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6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65
6097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2:21
我們現在翻七十一頁
00:02:29
第二行
00:02:3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3
懷讓禪師
00:02:47
金州杜氏子也
00:02:52
初謁嵩山安國師
00:02:58
安發之曹溪參叩
00:03:03
它說這個懷讓禪師
00:03:06
是陝西省安康縣的人
00:03:12
他的俗姓是姓杜
00:03:16
最初出家的時候
00:03:19
是到這個嵩山 拜這個慧安國師為師
00:03:28
我們安國師 安就是指慧安
00:03:32
這個慧安國師
00:03:35
這個慧安國師 是五祖的徒弟
00:03:39
若要論輩分 慧安和惠能六祖是師兄弟
00:03:48
慧安就是惠能六祖的師兄
00:03:53
慧安國師呢
00:03:57
他就想說衣缽 就被他的師弟惠能得去
00:04:04
所以他才派懷讓去曹溪 到六祖的地方
00:04:11
去參學叩問真理
00:04:15
所以本文我們首先來說明
00:04:19
懷讓和慧安國師的來歷
00:04:22
再來說這個下文
00:04:25
佛光大辭典 這樣告訴我們說
00:04:29
南嶽懷讓 唐代僧
00:04:36
金州安康人
00:04:40
俗姓杜
00:04:43
又稱大慧禪師
00:04:46
十五歲出家為慧安弟子
00:04:51
後參曹溪 為六祖慧能之高足
00:04:58
留侍十五年
00:05:02
六祖示寂
00:05:05
始於唐玄宗先天二年 公元七一三年
00:05:13
住於湖南 南嶽般若寺觀音臺
00:05:19
宣揚慧能學說
00:05:23
開南嶽一系 世稱南嶽懷讓
00:05:29
其法系相對於 青原行思之法系
00:05:35
而稱南嶽下
00:05:38
同為南宗禪之二大法流
00:05:44
弟子馬祖道一
00:05:47
繼其法流
00:05:49
其後發展成 臨濟 溈仰等宗派
00:05:54
於天寶三年示寂
00:05:58
世壽六十八
00:06:01
敬宗時追諡大慧
00:06:07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06:11
南嶽懷讓
00:06:14
是唐朝時代的出家人
00:06:19
是金州這個安康 就是這個陝西的人
00:06:26
他的俗姓是姓杜
00:06:31
又另外稱呼叫做大慧禪師
00:06:37
十五歲的時候就出家 是拜這個慧安禪師當徒弟
00:06:47
好比說他十五歲出家 他師父就是慧安
00:06:55
後來才來參這個曹溪
00:07:00
當六祖惠能的高足
00:07:04
高足就是大弟子
00:07:08
但是當今惠能這個慧 很多書在爭論
00:07:13
也有人寫恩惠的惠 也有人寫智慧的慧
00:07:19
實在是這個都不用相爭
00:07:22
實在有的古代人 他的字有時候改來改去
00:07:28
有的一個人他的法號 就有好幾種
00:07:33
所以你寫這個智慧的慧 和寫恩惠的惠都沒關係
00:07:39
他就是六祖慧能的大弟子
00:07:46
他拜慧能六祖之後
00:07:48
在六祖的身邊
00:07:52
來侍奉有十五年
00:07:57
六祖就這樣歸天
00:08:01
六祖歸天之後
00:08:04
他在這個唐朝 玄宗先天二年
00:08:08
就是公元七百十三年
00:08:11
就住在湖南的南嶽
00:08:15
般若寺的觀音臺
00:08:19
來宣揚慧能六祖的學說
00:08:24
才來開南嶽的系統
00:08:29
世間有的稱呼 叫做南嶽懷讓
00:08:34
他的法系 相對這個青原行思的法系
00:08:39
青原行思的法系 他叫做青原下
00:08:43
他才來稱呼為南嶽下
00:08:47
都是南宗禪的二大法流
00:08:53
所以當今禪宗
00:08:56
大多數都在懷讓和行思 這兩個法系所傳下來
00:09:05
但是懷讓的徒弟 叫做馬祖道一
00:09:12
來繼承了懷讓的道統
00:09:18
他來發展到後來 分作臨濟 溈仰等宗派
00:09:25
總共有五宗七派
00:09:29
在天寶三年來歸天 壽命六十八歲
00:09:37
到唐朝敬宗的時候 追諡就是追封
00:09:43
來追封叫做大慧禪師
00:09:47
這是懷讓的史蹟
00:09:52
那麼這個懷讓禪師 他起初來拜師
00:09:57
是來拜這個慧安
00:10:00
這個慧安 是一個智慧很高的人
00:10:05
他不會霸道說 自己的徒弟是他的徒弟
00:10:10
他知道說衣缽 是六祖傳出去
00:10:15
所以慧安派懷讓 若要見性快去找
00:10:22
去找我的師弟
00:10:23
你就去那裡學道
00:10:27
這可以說 師父很高明才有這樣
00:10:30
不然一般自己的徒弟 去拜別人怎麼會
00:10:34
所以他就說 你在我這裡你沒辦法成就
00:10:38
你就要趕快去拜惠能為師
00:10:43
所以我們來看慧安的事蹟
00:10:46
來看佛光大辭典
00:10:50
慧安 唐代僧
00:10:57
荊州支江人
00:11:00
俗姓衛
00:11:03
為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十大弟子之一
00:11:10
其貌端雅
00:11:12
不染俗塵
00:11:15
修學法門
00:11:17
唐貞觀年中
00:11:20
於黃梅山
00:11:22
參謁五祖
00:11:25
遂得心旨
00:11:27
中宗神龍二年
00:11:30
公元七O六年
00:11:33
帝賜紫衣
00:11:36
尊以師禮
00:11:39
延入宮中
00:11:41
中宗景龍三年
00:11:44
公元七O九年
00:11:46
辭歸嵩山少林寺
00:11:49
是年三月八日
00:11:52
偃身入寂
00:11:55
世壽一二八歲
00:12:03
佛光大辭典說慧安 這是唐朝時代的出家人
00:12:12
是荊州支江 就是現在湖北省的人
00:12:19
他的俗姓 姓衛
00:12:22
就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十大弟子的其中之一
00:12:31
他年輕的時候形貌端雅 就可以說眉清目秀
00:12:39
不會和世俗人一樣
00:12:42
他吃飽只有研究這個佛學
00:12:47
到唐朝貞觀的時候 來黃梅山拜五祖
00:12:56
就這樣得到這個心法
00:12:59
到中宗神龍二年 公元七O六年
00:13:06
這個中宗賜他一件紫袈裟
00:13:11
我們以前袈裟 一般是紅的
00:13:15
再上去就是青的
00:13:17
到紫色就是最高 你若穿紫色的袈裟
00:13:23
不是國師級的 不能穿那個紫色的袈裟
00:13:28
賜他紫色的袈裟
00:13:30
尊為國師之禮
00:13:35
才聘請到宮中款待
00:13:38
中宗景龍三年 公元七O九年
00:13:43
他這樣年紀大了
00:13:47
就這樣辭歸嵩山少林寺 到那年的三月初八
00:13:54
就這樣躺在床上歸天了
00:13:59
歲壽剛好 活到一百二十八歲
00:14:03
這是慧安禪師的史蹟
00:14:07
我們現在看我們的課本
00:14:23
讓至禮拜
00:14:27
師曰甚處來
00:14:32
曰嵩山
00:14:35
師曰甚麼物恁麼來
00:14:41
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00:14:48
現在懷讓來到六祖的地方
00:14:53
向惠能六祖虔誠來參禮
00:14:59
惠能六祖就問懷讓
00:15:04
你從什麼地方來
00:15:07
懷讓禪師就說 我從嵩山來
00:15:12
惠能六祖又說
00:15:15
到底什麼東西 就怎樣叫你來到這裡
00:15:23
這是六祖的暗示
00:15:26
內藏有這個密語
00:15:30
甚麼物就是指什麼
00:15:33
是指我們虛能的本心
00:15:36
就是我們的本性
00:15:40
懷讓禪師是根基很深的人
00:15:43
他聽一下就知道
00:15:46
他就這樣回答
00:15:49
如果有一樣東西
00:15:54
這樣我就沒辦法看出本性
00:15:58
話說起來 我心中若有一個念頭
00:16:00
我就沒辦法看出本性
00:16:04
所以本性不是什麼東西
00:16:08
這樣說比較快
00:16:09
對於這句話我們來看 教外別傳錄的一句話
00:16:15
什麼物恁麼來
00:16:18
六祖乃謂虛靈之本心 無別指
00:16:24
懷讓謂此虛靈之本心 乃無物可比
00:16:32
教外別傳錄說
00:16:34
什麼物恁麼來這句話
00:16:38
六祖就是說我們人的本性
00:16:42
是沒有其他可以再指 指另外一個東西來比較
00:16:47
懷讓他了解這個意思啊
00:16:50
他說我們的本性 是沒有東西可比的
00:16:54
所以甚麼物恁麼來
00:16:56
說似一物即不中
00:16:58
他是說現在 什麼東西叫你來
00:17:04
他是說你到底存什麼心來
00:17:09
他說假使若我的本性 用東西來比較
00:17:14
這樣就已經不是本性了
00:17:17
這樣說比較快
00:17:19
這好比說 一種互相對答的密意
00:17:25
再接下去看下文
00:17:28
師曰 還可修證否
00:17:34
曰修證即不無
00:17:37
污染即不得
00:17:40
六祖又問他
00:17:43
若這樣來說
00:17:46
你是不是要再修什麼證理
00:17:50
你還要學什麼最高的理
00:17:54
意思是說我們本性的心
00:17:58
你是要怎麼修證來得到
00:18:02
懷讓禪師跟他應答說
00:18:06
若一樣東西要來得到心
00:18:13
這樣就不能稱呼說是本性
00:18:17
本性本來是無得可得
00:18:19
不是說有東西好得的東西
00:18:23
所以若說有任何的妄念 來污染的話
00:18:28
就沒辦法證果
00:18:31
說污染即不得
00:18:33
我們本性根本 就沒有任何東西去污染
00:18:38
我們的本性是最高的 你若看出本性之後
00:18:42
還有什麼好證果的
00:18:47
所以這句話 就是和惠能六祖所說
00:18:52
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的意思差不多
00:18:58
他說假使 一個人心若達到空境
00:19:02
還有什麼所得的心
