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莊朝守主講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0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0
4061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2年01月1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9
我們現在再接下去看本文
00:02:44
常使民無知無欲
00:02:50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0:02:57
現在對於本文
00:03:03
我們再來看 老子義疏的說明
00:03:06
常使民無知無欲這句話
00:03:11
就是一個人要常常
00:03:15
教人不要生出自作聰明
00:03:20
假智等於就是自作聰明
00:03:25
更加不要亂生出欲念
00:03:31
這中略就是
00:03:33
因為老子義疏很多文
00:03:35
講過的話又重複講
00:03:38
所以我略過了
00:03:40
所以老子指示人
00:03:43
修心的根本方法
00:03:46
只有兩項
00:03:49
第一
00:03:52
就是要把 人的自作聰明消滅掉
00:03:57
第二
00:03:59
就要整肅人的欲念
00:04:04
你若無自作聰明
00:04:07
德性自然就會足
00:04:10
一個人若無貪欲
00:04:12
我們的心自然就會靜
00:04:16
假使你到這種程度
00:04:18
有一些機智
00:04:21
就是說會運用頭腦的人
00:04:24
一些陰謀者
00:04:27
他就無法存在了
00:04:31
因為人有自作聰明
00:04:34
跟有貪欲
00:04:36
才會有陰謀者
00:04:38
假使人人無自作聰明
00:04:41
也沒有貪欲來說
00:04:44
陰謀者就無法存在了
00:04:49
假使有
00:04:51
假使說雖然我們無貪欲
00:04:55
也無自作聰明
00:04:59
但是還是有陰謀者來說
00:05:03
因為每個人都無自作聰明
00:05:07
無貪欲
00:05:09
各人的門戶守好
00:05:13
有一些自作聰明的人
00:05:17
用什麼手法
00:05:20
都對我們無可奈何
00:05:24
他沒辦法把我們騙走
00:05:29
所以才說夫知者
00:05:32
不敢為也
00:05:34
最後這句
00:05:35
我說清楚一點
00:05:36
你聽了比較懂
00:05:38
何謂陰謀者
00:05:39
比如說一些詐欺要騙人的
00:05:43
這就是陰謀者
00:05:45
但是一個人你無貪欲
00:05:48
無法被騙走啊
00:05:51
一個人若無自作聰明
00:05:53
你無法被騙走啊
00:05:56
對不對
00:05:57
就像是有一些金光黨
00:05:59
他要騙人
00:06:00
先抓你貪心的心理
00:06:03
你看那個很笨
00:06:06
拿錢出來花
00:06:08
我們來騙他
00:06:09
現在你想說那個人錢很多
00:06:12
拿錢撒給你看
00:06:13
你還要騙他
00:06:15
要騙他
00:06:16
你貪欲的心 自然就跑出來了
00:06:18
第一
00:06:18
第二你就自作聰明
00:06:21
說好啊
00:06:21
我們騙他
00:06:22
我們就有錢了
00:06:24
結果你要騙人
00:06:26
實際上你吃人的魚餌
00:06:28
你反而被騙走
00:06:30
現在說你就去銀行領錢
00:06:34
錢就要一樣多
00:06:38
那他才會相信你
00:06:42
你自己自作聰明啊
00:06:44
想說我要來拐他的錢啊
00:06:48
來銀行領錢
00:06:50
來比
00:06:51
用報紙來包
00:06:52
用金蟬脫殼
00:06:54
被騙走之後才來哭
00:06:57
你若不要自作聰明
00:06:59
不要貪的話
00:07:01
他要來騙你也騙不走
00:07:04
對不對
00:07:05
所以我們 世間人要注意這點
00:07:07
所以老子說的話
00:07:09
句句都有符合 現代社會各種的問題
00:07:14
常使民無知無欲
00:07:22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0:07:28
祂說時常讓人民
00:07:34
沒有欺詐的巧智
00:07:38
現在這個無知
00:07:40
那字不能讀作知
00:07:42
要讀作智
00:07:43
因為中國的古文
00:07:45
智都寫這字
00:07:48
現在下面多一字日字
00:07:50
這是現代文
00:07:54
所以絕對 不能有這種巧智存在
00:08:00
沒有盜心的欲念
00:08:03
讓一些巧智的人不敢妄為
00:08:08
胡作非為
00:08:10
對於本文
00:08:12
我們現在來看 老子義疏的說明
00:08:15
現在我們來看程子這句話
00:08:18
程子是宋朝的大學者
00:08:22
在中國很有名的朱熹
00:08:26
朱熹夫子就是程子的徒弟
00:08:30
的學生就對了
00:08:31
現在程子這樣說
00:08:34
聞見之知
00:08:38
非德性之知
00:08:42
物交物則知之
00:08:45
非內也
00:08:47
令之所謂博學多能者是也
00:08:53
德性之知
00:08:56
不假見聞
00:08:59
現在我們對於程子的說明
00:09:05
聞就是聽到
00:09:08
見就是看到
00:09:12
所聽到所看到的
00:09:15
來生出智
