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新片4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論語 17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論語 17
541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22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7
現在翻到六十四頁
00:02:36
最後一行
00:02:40
最後算回來第二字
00:02:4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7
子曰
00:02:50
人而不仁
00:02:53
如禮何
00:02:55
人而不仁
00:02:58
如樂何
00:03:00
孔子這樣說
00:03:03
說一個人假若沒有仁德
00:03:09
要怎麼樣來說禮節
00:03:13
一個人若沒有仁德
00:03:17
要怎麼樣來說歌樂
00:03:22
若要說清楚
00:03:25
就是說行為不檢點的人
00:03:31
知道一些禮節
00:03:35
這個禮變成虛偽的禮
00:03:40
神氣惡劣的人
00:03:44
就是懂一些歌樂
00:03:48
這個樂也音調不自然
00:03:53
不和諧之樂
00:03:56
我們古時候的樂 和現在的樂不同
00:04:00
所以我們現在 就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4:06
仁者
00:04:08
心之德也
00:04:11
禮,主敬
00:04:14
樂,主和
00:04:18
德明而仁自生
00:04:21
則禮樂之本立矣
00:04:25
德昏而仁自滅
00:04:29
則禮樂之本亡矣
00:04:34
季氏目無天理
00:04:37
欺君罔上
00:04:40
僭越天子禮樂
00:04:42
心德喪盡
00:04:45
不仁之至
00:04:47
故孔子喟然大息曰
00:04:51
人而不仁
00:04:53
如禮何
00:04:55
人而不仁
00:04:57
如樂何
00:05:00
所以喟然大息 辭海這樣跟我們說
00:05:09
喟然大息
00:05:12
喟,歎息貌
00:05:15
大息
00:05:16
言其歎息之大
00:05:19
現在你要注意這字和這字
00:05:24
這字雖然寫大
00:05:26
要讀做太
00:05:28
這字才讀做大
00:05:30
大是大
00:05:32
太意思也是大
00:05:33
但是大這個場合 不能讀做大要讀做太
00:05:41
辭海說喟然大息
00:05:44
這個喟是人歎氣的情形
00:05:49
大息就是他歎氣很大
00:05:54
歎氣,歎氣就是喟然大息
00:06:00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06:03
這個仁就是心的德行
00:06:11
我們禮最主要是敬重
00:06:16
樂主要是和諧
00:06:20
一個人你若有德行 仁就自然生出來
00:06:26
若這樣禮樂的根本就建立
00:06:32
一個人若沒有德行
00:06:35
我們的仁自然就毀滅
00:06:38
禮樂的根本就消失
00:06:43
季氏他目無天理
00:06:46
這是引到上句
00:06:50
因為欺君罔上
00:06:52
來僭越天子的禮樂
00:06:55
用八佾的禮
00:06:58
你若說僭越王 的禮樂就很過分
00:07:05
他來僭越天子的禮樂
00:07:08
他的心德已經喪盡
00:07:11
可以不仁之至
00:07:13
所以孔子才歎氣這樣說
00:07:17
說人而不仁
00:07:19
如禮何
00:07:20
人而不仁
00:07:21
如樂何
00:07:22
這是感歎的話
00:07:26
所以對於禮樂 在禮記儒行篇這樣說
00:07:31
禮節者
00:07:32
仁之貌也
00:07:35
歌樂者
00:07:36
仁之和也
00:07:39
禮記儒行篇說
00:07:41
我們人的禮節
00:07:43
是人的外表
00:07:45
現在這字仁的意思 和這字仁就不同
00:07:52
這仁就是說我們人
00:07:55
這在上一章 就已經解釋過了
00:08:00
說禮節就是人的外表
00:08:04
歌樂就是人的和諧
00:08:08
這就是我們孔子 感歎這個季氏越禮的情形
00:08:17
現在接著看下文
00:08:21
林放問禮之本
00:08:26
子曰
00:08:28
大哉問
00:08:30
禮,與其奢也
00:08:33
寧儉
00:08:35
喪,與其易也
00:08:38
寧戚
00:08:41
孔子一個學生叫做林放
00:08:45
這個林放來向孔子 問禮教的根本
00:08:50
孔子這樣說
00:08:53
說你今天 所問的意義很重大
00:08:58
若要說到這個禮
00:09:02
你若說祭禮過於奢侈浪費
00:09:07
寧願節儉一點
00:09:13
你假使若是喪事
00:09:16
你若注重外表的禮儀
00:09:20
那寧願用哀戚在內心
00:09:27
所以要來說明本文之前
00:09:30
來瞭解林放到底是什麼人
00:09:35
現在來看四書人物 裡面的解釋
00:09:40
林放
00:09:43
字子立
00:09:46
或字子丘及子邱
00:09:53
春秋時魯國人
00:09:57
係孔子之弟子
00:10:00
嘗以禮之本
00:10:03
問於孔子
00:10:06
極為孔子所讚揚
00:10:09
林放於唐開元二十七年
00:10:17
入祀於孔廟
00:10:19
並追封為清河伯
00:10:23
明代改祀於鄉
00:10:27
至清雍正二年
00:10:30
復入祀於孔廟
00:10:32
稱先賢
00:10:35
而在臺灣民間
00:10:37
稱林放為敵天大帝
00:10:40
又稱德天大帝
00:10:42
大帝爺
00:10:44
太師爺
00:10:46
有兩座寺廟
00:10:48
奉為主神
00:10:50
一為嘉義縣新港鄉 月眉村之光天宮
00:10:57
建於清乾隆三年
00:11:00
一為宜蘭縣宜蘭市 黎明里之新興廟
00:11:05
起源亦極早
00:11:09
現在四書人物裡面這樣說
00:11:13
說林放他的字號叫做子立
00:11:19
但是另外一個字號 叫做子丘
00:11:23
但是子邱有時多個耳字旁
00:11:28
是春秋時候的魯國人
00:11:33
就是孔子的徒弟
00:11:37
他曾用禮之本來問孔子
00:11:41
就是今天說的課
00:11:45
孔子很讚揚他
00:11:50
這個林放 在唐朝開元二十七年
00:11:55
入祀在孔廟
00:11:57
把他入祀在孔廟祭拜
00:12:01
而且把他追封為清河伯
00:12:06
但是明代 將他從孔子廟拿出來
00:12:12
不立在孔子廟
00:12:14
是什麼原因 沒有將他立在孔子廟
00:12:17
因為這個林放 不在七十二弟子之內
00:12:23
在史記孔子列傳 裡沒有林放這個人
00:12:30
等於就是不入賢
00:12:32
所以才改祀在鄉間
00:12:35
另外建廟祭拜
00:12:38
到清朝雍正二年
00:12:41
又入祀於孔子廟
00:12:44
才稱呼叫做先賢
00:12:48
在現在的臺灣民間
00:12:51
稱呼林放為敵天大帝
00:12:55
有時候稱呼德天大帝
00:12:58
有時候說大帝爺
00:13:01
或是大師爺
00:13:03
現在這個 就不能讀做大要讀太
00:13:06
太師爺
00:13:08
有兩座寺廟奉為主神
00:13:13
主神就是那間廟的主尊
00:13:18
有的是配神就立在旁邊
00:13:21
他做主神有二間廟
00:13:24
一間是嘉義縣 新港鄉月眉村的光天宮
00:13:30
這間廟建於清乾隆三年
00:13:35
另外一間是宜蘭縣的 宜蘭市黎明里的新興宮
00:13:41
但是這間的起源聽說很早
00:13:44
但是不確定是那個年代
00:13:47
因為並沒有事蹟
00:13:51
這是四書人物裡 描寫林放的經過
00:13:59
那麼對於林放問禮之本
00:14:04
我們另外來看
00:14:06
呂純陽祖師 對於本文他的看法
00:14:12
林放
00:14:14
或曰孔子弟子
00:14:18
但仲尼弟子列傳中 無其名
00:14:22
何故
00:14:24
為無入賢之列
00:14:28
故史記仲尼 弟子列傳無其名
00:14:33
林放問禮之本
00:14:36
夫禮之本在奢儉之中
00:14:41
然奢則過禮
00:14:44
儉則固陋
00:14:46
過禮則敗德
00:14:49
固陋無他失
00:14:51
奢不如儉也
00:14:53
故曰
00:14:54
禮,與其奢也
00:14:56
寧儉
00:14:58
易,著重禮儀也
00:15:04
戚,哀痛有餘也
00:15:07
易戚俱失禮
00:15:10
然易不若過哀
00:15:14
故曰
00:15:16
喪,與其易也
00:15:18
寧戚
00:15:20
其時
00:15:21
世俗多失
00:15:23
故因與失中之勝
00:15:28
以誡當時也
00:15:32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0:15:36
說林放這個人
00:15:40
後來一些學者 說是孔子的徒弟
00:15:46
不過在仲尼弟子列傳裡面
00:15:50
沒有這個林放的名字
00:15:53
是什麼原因