00:19:05
這個妄念根本就是外境
00:19:08
這個六塵 絕對沒辦法去污染的
00:19:14
再接下去說
00:19:29
師曰 只此不污染
00:19:34
諸佛之所護念
00:19:36
汝既如是
00:19:38
吾亦如是
00:19:40
六祖才說
00:19:42
你的本性 不會讓妄念給污染
00:19:47
這才是所有佛祖的護念
00:19:52
也是你所悟的境界是這樣
00:19:55
我也是一樣
00:19:59
對於這個護念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說明
00:20:05
護念 保護憶念也
00:20:09
嘉祥法華義疏九曰
00:20:13
令外惡不侵為護 內善得生為念
00:20:19
佛學大辭典說 護念是什麼
00:20:22
是要保護憶念
00:20:25
所以來引嘉祥法華義疏 第九卷所說的
00:20:32
讓外面的惡 沒辦法侵佔我們的內心
00:20:38
這就是護
00:20:40
我們內心的善 有辦法生存這就叫做念
00:20:47
所以護念等於是 我們的心達到無住的心
00:20:52
外面的一切六塵 沒辦法污染
00:20:57
我們裡面這個善念 永久存在
00:21:03
所以我們歷代祖師 他們所說的密語密意呢
00:21:11
像現在我這樣說明 說言不盡義
00:21:15
有時候沒辦法解釋到 讓諸位大家這樣滿足
00:21:22
但是若要說得較簡單一點
00:21:25
老師用白話說較快
00:21:27
因為你若要用那些字 來讀來引證的話
00:21:30
有時候聽得進去的也有 相信聽不進去的也有
00:21:38
所以六祖問他說 你是存什麼心來的
00:21:43
他說若有存什麼心 我就不能說我的本性了
00:21:47
根本我就沒存什麼心啊 自然的法則來了
00:21:52
祂問你的本性 會受到什麼污染嗎
00:22:03
他說根本 我的本性是清淨的
00:22:08
有什麼好把我污染
00:22:10
六祖說歷代的 佛祖也是這樣啦
00:22:14
你現在說的也是這樣啦
00:22:16
我所悟的也是這樣 都一樣
00:22:21
所以一個人說要看出本性
00:22:27
本性是如如不動的東西
00:22:30
所以頓悟入道要問論 怎麼說
00:22:35
無住心者 佛性也
00:22:39
無住心就是我們的佛心
00:22:42
所以假使說 我就要來求祖師
00:22:45
來指點我 看會不會見性
00:22:48
這樣他已經心動了
00:22:52
假使若六祖說
00:22:56
我今天要一個法給你
00:23:00
懷讓若說我得到了 這樣也沒看出本性
00:23:06
所以才會金剛經說
00:23:08
無得之得 無證之證 無說之說
00:23:14
這才是真正的本性
00:23:18
我們達摩祖師說 達摩西來一字無
00:23:22
現在的人都解釋錯誤
00:23:26
祂說達摩西來一字無 就是說
00:23:30
達摩祖師從西方來 一個字都沒有
00:23:33
這樣就糟糕了
00:23:35
這個六祖壇經 後面就會再說了
00:23:39
不是說達摩祖師從西方來 說一個字都沒有
00:23:44
若一個字都沒有 經典也不用存在了
00:23:48
釋迦佛祖也不用 說法四十九年了
00:23:53
達摩西來一字無
00:23:55
就是達摩祖師從西方來 只有一個無字而已
00:24:00
唯獨一個無字而已
00:24:02
這個無字包含很廣
00:24:05
無相 無念 無住 無為 無欲 一切都是無
00:24:13
唯獨一個無字而已
00:24:14
你們若了這個無字 道就成就了
00:24:20
所以學道你要看出本性 一定要達到這個無住的心
00:24:27
你沒有達到無住的心 你本性絕對看不出來
00:24:30
一個人若有那個念頭 有這個六塵的牽染
00:24:35
你絕對沒辦法看出本性
00:24:37
你要看出本性
00:24:40
我用白話解釋比較快
00:24:42
因為老師 過去沒讀什麼書
00:24:47
說那個文雅的話 我也不會說
00:24:50
所以人家的偈語都很文雅
00:24:54
老師的偈語是最簡單
00:24:56
我強調不時在念 念在我的嘴邊
00:25:00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0:25:03
來無歡喜 去無擔憂
00:25:07
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00:25:11
來 同修就是 大家互相一起研究
00:25:15
修行的修啦 不是要收留的收
00:25:18
來就同修啊
00:25:21
你去 去就不留
00:25:23
你若不要 不要 你走了就算了
00:25:25
不會說啊 你不要走到別的地方
00:25:28
就來這裡聽 不會這樣
00:25:30
來就來 去就去 這個如來嘛
00:25:32
如去如來
00:25:34
所以我常強調說 你對我好 跟我沒關係
00:25:38
你對我不好 也跟我沒關係
00:25:42
對你好 為什麼跟你沒關係
00:25:44
你對我好有什麼關係
00:25:46
你對我好是你修養很好
00:25:49
你的人已經 達到你的修行的高點
00:25:54
將來你若會成果 你又沒有要分給我
00:25:57
和我有什麼關係
00:26:00
對我不好 跟我什麼關係
00:26:02
假使你罵我 糟蹋我 你對我不好
00:26:05
這是你修養不好 修養不好 你若造惡業
00:26:09
將來你若下地獄 我又沒要和你去
00:26:12
跟我什麼關係 對不對
00:26:15
這就是我們無住心
00:26:18
所以你若…
00:26:20
其他像這個文句 這個太過深澳的
00:26:23
有的時候要解釋也難解釋
00:26:26
你聽也聽不進
00:26:28
只有老師最簡單的偈語說
00:26:31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0:26:33
來無歡喜 去無擔憂
00:26:35
來有什麼好高興 來是你自己要修行
00:26:38
各人修各人的 高興什麼
00:26:42
去不擔憂
00:26:43
你去又不修 和我什麼關係
00:26:47
去就不擔憂啊
00:26:49
你對我好和我沒關係
00:26:51
你對我不好也和我沒關係
00:26:53
這樣就好了 修行都不用什麼啦
00:26:57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0:27:12
西天般若多羅讖
00:27:19
汝足下出一馬駒
00:27:24
踏殺天下人
00:27:27
應在汝心
00:27:29
不須速說
00:27:33
我們過去印度
00:27:38
自從釋迦佛祖
00:27:41
傳給迦葉尊者
00:27:43
從初祖 二祖 三祖 一直傳傳到二十七祖
00:27:48
這二十七祖 就是叫做般若多羅
00:27:51
就是達摩祖師的師父
00:27:53
現在說這個般若多羅 就是達摩祖師的師父
00:27:58
祂有一個寓言
00:28:01
因為達摩要過來我們中國
00:28:05
要過來我們中國 祂這句話說給達摩祖師聽
00:28:10
以後你的門下
00:28:14
好比說你的徒弟 的徒弟傳下去
00:28:17
好比說你過去中國之後 你所傳下去的
00:28:24
有一匹勇馬
00:28:28
馬駒就是說 有一匹很勇健的馬
00:28:32
會縱行天下 他的勢力很大
00:28:38
天下的人沒辦法抵擋
00:28:40
說踏殺天下人 這是好比說一種的密意
00:28:44
說有辦法 將天下的人踏在地上
00:28:48
都沒辦法抬頭起來
00:28:50
意思是將來 你若過去中原傳道
00:28:56
你傳下去的弟子之中
00:28:59
有一匹勇馬 會踏殺天下的人
00:29:05
後來真的我們這個佛法
00:29:08
最興旺起來就是馬祖道一
00:29:13
他姓馬說馬駒 就是指這個馬祖
00:29:17
所以佛教的禪宗 有三大階級
00:29:23
當時在印度 傳來到二十七祖
00:29:27
都沒什麼發揮
00:29:29
到達摩初祖 過來中國之後就改革一次
00:29:35
在初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這個中間
00:29:39
雖然禪宗有存在
00:29:42
但是沒什麼發揚
00:29:45
到惠能六祖才又改革一次
00:29:48
所以惠能六祖的徒弟 有四十三個人見性
00:29:53
可以說佛教中最大的成果
00:29:59
普通一個祖師 他所傳的弟子
00:30:04
是三兩個看出本性
00:30:07
沒辦法說 一次達到四十三個人
00:30:09
這個六祖壇經最後就會說
00:30:12
若到最後就會說 祂有見性四十三個人
00:30:19
所以祂現在就是跟他說
00:30:21
你將來所傳下去的
00:30:24
有一匹馬很勇壯 就是指馬祖
00:30:27
因為到六祖之後 祂傳很多道有四十三個人
00:30:32
但是這四十三個人中間
00:30:34
只有剛才說的 那個青原行思
00:30:39
和懷讓兩個人
00:30:41
有比較發揮傳道以外
00:30:44
其他都沒什麼發揮
00:30:47
但是懷讓傳承六祖 才大改革一次
00:30:51
到馬祖之後
00:30:53
我們所有中國的 禪宗最大的興旺
00:30:57
也是所有的宗教
00:31:00
我們這個佛教之中 所有的派門
00:31:04
也是最興旺的時機
00:31:06
所以才說這個汝足下
00:31:10
足下就是說你的腳下 你的徒弟傳下去
00:31:13
會出一匹勇馬 會踏殺天下人
00:31:17
但是這種話 你放在你的心裡
00:31:21
不要說 叫他不要說
00:31:24
你沒必要神氣 也沒必要說
00:31:26
自然時機到了 這匹馬就跑出來
00:31:30
後來就是來收 這個馬祖道一之後
00:31:34
才宏大這個禪宗
00:31:38
對於西天二十七祖 般若多羅的事蹟
00:31:44
我們來說明一下
00:31:47
我們看佛學大辭典
00:31:50
般若多羅
00:31:52
禪家所立之西天二十八祖
00:31:56
中之第二十七祖也
00:32:00
東天竺人 已得道
00:32:03
至南天竺香至國
00:32:06
度王之第三子
00:32:09
菩提多羅而付法
00:32:11
菩提多羅後改為菩提達磨
00:32:17
佛學大辭典說
00:32:19
般若多羅是禪家所立的
00:32:24
西天二十八祖中的 第二十七祖
00:32:30
是東天竺的人
00:32:33
在當時印度分成五印
00:32:38
東西南北中
00:32:41
所以他是屬於東天竺的人
00:32:46
天竺就是印度 已經得道之後
00:32:50
他就來到 南天竺這個香至國