00:09:18
這不是我們的德性
00:09:21
儒家說的德性
00:09:24
等於就是佛教說的佛性
00:09:28
這並不是佛性的智
00:09:35
東西來交換東西
00:09:38
就是說一樣東西 和另外一樣東西交流
00:09:42
才會知道
00:09:44
現在這字讀作知
00:09:47
這是讀破音字讀智
00:09:50
這兩字不同音
00:09:52
說一物與一物 對接時才會知道
00:09:58
這並不是指內
00:10:02
我們的智慧
00:10:03
這聽到看到的智
00:10:06
不是我們內心的智
00:10:09
而是當今所說的博學多能
00:10:15
比如說一個人頭腦很好
00:10:18
很有學問
00:10:20
像是這些博士科學家
00:10:24
這都是聞見之知
00:10:28
或是德性的智就不是
00:10:31
德性的智不用借著見聞
00:10:37
這假
00:10:38
假不是假
00:10:39
這個假就是借
00:10:41
不假就是不借
00:10:43
不用借著見聞
00:10:48
若是這樣說
00:10:49
你們可能聽不懂
00:10:52
我現在再來說明清楚一點
00:10:55
你們聽比較懂
00:10:57
我們現在談到智
00:11:01
有四種
00:11:04
人
00:11:07
有眼耳鼻口身
00:11:25
有前五識
00:11:29
所以這五識
00:11:33
人任何一個都不能消失
00:11:37
比如說眼識
00:11:40
若有毛病
00:11:42
人的眼睛 一定會很花看不到
00:11:46
耳識若有毛病
00:11:50
一定就會耳聾
00:11:53
鼻識若有毛病
00:11:56
香臭就聞不出來
00:11:58
口識若有毛病
00:12:02
鹹甜苦澀
00:12:04
味道就分別不出來
00:12:08
身識若有毛病
00:12:11
人在摸粗嫩熱冷
00:12:14
他就感覺不出來
00:12:16
所以每一個人前五識
00:12:20
都不能有毛病
00:12:23
那麼現在接下去
00:12:25
就是六識
00:12:33
六識是什麼
00:12:35
六識就是意識
00:12:41
一個人若無意識
00:12:43
就是白癡
00:12:47
因為六識
00:12:49
可以說是前五識的指揮者
00:12:56
賊是賊王心是心王
00:13:00
所以現在道理在說
00:13:04
有六賊
00:13:06
六個賊
00:13:09
這六賊是什麼
00:13:12
就是人的六根
00:13:14
六根就是眼耳鼻口身
00:13:20
還有意
00:13:22
這六根接到六塵
00:13:31
何謂六塵
00:13:34
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00:13:57
因為一個人眼來觀到色
00:14:03
就生出眼識
00:14:07
耳來聽到聲塵
00:14:12
他就會生出耳識
00:14:15
鼻來聞到香塵
00:14:19
他就會生出鼻識
00:14:21
口來嘗到五味
00:14:27
他就會生出口識
00:14:30
身體來觸感到一切事物
00:14:35
他就會生出身識
00:14:38
現在意來
00:14:41
這個法
00:14:42
法不是佛法道法的法
00:14:45
這個法就是心意
00:14:48
假使意來生出心念心意
00:14:53
他就生出意識
00:14:54
這叫做六識
00:14:56
每個人都有
00:15:00
所以意識發出來時
00:15:04
一般就叫做知識
00:15:10
所以你若白癡就沒知識
00:15:14
所以一個人
00:15:16
假使你不是白癡
00:15:18
每個人都有知識
00:15:20
所以我們現在 常常聽別人說
00:15:24
我去動到第六感
00:15:28
什麼叫做動到第六感
00:15:32
六感就是六識
00:15:36
六識動
00:15:36
六識動就是動到
00:15:39
動到第六感
00:15:40
動到第六感就轉到七識
00:15:49
這個七識
00:15:52
也叫做意識
00:15:56
有人說為什麼六識是意識
00:15:59
七識也是意識
00:16:03
我們現在要知道
00:16:06
大家說要看出本性
00:16:08
什麼是本性
00:16:09
本性就是 現在儒家所說的德性
00:16:12
因為程子是儒家
00:16:14
所以程子的儒家說德性
00:16:17
等於就是我們說的本性
00:16:19
佛教說是佛性
00:16:22
所以一個人
00:16:25
你知識本來有兩種
00:16:32
人的本性
00:16:37
是如如不動
00:16:40
如如不動就是靜體
00:16:45
本來這是靜的東西
00:16:51
若是人的心呢
00:16:55
人的心是動體
00:16:59
就是一個叫做純動的體
00:17:09
若是意呢
00:17:13
意就是變成一種搖體
00:17:23
因為現在一個人動了之後
00:17:27
他的心就會搖動
00:17:31
所以一個人的心動搖之後
00:17:35
就生出意
00:17:37
為什麼動搖之後會生出意
00:17:40
我簡單引一個例子
00:17:42
你們聽了比較懂
00:17:44
比如說這個電扇
00:17:46
還沒插電之前
00:17:48
靜靜不動
00:17:51
靜靜不動是什麼
00:17:54
靜靜不動 等於就是它的本性
00:17:57
就是說原裝的
00:18:00
都沒有動
00:18:01
現在電插下去它動了
00:18:04
這叫做純動體
00:18:06
但是電扇 故障之後就會不穩
00:18:10
就變成搖體
00:18:12
所以一個人的本性是靜的
00:18:16
現在本性生出心之後
00:18:20
它自然就會發動
00:18:22
動就會去想事情
00:18:25
不過它想事情