00:15:57
因為孔子有三千弟子
00:16:01
七十二賢
00:16:05
因為他沒有入賢裡面
00:16:08
是三千弟子中 沒有入賢的裡面
00:16:14
不是說他今天 來問道理就可以來入賢
00:16:19
入賢是要看他的修養 有沒有達到那個境界
00:16:24
有的會問不會做的也有啊
00:16:28
所以在史記仲尼弟子 列傳就沒有這個名字
00:16:35
林放要來問這個禮的根本
00:16:40
我們要知道這個禮的根本
00:16:43
是在奢侈浪費 和勤儉的中間
00:16:50
你要知道 奢侈浪費是超過禮
00:16:56
若是儉是小氣
00:16:59
人若太節儉就變成小氣
00:17:02
你若超過禮就會敗德
00:17:07
怎樣超過禮會敗德
00:17:09
若以現在來說 請那個康樂隊
00:17:12
請那個脫衣舞團種種
00:17:16
這都是已經敗道德
00:17:20
所以呢
00:17:22
一個人若小氣 他就不會敗道德
00:17:28
雖然小氣
00:17:29
你這個人這麼小氣
00:17:30
但是他沒有敗道德
00:17:33
所以你奢侈浪費不如節儉
00:17:37
所以才說禮
00:17:38
與其奢也寧儉這句話
00:17:43
若說易是注重這個禮儀
00:17:48
戚就是哀痛有餘
00:17:52
像父母過世
00:17:54
煩惱到 哭得軟綿綿不能做事
00:17:58
這叫做哀痛有餘
00:18:02
你著重禮儀和哀戚過多
00:18:09
這都是失禮
00:18:12
父母過世好比做是喜事
00:18:16
這樣成什麼體統
00:18:19
你若一個人 哀痛到軟綿綿不能做事情
00:18:24
你成什麼體統
00:18:25
這都是失禮
00:18:28
不過今天 著重禮儀不如哀痛過多
00:18:34
哀痛過多 雖然是說不能做事無禮
00:18:38
不過他沒有過失啊
00:18:41
所以才說喪
00:18:43
與其易也寧戚
00:18:47
當時世俗都是失禮
00:18:52
都無禮
00:18:54
所以呢孔子 才要用失中的贏和輸
00:19:05
就好比說 你到底是超過才對
00:19:08
還是不超過才對
00:19:10
因為一個人 你若節儉勝於奢侈浪費
00:19:16
因為奢侈浪費會造罪
00:19:19
節儉雖然說比較小氣來說
00:19:23
他沒有過失
00:19:25
所以節儉就勝過奢侈浪費
00:19:28
一個人哀戚過多 雖然不能做事情
00:19:32
但是勝過於什麼
00:19:33
勝過於一個人 超過這個禮貌
00:19:37
像是不合禮
00:19:40
這就是要警誡當時
00:19:43
當時就是說孔子的年代
00:19:46
要來警誡孔子在世時 社會的一種毛病
00:19:55
今晚說到這裡
00:19:56
因為時間的關係
00:19:58
就暫且告一段落
00:20:00
下文就是 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20:0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20:10
我們現在來翻第六十五頁
00:20:19
第二行
00:20:2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20:25
林放問禮之本
00:20:29
子曰
00:20:31
大哉問
00:20:34
禮,與其奢也
00:20:37
寧儉
00:20:39
喪,與其易也
00:20:41
寧戚
00:20:44
對於本章的說法
00:20:47
在禮記裡面 也有同樣的說法
00:20:53
我們來看禮記 裡面的一段文
00:20:59
子路曰
00:21:02
吾聞夫子
00:21:06
喪禮
00:21:08
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
00:21:13
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
00:21:18
祭禮
00:21:20
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
00:21:24
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00:21:29
禮記第三篇檀弓上篇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21:39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
00:21:44
這句話是子路說的
00:21:48
也是說這篇 論語孔子說的話
00:21:53
他又將它拿出來說
00:21:56
只有文章不同而已
00:22:01
吾就是子路自己說我
00:22:05
說我聽過老師
00:22:08
夫子就是老師
00:22:10
說我聽過老師說
00:22:14
若是辦喪事這個喪禮
00:22:17
若說他的哀痛不足
00:22:20
哀痛不足就是說
00:22:23
家裡有喪事 都沒有悲哀的現象
00:22:28
而且辦得很豐盛
00:22:32
法事一做好幾壇
00:22:35
拜得很豐盛
00:22:38
他說不如,不如什麼
00:22:41
不如禮不足
00:22:43
雖然我說 替父母辦喪事簡單隆重
00:22:50
但是我悲哀有餘
00:22:52
在父母喪事期間
00:22:55
我這樣吃素食
00:22:58
做什麼都沒有那個娛樂
00:23:02
沒有那個高興的氣氛
00:23:06
更勝於什麼
00:23:07
更勝於你辦得很豐盛
00:23:09
沒有哀痛的心
00:23:12
祭禮
00:23:14
祭禮就是指拜神
00:23:17
你拜神若是 你的尊敬不充足
00:23:23
但你拜得很豐盛
00:23:25
殺豬宰羊無所不至
00:23:29
不尊敬是怎樣不尊敬
00:23:32
你不做正經的禮節
00:23:36
來請那個脫衣舞
00:23:38
來做那種亂七八糟的節目
00:23:41
這樣來說你還不如什麼
00:23:43
不如禮不足
00:23:44
禮不足就是說 隨便買四果來拜一下
00:23:49
但是我敬有餘
00:23:51
我對神的尊敬非常的虔誠
00:23:57
這是禮記第三裡面
00:23:59
子路將論語孔子說這一句
00:24:08
禮,與其奢也寧儉
00:24:11
喪,與其易也寧戚
00:24:13
這句話
00:24:14
文不同但意思相同
00:24:18
所以古聖賢來說
00:24:22
我們拜拜不必注重很豐盛
00:24:27
最要緊 要靠人的誠心誠心意
00:24:32
所以在白虎通義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24:37
禮者,使豐年不奢
00:24:45
現在要來說這句話之前
00:24:47
先來瞭解白虎通義這本書
00:24:52
在辭海裡面這樣說
00:24:56
白虎通義
00:24:59
漢班固撰
00:25:02
東漢皇帝詔諸儒
00:25:07
考定五經
00:25:09
於北宮白虎觀
00:25:13
後詔班固撰集其事
00:25:19
始定此名
00:25:22
其書多傳古義
00:25:26
至今為考證家所依據
00:25:32
辭海說白虎通義這本書
00:25:37
是漢朝班固所著作的
00:25:44
在東漢的時代
00:25:47
這個皇帝來召集一些學者
00:25:54
儒就是等於讀書人、學者
00:26:00
來考定五經
00:26:04
五經就是詩經 書經、易經、禮經和春秋
00:26:13
這就是叫做五經
00:26:15
考定五經在北宮的白虎觀
00:26:21
現在這不能讀做觀
00:26:24
觀是什麼
00:26:25
觀就是放神明的地方在拜
00:26:29
所以我們佛教說寺
00:26:32
道教說觀
00:26:34
所以說道觀、道觀
00:26:36
等於就是道教的廟
00:26:40
在這個北宮
00:26:43
這個北宮 是我們皇帝殿裡面的北宮
00:26:49
以前當皇帝 也有私人建廟祭拜
00:26:55
在北宮的北虎觀 裡面來考定五經
00:27:03
後來才命令班固
00:27:07
將學者所作考定的五經
00:27:14
再把它著作集合成一本
00:27:19
來作這本書
00:27:22
這本書因為在白虎觀作的
00:27:28
所以才叫做白虎通義
00:27:31
始定此名
00:27:33
此名就是指白虎通義
00:27:37
這本書裡面 大多數多傳古時候的道理
00:27:43
到當今就是考證家 來做根據來寫的
00:27:53
在顏氏家訓裡面這樣說
00:27:56
還沒這句白虎通義 這句話先解釋一下
00:28:01
白虎通義說
00:28:02
禮者,使豐年不奢
00:28:07
奢是奢侈浪費
00:28:10
不奢就是節儉
00:28:13
他說什麼叫做禮
00:28:16
禮就是讓豐收的時候 不奢侈浪費
00:28:22
因為古時候是農業社會
00:28:27
所以農業社會 說豐年就是好年冬
00:28:32
但是現在工業社會 話要稍變一下
00:28:36
現在工業社會 說什麼叫做禮
00:28:40
禮就是賺大錢
00:28:43
像工廠賺大錢
00:28:45
做生意賺大錢
00:28:48
我們有錢 拜神明不能奢侈浪費
00:28:53
簡單說就是這樣
00:28:57
那麼顏氏家訓裡面說
00:29:00
儉者,省約為禮之謂
00:29:05
顏氏家訓這本是什麼書
00:29:09
辭海這樣說
00:29:11
顏氏家訓
00:29:13
隋顏之推撰
00:29:17
本書多述立身治家之法