00:32:55
來度這個香至國王子 這個第三王子
00:33:01
叫做菩提多羅
00:33:04
就這樣衣缽傳給他
00:33:07
這個菩提多羅…
00:33:09
因為他般若多羅 菩提多羅 名字很相似
00:33:13
所以他就這樣 改名字 改成菩提達磨
00:33:18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33:21
菩提達磨 東土禪宗之初祖
00:33:26
常略名曰達磨 見達磨條
00:33:31
菩提達磨是東土
00:33:34
東土指中國禪宗的初祖
00:33:38
所以時常簡略說達磨
00:33:42
我們詳細看達磨的條目
00:33:46
所以這個達磨祖師
00:33:49
若在印度是二十八祖
00:33:53
來到中國變成初祖
00:33:56
若是惠能我們說六祖 是用東土的系統下去算的
00:34:04
若要從印度初祖算起
00:34:08
惠能應該是三十三祖
00:34:11
因為二十八祖就是初祖
00:34:15
初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六祖
00:34:19
祂再多傳六代
00:34:21
所以二十八祖 傳來到惠能要說三十三祖
00:34:28
那麼現在這個達磨
00:34:30
有人就會說達磨 不是下面要寫一個手字
00:34:35
怎麼會變成石頭
00:34:37
所以你要知道 這個達磨的磨
00:34:40
有時候寫這個摩字
00:34:44
有時候寫這個磨字 你若看經書
00:34:49
都不算錯的
00:34:50
就像惠能有的寫智慧的慧
00:34:54
有的寫恩惠的惠這個一樣
00:34:59
現在下文這個達磨條 裡面就會解釋
00:35:03
解釋說有的稱呼 達摩這個字
00:35:05
有的達磨這個字
00:35:08
但是我們下午 要解釋沒時間
00:35:11
等到下期再來說 這個達摩祖師
00:35:14
由西傳來到東土這個經過
00:35:18
你才會知道說 我們禪宗最發揮
00:35:23
就是在懷讓這個徒弟 馬祖道一發揮起來的
00:35:28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35:33
我們現在翻七十一頁
00:35:39
第六行
00:35:4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5:51
西天般若多羅讖
00:35:57
汝足下出一馬駒
00:36:00
踏殺天下人
00:36:03
應在汝心
00:36:06
不須速說
00:36:09
說我們這個過去
00:36:11
在印度的第二十七祖 叫做般若多羅
00:36:19
祂有一個預言
00:36:22
因為當時達摩祖師 要來我們中國傳道的時候
00:36:28
祂有向祂交代
00:36:30
說往後你的門徒 將會出現一匹馬
00:36:40
縱橫天下
00:36:41
他的勢力大到天下的人 沒辦法抵擋
00:36:47
後來果然出一個馬祖道一
00:36:53
來應這句的偈語
00:36:56
這個預言你要明白在心
00:37:02
現在就是 這個第二十七祖
00:37:05
交代給這個達摩
00:37:07
達摩傳 傳來到六祖
00:37:10
現在這句話六祖 來交代給這個懷讓
00:37:15
說我們過去 這個二十七祖的預言
00:37:20
你要明白在你的心
00:37:22
不用立即說出來
00:37:26
現在六祖就交代懷讓說 你的徒弟會出一個
00:37:31
可以說天下沒辦法 去抵擋的大禪師
00:37:37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上期 有引這個二十七祖
00:37:42
般若多羅的史蹟
00:37:45
下午進一步 來看達摩的史蹟
00:37:48
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7:51
達磨 又作達摩 達麼 人名
00:37:59
具名菩提達磨 譯曰道法
00:38:05
南天竺之剎帝利種也
00:38:09
父王曰香至
00:38:12
達磨為其第三子
00:38:15
本名菩提多羅
00:38:17
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00:38:21
嗣法 改多羅曰達磨
00:38:26
梁普通元年
00:38:28
泛海至廣洲
00:38:31
止嵩山少林寺
00:38:33
終日壁觀
00:38:36
號壁觀波羅門
00:38:38
後得慧可
00:38:40
付法並衣
00:38:43
佛學大辭典說達磨 這個磨字下面寫一個石
00:38:51
但是也有人寫這個摩字 也有人寫這個麼字
00:38:56
所以假使寫達摩 寫這三個字都沒錯就對了
00:39:02
這是翻譯音的關係
00:39:06
是人的名字
00:39:09
全名叫做菩提達磨
00:39:13
翻譯中國話叫做道法
00:39:17
我們菩提中國話叫做道 達磨我們中國話叫做法
00:39:25
所以若翻譯成中國話 叫做道法
00:39:29
是南天竺的剎帝利種
00:39:34
祂的父親叫做香至
00:39:40
達磨就是香至王 的第三個兒子
00:39:46
本來祂的名字 叫做菩提多羅
00:39:50
後來遇到二十七祖 般若多羅
00:39:55
就這樣接祂的衣缽 才改這個多羅叫做達磨
00:40:00
因為祂師父也叫做多羅
00:40:02
祂也叫做多羅
00:40:04
結果呢 不要和師父同一個名字
00:40:08
所以祂才改名 將多羅改成達磨
00:40:14
在梁 普通元年
00:40:18
這個梁是中國南北朝 這個梁朝 梁武帝的時候
00:40:26
這個普通元年 從水路 在海路就是了
00:40:32
來到廣州
00:40:35
這個中略是什麼
00:40:36
因為裡面 要說祂的史蹟很長
00:40:39
現在目的是要 讓你們了解祂的人而已
00:40:43
住在嵩山少林寺
00:40:46
起初來到中原 道理沒有人要相信
00:40:50
一般我們若小乘法
00:40:52
是要依佛 念佛要往生啦
00:40:56
或是靠佛來修行
00:41:00
祂說的都說心法 要靠自己
00:41:03
所以沒人要相信祂
00:41:05
祂每日坐在牆壁前面 面向牆壁在那裡一直坐
00:41:13
所以後來人家 將祂叫做為壁觀波羅門
00:41:18
日後得到慧可
00:41:20
這個慧可有的說是神光
00:41:24
這個慧可來接祂的衣缽
00:41:28
慧可就變成中原的第二祖
00:41:34
你若要算從印度傳過來 變成二十九祖
00:41:39
就這樣得到衣缽
00:41:42
以下文略就是會再說
00:41:45
所以簡單的省略
00:41:49
那麼現在六祖壇經這段文
00:41:54
西天般若多羅讖
00:41:58
汝足下出一馬駒
00:42:01
踏殺天下人
00:42:05
對於這句話
00:42:06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42:12
唐 江西道一禪師
00:42:18
為南嶽讓之法嗣
00:42:22
姓馬氏
00:42:25
時稱馬祖
00:42:28
元和中 諡大寂
00:42:33
傳燈錄六曰
00:42:36
六祖能和尚謂讓曰
00:42:41
向何後佛法從汝邊出
00:42:47
馬駒踏殺天下人
00:42:51
厥後江西法嗣布於天下
00:42:57
時號馬祖
00:43:00
這裡面寫一個 馬駒踏殺天下人
00:43:04
有的說喔 那麼狠 要踏殺天下的人
00:43:08
這是一個形容詞而已
00:43:11
所以修真錄說
00:43:13
踏殺天下人者
00:43:15
言其縱橫天下
00:43:19
其勢力不可當之意
00:43:23
現在說踏殺天下人
00:43:26
就是說祂的道啊 天下人都知道
00:43:31
若說到祂道的勢力 外宗教沒辦法去抵擋
00:43:37
才說是踏殺天下人
00:43:41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43:44
它說唐朝的時候
00:43:47
在這個江西 有一個道一禪師
00:43:53
他就是南嶽懷讓的徒弟
00:43:58
這個讓就是懷讓
00:44:01
他姓馬
00:44:03
當時人家稱呼他馬祖
00:44:08
在元和間 元和是唐朝的年號
00:44:15
敕封叫做大寂
00:44:19
現在佛學大辭典 來引傳燈錄第六卷
00:44:23
裡面一句話
00:44:25
它說六祖能和尚
00:44:28
能就是惠能六祖惠能祖師
00:44:34
祂對懷讓這樣說
00:44:39
以後從你的門徒裡面 會傳出去
00:44:46
從汝邊出就是說 從你的門徒裡面會傳出去
00:44:53
有一個姓馬 姓馬的人
00:44:58
祂的道可以說會縱橫天下 沒有人能抵擋的了
00:45:04
之後祂江西的法嗣
00:45:09
因為馬祖是江西人 所以才說江西的法嗣
00:45:14
祂布於天下
00:45:18
可以說在我們中國
00:45:22
這個佛教 見性的徒弟最多的就是惠能
00:45:30
惠能六祖的徒弟 四十三個人見性
00:45:36
這個馬祖的徒弟 有三十七個人見性
00:45:40
這可以說在印度也好
00:45:43
在我們中國也好 在世界也好
00:45:46
可以說徒弟 見性中最多的人
00:45:51
當時的號叫做馬祖
00:45:55
所以我們這個佛教最盛 從釋迦佛祖開始
00:46:01
來到達摩轉一個形象
00:46:06
之後來到 惠能六祖再轉一轉
00:46:10
到馬祖可以說 在佛教禪宗最旺盛的時機
00:46:19
那麼對於這段文 我們再接下面下去
00:46:33
讓豁然契會
00:46:39
遂執侍左右
00:46:46
一十五載
00:46:48
日臻玄奧
00:46:51
後往南獄大闡禪宗
00:47:00
那當時懷讓 他讓六祖說這些話
00:47:09
他就了解了
00:47:13
就這樣呢 在六祖的身邊
00:47:19
來侍奉六祖有十五年
00:47:25
得到最深玄奧的道理
00:47:31
得到最好的禪機
00:47:36
有一天六祖歸天之後 他就跑來到南獄
00:47:45
南獄是一座山的名字
00:47:49
到南獄的地方
00:47:52
就來大大闡揚禪宗的道理
00:47:59
現在有一些小字 謚大慧禪師
00:48:05
懷讓他歸天之後 朝廷追封叫做大慧禪師
00:48:12
對於懷讓禪師封大慧禪師
00:48:17
再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記載
00:48:21
懷讓 人名
00:48:26
唐南岳觀音院懷讓
00:48:31
六祖能大師之傳法也
00:48:36
天寶三年寂於南岳