00:18:26
所想的都是善的
00:18:29
三字經才說
00:18:30
人之初性本善
00:18:32
這個道理在那
00:18:34
但是現在純靜的體
00:18:39
現在分成兩條
00:18:41
就像鐘擺
00:18:43
叩叩叩叩
00:18:46
一邊善一邊惡
00:18:48
善惡善惡善惡
00:18:51
所以意變成二
00:18:55
所以若是引道家的思想
00:18:57
本性就說是無極
00:19:04
心就是太極
00:19:09
意就是兩儀
00:19:22
那麼現在生出意
00:19:25
這個搖體出來
00:19:27
瑤動之後
00:19:30
這就是什麼
00:19:31
這就叫做意識
00:19:33
第六識和第七識這個意識
00:19:37
現在你就要知道這個原理
00:19:40
那麼這個意識
00:19:42
我們再來談第六感
00:19:43
現在一些科學家一些博士
00:19:47
這就叫做超知識
00:19:50
因為他的知識超過別人
00:19:52
才叫做超知識
00:19:58
這等於就是
00:20:00
現在程子所說的
00:20:03
說博學多能
00:20:06
聞見之知
00:20:09
就是在指超知識
00:20:13
所以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
00:20:18
因為德性之知不假見聞
00:20:21
不用借著看和聽
00:20:24
是什麼原因
00:20:28
我們現在要知道
00:20:33
這第七識轉化之後
00:20:36
這叫做八識
00:20:42
八識就是我們的心識
00:20:47
就是所說的智慧
00:20:54
所以你要知道
00:20:57
智慧並不是看到才會懂
00:21:01
聽到才會懂
00:21:03
你想佛教有一個惠能
00:21:09
生前都不識字
00:21:12
也沒有讀書
00:21:15
但是祂能分別是非
00:21:18
一切對不對祂都認識
00:21:21
這就叫做第八識的心識
00:21:24
就是我們的智慧
00:21:25
就是現在程子所說的
00:21:28
德性之知
00:21:31
所以一個人的智慧
00:21:35
不用求學問
00:21:38
當一位博士
00:21:40
或是當一位學者
00:21:42
他不一定就是有智慧
00:21:45
他不一定有智慧
00:21:47
他假使有智慧你看
00:21:49
有的當到博士也在貪汙
00:21:52
有一些科學家
00:21:55
他好的東西不去研究
00:21:57
研究一些會傷害人的東西
00:22:00
那就是無智慧
00:22:02
就是知識不是智慧
00:22:05
所以一個人學道
00:22:08
最起碼要達到第八識
00:22:13
不過你若想要脫離生死
00:22:16
要當聖人也好
00:22:18
要成仙成佛也好
00:22:20
你就要達到第九識
00:22:29
第九識的名稱
00:22:32
是很多種
00:22:35
第九識佛教說是般若
00:22:41
佛教才說是般若
00:22:43
才說般若波羅密
00:22:45
那道教呢
00:22:47
就是叫做妙智慧
00:22:56
或者像是程子說的
00:22:59
叫做德性之智
00:23:07
有時候稱為良知
00:23:13
這全都是般若另外的稱呼
00:23:17
因為宗教不同
00:23:19
它的環境不同
00:23:21
所以它的名稱就不一樣
00:23:24
所以祂現在所說
00:23:26
達到德性之智
00:23:28
這個第八識
00:23:30
又轉入第九識如如不動
00:23:33
這叫做般若妙智慧
00:23:38
所以現在 就是要來談這個問題
00:23:42
我們現在 看完程子的說明之後
00:23:48
來看老子達解的說明
00:23:50
民之難治
00:23:53
以其智多
00:23:56
民既無智
00:23:59
無欲
00:24:01
則智巧者
00:24:03
亦無所施其伎倆矣
00:24:08
它說人為什麼很難修養
00:24:14
現在這個治
00:24:16
不是政治的治
00:24:18
這個治等於就是治心
00:24:21
等於就是修養
00:24:23
說人很難修養的關係
00:24:27
就是人太過聰明
00:24:32
這字智
00:24:34
不是智慧的智
00:24:36
就是一個人太過自作聰明
00:24:40
所以我就常常說
00:24:42
太聰明的學無道
00:24:45
太笨的也學無道
00:24:49
因為太聰明的人
00:24:52
他自己會自作聰明
00:24:55
有時候經在說的事情
00:25:00
他無法用智慧去運用
00:25:03
就只會寫這樣對嗎
00:25:06
是怎麼樣
00:25:07
用他的自作聰明
00:25:10
去想東想西
00:25:12
所以容易走火入魔
00:25:14
走到偏路去
00:25:17
若是太笨的人聽不懂
00:25:19
聽不懂他也無法學
00:25:21
就是一般普通
00:25:24
不會太過奸詐
00:25:28
不會太自作聰明
00:25:30
也不會太笨
00:25:32
這種人來學道才有用
00:25:36
所以一個人若很難修養
00:25:39
就是因為他太過聰明
00:25:42
一個人若不要太聰明
00:25:45
不要有貪欲
00:25:47
無欲
00:25:48
我們之前講過
00:25:50
這個無欲是指無貪欲
00:25:53
若是如此
00:25:55
你自作聰明
00:25:56
智巧就是聰明
00:25:58
他自作聰明的人
00:26:01
他就無法展現他的功夫
00:26:04
他要騙人也騙不走
00:26:07
要拐也拐不走
00:26:09
我們心就穩定
00:26:12
再來我們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26:18
