數都不想慚愧
00:46:22
人家若誇獎心裡 就一直生出高興的心
00:46:27
人若嫌就覺得很難過這樣
00:46:32
好比說忍受不住
00:46:35
慚愧財不論是人家誇獎 我們要慚愧
00:46:40
不管你是人家嫌 我們也要慚愧
00:46:45
人家嫌我們 我們要慚愧怎麼樣
00:46:48
啊 很丟臉
00:46:50
我們就是做不夠 人家才會嫌我們
00:46:54
我一定要做到夠
00:46:57
不要再讓人家嫌
00:46:59
你要慚愧說 我們今天是做不夠
00:47:03
但是誇獎我們也要慚愧啊
00:47:06
人家若誇獎我們說很丟臉
00:47:10
我們就做不夠 人家還這樣誇獎我們
00:47:14
現在我若沒有做到來說 人家誇獎就變成虛偽了
00:47:20
我們要覺得 啊 我們很丟臉
00:47:22
人家誇獎我們 怎麼我們沒有做到那裡去
00:47:27
所以不論人家嫌棄 我們也要生出慚愧心
00:47:31
不管人家是誇獎 我們也要生出慚愧心
00:47:34
不要說人家一嫌 我們心裡就不舒服
00:47:38
人家誇獎 就起驕傲心 這樣就很不好了
00:47:43
第五就是聞財
00:47:48
第五就是最要緊的 我們要認真聽道理
00:47:54
很多人怎麼說
00:47:56
心裡做好就好了 聽什麼道理
00:48:00
心裡做好
00:48:02
怎樣才叫做好我問你
00:48:05
道理若沒有聽 常常就做無明的善人
00:48:11
有時候道理會做錯
00:48:15
我就常常說
00:48:18
大家說要修到諸天
00:48:20
諸天很容易
00:48:22
大家覺得很困難 我說很容易
00:48:26
說你都不要聽道理
00:48:28
也不用信宗教
00:48:31
一味你心裡行善做善事 你若不要做壞規矩
00:48:37
你若一味做善 你死一定到諸天
00:48:43
要到諸天是很容易的事情
00:48:47
但是諸天 要待得住很困難
00:48:52
我敢說一百個諸天做神 九十九個墮落
00:48:58
什麼原因
00:49:01
因為你生前沒有學道理啊
00:49:03
沒有聽道理啊 不知道道理啊
00:49:06
現在比如說蒞任 你去哪一間廟做神
00:49:11
你去哪一間 佛寺做菩薩這樣來說
00:49:16
這個諸天的神不是祂本人
00:49:19
不是說你現在這間佛祖廟 供奉觀世音菩薩
00:49:22
這間佛祖廟供奉釋迦佛祖
00:49:26
這間佛祖廟 在供奉濟公活佛
00:49:29
這間王爺廟在供奉王爺
00:49:31
這間媽祖廟在供奉媽祖 就是祂本人 不是
00:49:36
你們在座這些師兄 師姊
00:49:39
若男眾你若有能力修
00:49:43
最高你也可以到 某一間廟做天公
00:49:47
你也可以去做王爺公
00:49:49
也可以去做城隍爺
00:49:51
也可以去做土地公
00:49:53
若女眾來說
00:49:55
你也可以去做靖姑娘媽
00:49:58
你也可以去做註生娘娘
00:50:02
也可以去做女媧娘娘 種種有那個女眾的神像
00:50:08
你可以去那裡蒞任 可以說去做媽祖婆
00:50:14
所以呢 像我們這個 斗南 石龜溪
00:50:21
覺路金繩那本書就知道了
00:50:24
北港媽祖來降乩
00:50:27
他寫怎麼樣 北港天上聖母蕭
00:50:33
嗯 奇怪
00:50:35
北港我們天上聖母就姓林 怎麼變成姓蕭
00:50:39
那就是姓蕭的人去蒞任的
00:50:42
不是他本人
00:50:45
像我們鹿谷八港恩主公
00:50:47
有些說關聖帝君 祂來降乩說
00:50:53
我這裡恩主姓章
00:51:00
嗯 奇怪
00:51:01
關聖帝君姓關 怎麼變成姓章
00:51:04
這個就不同了
00:51:06
這就是叫做蒞任的神
00:51:09
你現在去做蒞任的神之後
00:51:13
做人比做神還好修
00:51:17
所以人常說 人身難得這句話
00:51:23
在六道中神比人高的格
00:51:27
是為什麼說人身難得 他為什麼不要說做神難得
00:51:32
做神比做人還要難修
00:51:36
好比說你去一間廟
00:51:39
廟裡的人 不要跟你合作你就糟了
00:51:43
那些廟的要做神棍 要做佛棍 開廟店
00:51:47
你做神要生氣也不是 不生氣也不是
00:51:51
你沒辦法去造功果 氣數盡就又墮落了
00:52:01
有一些若比較笨的神
00:52:03
那個廟裡若熱鬧 在做不三不四的節目
00:52:10
你一看有趣哩 交椅坐穩一點再看一看
00:52:14
三看四看就墮落下去了
00:52:18
我就一本鸞堂扶鸞出來的
00:52:22
剛好二月初二日 我們土地公生
00:52:27
突然間 鸞堂土地公神來附乩
00:52:32
人說 福德正神今天你的聖誕
00:52:35
廟裡在熱鬧 你怎麼跑來這裡
00:52:37
避難 避難 說避難
00:52:40
這些信者跟祂說 怎麼避難
00:52:42
唉 好色鬼喔 在廟埕演不正當的戲
00:52:50
我坐不住 不避難我眼睛會瞎掉
00:52:55
那就是聰明的神 有聽道理的神
00:52:58
若笨的神椅子坐下 眼睛看清楚一點
00:53:02
很慘了
00:53:05
有些廟裡你看 在辦那個六合彩
00:53:10
就保佑人家
00:53:13
你就墮落了
00:53:18
我就有去某某一間廟 附乩出來
00:53:22
那間廟全都什麼
00:53:23
全都是這些 做這個黃色場所的女生去求
00:53:32
他說某某什麼神啊 我不方便說哪一間廟
00:53:37
我們對事不對人的
00:53:39
啊 某某什麼神啊 我近來生意不好
00:53:43
那個乩童 就在女孩的頭上摸一摸說
00:53:46
沒有關係 沒有關係
00:53:46
我今天晚上 再趕一些客人給你
00:53:50
現在那個什麼神我不會說
00:53:54
這樣會墮落不會墮落
00:53:57
雖然都到諸天 說有氣數五百年
00:54:02
氣數五百年 不是一定就五百年
00:54:07
有些上千年的也有
00:54:10
有些三 兩百年的也有
00:54:12
有些甚至幾十年 就下來的人也有
00:54:16
你若是不壞不好
00:54:19
一定他氣的數五百年 才會下來再轉生
00:54:24
你若在諸天沒修好
00:54:27
會再延長六百年 七百年 一千年也一直延長
00:54:31
像說我們人活六十甲子
00:54:33
六十甲子 說一輪這說是標準的
00:54:37
像我現在已經八十了
00:54:39
八十一了
00:54:41
但是也有人三 二十歲 就死掉的也有啊
00:54:44
一樣啊
00:54:46
你做神若犯法來說 馬上就墮落了
00:54:49
所以有時候看歌仔戲說
00:54:51
捉去斬仙台把他斬掉
00:54:55
那就是犯法了
00:54:58
所以你道理一定要聽
00:55:01
聽了以後才不會走到無明
00:55:07