00:48:39
壽六十四歲
00:48:42
得馬祖道一
00:48:44
而師之禪道大興於江西
00:48:48
諡號大慧禪師
00:48:51
見宋高僧傳九
00:48:54
傳燈錄五
00:48:57
佛學大辭典說
00:49:00
懷讓是人的名字
00:49:05
唐朝這個南岳
00:49:07
剛才那個獄字是正寫 現在這個岳字是簡寫
00:49:14
唐朝南岳 觀音院的懷讓禪師
00:49:21
是惠能六祖傳法的徒弟
00:49:26
傳法就是 等於得到衣缽的人
00:49:31
若要依禪宗 系統上的稱呼
00:49:36
等於就是第七祖
00:49:39
若要從印度傳來的說 就變成三十四祖
00:49:45
是天寶三年 寂滅在這個南岳的地方
00:49:53
這個寂等於是去世的意思
00:49:59
歲壽六十四歲 他來得到馬祖道一
00:50:06
就這樣他的禪道 大大興旺在這個江西
00:50:13
諡號叫做大慧禪師
00:50:18
這篇文在宋高僧傳第九卷
00:50:24
或是傳燈錄第五卷
00:50:26
都有這個文的存在
00:50:29
現在我們來引這個傳燈錄
00:50:32
這個傳燈錄就全部說 這個禪宗祖師的經歷
00:50:37
我們來引這個傳燈錄 裡面所說的
00:50:42
南嶽懷讓禪師者
00:50:48
姓杜氏 金州人也
00:50:53
年十五
00:50:55
往荊州玉泉寺 依弘景律師出家
00:51:02
受具之後
00:51:05
習毗尼藏
00:51:08
一日自嘆曰
00:51:10
夫出家者為無為法
00:51:14
天上人間無有勝處
00:51:17
時同學坦然知師志高邁
00:51:23
勸師同謁嵩山安和尚
00:51:29
安啟發之
00:51:31
乃直詣曹溪參六祖
00:51:39
唐先天二年
00:51:42
始往衡嶽
00:51:45
居般若寺
00:51:47
開元中有沙門道一
00:51:50
住傳法院
00:51:54
常日坐禪往問曰
00:52:00
這個裡面有一個注解 有必要來說明
00:52:05
這個毗尼藏
00:52:07
毗尼藏說起來 就是我們中國
00:52:11
我們在說三藏 之一的律藏
00:52:15
詳細看佛光大辭典
00:52:18
三藏 一經藏
00:52:20
二律藏 三論藏
00:52:27
三藏是什麼
00:52:29
三藏就是 經藏 律藏 論藏
00:52:34
經藏是釋迦佛祖說的道理
00:52:38
律藏是釋迦所定的戒律
00:52:42
論藏是代代祖師的著作
00:52:46
但是我們現在目的是 要讓你知道毗尼藏的關係
00:52:51
所以對經藏 律藏 我們就省略起來
00:52:55
只有來解釋 這個第二的律藏
00:52:59
二律藏
00:53:02
音譯毗尼藏 意譯調伏藏
00:53:07
佛所制定之律儀
00:53:10
能治眾生之惡
00:53:13
調伏眾生之心性
00:53:16
有關佛所制定 教團生活之規則
00:53:22
皆屬於律部類
00:53:25
現在在這個三藏的 經藏 律藏 論藏的其中
00:53:30
這個第二的律藏
00:53:34
這個律藏若以梵語 這個音翻譯成中國話
00:53:39
叫做毗尼藏
00:53:40
所以毗尼藏就是律藏
00:53:43
若意思翻譯叫做調伏藏
00:53:47
是佛祖所制定的律儀
00:53:51
有辦法來治眾生的惡
00:53:54
來調伏眾生的心性
00:53:57
有關佛祖所制定 教團生活的規則
00:54:02
都屬於這個律部類 都是律藏
00:54:07
現在來看景德傳燈錄
00:54:12
它說這個南嶽懷讓禪師
00:54:15
是俗姓姓杜 是金州的人
00:54:23
十五歲的時候 來到荊州玉泉寺
00:54:28
來歸依弘景律師
00:54:33
這個律師 和現在的律師是不同的
00:54:36
現在不是法律 在幫人家辯護的那個律師
00:54:41
我們佛教 師父有三種的稱呼
00:54:48
若一般稱呼都叫做法師
00:54:52
但是若禪宗不說法師
00:54:56
禪宗一定 要說禪師 說禪師
00:55:01
這個律師就是律宗
00:55:07
因為這個律宗就是 全部都在研究戒律
00:55:11
這叫做律師
00:55:14
所以這個弘景律師 是研究律宗的人
00:55:22
所以他那時候 歸依是歸依律宗
00:55:28
受這個具足戒之後 來學這個律藏
00:55:33
毗尼藏就是律藏
00:55:35
有一日自己感嘆
00:55:39
說我們今天要出家 就是要了脫生死
00:55:44
無為法就是了脫生死
00:55:47
只有在那裡守戒律
00:55:50
要怎麼行道都不知道
00:55:53
傻傻地守戒 就不知道怎麼行道
00:55:57
今天既然 沒辦法行道來說
00:56:01
就沒辦法了脫生死啊
00:56:04
當時他一些同學 知道懷讓禪師
00:56:10
他的志氣很高邁
00:56:13
才勸解他一起去 嵩山安和尚
00:56:18
安和尚就是慧安禪師 去拜這個慧安禪師
00:56:24
慧安禪師 是惠能六祖的師兄
00:56:27
這個以前我有說過了
00:56:30
去拜這個慧安禪師
00:56:32
這個慧安禪師 他也是一個高僧
00:56:37
但是對了脫生死的方法 還不了解
00:56:41
所以慧安禪師 教他一些禪法之外
00:56:47
才直接向他指示
00:56:49
說你若要了脫生死
00:56:51
就是去曹溪 去參拜惠能六祖
00:56:55
這個文很長
00:56:58
這個文啊 是和 我們這個六祖壇經一樣
00:57:04
所以你假使要看這個文呢
00:57:08
你就去看六祖壇經
00:57:11
看六祖壇經就好
00:57:13
它這個文 完全和六祖壇經一樣
00:57:18
所以沒必要再寫在黑板 多浪費時間的
00:57:24
在這個唐朝先天二年
00:57:29
它現在這一段就省略起來
00:57:31
現在這個懷讓禪師 到唐朝先天二年來到衡嶽
00:57:37
衡嶽就是南嶽 住在般若寺
00:57:41
在開元間 開元就是我們唐朝的年號
00:57:49
在開元年間
00:57:52
有一個出家人
00:57:53
沙門就是出家人
00:57:55
叫做道一
00:57:56
就是這個馬祖 住在傳法院
00:58:01
整日啦 從早到晚 在那裡坐禪
00:58:06
所以懷讓現在要去度他 要去度馬祖
00:58:11
所以世間人對於 這個坐禪的定義都不懂
00:58:15
當今說坐禪 大多數都是坐靜
00:58:19
我心情就不好 心情亂 來靜坐
00:58:24
不然就是坐功
00:58:26
坐功就是坐下來運功 運氣 要來練身體
00:58:32
真正坐禪的定義 知道的人很少
00:58:36
除非你就有學禪宗的人 有研究這個禪的定義的人
00:58:42
不然若說坐禪 就在那裡傻傻地坐
00:58:46
禪什麼叫做禪 我現在這樣也是禪
00:58:50
你坐在那裡也是禪
00:58:53
行住坐臥皆是禪
00:58:55
你現在要首先 了解禪的定義
00:58:58
什麼叫做坐 什麼叫做禪
00:59:01
現在懷讓禪師 要去問他禪的定義
00:59:07
因為時間的關係 下午沒辦法說
00:59:11
我們下次 這個文轉本錄第二
00:59:16
這個第一 現在這個第二部
00:59:19
因為黑板的關係
00:59:21
再來說這個懷讓 要來度這個馬祖的經過
00:59:27
這個馬祖後來 就是得到懷讓的衣缽
00:59:32
若要用中國禪宗來說 就變成第八祖
00:59:38
變成第八祖
00:59:40
若要從印度傳來 就變成三十五祖
00:59:44
因為惠能是三十三祖 懷讓是三十四祖
00:59:48
他變成三十五祖
00:59:50
但是當今我們道內 有時候道統會說錯誤
00:59:55
他說六祖傳給白馬七祖
01:00:03
他說的白是說白玉蟾
01:00:06
馬就是說馬祖道一 若這樣就很離譜了
01:00:12
我們要知道白玉蟾是誰
01:00:15
白玉蟾是道家的第五祖
01:00:20
道家也有那個祖師第五祖
01:00:24
他是宋朝年間的人
01:00:27
馬祖是唐朝的人
01:00:29
所以馬祖和這個白玉蟾 兩個人相差五百年
01:00:34
你若要引證 我都可以引證給你聽
01:00:38
老師感覺這個文怪怪的
01:00:41
我一定考證地理 考證歷史
01:00:44
考證經論 慢慢考證
01:00:49
不然一句話說錯了
01:00:51
誤自己沒關係 誤眾生就很可憐
01:00:55
所以我們下午 說到這裡為止
01:00:58
下文呢 我們再來… 下期再來詳細的解釋
01:01:07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01:12
我們現在翻七十一頁
01:01:17
第七行
01:01:3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01:34
讓豁然契會
01:01:40
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
01:01:48
日臻玄奧
01:01:50
後往南獄大闡禪宗
01:01:57
謚大慧禪師
01:02:02
現在這個懷讓 來聽到惠能六祖
01:02:07
來給他指點一些道理之後
01:02:14
他就開智慧 就了解一切
01:02:19
就這樣在惠能六祖的身邊
01:02:23
來侍奉惠能六祖 有十五年的時間
01:02:32
達到他學到 很深澳的至理
01:02:38
更奧妙的禪機
01:02:42
後來他就到南獄的地方
01:02:49
大大來闡揚禪宗的道理
01:02:57
皇帝敕封叫做大慧禪師
01:03:02
我們上期說到 這個懷讓的史蹟
01:03:08
說前半段
01:03:10
我們就沒時間 就沒再說下去
01:03:15
現在下半段就是 這個懷讓要來度馬祖
01:03:21
所以我們若用 禪宗的系統說起來
01:03:26
惠能是六祖 懷讓是七祖
01:03:31
馬祖道一是第八祖
01:03:34
我們一般有的 道內也有人說
01:03:37
馬祖道一是第七祖
01:03:39
這個不對 是第八祖 懷讓才第七祖
01:03:45
我們現在看景德傳燈錄 第二段的說明
01:03:51
有沙門道一
01:03:56
住傳法院
01:03:59
常日坐禪
01:04:04
往問曰 大德坐禪圖什麼
01:04:11
道一曰 圖作佛
01:04:15
師乃取一 於彼庵前石上磨
01:04:22
道一曰 磨作什麼
01:04:26
師曰 磨作鏡
01:04:31
道一曰 磨豈得成鏡耶
01:04:36
師曰 磨既不成鏡
01:04:40
坐禪豈得成佛耶
01:04:46
道一曰 如何即是
01:04:49
師曰如牛駕車
01:04:54
車不行 打車即是
01:04:57
打牛即是
01:04:59
道一無對
01:05:01
師又曰 汝為學坐禪
01:05:06