00:29:22
辨正世俗之謬
00:29:27
以訓世人
00:29:30
辭海說顏氏家訓就是隋朝
00:29:34
隋朝就是 唐朝之前那個朝代
00:29:39
是隋朝顏之推所作的
00:29:44
顏之推做到御使
00:29:48
御使就是現在的監察委員
00:29:53
這本書大多數都寫什麼
00:29:59
就是做人治家的方法
00:30:02
治家的方法就是說
00:30:04
我們一個家庭 要怎麼樣做才合乎禮法
00:30:10
就是要來辨正 世間風俗的錯誤
00:30:14
因為世間風俗 都這樣滾滾攪攪
00:30:18
不按照道理
00:30:21
來教訓世間人
00:30:24
所以顏氏家訓 裡面一句話說
00:30:27
儉,什麼叫做儉
00:30:30
就是拜拜的時候要節約
00:30:34
拜拜不要奢侈浪費
00:30:38
所以若是神明生熱鬧拜拜
00:30:43
或是種種的喜喪事
00:30:48
有的人說很神氣 辦好幾百桌
00:30:51
那無禮
00:30:53
你簡單隆重 重要的親戚朋友請來坐坐
00:31:00
拜拜簡單這才是真正的禮
00:31:04
禮不是奢侈浪費叫做禮
00:31:07
這叫做無禮這樣講比較快
00:31:12
那麼對於禮這個問題
00:31:17
大家說遵古禮遵古禮
00:31:20
現在的人沒有一個遵古禮
00:31:23
大家都違背禮教
00:31:25
所以禮記裡面才又說
00:31:29
夫祭者
00:31:34
非物自外至者
00:31:38
自中出
00:31:41
生於心也
00:31:44
是故
00:31:45
唯賢者
00:31:47
能盡祭之義
00:31:52
禮記祭統這篇說
00:31:58
我們要知道拜神
00:32:02
並不是很豐盛 在外面拿進來
00:32:08
今天拜神要從內心
00:32:12
中就是說我們的內心
00:32:14
在我們的內心出來
00:32:17
敬神是生在你的心
00:32:22
為了這樣
00:32:25
只有賢的人 才知道拜神的道理
00:32:31
若是不賢的人
00:32:32
想說拜得很豐盛
00:32:34
這樣就是敬神
00:32:39
當今的人敬神是自私的
00:32:44
我說敬神是自私
00:32:46
你若不相信
00:32:49
你若要拜拜
00:32:50
一定都想說 你愛吃的東西才有拜
00:32:54
你若不愛吃的你就不要拜
00:32:58
你若不信我就買四果來說
00:33:01
要香蕉買香蕉
00:33:03
要橘子買橘子
00:33:04
要蘋果買蘋果
00:33:06
你不愛吃的你絕對不買
00:33:10
你若要敬牲禮來說
00:33:12
你也是想說 我愛吃這樣買這樣
00:33:15
你不愛吃的 你絕對不會去買
00:33:19
都是自私的
00:33:21
拜神大家 總是求自己的利益
00:33:26
大家說很誠心
00:33:27
我說你很貪心
00:33:30
不信一副牲禮來到廟裡
00:33:34
你保祐我賺大錢
00:33:37
若保祐你賺大錢
00:33:40
若真的會保祐你 賺大錢我也敢
00:33:44
對不對
00:33:45
一副牲禮才幾塊錢
00:33:47
拜拜完了又拿來吃
00:33:50
一副四果你保祐我兒子 大學看可不可以考上
00:33:54
若大學考得上
00:33:56
十萬塊放桌上也沒關係
00:33:59
所以世間人都是自私自利
00:34:03
沒有一個人 拜神是為了大家
00:34:09
我以前較年輕的時候
00:34:13
我太太那時年輕 較不相信我的道理
00:34:18
後來漸漸地 才覺得我先生做得沒錯
00:34:23
才跟我走
00:34:24
後來我太太 才都幫助我的道理
00:34:29
以前我較年輕
00:34:31
我把香拿就說
00:34:33
保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00:34:36
我就將它插下去
00:34:38
我太太香就又拿起來又說
00:34:40
你就保祐孩子們大家乖巧
00:34:44
我先生會賺錢
00:34:48
我說國泰民安就好了
00:34:51
咦!你怎麼沒說自己
00:34:53
我跟你說大家平安 我們就平安
00:34:59
假使只有你一個人平安
00:35:02
整條街道大家都死光光
00:35:03
路你敢走嗎
00:35:05
對不對
00:35:07
所以世間的人 都沒想到眾人
00:35:10
都想到自己
00:35:12
這叫做自私自利
00:35:15
所以禮記說今天在拜神
00:35:20
是從內心拿出來的
00:35:22
所以只有賢的人 才知道拜的道理
00:35:28
所以春秋左傳裡面才說
00:35:33
儉,德之共也
00:35:38
侈,惡之大也
00:35:43
對這字我們先做解釋
00:35:49
辭海說
00:35:50
共,音恭
00:35:52
同恭,敬也
00:35:56
辭海說現在這字讀做恭
00:35:58
不是讀做共
00:36:02
這字共和這字恭是通用
00:36:05
就是尊敬的意思
00:36:10
所以對於春秋左傳裡面 的注疏裡面才說
00:36:16
共,同恭
00:36:19
勤儉是德行的最恭敬者
00:36:25
奢侈是惡行的最大者
00:36:31
左傳注疏裡面說
00:36:35
現在這字讀做恭
00:36:39
恭,是勤儉的德行
00:36:42
勤儉是什麼
00:36:43
勤儉就是德行最恭敬的
00:36:47
奢侈浪費是惡行的最大
00:36:52
所以春秋說儉
00:36:54
什麼叫做儉
00:36:55
儉就是道德對神最恭敬的
00:37:01
奢侈浪費 是我們人罪過最大的
00:37:07
但是話說到這裡你要注意
00:37:10
道理最怕副作用
00:37:12
很多道理 大家聽到後面會打結
00:37:16
什麼原因會打結
00:37:19
因為腦筋 轉不過來就會打結
00:37:24
現在若這樣說
00:37:25
有的人就會說
00:37:26
聽你這樣說儉就是德行
00:37:29
奢侈浪費就是罪惡
00:37:32
若這樣的話神明的生日
00:37:37
我們就沒必要做慶典
00:37:40
遇到死人就不用辦喪事
00:37:42
用四塊板子 釘一釘拿出來埋就好了
00:37:46
這也不是
00:37:50
我們今天 要知道儉和侈的道理
00:37:57
我們凡事就是要中庸
00:38:01
所以在論語另外有一句話
00:38:04
孔子這樣跟我們說
00:38:07
子曰
00:38:10
奢則不孫
00:38:12
儉則固
00:38:14
與其不孫
00:38:16
寧固
00:38:18
對於這句話 朱熹夫子這樣跟我們說
00:38:23
孫,去聲,音巽
00:38:26
固,陋也
00:38:28
奢儉俱失中
00:38:31
而奢之害大
00:38:36
朱熹夫子說 這字你不要讀成孫
00:38:40
讀去聲
00:38:42
去聲若台語是第三聲
00:38:45
孫損巽音孫要讀做巽
00:38:52
那麼固是什麼
00:38:54
固就是小氣的意思
00:38:58
我們奢侈浪費 或是太過於節儉
00:39:03
都會失去中庸的道理
00:39:08
但是奢侈浪費的損害很大
00:39:15
劉炫先生說
00:39:18
禮貴得中
00:39:22
奢則過禮而敗德
00:39:26
儉但不及乎禮而無他失
00:39:31
劉炫先生說 我們拜拜最要緊是什麼
00:39:37
要走中庸
00:39:40
若奢侈浪費是超過禮
00:39:44
會損害道德
00:39:48
儉是不禮貌
00:39:52
但是沒有其他的過失
00:39:57
所以論語 述而第七篇孔子說
00:40:02
奢侈浪費對神是不禮貌
00:40:08
儉就是太過於小氣
00:40:13
但是若是說 一個人對神不禮貌
00:40:17
寧願小氣一點
00:40:21
你奢侈浪費對神也是無禮
00:40:26
太節儉對神也是無禮
00:40:31
不過奢侈浪費會損害道德
00:40:35
你儉雖然對神沒有禮貌
00:40:39
但是呢並不會損害道德
00:40:44
所以最要緊的是走中庸
00:40:49
也不能太過於浪費
00:40:52
也不能太過於節儉
00:40:54
像我說的
00:40:55
我現在要請客
00:40:58
不用所有人全都請
00:41:01
我將知己朋友 親戚叫來坐坐這樣就好
00:41:05
你連拜也沒有
00:41:08
連親戚來往都沒有
00:41:11
這樣就太過無禮了
00:41:15
你若奢侈浪費來說
00:41:19
我就常常說什麼
00:41:20
說大做大漏氣
00:41:24
小做小漏氣
00:41:26
沒無都不會漏氣
00:41:30
這樣說你聽不懂
00:41:32
我將親耳所聽的說給你聽
00:41:35
我常出外在外面
00:41:40
有的沒的聽得比較多
00:41:43
有一次我去理髮
00:41:46
理髮廳公眾場所 很多人在說話
00:41:53
他說啊某人夭壽骨喔
00:41:55
現在這回請客請幾百桌
00:41:59
他說怎樣夭壽骨
00:42:01
說年初啦入厝啦請一次
00:42:07
年中做生日又請客
00:42:12
現在娶媳婦又要請客
00:42:14
賺死了啊
00:42:16
他說為什麼賺死
00:42:18
我們宜蘭的桌很便宜的
00:42:21
我們宜蘭的桌
00:42:22
真的一桌三千塊就很豐盛
00:42:26
我沒騙你
00:42:29
若是較簡單的 若說兩千塊就不錯了
00:42:33
辦桌若二三千塊就很好辦
00:42:37
現在的人 包紅包最少也有一千塊
00:42:41
給你最少的
00:42:44
不要說包三千五千的親戚
00:42:46
平均一千就好了
00:42:49
一桌坐十個人啦
00:42:53