不知聲色貨利之可欲
00:26:24
而自然無欲矣
00:26:27
故曰常使民無知無欲
00:26:32
縱然間有一二黠滑之徒
00:26:39
雖知功利之可欲
00:26:43
亦不敢有妄為攘奪之心矣
00:26:51
故曰使夫之者不敢為也
00:26:56
我們這段要怎麼說
00:27:01
祂說一個人若不知道聲色
00:27:04
聲色就是等於
00:27:07
不切實際窮奢極侈那種的
00:27:10
有形有色
00:27:12
以及利益可欲
00:27:19
自然你就沒有貪欲的心
00:27:24
所以才說常使民無知無欲
00:27:28
假使其中有幾個狡詐的人
00:27:33
他知道名利可欲
00:27:37
功利
00:27:38
功利等於就是名利
00:27:39
因為憨山大師
00:27:41
是佛教的高僧
00:27:44
你說佛教的人 也在研究道德經嗎
00:27:48
很多
00:27:49
因為佛教的人
00:27:51
深入研究道德經
00:27:54
不是一兩個而已
00:27:56
像是中國很出名
00:27:58
那位玄奘法師
00:28:02
西遊記裡說的三藏
00:28:04
祂對道德經最研究
00:28:06
所以中國的高僧
00:28:08
大多數都研究道德經
00:28:11
因為道德經裡的道理
00:28:13
包羅萬象
00:28:16
所以憨山大師 是佛教一位高僧
00:28:21
所以有時候祂的文章
00:28:24
會寫的比較是佛的名詞
00:28:27
所以祂所說的功利
00:28:29
等於就是 道家儒家所說的名利
00:28:34
他只知道名利可欲
00:28:40
但是他就不敢 有隨便來搶奪的心
00:28:50
雖然他很狡詐
00:28:54
雖然知道他有名利可奪
00:29:00
一個人達到無欲的心之後
00:29:03
他雖然要來搶奪你
00:29:06
那顆心自然就不敢生出來
00:29:10
所以才說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0:29:16
這是憨山大師說的
00:29:19
我們對於這本道德經
00:29:24
我是拿各家來當參考
00:29:27
但是我最注重
00:29:29
還是注重 呂純陽祖師的看法
00:29:33
因為 呂純陽祖師是道家的祖師
00:29:37
甚至我們 當今在尊重五文昌
00:29:43
文昌帝君
00:29:45
孚佑帝君
00:29:47
呂純陽祖師
00:29:49
也是五文昌之一
00:29:51
所以對於道家的思想
00:29:54
祂可以說是最徹底
00:29:56
所以我引用的註解
00:29:59
是以呂純陽祖師來當主體
00:30:02
其他各家的說法
00:30:05
拿來當補助
00:30:06
讓你們當作參考
00:30:08
才知道誰的解釋
00:30:10
誰的註解比較完整
00:30:14
這樣你才會瞭解道德經
00:30:17
裡面真正的理
00:30:19
現在來寫 呂純陽祖師的看法
00:30:22
知
00:30:24
音智
00:30:28
同智
00:30:30
知有聖智
00:30:33
有賢者
00:30:35
有真智
00:30:36
有巧智
00:30:39
本章所言之知
00:30:42
則巧智也
00:30:45
巧智之人
00:30:47
心機巧詐
00:30:50
其欲無疆
00:30:52
修者 當棄其智
00:30:55
故言無知無欲
00:30:58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0:31:03
呂純陽祖師說
00:31:05
這個知
00:31:07
音讀作智
00:31:08
本來是讀作知
00:31:10
但是現在破音讀作智
00:31:14
和這字智意思一樣
00:31:17
知有聖智
00:31:21
聖智就是聖人的智慧
00:31:24
有賢智
00:31:26
就是賢人的智慧
00:31:28
聖智就是剛剛所說
00:31:31
佛教的般若妙智慧
00:31:33
賢智就是我們一般的智慧
00:31:36
就是第八識
00:31:38
但是也有真智也有巧智
00:31:41
智有真的也巧的
00:31:44
何謂巧
00:31:45
我們現在看辭海的說明
00:31:47
巧偽也
00:31:49
偽詐也
00:31:50
巧就是偽
00:31:52
偽就是詐
00:31:54
欺詐
00:31:54
欺詐等於是一種自作聰明
00:31:57
不實在的知識
00:32:02
所以智有真智有巧智
00:32:04
現在本章所說的智
00:32:07
就是指巧智
00:32:09
巧智的人
00:32:12
因為他的心機巧詐
00:32:15
就是說心裡想東想西
00:32:17
都想到歪頭腦
00:32:20
若是說到他的貪欲
00:32:23
是無止盡的
00:32:25
無疆就是無止盡的
00:32:27
我們要修行的人
00:32:29
應該要把巧智丟棄
00:32:33
所以才說無知無欲
00:32:36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0:32:38
這句話
00:32:40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0:32:44
為無為
00:32:49
則無不治
00:32:52
對於這句話
00:32:55
我們來看呂純陽祖師
00:32:58
無為者
00:33:00
純任自然之義
00:33:04
聖人處事
00:33:08
來者納之
00:33:10
去者不留
00:33:12
來去自在
00:33:15
無絲毫拘束
00:33:18
故能得無為之道
00:33:22
則天下無不治之理
00:33:25
故言
00:33:27
為無為
00:33:29
則無不治
00:33:31
觀古至今