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個道理的寶貴
00:55:12
因為我們道理做了以後 才不會有錯誤
00:55:16
就像這回達賴喇嘛 來我們台灣傳道
00:55:21
我現在要計劃 本來要做上下集二卷
00:55:26
但是結果呢
00:55:27
人家說捉魚要結束 提簍的不結束
00:55:31
人家資料一直拿來給我
00:55:34
我才跟製作部說 不然你做三集啦
00:55:38
他說就上下集 標誌都印下去了
00:55:43
說印下去 再做一個中集啦
00:55:46
做一個中集啦 上 中 下就三集了
00:55:49
但是這次回去 三集做完了
00:55:53
又再說不完
00:55:56
說不完 說不然來做四集
00:55:58
他說上 中 下 接下來要怎麼做
00:56:01
你把他寫一個續集
00:56:03
寫一個續集 這樣就變成四集
00:56:07
現在這四集若做出來 我裡面就說得很清楚
00:56:11
達賴喇嘛說一句話
00:56:14
說你不要寵修行人
00:56:18
紅包越多 魔越多
00:56:22
拜託你紅包不要給我
00:56:27
修行人要好好修行
00:56:31
你寵他啊
00:56:34
現在一寵
00:56:37
人一快活之後就懶得修
00:56:40
若懶得修之後
00:56:42
起先這樣過來這邊供養 過去那邊供養
00:56:49
人總是吃飽裝傻
00:56:53
頭理得亮晶晶 等候施主的緣金
00:56:57
若沒有錢沒有錢再用討的
00:57:00
某人啊 廟裡沒有錢呢
00:57:02
某人啊 怎麼樣
00:57:04
想東想西一下要法會 一下要做什麼
00:57:08
錢就一直那個
00:57:09
若墮落
00:57:11
萬一若犯法下地獄 要怎麼辦
00:57:15
若下地獄 你供養他的人也要下地獄
00:57:20
你怎麼說這樣 是啊
00:57:22
他主犯 你共犯啊
00:57:26
你不要寵他 他不會墮落嘛
00:57:28
為了你寵他才墮落
00:57:30
是為什麼老師強調 不要讓人家供養
00:57:35
什麼原因
00:57:39
現在今天也跟 我兒子在起爭執
00:57:43
在不高興啊
00:57:44
常常也不高興 怎麼樣
00:57:46
我要買東西 要幫我出錢 我就不要了
00:57:49
現在我給你當兒子 你怎麼那個
00:57:51
說你讓我做兒子 你養成父親的貪心
00:57:54
不會啦 你現在這麼多歲 怎麼會起貪心
00:57:57
你怎麼知道不會貪心
00:57:59
我每次要買東西 你都幫我出錢
00:58:02
現在萬一若看到東西 比較喜歡的
00:58:06
就摸一摸 摸一摸
00:58:09
看一看 你就會幫我付錢了
00:58:11
現在萬一若沒有付 就開口了
00:58:13
某人啊 你有沒有帶錢來
00:58:16
我現在錢不夠 你幫我付一下帳
00:58:20
三變四變 變到我貪心一直跑出來
00:58:23
貪心若跑出來 我若墮落是誰害的
00:58:26
你幫我付錢的人害我的
00:58:28
對不對
00:58:30
所以不能造成 一位修行人的貪心
00:58:34
所以老師強調
00:58:35
若你自動要送我的我收啦
00:58:38
也很多人買東西 就像伴手禮這樣買來送我
00:58:43
我都很高興接受
00:58:45
但是我若要買東西 你絕對不要幫我出錢
00:58:49
你若幫我出錢 老師不高興
00:58:50
雖然你很有誠意 很尊敬老師
00:58:54
不過老師不要這樣
00:58:58
所以呢 希望我們要聽道理
00:59:01
道理不聽就是無明
00:59:03
無明就走錯路
00:59:05
走錯路就糟糕了
00:59:08
所以這個聞財是很重要的
00:59:12
他說聽到道理 你就會想事情
00:59:17
想事情你就想要修
00:59:21
假使你若有辦法 聽到佛的佛法
00:59:26
這個道理 你有辦法去開發 去妙解
00:59:33
若這樣來做你就會成佛
00:59:36
這聞財就是成佛的資糧
00:59:40
第六就是捨財
00:59:43
捨就是捨施
00:59:47
布施和捨施是不同的
00:59:50
布施有些人是為了 要名聲去布施的
00:59:53
有些是為了要神氣去布施
00:59:56
有些就好比像 糟蹋人在布施的
00:59:58
有些說是不情願在布施的
01:00:02
不過我們要在論到那裡 沒有時間
01:00:07
捨就是喜捨
01:00:09
用歡喜心來布施 要達到三輪體空
01:00:14
這我們在 六祖壇經之前也說很多了
01:00:19
假使你若有辦法 運這個平等的心
01:00:24
隨求來給施
01:00:26
不要有一個心裡打結 那個惜的心
01:00:31
若這樣才可以做佛的資糧
01:00:36
第七就是定慧財
01:00:40
定就是攝心不要散 就是要止這個妄念
01:00:47
慧就有辦法照出一切法
01:00:52
來破除我們人的邪見 來做成佛的資糧
01:00:57
但是說定是禪定 慧是智慧
01:01:02
應該是兩個財 怎麼會合為一個財
01:01:07
因為定和慧不能分開
01:01:11
所以我們瑤池金母經才說
01:01:14
解脫非難 難在定慧這句話
01:01:17
定和慧是合一的東西
01:01:20
所以在這個 觀音玄義裡面才說
01:01:24
若定而無慧者 此定名痴定
01:01:30
譬如盲兒騎瞎馬
01:01:35
必墮坑落塹
01:01:38
而無疑也
01:01:40
若慧而無定者
01:01:42
此慧名狂慧
01:01:44
譬如風中燃燈火
01:01:48
搖颺 搖颺
01:01:49
照物不了
01:01:52
觀音玄義說 假使一個人有定
01:01:55
但是你沒有智慧
01:01:58
雖然你會禪定沒有智慧
01:02:01
這個定就是叫做痴定
01:02:04
因為為了你沒有智慧 是非分不清楚啊
01:02:10
就好比像一位瞎子
01:02:12
騎著一隻瞎眼的馬
01:02:16
你因為定這條路我要走
01:02:20
走來到這裡就已經懸崖
01:02:23
你不想要轉彎再走下去 你就跌到懸崖下面去
01:02:31
但是你雖然 一個人智慧很高
01:02:36
你沒有那個定力 妄念很多
01:02:39
這個慧就是叫做什麼 就是叫做狂慧
01:02:42
就好像在這個風的裡面
01:02:45
點一盞燈火
01:02:48
風在吹燈火 就一閃 一閃 一閃這樣
01:02:51
搖啊 搖啊 搖啊 東西照不清楚
01:02:56
所以雖然你有智慧
01:02:58
你若妄念多 沒有定力那個變狂慧
01:03:02
所以定和慧絕對不能離開
01:03:05
才說是定慧財
01:03:08
所以你若有辦法
01:03:11
將信 進 戒 慚愧 聞 捨 定慧
01:03:18
這七樣 這個七法財 你有辦法積好
01:03:23
人家一說要道本
01:03:25
這就是我們的道本
01:03:27
無財不成道 就是說這七法財
01:03:30