就一萬了
00:42:56
若說三千
00:42:58
現賺就七千了
00:43:02
十桌就賺七萬
00:43:03
一百桌就賺七十萬了
00:43:06
賺死了賺死了
00:43:07
一年辦三次
00:43:09
夭壽骨夭壽骨
00:43:11
賺死了
00:43:12
做好事卻被罵賺死了
00:43:17
所以呢有時候帖子發出去
00:43:24
帖子若發出去
00:43:26
有的人就會罵
00:43:30
敢死
00:43:31
我們跟他又沒有什麼交情
00:43:33
大家跟他又沒很認識
00:43:35
一直放帖子過來
00:43:38
吃飽只會揩油而已
00:43:42
現在不發帖子也很費事哩
00:43:45
沒發帖子給他 他就會說
00:43:47
看我們不起啦
00:43:50
難道我們 沒有錢向他賀禮嗎
00:43:52
某人有發帖子
00:43:54
我就沒發帖子
00:43:55
看我們在衰敗嗎
00:43:59
有發人家也罵 沒發人家也罵
00:44:03
所以乾脆怎樣
00:44:06
乾脆不要發帖子
00:44:07
就親戚朋友把他叫嘛
00:44:09
某人啊你若有時間
00:44:10
我就要做什麼
00:44:12
你就來這坐坐
00:44:14
你若不收紅包
00:44:15
吃好吃壞都沒人敢說
00:44:18
對不對
00:44:18
既然有辦法要做好事啊
00:44:21
就花個幾萬
00:44:23
若要辦較多的 花個幾十萬來說
00:44:25
既然要做好事啊 不差那一些啦
00:44:28
對不對
00:44:30
這樣這就是走中庸啦
00:44:33
不要說都不請
00:44:35
也不要大肆鋪張
00:44:37
都不請人家說 那一定是怕人家吃
00:44:40
大肆鋪張人家說你敢死
00:44:43
最好是走中庸
00:44:46
所以才說禮的問題啊
00:44:50
可以說很難說就對了
00:44:54
再接下文
00:44:58
子曰
00:45:01
夷狄之有君
00:45:03
不如諸夏之亡也
00:45:08
孔子這樣說
00:45:11
一些這些 未開化無文化的民族
00:45:15
雖然他有君主
00:45:19
就是有國王
00:45:21
有這個酋長
00:45:23
但是它沒有這個文化 有什麼用
00:45:27
不如我們中國
00:45:30
雖然有時候國家會亡
00:45:34
沒有皇帝的存在
00:45:37
但是文化還流落在民間
00:45:42
雖然亡了國
00:45:44
但還有復國的機會
00:45:47
如果文化消失了
00:45:50
永遠就不能翻身
00:45:54
所以從古至今你儘管看
00:45:58
中外的歷史
00:46:00
文化若亡了
00:46:03
那個國家要再復國就很難
00:46:06
若有文化的存在
00:46:08
自然要復國的機會就很多
00:46:12
所以我們呂純陽祖師 才一句話這樣跟我們說
00:46:18
夷狄,番邦也
00:46:22
指無禮義之人類
00:46:25
其人雖居中國
00:46:27
亦夷狄也
00:46:30
諸夏者,中國也
00:46:33
指有禮義之人
00:46:36
亡,音無
00:46:38
言夷狄雖有君長而無禮義
00:46:43
中國雖諸侯爭霸
00:46:46
目無君王而禮失
00:46:50
禮失可求諸野
00:46:53
夷狄之有君無禮
00:46:56
不如中國之無君有禮也
00:46:59
無禮猶如禽獸也
00:47:02
故有君而無禮
00:47:04
不如有禮而無君也
00:47:07
孔子尊重禮教
00:47:09
故曰
00:47:10
夷狄之有君
00:47:12
不如諸夏之亡也
00:47:16
這裡面應該是 有很多地方要注解
00:47:19
為了時間的關係
00:47:22
為了黑板寬度的關係
00:47:26
所以注解另外節省起來
00:47:30
例如說夷狄啦 諸夏啦、亡啦
00:47:34
這都有必要要注解
00:47:36
不然說這是 呂純陽祖師說的
00:47:40
其他有什麼根據
00:47:43
希望你去翻辭海
00:47:46
像這個夷狄 諸夏、亡等這些字
00:47:49
你去翻辭海
00:47:51
是不是呂純陽祖師 這篇文說得對不對
00:47:55
你就瞭解
00:47:57
他說夷狄是什麼
00:47:58
夷狄就是番邦
00:48:01
我們以前中國中原 是大陸的中間
00:48:06
一點點而已
00:48:08
四週都是番
00:48:12
東邊是夷
00:48:15
叫做東夷
00:48:17
若是西邊是戎
00:48:19
叫做西戎
00:48:21
北邊叫做狄
00:48:23
叫北狄
00:48:25
南邊叫做南蠻
00:48:27
像我們福建在南邊
00:48:29
以前我們福建 也有國南蠻國
00:48:33
那是番國就對了
00:48:36
叫做南蠻
00:48:38
但是現在我們這些的人
00:48:41
不是真正南蠻的人
00:48:44
都是從中原移來的
00:48:47
像我若照族譜來說 是隴西的人
00:48:55
像你們在座的 雖然住在福建來說
00:48:59
以前也是從中原 遷移到南邊
00:49:05
所以以前南蠻也說是番
00:49:07
以前南蠻也是一個國家
00:49:10
他說夷狄
00:49:12
夷就代表東番
00:49:15
狄代表北番
00:49:17
夷狄統稱為番
00:49:22
他說夷狄就是番邦
00:49:24
是指無禮儀的人類
00:49:28
這些人雖然居在中國
00:49:32
但是他也是夷狄
00:49:35
諸夏就是指我們中國
00:49:39
就是指有禮儀的人
00:49:43
現在這字不能讀做亡
00:49:44
要讀無
00:49:46
你若辭海去翻就有
00:49:48
他就是說 番邦的人雖然他有國王
00:49:54
但是他沒有禮儀
00:49:57
中國雖然是諸候在爭霸
00:50:02
目無君王而禮失去了
00:50:07
諸侯在爭霸 就沒有中庸的皇帝
00:50:10
這禮就失去了
00:50:13
這禮失去可以在民間求
00:50:18
當時國家禮若失去來說
00:50:22
民間一些學者都保存起來
00:50:27
夷狄雖然有君但是無禮
00:50:31
不如中國無君有禮
00:50:35
無禮就好比畜生
00:50:38
所以有君而無禮
00:50:41
不如有禮而無君
00:50:44
孔子是最注重禮教的人
00:50:47
所以才說夷狄之有君
00:50:49
不如諸夏之亡也這句話
00:50:52
也真的是這樣
00:50:54
真的一個人 若沒有文化來說
00:51:01
國家一亡就沒了
00:51:03
若有禮教來說
00:51:06
國家亡還可以復國
00:51:09
像中國各朝代亡國又復國
00:51:13
亡國又復國
00:51:14
絕對不會亡
00:51:16
我們不要說什麼
00:51:18
北狄、東夷、西戎、南蠻
00:51:21
這些國家在哪裡
00:51:22
沒有
00:51:23
都被中國併吞去了
00:51:25
他沒有禮儀的存在
00:51:28
沒有辦法去生存啊
00:51:30
結果被中原併吞去
00:51:33
所以中國大陸 才會這麼廣大
00:51:35
不然以前大陸中國 只有一點點而已
00:51:40
在中心點那裡
00:51:42
這段孔子年代所說的
00:51:46
他來感歎禮儀很要緊
00:51:49
但是當時 因為各個諸侯在爭霸
00:51:54
這禮都失去了
00:51:56
不然我們晚上說到這裡
00:51:58
時間的關係
00:51:59
暫且告一段落
00:52:01
下文等到下期再分解
00:52:0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52:09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五頁
00:52:18
第五行
00:52:2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2:25
季氏旅於泰山
00:52:31
子謂冉有曰
00:52:34
女弗能救與
00:52:38
對曰不能
00:52:41
子曰鳴呼
00:52:44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0:52:49
現在這章說這個季氏
00:52:53
季氏是當時 魯國的一個大夫
00:53:00
現在這個說季氏
00:53:03
這個旅是什麼
00:53:04
旅不是旅行的旅
00:53:07
這旅是一種祭名
00:53:10
好比拜拜
00:53:12
就是說這個季氏 要去祭泰山
00:53:17
泰山是一座山
00:53:19
他要去拜這座山
00:53:23
孔子看到季氏越禮
00:53:28
不按照禮教走
00:53:32
當時孔子的一個學生
00:53:37
叫做冉有
00:53:40
這個冉有 是在季氏家裡當總管
00:53:47
所以孔子來對他的學生
00:53:50
冉有這樣說
00:53:52
你難道沒有辦法去挽救
00:53:58
這個救就是挽救
00:54:00
挽救的意思就是去制止他
00:54:03
去制止季氏不能去祭泰山
00:54:09
他說你為什麼 不去挽救去阻止季氏
00:54:16
因為泰山 不是季氏應該要祭的
00:54:23
今天你身為季氏的總管
00:54:27
你若無法 去挽救阻止這個越禮
00:54:32
你在季氏裡面做總管
00:54:36
難道是做假的嗎
00:54:39
冉有聽到這句話
00:54:42
對他的老師孔子這樣說
00:54:46
說季氏他的主意已定了
00:54:50
我是沒有辦法去阻止挽救
00:54:54
孔子才感慨
00:54:57
說鳴呼,難道泰山這個神