00:33:33
得無為而治天下者
00:33:36
惟舜而已
00:33:40
現在這段在說無為的道理
00:33:45
呂純陽祖師說何謂無為
00:33:49
無為就是順其自然的意思
00:33:54
聖人在做事情
00:33:57
若是來就接納
00:34:01
若是去祂不挽留
00:34:05
可以說來去都是自由自在
00:34:11
連絲毫的拘束都沒有
00:34:17
所以當今修行人
00:34:20
真正得到無為的人有幾個
00:34:24
我敢說少之又少
00:34:28
我是在學無為
00:34:31
我不敢說我得到無為
00:34:34
怎麼樣是學無為
00:34:36
學無為就是無拘束
00:34:40
很多人來聽我的道理曾說
00:34:43
來這裡怎麼不用皈依
00:34:45
我說不用
00:34:46
來這裡怎麼不用洗禮
00:34:48
我說不用
00:34:49
來信你的道理要依靠什麼
00:34:53
說依靠你自己
00:34:55
這樣怎麼對
00:34:57
別人信佛的人要依靠佛
00:35:01
信神的人要依靠神
00:35:04
基督教要依靠耶穌
00:35:07
你都沒有依靠這樣怎麼行
00:35:09
我說你從哪來從哪回去
00:35:13
什麼是從哪來從哪回去
00:35:16
你聽我的道理的人
00:35:18
你若信仰佛教
00:35:20
將來你去依靠佛啊
00:35:23
你若信仰道教
00:35:25
將來你去依靠神啊
00:35:28
你若信仰基督教
00:35:30
將來去依靠耶穌啊
00:35:32
最好是依靠自己
00:35:35
因為世間人說要靠
00:35:38
要靠什麼
00:35:39
靠山山倒
00:35:40
靠壁壁倒
00:35:42
靠自己才不會倒
00:35:46
道是要靠自己去修持
00:35:49
你要靠誰 對不對
00:35:52
所以道要學到無為
00:35:55
就是順其自然
00:35:57
所以來聽我的道理
00:36:00
不用花半毛
00:36:03
一毛錢都不用花
00:36:06
簿子送你筆送你課本送你
00:36:09
你若覺得這個道理不差
00:36:12
你時常來聽
00:36:14
你若覺得 這個道理不合我的口味
00:36:16
你不來我也不會掛念
00:36:18
這叫做來去自如
00:36:22
不過這本 道德經是很深的道理
00:36:26
你若聽一次兩次
00:36:28
不可能體會到道德經的意
00:36:31
道德經你就一直聽一直聽
00:36:35
聽到最後意你才抓得出來
00:36:39
若是要聽比較懂
00:36:41
就是今晚說的聽比較懂
00:36:44
今晚我們在土城講論語
00:36:48
論語就是孔子的學說
00:36:50
論語就比較社會化
00:36:53
聽比較懂
00:36:55
所以你 若是要聽儒家的思想
00:36:59
今晚再來土城聽
00:37:01
但是你若是信仰佛教的人
00:37:04
你想要聽佛理
00:37:06
你可以去三重聽金剛經
00:37:11
或是去合江街聽六祖壇經
00:37:14
這都是在講佛理
00:37:17
所以道理也是要合人的口味
00:37:20
所以我每個道場
00:37:23
我都先問這些學員
00:37:28
問你們要聽什麼
00:37:30
所以道德經 是里長夫婦指定的
00:37:34
說你來講道德經
00:37:36
我說道德經很深喔
00:37:38
他說沒關係
00:37:39
我會找來聽的 這些都是道家
00:37:44
修養很好
00:37:45
都是基礎很好的人
00:37:47
你講道德經沒關係
00:37:50
所以我才來講這本道德經
00:37:52
不然普通 道德經是挑人聽的
00:37:55
道德經是很深奧的道理
00:37:57
你如果沒有相當的悟力
00:38:00
你若聽一遍兩遍
00:38:02
無法體會這個意
00:38:06
所以一個人 若真正達到無為
00:38:11
就是說來我接納
00:38:14
無論誰來我都接納
00:38:17
若是去
00:38:18
去我不挽留
00:38:20
不會說有一種迷戀
00:38:23
說你來聽啊怎麼要走
00:38:25
或是說你來信我的教
00:38:27
怎麼又信別的教
00:38:28
不會這樣
00:38:29
來去自在
00:38:31
絲毫拘束都沒有
00:38:34
所以你若得到無為之道
00:38:38
天下絕對沒有 無法治理的原因
00:38:45
你一旦可以得到無為之道
00:38:47
可以說天下就太平了
00:38:50
所以才說為無為
00:38:53
則無不治
00:38:56
為無為就是說
00:38:58
你若照著 無為的原則去做事
00:39:03
若是如此
00:39:04
世間絕對 沒有不太平的道理
00:39:08
自古至今
00:39:12
現在說自古至今
00:39:14
就是從黃帝
00:39:15
中國就是黃帝的子孫
00:39:17
從黃帝開始的歷史
00:39:19
從黃帝開國 到今天中華民國
00:39:25
得到無為來治理天下
00:39:27
只有姚大舜一個而已
00:39:32
諸位
00:39:33
你們覺得很奇怪
00:39:35
歷代皇帝那麼多
00:39:38
有德性的皇帝也很多
00:39:41
為什麼得到無為的皇帝
00:39:44
只有姚大舜呢
00:39:46
若是修行人 得到無為的很多
00:39:50
你若成仙成佛當聖人
00:39:52
大家都得到無為之道
00:39:54
像是孔子也得到無為之道
00:39:57
對不對
00:39:58
現在是說政治
00:39:59
真正當一國的元首
00:40:02
當一位皇帝
00:40:03
得到無為之道的人
00:40:05
獨獨姚大舜一個
00:40:08
對於這句話
00:40:09
我引論語一句話當作參考
00:40:12
子曰
00:40:14
無為而治者
00:40:17
其舜也與