不是說陽間這個錢財 俗間這個錢財
01:03:36
所以希望 我們這是注解第八
01:03:43
說這六賊會這個劫七聖財
01:03:48
所以我們一定要 這六個賊把它打死
01:03:52
六個賊若沒有 把它打死來說
01:03:55
七聖財若破功 道就不會成了
01:04:00
下午說到這裡時間的問題
01:04:02
注解第九 等候下期再來分解
01:04:0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04:13
我們下午首先來補充 上期說達摩破相論
01:04:21
裡面共計有九個注解
01:04:26
這九個注解中間 這個第九
01:04:31
他說何煩皓首
01:04:35
就是說一個人在修行
01:04:39
你不用擔心 我年紀這麼大
01:04:42
我頭髮已經白了 我要怎麼去修行
01:04:47
所以當今的人修行 以為年輕人才會成功
01:04:53
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01:04:58
我們學道是不論老少
01:05:03
像釋迦佛祖
01:05:05
一位徒弟 到一百二十歲才得道
01:05:12
那最多歲 一百多歲
01:05:15
你想 一百多歲都有辦法成道
01:05:18
是為什麼說 到老不能修行
01:05:24
有些說真的 活到一百多歲還可以修行
01:05:28
我們現在先來看一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05:35
須跋陀羅
01:05:38
為佛陀入滅前
01:05:41
最後受教誡得道之弟子
01:05:47
得道之時
01:05:49
年已百二十歲
01:05:54
佛光大辭典說須跋陀羅
01:05:58
就是釋迦佛祖 祂快要死之前
01:06:03
最後來受教誡 來得道的徒弟
01:06:10
他得道的時候 年紀已經一百二十歲
01:06:1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6:20
須跋陀羅
01:06:22
佛最後之聖弟子名
01:06:26
見蘇跋陀羅條
01:06:31
須跋陀羅是 釋迦佛祖最後的高徒
01:06:37
祂徒弟的名字
01:06:40
詳細看 蘇跋陀羅這個條目
01:06:4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6:48
蘇跋陀羅
01:06:50
舊稱須跋陀羅
01:06:54
年一百二十歲
01:06:56
聰明多智
01:06:58
聞佛涅槃
01:07:01
往佛所
01:07:04
聞八正道
01:07:06
遂成羅漢
01:07:09
佛學大辭典說
01:07:11
蘇跋陀羅舊的翻譯 叫做須跋陀羅
01:07:17
他年紀一百二十歲
01:07:20
非常的聰明又有智慧
01:07:24
聽到釋迦佛祖快要涅槃
01:07:27
就這樣到釋迦佛祖的地方
01:07:31
去向祂請教道理
01:07:33
聽到這個八正道 就這樣成就羅漢果
01:07:39
你想說活到一百多歲 他都還有辦法修行
01:07:44
怎麼可能說 活多歲沒辦法修行的理由
01:07:50
在我們中國
01:07:56
也有一個說 多歲也可以修這個問題
01:08:03
在這個說苑裡面 有一段記事
01:08:06
現在再來引一段說苑 來做參考
01:08:11
晉平公問師曠曰
01:08:18
吾年七十
01:08:21
欲學恐已暮矣
01:08:25
師曠曰
01:08:27
何不炳燭乎
01:08:30
平公曰
01:08:32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01:08:37
師曠曰
01:08:39
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01:08:43
臣聞之
01:08:45
少而好學
01:08:47
如日出之陽
01:08:51
壯而好學
01:08:53
如日中之光
01:08:56
老而好學
01:08:58
如炳燭之明
01:09:01
炳燭之明
01:09:03
孰與昧行乎
01:09:05
平公曰
01:09:06
善哉
01:09:10
這裡面這個暮字 我們首先做個說明
01:09:15
在呂氏春秋裡面說
01:09:19
年雖老矣 學德未暮
01:09:24
這個未暮是什麼
01:09:26
呂氏春秋注解
01:09:29
說未暮 未遲也
01:09:32
未暮就是還不遲
01:09:35
所以呂氏春秋說
01:09:37
雖然年紀很老了
01:09:40
但是我們今天要學 這個德還不遲
01:09:45
所以現在這一段 說苑這樣說
01:09:51
晉平公
01:09:54
是這個晉國的國王平公
01:10:00
這個平公來問師曠
01:10:04
師曠就是平公的老師
01:10:09
他對這個師曠說 我年紀已經七十歲了
01:10:17
想要學道 恐怕太晚了
01:10:22
這麼多歲要怎麼學
01:10:25
師曠跟他說 你是為什麼不要拿燭火
01:10:31
以前說燭 就是用那個紙燈
01:10:34
紙燈裡面點一根蠟燭
01:10:36
說炳燭
01:10:38
說你是為什麼 不要點個蠟燭這樣說
01:10:43
平公聽到這句話說
01:10:47
唉 你今天做人家的臣 是為什麼跟君開玩笑呢
01:10:54
古代國王以外都要稱為臣
01:10:59
假使若說國王的哥哥 國王的叔叔
01:11:03
照樣也要稱呼為臣
01:11:07
所以國王以外 都稱為臣就對了
01:11:12
他說哪有做臣的人 來跟君開玩笑
01:11:19
師曠這樣說
01:11:23
盲臣就是說 我這個愚昧的臣
01:11:29
我怎麼那麼大膽
01:11:32
跟君來您開玩笑
01:11:37
但是我曾聽古聖賢說
01:11:41
我們若少年好學
01:11:43
少年就是十幾歲 二十幾歲 好學
01:11:48
就好比像太陽剛昇起來
01:11:54
那個光一直跑出來
01:11:56
這個光就描寫我們的智慧
01:11:59
你年輕好學來說
01:12:02
因為一直學 智慧會一直開啊
01:12:06
壯年就像 三十幾歲 四十幾歲
01:12:10
你若好學
01:12:12
就像太陽在半空中的中間
01:12:16
那個太陽赤炎炎 天下很亮
01:12:20
可以說學道很容易
01:12:24
我們活到老若好學
01:12:27
就像拿燭火那個光
01:12:31
活到老頭腦比較遲鈍啊
01:12:33
記憶比較不好啊
01:12:35
就像那盞燭火一樣
01:12:39
但是你手若拿一支燭火
01:12:44
什麼人說路 找不到路
01:12:48
一個暗路啊
01:12:51
你若白天太陽在照 當然不用拿燭火
01:12:55
我們老人家頭腦比較遲鈍
01:12:57
你要運用 剩下那些所有的智慧
01:13:00
頭腦不要用到俗事去
01:13:03