00:55:02
敢享受季氏非禮的拜拜
00:55:09
假若泰山這個神 接受季氏的祭禮
00:55:17
那麼泰山之神 反而不如林放來問禮之本
00:55:26
但是現在有人這樣說
00:55:29
說冉有 算來是孔子的大弟子
00:55:35
為什麼沒辦法 來阻止季氏非分的禮
00:55:44
我們要知道 冉有這個人沒膽
00:55:49
平常膽子很小
00:55:52
做事情都握怕死 放怕飛很畏縮
00:55:58
所以他不敢 阻止季氏越禮的行為
00:56:08
所以說到冉有的沒膽
00:56:12
我們現在來引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的一段故事
00:56:18
就瞭解冉有 這個人是沒膽的人
00:56:22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這樣說
00:56:26
冉求
00:56:29
字子有
00:56:32
少孔子二十九歲
00:56:36
為季氏宰
00:56:39
求問
00:56:40
聞斯行諸
00:56:43
子曰行之
00:56:46
子路問
00:56:48
聞斯行諸
00:56:51
子曰有父兄在
00:56:55
如之何其聞斯而行之
00:57:00
子華怪之
00:57:02
敢問
00:57:04
問同而答異
00:57:08
孔子曰
00:57:10
求也退
00:57:12
故進之
00:57:14
由也兼人
00:57:16
故退之
00:57:20
對於這句話裡面 有三個注解
00:57:29
有必要跟大家說明一下
00:57:35
注解第一辭海這樣說
00:57:39
冉求
00:57:41
字子有
00:57:43
亦稱冉有
00:57:46
又稱有子
00:57:49
孔子弟子
00:57:51
性謙退
00:57:54
仕為季氏宰
00:57:58
辭海說冉求 他的字號叫做子有
00:58:04
但是有時也稱冉有
00:58:06
現在論語說冉有 就是他的字號
00:58:12
但是有時候稱呼叫做有子
00:58:15
是孔子的弟子
00:58:18
他的個性做事都畏縮怕死
00:58:23
在季氏的家裡當總管
00:58:26
宰就像管家就對了
00:58:30
注解第二辭海這樣說
00:58:34
退,畏縮也
00:58:37
論語先進求也退
00:58:41
現在說退就是什麼
00:58:44
就是每樣都怕死畏縮
00:58:48
像烏龜一樣
00:58:51
人一靠近 就將頭縮進殼內一樣
00:58:54
怕死畏縮
00:58:57
所以論語先進篇 才說求也退這句話
00:59:03
注解第三辭海這樣說
00:59:07
兼人
00:59:09
論語先進
00:59:11
由也兼人故退之
00:59:15
注,兼人,謂勝人也
00:59:19
按謂二人所為
00:59:22
一人能兼任之也
00:59:25
注解第三辭海這樣說
00:59:28
兼人是什麼
00:59:31
在論語先進篇說
00:59:33
由,由就是子路
00:59:35
子路是一個兼人
00:59:37
所以孔子叫他退讓一下
00:59:43
注解說兼人是什麼
00:59:45
就是勝人
00:59:47
勝人是什麼
00:59:48
就像有兩個人 才能做的事情
00:59:52
他一個人就有辦法做
00:59:54
話說白一點 就是拳頭一個可以打兩個
00:59:59
他一個說話也要爭兩個
01:00:02
每樣都要贏人就對
01:00:05
才叫做兼人
01:00:08
所以現在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這樣說
01:00:14
說冉求他的字號叫做子有
01:00:23
少孔子二十九歲
01:00:30
就是什麼
01:00:31
就是季氏的管家
01:00:36
在季氏家裡當一個管家
01:00:39
這個季氏就是剛剛說過了
01:00:41
是魯國的一個大夫
01:00:44
以現在來說是內閣的大官
01:00:48
所以這個冉求
01:00:52
這個求就是冉求
01:00:54
冉求來問
01:00:57
說聞斯
01:00:59
這個斯是什麼
01:01:00
斯就是指一件事情
01:01:04
照仲尼弟子列傳解釋
01:01:09
這個斯是指什麼
01:01:10
斯就是人家在吵架
01:01:13
人家吵架冉求問孔子說
01:01:17
人家在吵架 我可以去調解嗎
01:01:20
行就是可以靠近嗎
01:01:23
我可以去調解嗎
01:01:25
孔子這樣說
01:01:27
說行之
01:01:29
好,快去快去
01:01:30
人家在吵架快去調解
01:01:34
但是有一天 子路跟他一樣的情形
01:01:39
人家在吵架
01:01:41
子路去問孔子
01:01:43
老師啊我可以去調解嗎
01:01:47
孔子就說
01:01:50
子路啊
01:01:51
你有父親和兄長
01:01:56
為什麼你看到人家吵架
01:01:58
你要去調解
01:02:00
你不能靠近
01:02:02
快回去問你兄長
01:02:04
問你父親 這樣可以去調解嗎
01:02:07
如果你父親和兄長 說好你才去
01:02:12
這個子華
01:02:14
子華也是孔子的學生
01:02:17
子華覺得很奇怪
01:02:19
老師怎麼這樣
01:02:22
他才敢問
01:02:24
老師啊我斗膽問你
01:02:29
因為冉求和子路 兩個人同一個問題
01:02:38
同樣去調解
01:02:39
同一個問題
01:02:41
你回答得怎麼不一樣
01:02:44
你怎麼叫冉求趕快去
01:02:47
為什麼叫子路不要去
01:02:50
到底是什麼原因
01:02:53
孔子才說
01:02:56
冉求這個人沒膽、膽小
01:03:02
若做什麼都握怕死放怕飛
01:03:05
我鼓勵他
01:03:06
鼓勵就是進
01:03:08
進就是鼓勵他
01:03:09
快去快去快去調解人家
01:03:11
他去當調解沒事的
01:03:14
怎麼樣
01:03:14
他讓人大聲一下就住口了
01:03:17
又會用好話回話和陪禮 又會道歉啊
01:03:21
所以當調解是很適合
01:03:25
若是由這個人是個莽夫
01:03:29
拳頭大
01:03:31
若當調解聽到不滿意
01:03:34
就往你的鼻樑捶下去
01:03:35
一個人可以握拳頭打兩個
01:03:39
說話一個人可以辯兩個
01:03:42
所以子路是個莽夫
01:03:44
所以我叫他不要去
01:03:46
他若去當調解
01:03:48
調解人變當事人
01:03:49
會惹事情吵
01:03:52
由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這篇文你就知道
01:03:57
冉求這個人膽子小
01:04:01
因為他的主人越禮
01:04:06
孔子說你為什麼不阻止他
01:04:10
他害怕啊
01:04:12
現在阻止 若被主人罵一下就畏縮了
01:04:15
所以他不敢
01:04:17
所以冉求就是沒膽
01:04:20
孔子叫他制止季氏 不能越禮
01:04:25
他說我不敢
01:04:28
但是有人說
01:04:32
冉有膽子小
01:04:36
為什麼可以當一個大賢人
01:04:40
冉求也可說 是孔子十大弟子之一
01:04:46
一個大弟子
01:04:48
他是孔子 的一個大弟子卻沒膽
01:04:51
那要怎麼樣當一個大弟子
01:04:52
無膽要怎麼樣當一個賢人
01:04:56
有的就會有疑問啊
01:05:00
但是你要知道
01:05:01
知道什麼
01:05:02
不是膽子大就可以當賢人
01:05:06
你看一些奸臣膽子最大
01:05:09
一些匪徒土匪膽子最大
01:05:13
他可以當賢人嗎
01:05:15
不是膽子大可以當賢人
01:05:18
不是拳頭大就可以當賢人
01:05:20
冉有雖然膽子很小
01:05:24
不過他的本性很善良
01:05:31
所以他的本性 和他的無膽沒關係
01:05:37
所以自古一句話說
01:05:40
言輕莫勸人
01:05:43
因為冉有他言輕啊
01:05:46
他是做事情很小心無膽
01:05:50
所以他並不是為人不好
01:05:55
不是這樣
01:05:57
他的修養是很好的
01:05:58
不過不敢管閒事
01:06:00
這樣說比較快
01:06:03
所以我們對於賢與不賢
01:06:07
是要看自己的修養
01:06:09
並不是看你 說話厲害或拳頭大
01:06:15
或是你的人會講經說法
01:06:20
這樣你就很厲害 不是這樣
01:06:23
你看孔子 其中一個弟子顏回
01:06:27
顏回不擅於說話
01:06:30
一張嘴含一個舌頭
01:06:33
他都沒去講道 也沒去說法
01:06:38
話說起來
01:06:40
他為人也沒去寫文章
01:06:45
做什麼都沒有
01:06:47
結果當一個一代的聖人
01:06:50
所以你們就要了解
01:06:52
一個人可以當 賢人、聖人是要靠修養
01:06:56
不是靠你會說話
01:06:58
不是靠你拳頭大
01:07:00
也不是靠你有錢
01:07:01
都不是這樣
01:07:03
所以有人說 老師你功德無量
01:07:06
我說為什麼我功德無量
01:07:08
你說道理給人家聽
01:07:10
說起來很丟臉
01:07:12
說道理也是要修養
01:07:15
說道理若沒修養
01:07:17
說道理下地獄的 一大堆你相不相信
01:07:21
嘴唸阿彌陀內心像利刀
01:07:24
嘴唸經卻做虧心事
01:07:26
道理說一大篇一點也沒用
01:07:28
嘴巴和內心對立啊