為學坐佛
01:05:09
若學坐禪 禪非坐臥
01:05:13
若欲學坐佛 佛非定相
01:05:17
於無住法 不應取捨
01:05:24
汝若坐佛 即是殺佛
01:05:28
若執坐相 非達其理
01:05:32
道一聞是誨 如飲醍醐
01:05:38
對於本文 我們來做個詳細說明
01:05:44
景德傳燈錄這一段這樣說
01:05:49
說有一個出家人
01:05:51
我們若是出家 就是叫做沙門
01:05:54
有一個出家人叫做道一 就是後來的馬祖大師
01:06:01
住在傳法院
01:06:05
常日 常日就是 從早到晚都在坐禪
01:06:11
可以說不倒翁 坐下去整天整夜的
01:06:18
懷讓禪師就去訪問
01:06:23
他來問這個道一
01:06:26
說大德你坐禪 你是計畫要作什麼
01:06:34
你在那裡坐禪 你有什麼計畫
01:06:36
你的心裡在想什麼
01:06:38
你的企圖是什麼
01:06:41
道一就說我計畫要作佛
01:06:46
我的企圖就是要作佛
01:06:50
懷讓禪師 就這樣去拿一塊頭
01:06:55
在馬祖 庵面前的一座大石上
01:07:01
就在那裡磨
01:07:04
道一看到就問他
01:07:07
說欸 你今天磨要做什麼
01:07:12
懷讓禪師說 我頭要磨成鏡子
01:07:17
道一說這個頭 怎麼會成鏡子
01:07:22
你怎麼磨也不會成鏡子
01:07:25
懷讓禪師說 磨頭既然不會成鏡子
01:07:32
你在那裡坐禪要怎麼作佛
01:07:36
道一聽到這句話 就愣了一下
01:07:41
不然怎麼樣才會
01:07:45
懷讓禪師說 譬如一頭牛拖一輛車
01:07:54
突然間這輛車不走 你是打這頭牛還是要打車
01:08:03
牛拖車哩 這輛車不走
01:08:07
你是要打這頭牛 還是要打車
01:08:11
馬祖道一就沒辦法應答
01:08:16
沒辦法去應答他
01:08:19
懷讓禪師就說
01:08:22
你今天是要學坐禪 還是要學作佛
01:08:29
假使你今天是要學坐禪
01:08:33
這個禪什麼坐 躺臥 跟它都沒關係
01:08:38
禪不是什麼坐 躺臥 都不是這樣子
01:08:43
假使你是要坐著要成佛
01:08:47
你要知道佛沒有一個定相
01:08:50
什麼叫做定相
01:08:52
坐著 站著 走路 這都叫做定相
01:08:55
佛本來就沒有一個定相
01:09:00
你若用這個無住法
01:09:03
無住法就是我們的心 達到如如不動
01:09:07
不應取捨 取就是要 捨就是不要
01:09:14
所以一個人達到無住心
01:09:16
你罵我也是一樣 你誇讚我也是一樣
01:09:21
一個人有達到禪的境界 沒達到禪的境界不用爭
01:09:27
誇讚你 雖然你沒笑來說
01:09:31
嘴巴笑嘻嘻的
01:09:33
心裡高興就表現在臉上
01:09:36
若罵你 雖然你沒生氣 不過臉拉得很長
01:09:41
光是看臉就知道
01:09:44
所以日本人 一句俗語這樣說
01:09:48
(日文)
01:09:53
一個人的心 都會表現在臉上
01:09:57
大家都說 那個算命先生很棒
01:10:00
哇 我好運 壞運 他都看得懂
01:10:03
這個看臉就知道了 都寫在臉上
01:10:07
你不相信你若算命 看一個人嘴巴笑嘻嘻的
01:10:11
你說生意做不好 他也不相信
01:10:15
你嘴巴就笑嘻嘻的
01:10:18
一個人若鬱卒 煩惱 臉上愁眉苦臉
01:10:22
你說你很快樂 也沒人要相信
01:10:26
所以一個人心的表現 自然會在臉上來
01:10:31
你若假使 無住法你要不應取捨
01:10:38
不要說人家罵你 你就生氣
01:10:40
誇讚你 你就高興
01:10:42
若是得到 心裡就興高采烈
01:10:48
若是失敗就愁眉苦臉
01:10:52
所以你若達到無住法 就不應該取捨
01:10:57
你今天若說 坐下來要作佛
01:11:00
這樣你已經斷修行的路
01:11:04
殺佛不是殺佛啦 這以前說過了
01:11:09
也有注解過了
01:11:11
這個殺佛就是斷絕 斷絕了脫生死的路
01:11:16
假使你坐下來要作佛 你已經斷絕修行這條路了
01:11:22
你若固執要坐下來 要坐什麼形體
01:11:27
你已經沒達到禪的理了
01:11:31
道一聽到他跟他教誨
01:11:35
突然間就醒悟 好比在喝這個醍醐
01:11:41
什麼叫做醍醐
01:11:44
這個佛經不時會寫
01:11:47
現在就要跟你解釋 醍醐的意思
01:11:50
我們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1:54
醍醐 指由牛乳精製而成 最精純之酥酪
01:12:07
乃五味之一
01:12:10
即乳 酪 生酥 熟酥 醍醐等
01:12:16
五味中之第五種味
01:12:19
故亦稱醍醐味
01:12:22
為牛乳中最上之美味
01:12:26
故經典中 以醍醐比喻涅槃佛性
01:12:32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12:35
醍醐就是指 這個牛乳精製而成
01:12:41
精純酥酪的成品
01:12:47
就是五味之一
01:12:50
這個五味就是 乳 酪 生酥 熟酥 醍醐
01:12:58
在這個五味的裡面 可以說第五種的味
01:13:04
所以有時候稱呼為醍醐味
01:13:09
就是這個牛乳的裡面 最上的美味
01:13:14
所以一般經典的裡面 用這個醍醐來比喻涅槃
01:13:21
或是來比喻佛性
01:13:24
醍醐就是來比喻涅槃 或是佛性的意思
01:13:30
但是我們一般在說五味 是說辣 酸 鹹 苦 甜
01:13:37
我們在經典中說的五味 和一般說的五味是不同
01:13:45
我們另外看 佛光大辭典一段說明
01:13:51
五味 指五種味
01:13:56
即乳味 酪味 生酥味 熟酥味 醍醐味
01:14:05
即製造牛乳之過程中 次第所成之諸味
01:14:13
諸經論每用以比喻根機 或教法之差別次第
01:14:22
如北本大般涅槃卷十謂
01:14:27
聲聞牛乳 緣覺如乳酪
01:14:32
菩薩如生熟酥
01:14:35
諸佛世尊猶如醍醐
01:14:39
其用以比喻教法者
01:14:43
如北本大般涅槃經 卷十四聖行品
01:14:49
譬如從牛出乳 從乳出酪
01:14:54
從酪出生酥
01:14:56
從生酥出熟酥
01:14:59
從熟酥出醍醐
01:15:01
醍醐最上
01:15:03
若有服者
01:15:05
眾病皆除
01:15:07
所有諸藥 悉入其中
01:15:10
善男子 佛亦如是
01:15:14
從佛出生十二部經
01:15:18
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
01:15:22
從修多羅出方等經
01:15:25
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密
01:15:29
從般若波羅出大涅槃
01:15:33
猶如醍醐
01:15:34
言醍醐者 喻於佛性
01:15:42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5:46
五味是指五種氣味
01:15:50
就是乳的味 酪的味 生酥的味
01:15:56
熟酥的味 醍醐的味
01:16:00
就是製造牛乳的過程中 次第所成的氣味
01:16:09
我們所有經論
01:16:12
每每都用著這個 比喻人的根機
01:16:19
或是經的教法 這個差別的次第
01:16:25
來比喻這五個氣味
01:16:29
譬如說北本大般涅槃經的 第十卷裡面說
01:16:39
了脫生死的其中還有階級
01:16:43
譬如說你要了脫生死 聲聞譬喻好像牛乳
01:16:49
緣覺譬喻好像酪
01:16:52
菩薩譬喻生酥 熟酥
01:16:57
佛祖譬喻好像醍醐
01:17:00
這是一種譬如法
01:17:04
這個若用在譬如教法 譬喻這個經典
01:17:10
若譬喻經典
01:17:12
譬如北本大般涅槃經
01:17:15
第十四卷裡面 聖行品這樣說
01:17:20
譬如這個牛會出乳
01:17:26
這個乳再來製作酪
01:17:30
酪再來製作生酥
01:17:33
生酥再來鍊這個熟酥
01:17:36
熟酥再來製出這個醍醐
01:17:41
醍醐最高
01:17:44
一個人你若 有辦法喝這個醍醐
01:17:48
所有的病都沒有
01:17:51
因為一切的藥 都在醍醐裡面
01:17:55
說所有的病都沒有 你不要迷信
01:17:58
所有的病都沒有 說我氣喘也都沒有
01:18:02
我感冒也沒有 肚子痛也沒有 不是
01:18:06
修行人說病 就是我們人修行的毛病
01:18:12
譬如說你醍醐 有辦法真的喝下去
01:18:17
七情六慾也沒有
01:18:22
十惡八邪的毛病也沒了
01:18:25
三身四相也捨掉了
01:18:28
六道也修圓滿了
01:18:30
是所有修行的毛病 都沒有了
01:18:35
真正醍醐若 有辦法喝下去來說
01:18:38
所有的病都沒有了
01:18:40
因為你已經 達到佛的境界
01:18:43
哪有什麼毛病 對不對
01:18:47
所以現在釋迦佛祖說 你們這些善男子
01:18:52
作佛也是一樣
01:18:56
我們這個佛來作十二部經
01:19:01
但是十二部經 我們下午沒辦法去解釋
01:19:04
此後若有時間再來解釋
01:19:07
十二部經不是十二本
01:19:09
十二部經就是分類
01:19:12
就像我們念書像數學啦 什麼國文啦 英語啦
01:19:18
那就是一種分類
01:19:20
所以這十二部 總共有十二種的分類的經
01:19:25
才叫做十二部經
01:19:28
這十二部經 最前面就是這個修多羅
01:19:33
一般來教一些初學的人
01:19:38
從修多羅進 一步就到方等經
01:19:41
方等經就是大乘經 就是要修了脫生死的道理
01:19:47
但是這個方等經
01:19:49
才出這個般若波羅經 像那個金剛經
01:19:53
金剛經是只到菩薩行而已
01:19:55
金剛經講的 都是這個菩薩的事情
01:20:00
這個般若波羅蜜 才出大涅槃經
01:20:07
大涅槃經就和醍醐一樣
01:20:11
現在說醍醐 就是譬喻佛性
01:20:14
可以說經最高 就是到大涅槃經
01:20:18
因為普通不敢說的話 都在大涅槃經
01:20:22
假使有人在說大涅槃經 也都偷工減料啦
01:20:26
會去刺激到的東西 都把它去掉
01:20:31
像我曾引過說這個 釋迦佛祖的兒子下地嶽
01:20:37
這也是在大涅槃經說的
01:20:40
不然的話 普通人說現在要命了
01:20:44
我們要求佛祖保佑我們