這個智慧用到那個光出來
01:13:07
他說昧行 就是走錯路
01:13:11
就像走路你有這盞燭火 路就看得清楚
01:13:15
就不會走錯路
01:13:17
像我們修行來說 就不會去做不法的事情
01:13:23
平公聽到這句話 說善哉
01:13:25
說得很好
01:13:28
所以一個人無論再怎麼老
01:13:31
你運用你所留下來 還有一點點智慧
01:13:36
不要把他浪費掉
01:13:39
你頭腦若都用到 俗事上來說就糟糕了
01:13:44
你活到老剩下一點頭腦 你一定要運用到道去
01:13:53
這個就是活到老 你不用擔心說沒辦法學道
01:13:59
我們現在看我們的課本
01:14:01
七十六頁最頭一行
01:14:12
我們現在開始
01:14:15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
01:14:24
臥輪有伎倆
01:14:29
能斷百思想
01:14:33
對境心不起
01:14:37
菩提日日長
01:14:41
現在這個字你就要注意喔
01:14:43
你若讀作「長」 就變成長度啦
01:14:47
讀作「長」 就是長輩的長
01:14:50
現在讀作掌 和手掌的這個掌同音
01:14:55
這個就先跟你注解一下 再來說
01:14:59
現在來看康熙字典這段文
01:15:09
長 音掌 進也
01:15:15
易泰卦 君子道長
01:15:20
小人道消也
01:15:25
現在這個字讀作掌
01:15:28
掌就是進的意思
01:15:30
增進的意思
01:15:33
來引這個易經 這個地天泰的卦
01:15:40
他說君子的道若進
01:15:43
小人的道就消失
01:15:47
因為君子的道若沒有進
01:15:49
小人的道就不會消了
01:15:52
所以現在這個讀作掌 就是叫做進的意思
01:15:58
現在我們來看 六祖壇經這段文
01:16:04
他說臥輪有伎倆
01:16:08
能斷百思想
01:16:12
對境心不起
01:16:15
菩提日日長
01:16:19
就是有一位和尚
01:16:23
他來引這個臥輪禪師
01:16:29
一首的偈語 對這個惠能這樣說
01:16:35
說臥輪有相當的功夫
01:16:41
伎倆 伎倆就是 等於有才能 手段 辦法
01:16:46
這叫做伎倆
01:16:49
說臥輪他有相當的辦法
01:16:53
他有能力讓我們人的心境
01:16:58
所生出來的思想 來把它斷絕
01:17:03
對境能斷百思想
01:17:07
心裡所有的妄念 他有辦法全部都斷絕
01:17:12
他對於外緣一切的六境
01:17:17
六境就是可以說
01:17:20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這六境
01:17:25
他六根對六境 這個心不會生出來
01:17:31
菩提就是道
01:17:33
所以他的道
01:17:35
就日日日日… 一直長進這樣說
01:17:38
現在再接下去下文
01:17:52
師聞之曰
01:17:57
此偈未明心地
01:18:02
若依而行之
01:18:05
是加繫縛
01:18:10
惠能六祖 聽到這個偈語之後
01:18:13
祂就對這個和尚這樣說
01:18:17
說這首的偈語
01:18:20
還沒辦法真正 看出他的本性
01:18:25
如果若照 這首的偈語去修行
01:18:29
是增加自己的束縛
01:18:33
等於是自找麻煩
01:18:38
若照這首偈語
01:18:43
就和神秀所說的
01:18:45
身是菩提樹
01:18:47
心如明鏡台
01:18:49
時時勤拂拭
01:18:51
勿使惹塵埃
01:18:53
這個偈語意思很相同
01:18:57
因為一個人你的心 對於境你才會動心
01:19:03
動心才用他的功夫 來斷這個思想
01:19:09
假使若是對境沒有這個心
01:19:15
假使我們若遇這個六境 我們沒有那個心
01:19:20
何必用功夫去斷這個思想
01:19:25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1:19:29
因示一偈曰
01:19:33
惠能沒伎倆
01:19:37
不斷百思想
01:19:40
對境心數起
01:19:43
菩提作麼長
01:19:47
之後惠能六祖祂才啟示 做一首的偈語這樣說
01:19:54
說我的心本來就沒有思想
01:20:01
若這樣來說
01:20:04
我也不用說什麼功夫 才能來斷這個思想
01:20:11
我的心 就好比像一面的明鏡
01:20:17
我不斷萬像
01:20:20
這個鏡子 影子若進來
01:20:23
人若走 影子就消失
01:20:29
所以呢 我的心呢 就根本呢
01:20:34
對境我的心數起
01:20:36
就是那個鏡子 對境影子就進來
01:20:40
但是那個人若走 影子就消失了
01:20:47
若這樣來說
01:20:50
我就不用勉強 說什麼道不道
01:20:54
我的道要怎麼去增進
01:20:58
這是很有趣的道理
01:21:01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21:07
今人之不斷百思想
01:21:12
素縑不斷五釆也
01:21:17
惠能之不斷百思想
01:21:21
明鏡不斷萬像也
01:21:25
今人之對境心數起
01:21:30
枯木之遇火而煙起
01:21:34
惠能之對境心數起
01:21:38
空谷之遇呼而聲起
01:21:43
所以呂純陽祖師這些字
01:21:48
你若我們在座相信 解釋得出來的人很多
01:21:55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 看這些文沒辦法去理解的
01:22:01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修真錄 做一個好比像白話的解釋
01:22:08
修真錄這樣說
01:22:10
今人之不斷百思想
01:22:14
如書畫之白布 不斷其染之五彩
01:22:23
則有住之心也
01:22:26
六祖之不斷百思想
01:22:29
如明鏡之顯像 其像不留於鏡中
01:22:35
則無住之心也
01:22:38
心既無所住
01:22:41
故不用斷其百思想也
01:22:45
今人之對境心數起
01:22:48
如枯木之遇火即焚
01:22:52
其勢難以制止
01:22:54
則有住之心 而生種種妄念也
01:23:00
六祖之對境心數起
01:23:03
如空谷回音
01:23:05
則無住之心
01:23:07
聲止 回音亦止矣
01:23:11
現在我們來就修真錄 來解釋呂純陽祖師這篇文
01:23:20
他說當今的人
01:23:24
他不會斷 百思想的原因在哪裡
01:23:30
就像我們在這個白布
01:23:34
素謙就是白布
01:23:37
就好比像一塊白布 來寫字畫圖