01:07:31
你人就要布施啊
01:07:34
自己卻一毛錢也拿不出來
01:07:36
哎喲你做人 就要忍辱波羅密
01:07:41
自己卻沒兩句話就翻臉
01:07:44
所做所為修養又差
01:07:48
若這樣來說你講道有用嗎
01:07:51
講道是布施之一
01:07:54
講道不是代表你修養很好
01:07:58
我說布施有的人就不懂
01:08:01
布施就是拿錢出來
01:08:02
不是這樣
01:08:04
布施有三種
01:08:06
我在講道這也是布施之一
01:08:09
這叫做法施
01:08:11
有錢拿錢來布施叫做財施
01:08:16
像剛才阿榮他太太 倒茶給人喝
01:08:22
這是什麼
01:08:24
這也是布施
01:08:25
這叫做無畏施
01:08:27
假若今天 老師站在這裡講道理
01:08:30
阿榮他太太在倒茶
01:08:33
其中有人拿錢去布施
01:08:35
我們三個人的功德一樣大
01:08:37
老師沒比較大
01:08:39
所以你就要瞭解這樣
01:08:41
不要靠那個人很會說話
01:08:44
在電視台 道理說一大篇功德無量
01:08:49
你若真的沒去修養
01:08:51
說道理沒下地獄 就很幸運了
01:08:53
我沒騙你
01:08:56
所以我們說到冉有 他做人的修養
01:09:02
看大戴禮記一篇文
01:09:06
恭老恤孤
01:09:10
不忘賓旅
01:09:12
好學省物而不動
01:09:15
是冉求之行也
01:09:21
什麼叫做恭老
01:09:24
對老人很尊敬
01:09:26
很尊敬老人
01:09:31
這個恤孤
01:09:33
孤就是孤兒
01:09:36
對於歹命的孩子
01:09:38
沒父沒母的孤兒
01:09:40
可以說經常會伸手援助他
01:09:46
對老人很恭敬
01:09:48
對孤兒很愛惜
01:09:52
不忘賓旅
01:09:55
賓旅就像是 外國人來我們這裡
01:09:59
外地人到我們這裡
01:10:01
台北人來你們和美
01:10:04
或是台南人來你們和美
01:10:06
可以說真的很疼惜出外人
01:10:10
說到出外人來說
01:10:12
他真的很照顧
01:10:14
不會欺負出外人
01:10:19
而且很好學
01:10:23
可以說讀書很努力
01:10:28
省物就是做事情一直反省
01:10:31
我不知道有沒有做錯
01:10:33
這樣不知道有沒有做錯
01:10:36
原本就沒錯 但心裡一直想有沒有做錯
01:10:41
唯一他沒精進心
01:10:47
不動就是不精進
01:10:50
就是怕怕的 做什麼都怕怕的
01:10:52
沒有精進的心
01:10:54
這是冉求的行為
01:10:58
說到沒精進心
01:11:00
在論語雍也 第六篇裡面一句話
01:11:04
冉求曰
01:11:06
非不說子之道
01:11:09
力不足也
01:11:11
子曰
01:11:12
力不足者
01:11:13
中道而廢
01:11:15
今女畫
01:11:19
現在這字不能讀做說
01:11:22
現在現代字是寫這字悅
01:11:29
冉求說我不是不高興
01:11:34
子,子就是老師
01:11:36
我不是 不高興老師你的道理
01:11:41
因為我的能力做不到
01:11:43
實在他是很努力
01:11:45
但是他常常都害怕畏縮
01:11:48
怕跟不上人家
01:11:51
此時師兄弟也有這種人
01:11:54
實在是他都有在做
01:11:55
常常說我都不會我都沒做
01:11:58
那是他畏縮害怕
01:12:03
他說我不是 不高興老師你的道
01:12:06
這個子是老師
01:12:08
我的能力做不到
01:12:12
孔子這樣說
01:12:15
今天你的力量做不到
01:12:19
中途想要廢掉
01:12:22
今天你在自己 面前畫一條線
01:12:25
你沒有精進的心啊
01:12:28
你若覺得能力不足的話
01:12:32
腳步就要大一點
01:12:35
這樣我們就知道什麼
01:12:37
就知道冉求這個人沒膽
01:12:40
他不是不努力
01:12:41
他很努力
01:12:42
很努力,常常怕怕的
01:12:44
說我現在跟不上誰 跟不上誰
01:12:47
吃飽只怕怕的而已
01:12:49
若是做事情來說
01:12:51
都不敢和人家計較
01:12:55
所以若論冉求這個人
01:12:59
後來去從政
01:13:01
政治做得不錯
01:13:03
可以說在孔子的徒弟裡面
01:13:07
政治最好的就是冉求
01:13:11
所以論語 先進第十一篇才說
01:13:15
德行顏淵 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01:13:21
言語宰我、子貢
01:13:24
政事冉有、季路
01:13:26
文學子游、子夏
01:13:30
孔子學生之中 德行最好是顏回
01:13:35
顏淵就是顏回
01:13:37
再來閔子騫 和這個冉伯牛、仲弓
01:13:42
這四個德行最好
01:13:45
說話最厲害的
01:13:47
可以將死龜爭成活鱉的
01:13:51
說話厲害的是宰我和子貢
01:13:54
這個說話最厲害
01:13:56
政治最好就是冉有
01:14:00
就是現在說的冉求
01:14:02
冉求就是冉有
01:14:05
政治做最好 就是冉有和季路
01:14:09
季路就是子路
01:14:10
兩個人的政治可以說最好
01:14:14
若說文學
01:14:16
筆拿來會寫會畫
01:14:19
文學最好的 就是子游和子夏
01:14:22
這是孔子弟子之中 最突出的人
01:14:29
所以我們今天說得這些話
01:14:33
人家曾問我一句話說
01:14:36
曾子是聖人
01:14:37
曾子也是孔子的學生
01:14:41
為什麼不在稱讚之中
01:14:45
因為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
01:14:49
這個曾子還沒拜師
01:14:54
因為顏回過世之後
01:14:56
孔子知道說糟了
01:14:58
先天道會失去
01:15:01
當時曾子還小
01:15:04
還是小孩子
01:15:05
那時才傳給曾子
01:15:09
孔子過世的時候
01:15:10
曾子才二十多歲而已
01:15:13
不過真正衣缽是曾子所得
01:15:21
所以後來才說他是聖人
01:15:23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15:25
所以孔子 來說這句話的時候
01:15:28
曾子還未拜師就對了
01:15:32
那麼本章 孔子說泰山不如林放乎
01:15:40
對於林放
01:15:41
林放也是孔子的徒弟
01:15:45
對於林放 我們在上一章已介紹過了
01:15:52
但是另外 引林放另外一個記事
01:15:57
我們現在說論語就要瞭解
01:16:00
這些弟子修行的經過
01:16:04
不然某個人 怎麼樣修你也不知道
01:16:08
在孔門弟子 志行考述裡這樣說
01:16:13
林放,魯人
01:16:17
仲尼弟子列傳 與家語皆不載其名氏
01:16:24
而文翁禮殿圖 則列為孔子弟子
01:16:30
文翁於西漢景帝時 為蜀郡太守
01:16:36
立學宮於成都市中
01:16:40
首祀孔子
01:16:42
又畫弟子 七十二人之像於壁
01:16:46
其中有林放
01:16:48
論語書中有兩處
01:16:52
孔子稱道林放的話
01:16:55
一是稱贊他問禮之本
01:16:59
一是季氏旅於泰山
01:17:02
子曰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1:17:09
孔子之意
01:17:10
是說林放且知道問禮之本
01:17:15
難道泰山之神
01:17:17
反不如林放
01:17:19
竟會安然接受 季氏非禮的諂祭乎
01:17:26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17:31
注解第一
01:17:33
文翁,漢舒人
01:17:37
少好學,通春秋
01:17:41
景帝末,守蜀郡
01:17:45
崇教化,興學校
01:17:48
文風大振
01:17:50
現在這字就要注意
01:17:52
這字不要讀做守
01:17:54
現在這字讀做獸
01:17:56
現在辭海說
01:17:58
守,音獸,官名
01:18:01
漢制,一郡之長
01:18:03
曰郡守又稱太守
01:18:08
辭海說現在這字音讀做獸
01:18:12
是官的名
01:18:14
在漢朝的時候
01:18:16
一郡的首長叫做郡守
01:18:19
也是叫做太守
01:18:23
所以現在辭海說 文翁是漢朝的人
01:18:27
小時候就很好學
01:18:31
對於孔子 著作的這本春秋非常研究
01:18:38
在漢朝景帝的末代
01:18:42
他做蜀郡的太守
01:18:47
對於教化很重視
01:18:50
所以來興建學校
01:18:53
那時對於 文學的風氣非常茂盛
01:19:01
注解第二辭海說
01:19:03
旅,祭名
01:19:05
這個旅不是旅行的旅
01:19:07
旅是拜拜祭典的名字
01:19:11
注解第三辭海這樣說
01:19:14
泰山,山名
01:19:16
世以五嶽中之東嶽
01:19:19
古代帝王
01:19:20
常以來此封禪為大典
01:19:27
辭海說泰山 是一座山的名字
01:19:31
我們世代 就是說五嶽的裡面
01:19:35