01:20:45
連祂的兒子 都下地嶽了就糟糕了
01:20:50
像大涅槃經中 釋迦佛祖說什麼
01:20:52
說以前我講出生的時候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01:20:57
走七步 目顧四方說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01:21:05
這是我騙你的
01:21:06
釋迦佛祖自己承認說 這是我騙他的
01:21:11
祂現在不老實說不行了
01:21:15
要了脫生死 不說老實話不行了
01:21:17
那裡面講 過去說的話都是不對的
01:21:21
這樣說跟你比較快
01:21:22
不過有的人說 為什麼佛祖要騙人
01:21:25
不騙就不行啊
01:21:27
眾生愚癡啊 不騙就不行
01:21:30
對不對
01:21:31
好比說得過分一點
01:21:33
像我們大人 也常在騙小孩子
01:21:35
不過騙有兩種
01:21:37
一種是惡意的欺騙
01:21:39
一種是善意的欺騙
01:21:42
對不對
01:21:44
比如說小孩子在哭
01:21:45
可惡的小孩子在哭 愈罵愈哭啊
01:21:48
你要騙他啊 你最乖了
01:21:51
像我的那些孫子 我也常在誇讚他們
01:21:53
你第一的 你第一的 你最乖了
01:21:56
爺爺再帶你們 去買東西 你最乖
01:22:00
這樣就高興了
01:22:02
有些小孩子的頭 摸一摸說你以後會作佛
01:22:05
就高興得半死
01:22:07
因為小孩子 你不用騙的不行
01:22:11
像我們學道也是一樣
01:22:13
努力念佛喔 念佛可以去西方
01:22:16
高興得半死
01:22:18
你若是說你要修行
01:22:20
修行才會到西方 那我不要了
01:22:22
那麼辛苦要做什麼
01:22:24
他就不要了
01:22:26
念佛難到有什麼不好嗎 好 不是不好
01:22:29
若是說念佛不好 那就是妄言了
01:22:31
好什麼 不會造業 為什麼不會造業
01:22:36
你在唸佛 不會造口業
01:22:39
對不對
01:22:40
你在唸佛 不會去是非之地
01:22:45
喝酒 賭博種種的 不會造身業啊
01:22:49
你在唸佛的話
01:22:51
心中沒有惡念 就不會造意業了
01:22:56
不會造惡業的話 起碼他還可以去三善道
01:23:02
最起碼也會去當神 不然也會投胎到有錢人家
01:23:06
有哪裡不好
01:23:08
這叫做善意的欺騙
01:23:10
所以我在十法界 裡面也說過了
01:23:13
妄言有三種 大妄言 小妄言 方便妄言
01:23:19
大妄言就是 用那個修行來欺騙人
01:23:24
藉修行來欺騙別人
01:23:26
這是大妄言
01:23:29
這都是要下地獄的
01:23:31
若是一般說謊言 這是小妄言
01:23:35
這比較沒有那麼嚴重
01:23:38
若是方便妄言 就是為了你好
01:23:41
稍微騙你一下
01:23:43
好比像是騙小孩子一樣
01:23:46
小孩子沒用誇讚的不行
01:23:49
若是讀到小學
01:23:51
就要更進一步 教他識字讀書 對不對
01:23:56
若是小孩子 就不用教他寫字 讀書
01:23:59
只是說快叫爸爸 好棒 好棒
01:24:02
快叫爺爺 很好很好 就是這樣而已
01:24:07
一味地叫他唸佛 唸經 若是沒有的話
01:24:12
他沒辦法修善道 這是一步一步的走
01:24:19
所以他是在修多羅 才進入方等經
01:24:22
方等經才進入般若波羅密
01:24:25
般若波羅密才到大般涅槃
01:24:29
現在我們說的 這個六祖壇經
01:24:31
也是屬般若經的部分
01:24:34
修菩薩行的部分而已
01:24:37
這個六祖壇經 還不是修佛道的部分
01:24:41
所以你就要知道
01:24:42
若真的大般涅槃經 說到最後大家手腳都冷了
01:24:49
現在我在台北內湖 就在說釋迦的祖譜
01:24:55
釋迦佛祖 一輩子是很苦修的
01:24:59
在我們一般的人 都將祂裝飾得很好看
01:25:02
完全沒有缺點
01:25:04
釋迦佛祖也生病的 很淒慘你知道嗎
01:25:07
生病的不能起床 你知道嗎
01:25:10
若一般的人 聽到說那還用修嗎
01:25:13
去求佛祖 保佑我生病會好
01:25:16
佛祖本人就在生病
01:25:19
所以我們是在博士班 才說這些話
01:25:24
這些話最好 不到到普通的廟說
01:25:27
若普通的佛廟 人家在念佛
01:25:30
啊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01:25:33
人家在念經啊 很有善根你在念經
01:25:38
好像大人在誇讚小孩 要多多少少誇讚
01:25:42
我們這些博士班的 大家都想要了脫生死
01:25:45
不能用誇讚的 對不對
01:25:48
用誇讚的 就變成不合理了
01:25:52
所以希望我們要加油
01:25:55
學道的目標是什麼 就是要了脫生死
01:25:58
若沒辦法了脫生死來說
01:26:00
下輩子讓你當 王永慶那麼富有啦
01:26:03
像阿扁做總統啦
01:26:08
這樣來說 下輩子他要去哪裡
01:26:11
你敢保證 還是不敢保證
01:26:12
那個問題在那裡
01:26:15
好壞我們都不知道啦
01:26:17
不過下一輩子到去哪裡 你難道會知道 對不對
01:26:20
還是修行最好啦
01:26:22
修行才有辦法 脫出這個心境
01:26:25
才有辦法看出你的自性 你才有辦法脫出生死
01:26:30
所以我們若說 這個真正的道理
01:26:34
比較惹人討厭
01:26:35
人家聽了也比較討厭
01:26:37
是為什麼別人不敢說 老師你怎麼敢說
01:26:42
老師談道不談錢啦
01:26:45
你若是說要 錢來啊 錢來啊
01:26:49
說這個就沒有 錢可賺啊 對不對
01:26:52
真正我若說這些道理 每一個法師若說這些道理
01:26:56
大間廟他沒辦法蓋啦
01:26:58
大張的交椅他沒辦法坐啦
01:27:01
也沒辦法 三餐吃山珍海味啦
01:27:05
出門也沒辦法 坐高等的轎車啦
01:27:09
你要派頭啊
01:27:11
對於會去傷害到的話 他都不敢說
01:27:15
說了 信徒跑光光了
01:27:17
老師呢 老師也不想讓人供養啊
01:27:20
說得難聽一點
01:27:21
你要拿錢給我 老師也不要啊
01:27:24
現在來這裡 虎尾講十年了
01:27:27
還要多於十年
01:27:29
光是我太太死 就死十年了
01:27:32
我太太未死 我就來這裡說了
01:27:35
看說多久了
01:27:36
你問這裡的主持
01:27:38
看你拿多少錢 給老師你儘管去問
01:27:42
連過年 壓歲錢也沒有
01:27:45
你不敢想要拿給我
01:27:48
不信的話 在座看哪一個敢說
01:27:50
我拿什麼給老師
01:27:53
你儘管說
01:27:54
不過我說供養是說錢哦
01:27:58
若說其他物質的供養 不能說沒有
01:28:03
為什麼 我從宜蘭 坐車坐到這裡
01:28:05
車錢我也沒出 油錢我也沒跟人家出
01:28:11
出去吃飯 我也沒跟人家出半毛錢
01:28:14
像昨晚住鹿谷禪房 弄得那麼舒適讓你睡
01:28:18
我們也沒繳旅社錢
01:28:20
若這種的供養有啦 不是說沒有啦
01:28:24
我現在說 沒讓人家供養是說金錢
01:28:27
老師一輩子 絕對沒讓人供養金錢
01:28:31
我名也不要 利也不要 我騙你是大傻瓜
01:28:35
老師說的話絕對不會騙你 這樣和你說比較快
01:28:39
所以希望你們要加油
01:28:40
你們若想說啊 沒關係
01:28:42
下輩子我當個有錢人 就很好了
01:28:45
或是說我下輩子
01:28:47
看有沒有辦法 當大官就好了
01:28:49
若這樣就不用勉強
01:28:51
你們若要了脫生死 一定要聽老師的道理
01:28:56
你們若沒聽老師的道理 你們若會了脫生死
01:28:58
我脖子讓你砍下來
01:29:00
除非就是其他的法師 說的話和我一樣
01:29:05
他若說靈感顯化的
01:29:07
只有念一句佛就要去西方
01:29:09
若會了脫生死 老師才讓你活捉
01:29:13
捉到地獄受刑沒關係
01:29:15
我敢肯定說的
01:29:17
我是都有根據
01:29:19
像這個都是有根據說的
01:29:22
老師一句沒根據 我都不敢去說的
01:29:25
因為沒有根據說變妄言啊
01:29:28
以後若死了去地獄 抽舌根就要命了
01:29:31
我又不是那麼笨
01:29:33
又沒賺你的錢 又去受刑 對不對
01:29:37
所以我們下午 只有說到這裡
01:29:40
下文我們再來分解
01:29:43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29:49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一頁
01:29:56
倒數第二行
01:30:0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0:05
永嘉玄覺禪師
01:30:10
溫州戴氏子
01:30:14
少習經論
01:30:18
精天台止觀法門
01:30:23
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
01:30:29
說這個永嘉的玄覺禪師
01:30:33
就是溫州府永嘉縣的望族
01:30:40
戴氏的兒子
01:30:44
從小他就來 研究經藏和論藏
01:30:51
又精通天台宗止觀的法門
01:30:59
因為讀這個維摩經
01:31:04
發覺維摩經的教義
01:31:07
很有價值
01:31:10
發現了心為萬法的根本
01:31:15
一切諸法都在心生出來
01:31:21
對本文中這個心地 和止觀這兩句話
01:31:26
我們來做個說明
01:31:29
佛學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1:31:33
心為萬法之本
01:31:38
能生一切諸法
01:31:41
故曰心地
01:31:46
說我們的心
01:31:49
是一切法塵的根本
01:31:52
這個法不是佛法 道法
01:31:56
這個法是六塵之一的法塵
01:32:01
若說起來是一切的念頭
01:32:04
因為我們的意對法
01:32:07
所以我們的心 就是一切念頭的根本
01:32:13
它會生一切的念頭 所以名字叫做心地