01:23:43
所以寫下去那個五彩 紅的 黑的 青的 黃的
01:23:50
就沒辦法洗起來
01:23:54
一塊白布你字把它寫上去 圖畫把它上去
01:23:58
洗了會比較褪色 但是永遠都洗不起來
01:24:05
等於就是什麼 等於就是有住的心
01:24:10
一個人的思想 你若假使印在我們的俗心
01:24:15
不管何時都放著
01:24:19
所以我就曾引一個例子 給你們聽
01:24:22
說一位老婆婆在那裡念
01:24:25
我就是小時候兒童時代 被我婆婆很虐待的
01:24:31
就說了一大堆
01:24:33
說婆婆你幾歲 啊 八十歲了
01:24:37
你想想 那個思想把它放在心裡
01:24:42
放七 八十年還不會消掉
01:24:46
所以這就是 今人不斷百思想啊
01:24:50
一旦若一件事情
01:24:52
無論是愛或不愛
01:24:54
無論是恨 無論是怨 放在心底
01:24:58
有那個冤仇 放一輩子都還不會消
01:25:04
但是若六祖 祂不斷百思想是什麼
01:25:09
六祖祂不會斷百思想
01:25:13
就好比像一面明鏡 就像一面鏡子
01:25:16
來顯像
01:25:19
我們人若站在面前罵 那個鏡裡也在罵
01:25:25
你在笑 鏡裡也在笑
01:25:29
不過那個像 不會留在鏡裡啊
01:25:34
人若走那個鏡子就清清的
01:25:38
就好比像一個人罵我
01:25:40
我不知道你罵 我就白癡了
01:25:44
你誇我 我也知道 你做什麼我也知道
01:25:47
我反應馬上就知道
01:25:50
知道 不過你人若走 我心就開了
01:25:53
我就不會再追究那句話
01:25:55
不會再追究那件事情
01:25:57
就像那面鏡子一樣
01:25:59
那個影子不會留在鏡中
01:26:03
這就是無住的心
01:26:05
你的心既然無所住
01:26:09
就不用斷那個百思想 何必要斷
01:26:14
你妄念就不在心裡 何必去斷
01:26:17
你就是妄有在心 才勉強要去斷 對不對
01:26:22
既然沒有就不用斷了
01:26:26
說當今的人對境心數起
01:26:31
當今的人 若見到一樣東西
01:26:34
看到一件事物
01:26:35
聽到一件事物
01:26:37
就像什麼 就像一棵枯樹 遇到火就燒起來了
01:26:44
若燒起來就沒辦法制止了
01:26:48
不信的話若有一個人罵我
01:26:50
我發脾氣
01:26:52
想要制止 制止不下
01:26:55
有時候沒辦法收拾 對不對
01:26:59
就像枯樹去遇到火燒起來 那個勢就沒辦法制止
01:27:05
這是有住的心啊
01:27:08
就生出很多很多妄念
01:27:12
那件事情 不管何時都在記恨
01:27:16
六祖祂的對境心數起
01:27:21
就好比像那個空谷
01:27:24
就像一個山谷 這邊山對那邊山
01:27:28
那個回音
01:27:30
喔…那邊也喔…
01:27:33
你若大聲 那邊也大聲
01:27:38
但是它這個空谷的回音 就是無住的心啊
01:27:45
怎麼無住的心
01:27:47
你聲音若止 那個回音就止了
01:27:51
你喔…那邊也喔…
01:27:53
你嘴巴若停 對方也跟著停 對不對
01:27:58
所以功夫就在這裡
01:28:00
這個臥輪 他就是勉強去斷思想
01:28:07
但是六祖說這樣功夫不夠
01:28:09
還不能看出本性
01:28:11
本性本來是如如不動的
01:28:13
是無所住的心
01:28:16
祂才會聽到金剛經說
01:28:18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28:20
祂就看出本性
01:28:22
所以一個人呢 你若無住的心來對待一切
01:28:27
你也不用斷思想啊
01:28:30
你也不用說 這個勉強什麼說…
01:28:35
要來這個…
01:28:37
來這個… 一切好比說這個…
01:28:44
對境來硬要斷說證這個道
01:28:50
你的心說 一直要證道 證道 證道…
01:28:52
道不要想要證
01:28:54
修到哪裡 算到哪裡
01:28:57
就曾有人問我說
01:29:01
老師啊 不知道我有多少業
01:29:04
不知道要修多少
01:29:06
才有辦法來消這個業
01:29:08
說你不用問那些啦
01:29:11
你問那些要做什麼
01:29:13
好比說我欠一萬個業啦
01:29:15
對不對
01:29:16
你還要造三千功
01:29:18
就還要造一萬三千功 才抵得過
01:29:21
你把它造五萬功 難道不好嗎
01:29:23
你怕超過嗎 對不對
01:29:26
你就造到哪裡算到哪裡
01:29:28
你就不用去用算盤算
01:29:30
用電子計算機 在那裡拚命算
01:29:33
算說我現在做足夠就好 不是這樣
01:29:35
就都不用問那些事情
01:29:39
所以真的一個人
01:29:41
那個無明火若燒起來
01:29:43
就像枯樹燒起來滅不掉
01:29:46
就像這幾天火燒山你看
01:29:49
為了要燒幾枝草而已 整座山都燒光光了
01:29:55
就有一位師兄弟說下雨天
01:29:57
為了一件事情在發脾氣
01:30:00
另外還有一位師兄弟說
01:30:03
啊 現在下大雨 你火還燒得起來
01:30:10
若枯樹枝真的一直燒 我沒有騙你
01:30:14
所以我們學道 就要學到像六祖說的
01:30:19
對境心數起 不斷百思想這個功夫
01:30:26
不要說我寧斷百思想 心不起 硬壓制
01:30:32
不過你若學像臥輪這樣 還算不錯
01:30:36
若初學的人啦
01:30:37
若以初學來說學成 臥輪這種功夫算很好
01:30:42
若要真的要學到無所住心
01:30:45
臥輪這個功夫 都不還不夠的
01:30:48
臥輪這個功夫 就像我剛才所說
01:30:50
和神秀所說 偈語意思要很相近
01:30:55
下午說到這裡
01:30:58
我們這個第七品 機緣品就全部完畢
01:31:04
下期就要進入 這個第八品頓漸品
01:31:10
因為時間也到了
01:31:12
對於這個第八品 下期再來分解
01:31:17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31:23
我們現在翻七十七頁
01:31:35
頓漸品第八
01:31:51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1:53
時 祖師居曹溪寶林
01:32:02
神秀大師
01:32:05
在荊南玉泉寺
01:32:10
於時兩宗盛化
01:32:13
人皆稱南能北秀
01:32:18
故有南北二宗
01:32:21
頓漸之分
01:32:23
而學者莫知宗趣
01:32:30
現在這個頓漸品第八 開頭這樣說
01:32:35
說當時惠能六祖
01:32:39