00:40:20
現在這字不能讀作與
00:40:24
現在讀平音
00:40:25
讀作與
00:40:26
與就是一種尾句的押韻
00:40:31
子就是孔子
00:40:33
孔子這樣說
00:40:36
說若是用 無為治理天下的人
00:40:41
只有姚大舜而已
00:40:46
對於這句話晉朝
00:40:50
這位蔡謨
00:40:52
這是一位儒家的學者
00:40:55
蔡謨怎麼來說明這篇文
00:41:01
堯不得無為者
00:41:05
所承非聖也
00:41:09
禹不得無為者
00:41:12
所授非聖也
00:41:16
今三聖係
00:41:19
舜居其中
00:41:24
承堯授禹
00:41:27
又何為乎
00:41:31
夫道同而治異者
00:41:35
時也
00:41:37
自古以來
00:41:39
承至治之世
00:41:43
接二聖之間
00:41:45
唯舜而已
00:41:48
現在這篇就是來解釋
00:41:52
為什麼姚大舜 可以得到無為的道理
00:41:58
他說堯帝是一位聖人
00:42:03
今天無法得到 無為的原因在哪
00:42:08
祂所承受的人不是聖人
00:42:13
就是說祂的上一位皇帝
00:42:17
是一位無道的皇帝
00:42:20
祂的地位是奪來的
00:42:23
不是自然所得的
00:42:25
所以史記裡說
00:42:29
帝摯立 不善
00:42:32
而弟放勳立
00:42:35
是為帝堯
00:42:38
帝摯
00:42:39
就是堯帝的哥哥
00:42:42
來當皇帝
00:42:44
但是無道
00:42:46
那時候堯帝和那些大臣
00:42:52
將祂哥哥放逐
00:42:54
就是說把祂哥哥逐出國外
00:42:58
自己來當皇帝
00:43:01
話說起來是為了百姓
00:43:03
為了國家
00:43:05
但是把祂哥哥逐出國外
00:43:08
那個帝位 就不是自然取得的
00:43:11
雖然祂的政治很好
00:43:13
祂的德性很好
00:43:15
堯帝是一位聖人
00:43:17
不過祂的帝位 不是自然取得的
00:43:22
所以祂沒辦法得到無為
00:43:28
但是禹王
00:43:30
祂也是聖人
00:43:33
堯舜禹是三位聖人
00:43:37
禹王也是聖人
00:43:39
祂為什麼無法得到無為
00:43:42
祂所傳授的不是聖人
00:43:45
祂所傳的人也是無道
00:43:49
所以這個道理是
00:43:51
實在有時候覺得很有趣
00:43:55
史記這樣說
00:43:58
禹崩
00:43:59
天下授益
00:44:01
三年喪畢
00:44:04
天下未洽
00:44:06
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
00:44:10
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
00:44:15
禹就是禹王
00:44:18
崩就是死
00:44:20
皇帝不說死
00:44:22
禹王死之後
00:44:25
祂要死之前
00:44:26
就是要學姚大舜
00:44:31
因為姚大舜 是堯帝傳位給祂
00:44:35
祂也想說祂要禪讓
00:44:37
所以祂禪位給益
00:44:40
益就是伯益
00:44:41
一個人名字叫做伯益
00:44:43
因為伯益算起來 也是祂朝內的大臣
00:44:49
祂的帝位傳給伯益
00:44:53
結果
00:44:55
禹王死後經過三年
00:45:00
中略就是在描寫 伯益的政治很差
00:45:06
天下未洽
00:45:07
各個諸侯都無法妥協
00:45:11
各個諸侯都不服就對了
00:45:13
看他的政治不好都不服
00:45:16
所以所有的諸侯
00:45:19
去益就是把伯益趕走
00:45:23
才來朝啟
00:45:26
啟是禹王的兒子
00:45:29
因為禹王的兒子 比伯益還要有才能
00:45:34
所以才扶禹王的兒子啟
00:45:38
來當皇帝
00:45:40
那時候啟才來即天子之位
00:45:44
現在就是說
00:45:46
堯帝雖然是聖人
00:45:49
但無法得到無為
00:45:50
就是祂所承接
00:45:52
上面那位皇帝無道
00:45:55
帝位是奪來的
00:45:59
禹王無法得到無為
00:46:02
就是所傳授的人不是聖人
00:46:06
致使祂兒子再來奪帝位
00:46:10
今天三位聖人
00:46:13
三聖就是指堯舜禹
00:46:16
這三位聖人的關聯
00:46:19
連貫
00:46:21
姚大舜剛好在中間
00:46:24
承受堯帝是聖人
00:46:27
又來傳授禹帝也是聖人
00:46:31
上面聖人傳給祂
00:46:34
祂所傳下去的 禹王也是聖人
00:46:38
你想
00:46:39
有什麼樣的有為
00:46:42
何為
00:46:43
現在這個為就是有為
00:46:44
有什麼有為
00:46:47
我們要知道
00:46:50
道是一樣的
00:46:54
但是今天他要治理天下
00:46:58
所傳授的不一樣
00:47:00
這是他的命
00:47:02
時也
00:47:03
人家說時也命也
00:47:05
根本堯帝也是聖道啊
00:47:09
禹帝也是聖道啊
00:47:12
舜帝也是聖道啊
00:47:14
道是同啦
00:47:15
走一樣的路
00:47:17
不過治理不同
00:47:19
因為祂所承受的不是聖人
00:47:22
祂所傳下去的也不是聖人
00:47:24
這也是時也
00:47:27
兩位聖人中間
00:47:31
兩位聖人就是說
00:47:32
堯帝在上位
00:47:33
禹帝在下位
00:47:35
只有舜夾在中間
00:47:37
所以舜而已
00:47:39
今天會得到 無為的原因在這
00:47:43
有的說若是如此