五嶽就是東嶽、西嶽 南嶽、北嶽、中嶽叫做五嶽
01:19:40
在五嶽之中的東嶽
01:19:44
古時候的帝王
01:19:46
都要來泰山這個地方
01:19:50
做個大拜拜的祭典
01:19:54
這東嶽是什麼
01:19:56
東嶽在宜蘭就有廟
01:19:59
叫做東嶽大帝
01:20:01
這個東嶽大帝是什麼
01:20:03
是專門在管理陰間
01:20:06
管理閻羅王啦 管城隍爺啦
01:20:10
這都是他管的
01:20:12
若以現在來說像什麼
01:20:14
像司法院長
01:20:17
這樣說比較快
01:20:19
那閻羅王 像法院的法官一樣
01:20:25
所以呢我們以前 帝王才能來拜東嶽
01:20:31
若是其他 或一般的人不能來拜
01:20:35
百姓也不能來拜
01:20:36
做官也不能來拜
01:20:38
是這些帝王、諸侯在拜的
01:20:42
所以對於這篇文說
01:20:46
林放是魯國人
01:20:49
在仲尼弟子列傳 和孔子家語裡
01:20:54
都沒有林放這個人
01:20:57
不過在文翁禮殿圖裡面
01:21:00
就有列為孔子的弟子
01:21:03
文翁是在西漢景帝的時候
01:21:07
是蜀郡的太守
01:21:10
他興建學校在成都的裡面
01:21:15
在學校裡供奉孔子
01:21:18
牆壁上畫孔子 的七十二個弟子的畫像
01:21:24
其中就有林放的畫像
01:21:27
所以在論語書中 有兩個地方
01:21:31
孔子稱讚林放的話
01:21:35
第一就是稱贊問禮之本
01:21:38
這上期我們已經說完了
01:21:41
另外就是本章說
01:21:44
季氏祭拜泰山這篇
01:21:48
孔子說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1:21:51
就像是什麼
01:21:53
孔子說林放知道問禮之本
01:21:58
今天季氏要來拜泰山
01:22:03
這個泰山的神若接受來說
01:22:06
若這樣泰山不如林放
01:22:10
變成什麼
01:22:11
變成好比季氏巴結他
01:22:17
他貪污這樣
01:22:19
所以這個是一篇 是很有趣的文章
01:22:24
但是這篇文章 要解釋你才會瞭解
01:22:29
但是我們今天 沒有那個時間
01:22:34
你要瞭解為什麼 古時候我們不能拜泰山
01:22:41
因為古時候我們百姓 是不能讓你隨便拜神的
01:22:46
像天公只有皇帝才可以拜
01:22:49
百姓拜天公 會被捉去殺頭的
01:22:52
所以古時候是個專制時代
01:22:58
帝王家在拜的神 和百姓拜的神不同
01:23:02
等到下期我們再來說明
01:23:05
今天晚上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1:23:09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23:14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五頁
01:23:19
第五行
01:23:2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23:26
季氏旅於泰山
01:23:31
子謂冉有曰
01:23:34
女弗能救與
01:23:39
對曰不能
01:23:42
子曰鳴呼
01:23:44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1:23:48
對於這句話
01:23:51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23:55
旅,祭名
01:23:59
泰山,為五嶽之長
01:24:04
亦稱東嶽
01:24:07
禮天子祭五嶽及天下名山
01:24:13
諸侯唯祭其封內之山
01:24:18
大夫則不得祭名山也
01:24:23
魯君是天子之臣
01:24:26
而季氏乃魯君之臣
01:24:32
季氏位居陪臣
01:24:35
自逞其勢
01:24:37
僭祭泰山
01:24:39
非禮之至
01:24:42
冉有時仕季氏
01:24:46
孔子欲其諫
01:24:48
止季氏之失
01:24:51
故曰
01:24:52
汝弗能救與
01:24:55
冉有曰
01:24:57
不能者
01:24:58
言季氏僭濫已不能諫止也
01:25:06
正直無私為神
01:25:08
泰山之神
01:25:10
明正垂德
01:25:13
焉享季氏非禮之祭
01:25:16
若肯
01:25:18
反不如林放問禮之本
01:25:21
故孔子歎之曰
01:25:24
鳴呼
01:25:25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1:25:29
這裡有兩個注解先做說明
01:25:32
注解第一爾雅釋山
01:25:37
泰山為東嶽
01:25:39
華山為西嶽
01:25:42
霍山為南嶽
01:25:44
恒山為北嶽
01:25:47
嵩山為中嶽
01:25:51
我們中國有這個五嶽
01:25:56
若是泰山就是東嶽
01:26:00
華山
01:26:02
現在這個不能讀做華
01:26:04
讀做華
01:26:05
華山就是西嶽
01:26:08
霍山就是南嶽
01:26:11
恒山就是北嶽
01:26:13
嵩山就是中嶽
01:26:16
這叫做五嶽
01:26:19
注解第二辭海這樣說
01:26:23
陪臣
01:26:25
諸侯之大夫 對天子自稱陪臣
01:26:30
辭海說陪臣是什麼
01:26:33
諸侯裡面的大夫
01:26:39
等於諸侯的內閣 對天子自己稱呼叫做陪臣
01:26:48
所以陪臣就好比是臣的臣
01:26:53
例如我們總統做皇帝
01:26:58
譬如這個例子
01:27:00
行政院長是諸侯
01:27:03
大夫就是各部會首長一樣
01:27:09
若以行政院來說
01:27:14
就變成一個小內閣
01:27:16
另外一個內閣
01:27:18
從總統下去再下去
01:27:23
變成差兩級
01:27:25
這叫做陪臣
01:27:28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27:31
這個旅等於是祭典的名字
01:27:38
泰山就是五嶽之長
01:27:42
五嶽之長就是五嶽的首長
01:27:48
也可以稱呼為東嶽
01:27:52
在這個禮教當皇帝的
01:27:56
天子就是皇帝
01:27:58
這個皇帝 可以祭五嶽和天下的名山
01:28:06
諸侯是只可以 祭在封內的山
01:28:12
例如台灣的封山來說
01:28:16
就是玉山啦 阿里山啦、太平山
01:28:19
這叫做封山
01:28:21
但是你不能 去祭大陸的五嶽
01:28:27
那麼大夫呢
01:28:30
大夫就沒有資格祭名山
01:28:35
魯國的諸侯 就是皇帝的臣
01:28:41
季氏是魯國諸侯的臣
01:28:48
這個季氏 他的地位居在陪臣
01:28:55
他自己逞著他的勢力
01:29:00
來越權來祭泰山
01:29:03
諸侯就不能祭
01:29:05
何況是陪臣來祭泰山
01:29:10
這可以說是無禮達到至極
01:29:15
冉有當時 在季氏裡面做管家
01:29:22
孔子目的 是要叫冉有來勸解
01:29:29
諫就是勸解
01:29:32
來勸解來制止 這個季氏失禮
01:29:37
所以才說 汝弗能救與這句話
01:29:42
冉有說不能
01:29:44
我沒有辦法
01:29:45
他說你難道 沒辦法去諫止嗎
01:29:49
冉有說我不可能
01:29:52
為什麼不可能
01:29:54
因為季氏他的佔權 胡亂來已經造成了
01:30:05
他就要去祭 而且已經決定的
01:30:08
所以我就沒辦法去諫止
01:30:13
做神是正直無私
01:30:15
才叫做神
01:30:19
泰山的神 可以說是光明正大有德行
01:30:28
怎麼會來享受 季氏不禮貌的祭典
01:30:36
假若他肯
01:30:38
像現在說的就變成貪污
01:30:42
反而不如林放來問禮之本
01:30:46
林放問禮之本 之前就說過了
01:30:52
所以孔子才在感歎
01:30:55
說鳴呼!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1:31:00
他說泰山的神 若接受季氏的拜拜祭典
01:31:06
那麼你就不如林放這個人
01:31:10
這是一種感歎的話
01:31:14
但是現在的人就說
01:31:17
為什麼泰山 只有皇帝才可以祭
01:31:22
因為這是時代的關係
01:31:25
當今我們什麼神都在拜
01:31:28
若是古時候就不是
01:31:31
古時候要拜拜 是有分階級的
01:31:36
像我們現在拜天公
01:31:39
古時候百姓 拜天公就被捉去殺
01:31:43
連什麼
01:31:44
連當官都沒有資格拜拜
01:31:47
天公是皇帝拜的
01:31:51
現在祭泰山就是在拜天公
01:31:54
拜天就對了
01:31:57
所以我們要知道 周朝那時候的禮教
01:32:03
可以說是很嚴格
01:32:05
我們中華民國的這些百姓
01:32:11
說到拜天公 是到漢朝才開始
01:32:15
漢朝之前百姓 根本沒有資格去拜天公
01:32:22
所以現在 來引大戴禮記裡面一句話
01:32:28
封泰山而禪梁甫
01:32:34
朝諸侯而一天下
01:32:41
大戴禮是中國的禮經
01:32:44
所以大家很多人說 遵古禮遵古禮
01:32:48
遵古禮就是要 從中國的禮經來研究