住在廣東省曹溪的寶林寺
01:32:44
神秀大師是住在 湖北這個當陽山玉泉寺
01:32:55
在這個時候
01:32:57
南宗北宗可以說 很熱心在弘法
01:33:04
世間人才稱呼 南方的惠能祖師
01:33:11
北方的神秀祖師
01:33:15
才形成南方叫做頓教
01:33:20
北方叫做漸教
01:33:23
不過求學的人
01:33:25
他不會明白 二宗的宗旨是在哪裡
01:33:31
所以我們現在先來了解 這個頓教和漸教的分別
01:33:36
來看佛光大辭典
01:33:40
頓教
01:33:44
一 以說法之內容而分
01:33:49
長時間之修行而後 達悟境之教法
01:33:56
稱為漸教
01:33:59
迅速證得佛果
01:34:04
成就菩提之教法
01:34:07
稱為頓教
01:34:11
或循序漸進到證果之教法
01:34:17
稱為漸教
01:34:20
二 以說法之形式而言
01:34:26
對根器根未熟之眾生
01:34:32
由淺入深
01:34:34
初說小乘
01:34:36
漸次說大乘之法
01:34:38
稱為漸教
01:34:41
對頓悟之機
01:34:43
自始直說深法之教
01:34:46
稱為頓教
01:34:50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頓教
01:34:55
現在你若要翻辭典 就要翻頓教這個項目
01:35:00
最頭一個就是這個項目
01:35:03
所以你若佛光大辭典
01:35:06
你翻這個頓教就有這些文
01:35:10
說第一
01:35:13
用這個說法的內容來分別
01:35:19
用那個長時的修行之後
01:35:24
才達到悟境的教法
01:35:28
這個叫做漸教
01:35:31
比如說
01:35:33
學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十年
01:35:37
學到死沒有成就 下輩子再學
01:35:40
一世又一世一直下去修
01:35:44
才來成功的這叫做漸教
01:35:50
若迅速來證得佛果
01:35:56
馬上聽到一句話 你就看出你的本性
01:36:01
來成就菩提的教法 這就是稱呼叫做頓教
01:36:09
或是順序漸進
01:36:13
漸進就是好比像說 一步一步下去證的
01:36:18
好比像從小乘法 中乘法 大乘法
01:36:21
一步一步下去證
01:36:24
之後才證果的教法 就是叫做漸教
01:36:31
第二 用這個 說法的形式來說
01:36:36
對於根器未熟的眾生
01:36:41
好比根機較淺的人
01:36:45
或是好比說對於道理 比較不認識的人
01:36:50
他由淺入深
01:36:52
開始來說這個小乘法
01:36:55
漸漸才來說這個大乘法
01:36:58
這個叫做漸教
01:37:01
對於頓悟之機
01:37:03
對於智慧很高
01:37:05
頭腦很好 根機很深的人
01:37:09
他從開始就來說很深的法
01:37:13
這個教門這個叫做頓教
01:37:19
所以我們現在呢
01:37:22
在我們這個道門的裡面呢
01:37:30
有一句話先得而後修
01:37:34
有些說先修而後得
01:37:38
先得而後修 就是頓教
01:37:44
先修而後得 這就是漸教
01:37:50
來比喻一個例子
01:37:52
用這個世俗 做一個例子來比喻
01:37:56
比如說有一間房子
01:38:00
這間房子買要五百萬
01:38:05
五百萬呢
01:38:07
你若一般的人 說我慢慢存啦
01:38:10
這個月存不夠 我下個月再存
01:38:13
下個月存不夠 再下個月存
01:38:16
今年存不夠 明年再存
01:38:18
存到錢夠了再來買
01:38:22
這個若說起來 等於就是漸教
01:38:29
若假使有經濟基礎的人說
01:38:33
我賺錢 一個月就有賺多少
01:38:36
好啦 我先把你訂下來
01:38:39
先分期付款來繳納
01:38:43
你這間房子買下來 就已經是你的先得到了
01:38:49
現在再慢慢分期付款 這個就是叫做頓教
01:38:56
不過你若沒有 經濟基礎的人他不敢
01:39:01
我一個月才賺兩萬的人
01:39:03
分期付款一個月要一萬多
01:39:06
我賺錢就不夠付分期付款 他怎麼敢
01:39:10
這等於就是說他沒有 那個經濟基礎他不敢
01:39:14
他絕對要存到夠才那個…
01:39:17
你假使若說你沒有 那個經濟基礎的人
01:39:22
你房子先買下來 再分期付款
01:39:25
有些半路就倒了
01:39:28
學道一樣
01:39:30
你若根機淺的人 你一下要學頓教來說
01:39:34
學了之後到中途 就這個我做不到
01:39:38
就退道去了
01:39:40
所以根機若不深的人
01:39:43
他就沒辦法學這個頓教
01:39:46
這頓教和漸教 的道理在那裡
01:39:52
那麼對於這個頓教 漸教
01:39:56
我們現在來參考 這個頓漸二教的條目
01:40:0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0:05
頓漸二教
01:40:08
不依次第
01:40:10
快速到達覺悟之教法 稱為頓教
01:40:16
依順序漸進
01:40:20
經長時間之修行而覺悟者
01:40:25
稱為漸教
01:40:27
若以教法方式觀之
01:40:30
開始即講說深奧內容者
01:40:34
則稱為頓教
01:40:37
而自淺顯內容次第講說 進入深奧內容者
01:40:43
則稱為漸教
01:40:45
上述為一般教判之標準
01:40:50
即以受教之根機而論
01:40:54
或由佛陀說法之方式 與內區別之
01:41:00
我國禪宗南北二系 於證悟過程之旨趣互異
01:41:08
南方惠能系主張速疾 直入究極之悟
01:41:16
世稱南頓
01:41:19
北方神秀系則強調 依序漸進之悟
01:41:26
世稱北漸
01:41:28
此即禪宗之頓漸二教
01:41:33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1:38
頓漸二教
01:41:42
你若沒有照順序
01:41:46
就像讀書沒有經過小學 中學一下就到大學
01:41:52
沒有照這個順序
01:41:54
快速要達到覺悟的教法 這就是頓教
01:41:59
若照順序
01:42:01
像讀小學 中學到大學 這樣漸漸來進
01:42:06
經過很長的時間 來修行 來覺悟
01:42:11
這個叫做漸教
01:42:14
假使若用這個 教法的方式來看
01:42:18
開始就來說深奧內容 這就是頓教
01:42:23
好比像說開始 你就來聽了脫生死的道理
01:42:27
沒有聽過 經過淺薄的道理
01:42:31
好比說一入教門 就聽了脫生死的道理
01:42:35
這個就是叫做頓教