00:47:45
黃帝沒有得到無為嗎
00:47:48
黃帝也是聖人啊
00:47:50
黃帝沒有得到聖人
00:47:52
黃帝的帝位也是搶來的
00:47:55
那時神農氏的第八代孫
00:47:58
叫做榆罔無道
00:48:00
黃帝起兵去爭奪來的
00:48:03
你看每一代的皇帝
00:48:05
都是爭奪來的
00:48:07
不是自然的說
00:48:09
皇帝高高興興說給你當
00:48:13
你開開心心又讓給別人
00:48:15
沒有這樣
00:48:17
所以我們要得到無為
00:48:20
是只有修行人才有辦法
00:48:22
你若要治理 天下要得到無為
00:48:25
這是很困難的事情
00:48:27
你想從黃帝開國到現在
00:48:30
才一個而已
00:48:31
對不對
00:48:32
所以你修行人 要得到無為才可以
00:48:35
所以當時才有一位許由
00:48:39
這是修行人啊
00:48:43
堯帝當時皇帝要讓這位當
00:48:47
祂德性很好
00:48:50
這位許由
00:48:52
聽到堯帝 要讓祂當皇帝而已
00:48:54
跑去溪邊洗耳朵
00:48:57
祂說我聽到骯髒話
00:48:59
說聽到骯髒話
00:49:01
堯帝說為什麼
00:49:03
皇帝要讓祢當
00:49:04
說聽到骯髒話
00:49:06
他說是啊
00:49:07
祂說祢心腸根本就不好
00:49:11
祂直接說堯帝
00:49:13
說祢心腸不好
00:49:14
祢政治若是治理的很好
00:49:18
政治若治理的好
00:49:20
祢要繼續治理啊
00:49:21
治理到最後一口氣
00:49:24
對不對
00:49:25
祢不是啊
00:49:26
祢老了之後 就懶惰當皇帝了
00:49:30
皇帝的位置要送給別人
00:49:33
祢想要翹腳來爽快
00:49:35
這樣不好
00:49:37
若是祢治理的不好
00:49:40
若是治理不好
00:49:41
祢自己就 沒辦法治理百姓了
00:49:44
把壞的東西要送給別人
00:49:47
這樣祢不是心腸壞嗎
00:49:49
堯帝被他說一個無法回答
00:49:52
之後這位許由他才去修行
00:49:56
不理俗事
00:49:57
修行人真正要 得無為比較容易
00:50:00
你若真的 要管政治要得無為
00:50:03
這是困難中的困難
00:50:07
我敢這樣說
00:50:09
所以希望在座
00:50:11
對於無為你要瞭解
00:50:14
無為是修行人至高的道理
00:50:18
我們現在來看莊子一句話
00:50:21
至人無為
00:50:24
不離於真
00:50:25
謂之至人
00:50:27
當今大家都要學無為之道
00:50:30
無為就是先天之法
00:50:33
要怎麼學
00:50:35
莊子說
00:50:37
至人就無為
00:50:40
何謂至人
00:50:42
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虛偽
00:50:46
不離開真心
00:50:49
這就叫做至人
00:50:51
所以做事情 若有至誠至真的心
00:50:55
就是無為
00:50:57
我們來看儒家的思想
00:51:01
在易經繫辭上傳 第十章裡面這樣說
00:51:07
子曰 易
00:51:11
無思也
00:51:12
無為也
00:51:13
寂然不動
00:51:16
子就是孔子
00:51:17
孔子這樣說
00:51:20
說易經的道理
00:51:24
最高在哪裡
00:51:26
第一就是無思
00:51:29
第二就是無為
00:51:31
第三就是寂然不動
00:51:34
這和佛教說的一樣
00:51:38
佛教
00:51:39
無思說是無念
00:51:45
無為等於就是 佛教說的無相
00:51:52
一個人來去不自由
00:51:55
就是著相
00:51:57
那個相貌跑出來
00:51:59
有所貪欲這都是相
00:52:03
寂然不動就是不住
00:52:07
等於就是無住
00:52:09
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52:13
那個無所住心
00:52:14
就是這個無住
00:52:21
所以呢
00:52:22
我們若是以學道的話來說
00:52:24
是只有無妄念
00:52:28
無形相
00:52:31
你若設一個教門
00:52:33
有固執的修行
00:52:35
這就是形相
00:52:37
就無形相
00:52:39
你若無形相
00:52:41
就是無為自然
00:52:43
就會達到無住的境界
00:52:46
所以我就說
00:52:48
道理雖然講起來
00:52:51
字寫不一樣
00:52:53
涵義都大同小異
00:52:55
再來禮記第九 禮運篇這樣說
00:52:59
心無為也 以守至正
00:53:02
一個人的心若達到無為
00:53:05
就會達到至正的道理
00:53:08
在孟子盡心章句上這樣說
00:53:14
孟子曰
00:53:15
無為其所不為
00:53:17
無欲其所不欲
00:53:19
如此而已矣
00:53:23
孟子說要學道
00:53:27
這個無為
00:53:29
對於有為的事我們不做
00:53:32
為就是有為
00:53:35
說一個人若要學無為
00:53:38
有為的事我們就不做
00:53:40
你若要學無欲
00:53:43
你就絕對不能有欲心
00:53:46
有貪欲之心
00:53:47
學道是只有這樣而已
00:53:51
所以我就常常說
00:53:53
當今說聽道理
00:53:55
聽道理很好
00:53:58
我有一部專題的錄影帶
00:54:04
你那篇拿去看你就會瞭解
00:54:07
我說談道不談錢
00:54:09
談錢非道
00:54:11
修行人絕對不說錢