01:32:2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2:25
心地
01:32:28
二 菩薩根據心而修行 故喻心為地稱為心地
01:32:37
三 在禪宗 達摩所傳之菩提
01:32:43
即稱心地
01:32:47
這個心地有三種的說法
01:32:51
但是前面一種 和我們道沒關係
01:32:55
多佔用黑板和浪費時間
01:32:59
所以前面一個 解釋將它省略
01:33:03
第二就是 我們修菩薩行的人
01:33:09
就是根據我們的心來修行
01:33:13
所以才譬喻心作地 叫做心地
01:33:21
第三在禪宗達摩初祖 所傳下來的道叫做心地
01:33:33
我們來看心地觀經
01:33:38
三界之中 以心為主
01:33:44
能觀心者 究竟解脫
01:33:50
不能觀者 究竟沈淪
01:33:55
眾生之心 猶如大地
01:34:00
五穀五果 從大地生
01:34:06
如是心法 以此因緣
01:34:10
三界唯心 心名為地
01:34:16
心地觀經說 在這個三界的裡面
01:34:22
三界就是指六道
01:34:26
我們若神 阿修羅就是天
01:34:31
人 畜牲 就是在這個人界
01:34:36
若是餓鬼和地獄就是地
01:34:41
所以三界就是指六道
01:34:44
在我們六道的裡面 就是心來做主
01:34:51
你若有辦法 觀出心的作用
01:34:57
你就究竟的解脫
01:35:00
你若沒辦法 觀出你的心
01:35:05
你就究竟的沈淪
01:35:08
就不會解脫
01:35:11
眾生的心 和我們腳踩的大地一樣
01:35:17
因為這個大地五穀 五果 都是大地生出來
01:35:24
五穀 五果是一個代表啦
01:35:27
話若說起來無論是樹木
01:35:31
無論是菜
01:35:32
無論是五穀 無論是水果
01:35:35
全部都從大地生出來
01:35:38
像這種的心法 為了這個因緣
01:35:44
三界是只有這個心
01:35:48
這個心的名字叫做地
01:35:50
因為大地來生一切的東西
01:35:55
我們人的心也是一樣
01:35:57
善惡的種子
01:36:00
一切的好壞 全都從這個心生出來
01:36:06
對於心地 我們簡單有跟你說明過了
01:36:11
接下來來說止觀
01:36:16
止觀是什麼
01:36:18
我們現在來看大乘義章
01:36:22
離於散亂為止
01:36:27
止心不亂復名定
01:36:33
推求簡擇名觀
01:36:38
觀達稱慧
01:36:44
說我們的心散亂
01:36:48
散亂就是妄念翻滾
01:36:52
所以我們離開妄念 的心這個叫做止
01:37:00
止住我們妄念不讓它亂 這個名字叫做定
01:37:10
推求簡擇…
01:37:13
推求簡擇就是根據 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
01:37:19
再進步要追求結論
01:37:25
分別這個 對不對 是非曲直
01:37:29
這個就叫做推求簡擇 這個叫做觀
01:37:35
你有辦法看出真理 這個就叫做慧
01:37:44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7:47
止者 止息妄念
01:37:52
觀者 觀達之義
01:37:56
止在前先伏妄念
01:38:01
觀在後 斷盡其妄念永不復起
01:38:07
妄念既伏斷
01:38:09
心自朗然而性自寂
01:38:15
止屬定 觀屬慧
01:38:19
是定慧修之義
01:38:25
祂說什麼叫做止
01:38:27
止就是要制止
01:38:31
讓它消滅這就是叫做…
01:38:35
消滅這個妄念這個叫做止
01:38:39
因為我們一個人 妄念翻滾不止
01:38:42
要有辦法制止 讓它消失這叫做止
01:38:49
觀就是有辦法 徹底看出真理的意思
01:38:58
我們止在前面
01:39:02
先制伏我們的妄念
01:39:09
觀在後面
01:39:11
來斷盡我們的妄念 永遠不要讓它再生出來
01:39:18
妄念既然制伏斷離
01:39:23
我們的心自然就朗然 心情就很好
01:39:28
無憂無愁沒煩沒惱 自由自在
01:39:32
我們的本性 就歸在這個寂靜
01:39:38
止是屬定
01:39:40
觀是屬慧
01:39:43
就是定慧雙修的意思
01:39:46
所以止觀 等於可以說是定慧
01:39:50
這樣說比較快
01:39:54
那麼玄覺禪師
01:39:57
因為來看了 維摩經來發現心地
01:40:02
那麼維摩經 的宗旨是什麼
01:40:05
我們現在來看 維摩經一句話
01:40:10
維摩詰言
01:40:14
如觀身實相
01:40:18
觀佛亦然
01:40:22
維摩詰這樣說
01:40:26
說像我們 在看我們身體的實相
01:40:33
和看佛也一樣
01:40:38
實相就是我們本身的佛
01:40:41
所以我們常常說是身是佛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40:47
有人說實相 你怎麼說是佛呢
01:40:51
實性等於是佛性
01:40:54
看我們身體裡面 這個佛性和看佛一樣
01:41:02
對這個實相 我們把它做個注解
01:41:0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1:10
實相
01:41:12
曰法性 曰真如
01:41:15
其體同一也
01:41:17
楞伽經說如來藏
01:41:20
涅槃經說佛性
01:41:23
以下引證皆略
01:41:27
佛學大辭典在說這個實相
01:41:31
引證很多都把它省略起來
01:41:34
因為較有常用的字寫下去
01:41:37
若沒常用的都省略
01:41:41
實相有時候說叫做法性
01:41:45
有時候說真如
01:41:47
像我們說本來面目囉 什麼實際囉
01:41:51
什麼一如囉 全都是同一個東西
01:42:01
所以實相像我們在說法性 真如這個本體是一樣的
01:42:08
這個實相若在楞伽經 它說是如來藏
01:42:13
若在涅槃經說是佛性
01:42:17
以下的引證都省略
01:42:19
因為引證再多那些話 也是翻了又翻講了又講
01:42:24
所以實相就是佛性
01:42:27
這樣說比較快
01:42:31
所以我們維摩經的宗旨 就是指我們的心就是佛
01:42:40
我們現在看下文下去
01:42:55
偶師弟子玄策相訪
01:43:01
與其劇談
01:43:05
出言暗合諸祖
01:43:09
策云仁者得法師誰
01:43:15
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
01:43:24
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
01:43:28
未有證明者
01:43:33
有一天惠能六祖的徒弟 這個玄策禪師
01:43:43
雲遊來到 玄覺禪師住的地方
01:43:49
兩個人在談論的中間
01:43:54
玄策禪師深感 這個玄覺所說的話
01:44:04
和禪宗諸祖所說的話符合
01:44:10
已經知道他的根基不凡
01:44:16
所以這個玄策禪師 他就來問玄覺
01:44:21
說師兄你是 從哪一個法師得到這個法
01:44:29
玄覺禪師這樣說
01:44:33
我平時聽到歷代祖師 講解這個方等經
01:44:41
方等經就是大乘經
01:44:46
來講解這個大乘經的理論
01:44:51
每部經都有不同的特點
01:44:57
每一個祖師說的道理
01:45:02
都有來承受相當的道理
01:45:12
後來我在唯摩經的裡面
01:45:18
直覺這個佛的心宗
01:45:23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要旨
01:45:29
不過我不知道自己 是不是有真正的開悟
01:45:35
有看出本性
01:45:37
我缺乏別人幫我做證
01:45:42
對於這個方等經是大乘經
01:45:46
我們以前已經有說明過了
01:45:49
所以現在只有來補充說 佛心宗做一個說明
01:45:56
什麼叫做佛心宗
01:45:58
佛學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1:46:01
佛心宗 禪宗之別名
01:46:09
以覺悟佛心為禪之體也
01:46:14
佛心何物
01:46:17
心之自性是也
01:46:20
故謂之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01:46:26
人心之性 即佛性也
01:46:30
發見佛性 謂之成佛
01:46:35
宗鏡錄三曰
01:46:37
達摩大師云 明佛心宗 了無差
01:46:43
名之曰祖
01:46:46
中峰錄五下曰
01:46:49
禪何物 乃吾心之名也
01:46:55
心何物 即我禪之體也
01:47:00
惟禪與心 異名同體
01:47:06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7:10
佛心宗是什麼
01:47:13
就是禪宗另外一個名字
01:47:17
就是覺悟我們佛心 就是禪的本體
01:47:23
佛心是什麼
01:47:26
就是我們心的自性就是了
01:47:30
所以呢 我們禪宗的祖師說
01:47:35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01:47:40
我們人心的性 就是佛性
01:47:45
你若發見了佛性 就是叫做成佛
01:47:50
才叫做見性成佛
01:47:54
在宗鏡錄第三卷裡面說
01:47:58
達摩大師一句話
01:48:01
說你明白 佛心宗一點點都沒有偏差
01:48:06
才能稱呼是祖師
01:48:10
中峰錄的第五卷 下篇這樣說
01:48:15
禪是什麼
01:48:17
禪就是心的名字
01:48:21
心是什麼
01:48:23
就是我們禪的本體
01:48:27
只有禪與心 是不同名 是同一體
01:48:35
所以大家都 說要坐禪 坐禪
01:48:38
你要怎麼坐
01:48:39
不是在那裡 一直坐叫做坐禪
01:48:41
禪就是我們的佛心啊
01:48:45
這個心沒靜 光是在那裡坐
01:48:50
坐在那裡 一個妄念翻滾不足
01:48:52
你坐什麼禪 很簡單
01:48:57
所以我們道理你就知道說
01:49:01
到底我們道理是在 談先天 還是談後天
01:49:05
先天和後天就都不同
01:49:10
你若不信的話 平時聽後天的道理
01:49:14
突然間若聽到先天的道理
01:49:16
感覺怪怪的