01:42:38
若用那個淺薄的道理 用顯化靈感的內容
01:42:44
一步一步來進 才來進入深奧的內容
01:42:48
這就是叫做漸教
01:42:52
上面所說 是一般教判的標準
01:42:58
就是用我們 受教的根機來說的
01:43:05
或是由我們 釋迦佛祖在講法的方式
01:43:11
和內容來所分別
01:43:15
若我們中國禪宗分一個 南宗和北宗兩個系統
01:43:23
來證悟的過程經過不同
01:43:29
若是南方惠能的系統
01:43:32
是主張好比說先得而後修
01:43:37
隨時直入 可以究極的開悟
01:43:42
這個世間就是叫做南頓
01:43:46
北方神秀的系統
01:43:48
他是強調要照順序
01:43:51
一步一步來證悟 這個叫做北漸
01:43:55
這是禪宗的頓漸二教
01:44:01
所以呢 我們當今像我們一貫道
01:44:08
在說一指玄關天堂掛號
01:44:12
這也可以說是頓法
01:44:17
所以呢 一指玄關 天堂掛號就是得到
01:44:20
但是得到
01:44:22
人家說見性非證果
01:44:26
怎麼樣叫見性非證果
01:44:28
你看出本性之後 你現在就要來修啊
01:44:32
好比像惠能祂聽到五祖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44:38
祂就開悟這叫做頓悟
01:44:41
開悟之後祂就去修 祂的功果才來成就
01:44:49
所以呢 你若說 先得而後修的人
01:44:52
你的根機就要很深
01:44:54
根機若不深的人 他若半途而廢
01:44:58
過去所修的就全枉費了
01:45:01
就好像說我們買房子
01:45:03
你若用分期付款的
01:45:05
你房子若訂下去買下去
01:45:08
中途你若沒有 來付錢的來說
01:45:11
那間房子就被人家充公了
01:45:15
你假使若慢慢存 慢慢存
01:45:18
這世存不到 來世再存
01:45:21
存到有再來買
01:45:24
總說一句無論是頓悟 無論是漸悟
01:45:28
兩方都是一得一失
01:45:32
你若是漸悟的人
01:45:34
他就是好比像說 我等存到夠了再來買
01:45:38
存不夠錢 就不要買 對不對
01:45:41
你若頓悟的人說 啊 我就有經濟基礎
01:45:45
我就房子先買下來 先享受來住
01:45:49
我再慢慢地付 這個觀念不同
01:45:54
但是要看你的根器而論
01:45:57
你根器若深的人 就像經濟基礎有的人
01:46:01
你才有能力來分期付款
01:46:03
若沒有經濟基礎的人 就像根機淺的人
01:46:07
你要學先得而後修 這是很難
01:46:13
就像現在我們 那個叫做密宗就是這樣
01:46:18
他密宗像那個喇嘛
01:46:23
就一世又一世 一世又一世一直修
01:46:27
現在這次來台灣弘法 這達賴喇嘛第十四世
01:46:34
他來出世十四次了
01:46:37
出世十四次還沒有成果
01:46:41
他一世來修這世修不成 來世再修一直修一直修
01:46:46
但是達賴已經覺悟了
01:46:50
達賴說一句說 我來世不要來了
01:46:55
他說來世不要再來了 就是說我頓悟了
01:46:59
我來世再來 來世再修就辛苦了
01:47:03
這不是我說的 這是達賴說的
01:47:07
我對於這個報紙上看的 我抄在黑板讓你們做參考
01:47:11
達賴已經覺悟覺悟說 我來世不要再來了
01:47:15
來世再來辛苦啊
01:47:17
有些人說
01:47:19
照在修的有人說 修一百世的才成就的
01:47:24
你若頓悟的人不是 頓悟的人一世就要成就了
01:47:29
因為來世
01:47:31
比如說你若福德造很多
01:47:35
來世你若出世做富有人家
01:47:37
他就不要修了
01:47:39
還是來世讓你做大官
01:47:41
說不定你也不要修了
01:47:43
所以呢 不一定說 你來世就一定要修
01:47:48
他那個喇嘛是因為
01:47:51
他出生 他那些徒弟就去找了
01:47:55
他死後經過一年半載的
01:48:01
知道說他出世在哪裡
01:48:04
就去找 找那個靈童出來 才讓他再修
01:48:09
若假使一般的人說
01:48:11
我現在修這世 死了
01:48:12
若沒有你徒弟去找
01:48:15
迷迷惘惘去了 就沒辦法修了 對不對
01:48:19
所以呢
01:48:20
這個頓悟有一部分好 漸悟也一部分好
01:48:25
沒有說哪一樣好 哪一樣不好
01:48:28
是以由人的根器 由人的思想由人的作風
01:48:34
所以兩方面都是有優點 也有缺點這樣子
01:48:39
現在我們來引 達賴喇嘛說的話
01:48:44
現在這段是 國民大會圖書館剪報資料
01:48:52
中華民國九十年四月初三日
01:48:55
聯合報第六版所刊登的
01:48:59
但是現在這段是說略記
01:49:03
略記的原因在哪裡
01:49:07
因為達賴喇嘛
01:49:10
這篇是說很多的道理
01:49:13
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是
01:49:16
喇嘛說我來世不要再來
01:49:19
這個重點在這裡
01:49:21
所以在這重點以外 我都簡略起來
01:49:26
才不會浪費這個時間
01:49:29
詳細你去買報紙來看 就知道了
01:49:35
如果達賴喇
01:49:39
這個轉世制度在 十四世時的我身上就中止
01:49:48
應該也算好事
01:49:52
有時他和朋友開玩笑
01:49:57
或許在十四世 就中止轉世也不錯
01:50:03
因為這一世的達賴喇 既不是最好
01:50:09
也不是最壞
01:50:12
還頗孚眾望
01:50:15
所以就算此時他圓寂
01:50:18
中止轉世也不算太壞
01:50:23
達賴也談到宗教
01:50:25
他說
01:50:26
不論信仰甚麼宗教
01:50:29
最重要的是實踐
01:50:32
把宗教內涵 實踐在日常生活
01:50:37
如果我祇口傳 而不實踐佛陀教義
01:50:43
那麼佛法對我 就一點用處也沒有
01:50:50
現在在 聯合報這段文這樣說
01:50:55
達賴喇嘛說如果
01:50:59
在這個達賴喇嘛 轉世的制度
01:51:04
在十四世紀的時候 在我的身上停止
01:51:10
因為達賴喇嘛 已經轉世十四次了
01:51:15
他說在我這十四世 我的身上來停止
01:51:19
這也算是好事情
01:51:23
有時候這達賴 在跟他朋友來開玩笑
01:51:30
說假使我這十四世 就來停止轉世
01:51:35
算沒有錯
01:51:38
因為在我這世的中間
01:51:42
達賴喇嘛 並不是真正好的人
01:51:47
假使若說很好
01:51:48
就會做佛 做菩薩 這是謙虛的話
01:51:54
但是他說 我也不是最壞的人