00:54:13
若是說錢這都是多修的
00:54:16
也是有為之法
00:54:18
也是有所貪欲
00:54:21
有的說要道本
00:54:22
我說道本什麼是道本
00:54:24
別人不知道
00:54:25
若是我的道本 這張嘴就是我的道本
00:54:28
這兩隻腳我的道本
00:54:30
沒有嘴就不能說啊
00:54:32
沒有腳就不能走啊
00:54:34
所以除非 我沒嘴和沒腳以外
00:54:37
本錢
00:54:38
這點心就是我的本錢了
00:54:41
我傳道四十多年了
00:54:43
我不曾向任何一個人拿錢
00:54:47
現在的人
00:54:48
無論哪個宗教你看
00:54:50
開口也錢閉口也錢
00:54:52
過來叫人樂捐
00:54:54
過去叫人樂捐
00:54:56
一個錄影帶也在賣
00:54:58
一個錄音帶也要賣
00:54:59
一本書也要賣
00:55:01
你若找我拿
00:55:03
無論什麼經書
00:55:03
你要盡管來要
00:55:05
全部免錢送給你
00:55:07
無論大本經書小本經書
00:55:10
若是我沒有的再說
00:55:12
若是我有的你盡管來要
00:55:14
都免錢
00:55:15
簿子筆都拿去免錢
00:55:17
錄影帶你盡管拿
00:55:19
十片八片
00:55:20
你要多少
00:55:22
你要看的
00:55:23
不要毀掉它
00:55:25
你盡管拿不用錢
00:55:28
有的說那錢從哪裡來
00:55:31
道德會的王善人說一句話
00:55:34
說只憑感應
00:55:37
何謂感應
00:55:39
感應就是順其自然
00:55:42
有的人說 你錄影帶一直送人
00:55:47
不然一些錢捐給你
00:55:49
我說不用
00:55:50
不用的話你費用從哪裡來
00:55:52
說你若是 有想要錄影帶壯大
00:55:57
不然你買一些空白錄影帶
00:55:58
捐給錄影部就好
00:56:01
這樣最自由了
00:56:03
來自然去自然
00:56:05
沒有要求你任何事
00:56:08
所以當今的人
00:56:10
我就常常說
00:56:12
什麼道裡你都聽沒關係
00:56:14
若是說要繳錢 你就可以走了
00:56:17
世間人道不談錢
00:56:20
這就是無為之法
00:56:22
也是無欲的境界
00:56:24
你若有欲非先天
00:56:26
有為非先天
00:56:27
我敢這樣說
00:56:28
道理雖然很會講
00:56:30
但是一個人嘴和心作對
00:56:35
修道比較快
00:56:37
修行比較難
00:56:39
修道是只有知道道理而已
00:56:44
知道要修這條路
00:56:48
研究道理就是修道
00:56:50
若修行就不是喔
00:56:52
修就要行
00:56:54
你說的話
00:56:55
要按照這些話去走
00:56:56
你沒有照著話去走
00:56:59
要怎麼說是修行
00:57:00
對不對
00:57:01
不然我們下午講到這
00:57:04
第三章到這裡完畢
00:57:06
道冲而用之
00:57:11
或不盈
00:57:14
我們現在來看
00:57:16
老子義疏的說明
00:57:20
這冲就是散之意
00:57:25
例如取一小撮茶葉
00:57:32
放在茶壺裏
00:57:35
一沖便成一壺茶
00:57:40
這茶葉比喻就是道
00:57:44
冲散開的茶水
00:57:48
便是道的功用
00:57:52
老子義疏說
00:57:55
這個冲就是散的意思
00:58:01
所以我們常常說沖散沖散
00:58:04
它比喻一個例子
00:58:08
說一個人你用手指拿茶葉
00:58:15
撮就是用手指去拿東西
00:58:22
小撮茶葉就是 用手指拿一點茶葉
00:58:28
把它放在茶壺裡面
00:58:31
用開水沖下去
00:58:34
就變成一壺茶
00:58:39
茶葉就比喻為道
00:58:45
沖散開的茶水
00:58:49
就是道的功用
00:58:52
現在這就是 老子義疏的說明
00:58:57
另外看憨山大師的看法
00:59:02
此讚道之體用微妙
00:59:06
而不可測知也
00:59:09
冲
00:59:11
虛也
00:59:12
謂道體至虛
00:59:15
其充滿天地萬物
00:59:19
但無形而不可見
00:59:23
故曰
00:59:24
而用之或不盈
00:59:31
憨山大師說
00:59:33
現在這句話
00:59:36
就是來稱讚 道的本體和作用
00:59:41
微妙的地方
00:59:45
現在說道的本體
00:59:50
要發生作用
00:59:53
是無法去測知的
00:59:56
這個冲
00:59:58
就是虛
01:00:00
虛若是佛教說是空
01:00:05
就是說道體是至虛
01:00:09
道的本體是空的東西
01:00:14
不過在虛體
01:00:18
可以充滿在天地萬物
01:00:22
道是無形
01:00:25
是無法看出來的
01:00:27
所以才說
01:00:28
而用之或不盈這句話
01:00:33
那麼現在就有一個問題
01:00:37
老子義疏說冲是沖散
01:00:43
憨山大師說冲是虛
01:00:49
那麼到底 冲解釋成散比較通
01:00:55
還是冲解釋成虛比較通
01:01:00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01:04
你就會明白
道德經(舊版)
10/136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01203001006
56686ae1-985c-495a-beea-6a8a312d9735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