01:49:18
現在下面裡面有一句話 聽了之後有的就說
01:49:24
啊 你胡說八道
01:49:27
惠能六祖怎麼說
01:49:30
我們一般說 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
01:49:36
一切事物是無常
01:49:40
佛性是常
01:49:42
現在惠能六祖怎麼說
01:49:45
說佛性是無常
01:49:48
一切事物是常
01:49:52
你去翻六祖壇經 八十二頁你翻看看
01:49:57
這是後面會說
01:49:58
是先讓你了解 先天和後天不同的原因
01:50:05
這個八十二頁第三行
01:50:09
師曰 無常者 即佛性也
01:50:14
有常者 即一切善惡 諸法分別心也
01:50:21
他說無常是什麼
01:50:22
佛性就是無常
01:50:26
常是什麼
01:50:27
一切善惡諸法就是常
01:50:32
所以他現在這段理論
01:50:36
我們說常
01:50:40
每一個 一切事物都有自性
01:50:43
所以自性 兩個字你要注意
01:50:47
我們佛性 有時候也指自性
01:50:51
但是這個自性
01:50:53
譬如說一棵樹 那個種子也叫自性
01:51:00
譬如說善 也有一個善的自性
01:51:04
惡也有一個惡的自性
01:51:07
所以這個自性是常
01:51:12
若是佛性是無常
01:51:14
你就要注意這一點
01:51:16
他說假使若佛性是常 為什麼畜牲牠不要修
01:51:23
這些惡人為什麼不要修
01:51:27
不然怎麼說人人皆有佛性
01:51:31
沒有錯 人人都有佛性沒有錯
01:51:34
不過這個佛性 已經讓外圍給包住
01:51:41
你想說我們的佛性 是很少的少
01:51:49
就好比像 那個金礦的金子一樣
01:51:53
我在九份 聽那些滔金的怎麼說
01:51:56
一卡車的礦石 黃金礦石
01:52:01
一卡車的黃金礦石 滔起來說沒幾錢金子
01:52:08
你想說要洗多少呀
01:52:15
你想說這個性
01:52:20
再來就是心 就意 就念
01:52:30
這都同一個體
01:52:34
性是在裡面一點點
01:52:37
外面這個心包住 意再包住 念再包住
01:52:44
你一個人呢
01:52:46
你若要修行 就要先將念解除
01:52:50
意再解除 看出你的心
01:52:54
才有辦法知道這個性
01:52:59
所以若出生做人來說 外圍就比較少
01:53:06
好比像就金礦著脈 金子洗的比較多
01:53:11
若像那個畜牲來說
01:53:13
說不定用普通的土來洗 怎麼也洗不出金子
01:53:18
這樣說比較快
01:53:21
所以佛性是無常
01:53:25
這個後面才會詳細解釋啦
01:53:28
不然你現在 聽了就迷迷糊糊啦
01:53:31
他說一切諸物是常
01:53:35
猴有猴性 人有人性 狗有狗性
01:53:41
假使若是說 一物事物若是常
01:53:45
猴子也會生狗
01:53:46
狗也會生人
01:53:48
不會啦 猴子一定生猴子
01:53:50
狗一定生狗 人一定生人
01:53:53
那就是猴的自性 人的自性 畜牲的自性
01:53:58
草木有草木的自性
01:54:01
你若將木瓜子撒下去 生出來是木瓜啊
01:54:05
瓜的籽撒下去生瓜
01:54:07
那就是食物的自性
01:54:11
所以一切事物的自性是常
01:54:15
若佛性是無常
01:54:17
佛性假使六道輪迴之後
01:54:20
那個自性… 我們的佛性就都變動了
01:54:24
就像金子 你把它丟到金礦裡面
01:54:27
有著脈和不著脈這樣而已
01:54:31
現在這樣說說不定 你還聽得迷迷糊糊的
01:54:34
這個就下面 等到這個文的時候
01:54:38
詳細分解
01:54:39
你就會說啊 就是這樣呀
01:54:41
若是後天呢
01:54:43
他裡面也有說
01:54:44
為什麼他會說佛性是常
01:54:48
因為怕什麼 怕眾生迷痴
01:54:50
你若說佛性無常來說 他不修啊
01:54:54
現在跟你說佛性是常 讓你這樣子引誘…
01:54:59
讓你一直去除
01:55:01
好比說外圍讓你去掉 愈親近 愈親近
01:55:05
才讓你見到金子
01:55:08
所以這個道理無底深淵啦
01:55:12
有的人說啊 學這個老師的道理很不好
01:55:17
就曾經有人聽一聽 就不要聽這樣說
01:55:20
人家一般稍微入一個宗教 人家就要成佛了
01:55:27
譬如佛教說你來歸依喔
01:55:30
念個佛就去西方喔
01:55:33
若是基督教說 你就來洗禮喔
01:55:35
天堂你就去啊
01:55:37
有的說你若一指玄關 天堂掛號
01:55:42
不然來印心喔 來灌頂喔 都是這種的想法
01:55:50
所以道德經裡面 就怕生這個毛病了
01:55:53
它才說一句話
01:55:55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01:55:59
那道德經就說
01:56:00
什麼叫做去者不一
01:56:02
說你著墊腳尖 要比別人高 站不久啦
01:56:07
不然你墊腳尖說
01:56:08
我比你還要矮 我墊腳尖要比你高
01:56:12
不然你站多久 你站看看
01:56:14
站不久啦
01:56:16
想說別人走那麼快 我走那麼慢
01:56:19
我就走大步 三步做兩步走
01:56:22
你去走看你能走多久
01:56:24
人家慢慢走
01:56:26
人家一步一步走 就走到了
01:56:28
你大步走走不到三步 就氣喘如牛
01:56:33
所以學道是要慢慢來
01:56:35
真正一個人要修行
01:56:38
最要緊十惡八邪要先斬掉
01:56:41
再來就要斷七情六慾
01:56:45
再來就要掃三身四相
01:56:47
六道要圓滿 你才有辦法了脫生死
01:56:51
要不然只有這樣 你就想要成佛
01:56:55
想說要來天堂 要來西方那還差得遠
01:56:59
經典裡面你要多多研究
01:57:02
不信無論哪一本經
01:57:04
像淨土宗的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經
01:57:10
無量壽經這叫做淨土三經
01:57:14
那裡面 重要的經文你讀讀看
01:57:18
大家都什麼
01:57:19
像是到百貨公司 一直找小孩子的東西
01:57:23
那些漫畫 卡通的書 努力找
01:57:28
他沒要去找好的東西
01:57:31
所以我們涅槃經才會說
01:57:34
要依一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01:57:37
每一部經 就有了義 和不了義
01:57:40
了義是了脫生死的道理
01:57:43
若是不了義
01:57:44
就是好比 稍微哄騙小孩這樣子
01:57:47
稍微哄騙 稍微哄騙
01:57:49
嗯 這樣騙怎麼好
01:57:50
騙不壞啦
01:57:52
所以我們妄言有三種 這個以前我也說過了
01:57:56
大妄言 小妄言 方便妄言
01:58:02
他和你說念佛會去西方
01:58:05
難道不好 好
01:58:07
念佛好嗎 好
01:58:10
一般若說念佛不好你妄言
01:58:14
為什麼 起碼你不會造三業啊
01:58:17
你念佛不會 說人家的壞話啊
01:58:20
口業不會造啊
01:58:21
念佛你不會去賭不會去花
01:58:23
不會造身業啊 對不對
01:58:26
你念佛 心妄念較少 不會造意業啊
01:58:30
三業若沒造 以後到三善道去有什麼壞
01:58:34
不壞啊 若是要了脫生死是很慢
01:58:38
真正你若想要了脫生死 也是要受苦
01:58:44
我就曾遇到 某某一個教門說
01:58:48
若像學老師這樣 那麼麻煩啦
01:58:52
你隨便基礎經典 看一下知道就好
01:58:58
有辦法去西方 天堂就好了 念那麼多
01:59:02
我說這樣你幾個兒子
01:59:05
那個人說我三 四個
01:59:08
你兒子讀什麼書
01:59:10
大的讀大學
01:59:12
我說那麼麻煩不要啦
01:59:14
國民小學畢業就好了 你念到大學要做什麼
01:59:17
讀這個國民小學 若會算帳 會說國語
01:59:22
出社會不會讓人騙 這樣就好了
01:59:25
何必那麼辛苦 讀國中 讀高中 讀大學
01:59:30
出去還要考碩士 博士 那麼辛苦要做什麼
01:59:33
對不對
01:59:35
學道也一樣啊
01:59:36
你不要說哦 讀什麼十惡八邪
01:59:40
什麼除三心四相那麼麻煩 你不要想說麻煩
01:59:44
真正佛是什麼
01:59:46
佛就是宗教的博士
01:59:48
這樣和你說比較快
01:59:50
菩薩呢 菩薩就是碩士
01:59:53
羅漢就是學士
01:59:57
你今天要做一個學士
01:59:59
要做一個碩士 要做一個博士
02:00:01
你沒有當相努力 怎麼會有可能
02:00:05
只有讀一個國民小學 會說些國語會算帳
02:00:09
你就想要了脫生死 就想要做博士
02:00:11
哪有那麼快
02:00:14
所以也是要加油我沒騙你
02:00:18
有人說老師 你說的話是會騙人嗎
02:00:20
這我強調說的
02:00:22
會騙不會騙 你要有智慧的
02:00:25
若沒智慧的人 都讓人牽著鼻子走
02:00:28
他說人家那是讀大學的
02:00:30
讀大學 讀大學的他沒智慧啦
02:00:34
知識和智慧不同啦
02:00:36
智識是頭腦好 聰明
02:00:40
若是智慧是 是非曲直都分得清楚
02:00:44
你智識和智慧不要不分
02:00:47
假使有智慧你看讀到博士 也亂七八糟在做壞事
02:00:53
你看做大學教授 當到法官他也在貪污
02:00:57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2:00:59
所以你們要注意 很多的問題
02:01:02
因為錄影帶到了 時間到了的關係
02:01:05
不然我就要分別這個 智慧和智識讓你們聽
02:01:09
以後你們 才不會被別人騙了
02:01:10
我沒有騙你
02:01:11
只有講到這裡為止
02:01:13
我們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六祖法寶壇經
65/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70
816c9995-9f04-48e1-99db-5a1e6173978b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