01:51:58
最壞的人就要到三惡道去
01:52:01
但是我還有 一些人在誇獎我
01:52:08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若圓寂
01:52:12
我們修行人沒有說死
01:52:14
若沒有說圓寂
01:52:16
就是說歸空 不然有些說涅槃
01:52:20
說我在這個時候來死
01:52:23
來中止這個轉世 算起來也還不錯啊
01:52:29
他就是覺悟不要來了
01:52:32
達賴也談到說這個宗教
01:52:36
他說不論是信仰什麼宗教
01:52:40
最重要就是要 要腳踏實地去做
01:52:45
要將宗教的內涵 要將它實踐在日常生活
01:52:51
處處都是道
01:52:53
一個人的一舉一動 不論是說話不論是什麼
01:52:57
這都是我們 修行的內涵在內
01:53:03
達賴說如果 我只有用嘴巴說的
01:53:07
我用嘴巴說道理 說得津津有味
01:53:11
我沒有去實踐
01:53:13
佛祖所交待這些道理
01:53:17
那麼佛法 對我一點用處都沒有
01:53:20
這也是事實啊
01:53:23
一個人 嘴唸阿彌陀 心肝像利刃
01:53:26
嘴巴唸經 卻做虧心行
01:53:29
現在學道理也是沒有用啊
01:53:32
所以學道是要實踐
01:53:36
所以我這次就是有製作 達賴喇嘛的專題光碟
01:53:43
現在已經說到第五集 已經第五片了
01:53:49
因為就是這些師兄弟 一直拿資料給我
01:53:53
所有的資料我就一一 一直說一直說
01:53:57
不過我不是在宣傳喇嘛
01:54:00
我是在宣揚他說的道理
01:54:03
因為喇嘛本人我不認識啊
01:54:06
我不曾跟他在一起啊
01:54:08
他做人修養怎麼樣 我也不知道啊
01:54:11
像佛祖說的
01:54:14
說我們依法不依人
01:54:17
無論什麼人說的話 我都不管他
01:54:20
只有他說的話 若符合良心 道德 天理
01:54:26
他說的話若有符合道義 老師都宣揚它
01:54:31
絕對不會隱瞞
01:54:33
這就是我歷代 不論是現代所有高僧大德
01:54:42
他所說的話若符合道理 我都拿出來宣傳
01:54:48
下午說到這裡時間的關係
01:54:50
我們就暫且告一段落
01:54:5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54:59
我們現在翻七十七頁
01:55:05
最頭一行
01:55:1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55:18
頓漸品第八
01:55:22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01:55:27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01:55:34
於時兩宗盛化
01:55:38
人皆稱南能北秀
01:55:42
故有南北二宗
01:55:45
頓漸之分
01:55:47
而學者莫知宗趣
01:55:54
再接下去
01:56:16
現在這個頓漸品第八 開頭這樣說
01:56:20
說當時惠能六祖
01:56:23
住在廣東省曹溪寶林寺
01:56:29
祂這個師兄神秀大師
01:56:33
是住在湖北省 當陽山玉泉寺
01:56:39
在那個時候
01:56:41
南宗北宗 可以說熱心在奉化
01:56:47
一般的人都稱呼 南方惠能和北方的神秀
01:56:57
因此變成南方頓教 北方漸教
01:57:03
不過要求學的人
01:57:06
他就不了解兩宗的宗趣 到底在哪裡
01:57:12
對於這個頓教和漸教
01:57:16
我們上期已經有引 這個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57:25
不過我們頓教是頓悟
01:57:28
漸教是漸悟
01:57:30
對於這個頓悟和漸悟
01:57:34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段文
01:57:39
頓悟
01:57:42
有一類大心眾生
01:57:48
直聞大乘
01:57:50
行大法證佛果
01:57:54
此為頓悟
01:57:58
初得小果
01:58:01
後迴入大乘
01:58:04
而至佛果
01:58:06
此為漸悟
01:58:10
頓悟入道要門論曰
01:58:14
云何為頓悟
01:58:18
答 頓者 頓除妄念
01:58:21
悟者 悟無所得
01:58:25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8:30
什麼叫做頓悟
01:58:33
有一位心很大的人
01:58:39
這個心大的眾生
01:58:43
他直接聽大乘
01:58:47
就好比像我們讀書 就要經過小學 中學 大學
01:58:53
但是野心大的人 他就不用讀小學 中學
01:58:58
他就直接來讀大學 這個相同
01:59:05
要行這個大法
01:59:08
大法就是大乘法 來證這個佛果
01:59:13
這個就是頓悟
01:59:17
開始由這個小果
01:59:21
開如由小果就像 我們讀書的順序
01:59:26
國民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這樣
01:59:30
漸漸 漸漸進步
01:59:34
若以學道來說
01:59:37
首先學這個小乘法
01:59:40
來念佛 念經 拜神 拜佛
01:59:46
後來才迴轉進入大乘 達到這個佛果
01:59:53
這就是叫做漸悟
01:59:57
現在佛學大辭典
01:59:59
來引頓悟入道要門論 裡面這樣說
02:00:06
云何為頓悟
02:00:10
他說什麼叫做頓悟
02:00:14
祖師就回答他
02:00:17
說頓就是頓除妄念
02:00:21
頓就是即時
02:00:23
你有妄念 不能說我慢慢改
02:00:28
要即時把它改掉 即時把它拿掉
02:00:31
這個妄念要拿掉
02:00:34
悟是悟什麼是 悟無所得
02:00:38
一個人若有所得的心
02:00:41
永遠都沒辦法頓悟
02:00:45
所以現在這個 頓悟入道要門論
02:00:49
裡面這句話 是只有前一句而已
02:00:54
下面是還有其他的句子
02:00:59
我們做個補充
02:01:03
將這句話下面的文 來做個補充說明
02:01:09
頓悟入道要門論這樣說
六祖法寶壇經
71/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76
5220fb8f-0c67-4686-b5d4-9c901aec6476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