01:32:54
中國的禮經 最早就是一本儀禮
01:32:59
這個儀禮可以說 是周朝以前
01:33:04
可以說在堯舜禹 年代就已經流傳下來
01:33:11
但是這個儀禮裡面的文
01:33:15
可以說一般人都看不懂
01:33:18
因為可以說是古文
01:33:22
而且當時的文 沒辦法像現在用紙寫的
01:33:27
那都是用竹簡做的
01:33:30
所以到了 周朝的時候周公定禮
01:33:36
將儀禮再下去做修改
01:33:41
才作一本叫做周禮
01:33:45
但是這個周禮 全部都說朝內的事情
01:33:51
很少說民間的事情
01:33:54
說朝內的事情
01:33:56
所以來到漢朝的時候
01:34:01
有一個姓戴
01:34:03
戴若用台灣話有人說姓戴
01:34:06
實在音要讀做戴
01:34:09
有姓戴的叫做戴德
01:34:12
戴德想到周禮 都說朝內的事情
01:34:18
民間的事情都沒說起
01:34:21
所以他才集孔子 所說的禮教來做主體
01:34:28
做一本叫做禮記
01:34:33
但是這個戴德 做這本禮記並沒成功
01:34:37
為什麼沒有成功
01:34:39
作到一半就過世了
01:34:42
過世之後他的一個姪子
01:34:44
姪子就是他哥哥的兒子
01:34:48
繼承他叔叔的遺志
01:34:50
他才又作一本禮記
01:34:54
但是他姪子 作的禮記的文法
01:34:57
在作的文法和他叔叔不同
01:35:02
但是他寫得比較清楚
01:35:05
後來戴德所作這本禮記
01:35:10
和他姪子戴聖作的禮記
01:35:15
他姪子叫做戴聖
01:35:16
他姪子作的這本禮記
01:35:19
兩本怕被混淆關係
01:35:23
所以將他叔叔 作的這本禮記
01:35:28
叫做大戴禮記
01:35:32
他姪子作的這本 叫做小戴禮記
01:35:36
大家都知道 中國人喜歡簡略
01:35:39
不喜歡寫得很冗長
01:35:41
大戴禮記的記不寫
01:35:44
才叫做大戴禮
01:35:46
他姪子的小戴不說 才乾脆叫禮記
01:35:53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禮經
01:35:57
不過後來民間 才編作一本叫做家禮
01:36:02
大部分的喜喪事 都是從家禮來的
01:36:06
這是後來作的
01:36:09
所以你若真的 要瞭解中國的禮
01:36:13
就是要從儀禮、周禮 大戴禮、禮記、家禮
01:36:19
這些書去研究
01:36:21
才能瞭解中國的禮 從哪裡來
01:36:25
現在這是大戴禮所說的
01:36:30
說封泰山而禪梁甫
01:36:34
現在這字不能讀做禪
01:36:37
讀做禪就變成坐禪的禪了
01:36:39
要讀做禪
01:36:41
善惡的善的音一樣
01:36:45
封泰山而禪梁甫
01:36:50
要來朝諸侯
01:36:52
朝諸侯就是 召集各國的諸侯來這訓示
01:36:59
來統一天下
01:37:02
這個大戴禮是這樣說
01:37:05
但是在這個白虎通義
01:37:08
才說為什麼要 封泰山禪梁甫他才說明
01:37:14
封泰山之高以報天
01:37:18
禪梁甫之基以報地
01:37:23
他說今天來封泰山…
01:37:28
先來說明這四個注解
01:37:30
這四個注解注下去
01:37:32
來解釋這文比較清楚
01:37:35
現在注解 第一和第三是什麼
01:37:39
是這個封字和這個禪字
01:37:42
這兩字是連結的
01:37:44
所以先說這個封禪 這兩字來做的解釋
01:37:49
辭海這樣說
01:37:51
據白虎通義
01:37:53
則封為祭天 禪為祭地也
01:37:59
現在辭海說根據白虎通義
01:38:02
封是什麼
01:38:04
封就是祭天的意思
01:38:06
禪就是祭地的意思
01:38:09
祭天地
01:38:11
封禪就是祭天地
01:38:13
注解第二辭海這樣說
01:38:17
泰山,山名
01:38:20
主峰在山東省泰安縣北
01:38:25
世常以五嶽之東嶽
01:38:30
古代帝王 常以來此封禪為大典
01:38:35
所謂封泰山
01:38:39
辭海說泰山 是一座山的名字
01:38:43
主峰,什麼叫做主峰
01:38:45
一座山最高的地方 叫做主峰
01:38:50
這個主峰在山東省 泰安縣的北邊
01:38:56
世間永久
01:38:58
常就是永久
01:39:00
有時候說無常
01:39:02
無常叫做不永久
01:39:05
世間永久 以泰山做五嶽的東嶽
01:39:11
從古至今 現在也一樣
01:39:13
東嶽就是泰山
01:39:17
古時候的皇帝
01:39:21
現在這個常 和這個常就不同
01:39:24
這個常是永久
01:39:25
現在這個常是時常 任何時候
01:39:29
古代的帝王 時常就來泰山祭天地
01:39:36
封禪就是祭天地
01:39:38
來做他的大典
01:39:40
所以我們才說封泰山
01:39:44
注解第四辭海這樣說
01:39:48
梁甫這是山的名字
01:39:53
就是當今山東省 泰安縣的南邊
01:40:00
接著這個新泰縣的縣界
01:40:05
是這個泰山分出去的支脈
01:40:09
例如說這個泰山來說
01:40:13
這座山的最高這樣來說
01:40:16
支脈就是又分出去的山
01:40:19
同一個山脈分出去的
01:40:23
這就是叫做它分支的山
01:40:28
所以它可以說 是泰山的支阜
01:40:33
支阜就是它分出去的支脈
01:40:37
但是梁甫這字甫
01:40:40
有時候寫這個字
01:40:41
叫做梁父
01:40:43
所以現在大戴禮 才寫梁甫的原因在那裡
01:40:47
這個甫寫這字 和寫這字都是對的
01:40:54
在後漢書裡面說
01:40:57
甲午,禪于梁父
01:41:01
注梁父,泰山下之小山
01:41:08
後漢書是中國 的二十四史的其中一本
01:41:13
後漢書說甲午日
01:41:17
來祭天在這個梁父
01:41:25
但是它注解說梁父 是泰山下面比較低的山
01:41:30
分出去但一樣是 泰山的支脈
01:41:36
所以現在在白虎通義說
01:41:42
來祭天…
01:41:45
祭這個泰山就是要來報天
01:41:48
來報答天
01:41:50
祭梁甫的基礎
01:41:54
像山下
01:41:56
這個是祭山上
01:41:58
這個祭山下
01:41:59
就是要報答這個地的恩惠
01:42:03
所以古代當皇帝 就要來祭天地
01:42:06
要來安定民心這是古禮
01:42:12
但是有人說若這樣說來
01:42:16
泰山是只有皇帝可以拜
01:42:22
連諸侯不能拜
01:42:25
不然諸侯像剛才說的
01:42:27
像季氏的大夫要拜什麼神
01:42:32
所以古代的禮教很嚴謹
01:42:34
現在來看禮記裡面說的
01:42:38
天子祭天地
01:42:42
諸侯祭社稷
01:42:45
大夫祭五祀
01:42:48
天子祭名山
01:42:50
大川五嶽
01:42:52
諸侯祭名山
01:42:54
大川之在其地者
01:42:57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01:43:01
我們先一一的來做個說明
01:43:11
注解第一
01:43:12
這個天地 就是我們剛才說過的
01:43:16
那個大戴禮裡面說的封禪
01:43:19
你看封禪的注解 就是祭天地
01:43:25
注解第二白虎通義說
01:43:29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01:43:32
為天下求福報功
01:43:35
人非土不立
01:43:37
非穀不食
01:43:39
故封土立社
01:43:41
示有土也
01:43:44
稷,五穀之長
01:43:46
故立稷而祭也
01:43:49
白虎通義說王就是指諸侯
01:43:54
說諸侯今天 有社稷是什麼原因
01:43:59
就是為了天下的百姓 來求福報答這個神
01:44:06
人若沒土站不住
01:44:10
沒土就空空的
01:44:13
若沒有五穀就沒得吃
01:44:17
所以封土而立社
01:44:23
表示有土的神
01:44:26
土就是現在說的土地公
01:44:31
那麼稷呢
01:44:33
稷是五穀的首長
01:44:40
這稷是什麼
01:44:41
這稷就是我們 現在說的高粱
01:44:44
像我們吃米 吃小米、吃高粱、吃麥子
01:44:48
這都在五穀之內
01:44:51
所以來立這個稷來祭祀
01:44:56
這個稷等於是拜五穀的神
01:45:00
所以諸侯可以拜什麼
01:45:03
拜這個土地和拜五穀的神
01:45:07
所以辭海說
01:45:09
社,土神
01:45:11
稷,穀神
01:45:13
為天子諸侯所祭
01:45:16
古之有國者
01:45:18
立社稷
01:45:19
以社稷之存亡
01:45:22
示國家之存亡
01:45:24
禮檀弓
01:45:26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01:45:30
衛社稷
01:45:31
猶言衛國也
01:45:33
辭海說社就是土神
01:45:37
稷就是穀神
01:45:38
五穀的神
01:45:40
就是我們皇帝諸侯所祭的
01:45:45
古代有一個國家
01:45:47
就要立社稷
01:45:50
所以我們說社稷 就是代表國家
01:45:53
所以說社稷的存亡 就表示國家的存亡
01:45:59
所以禮記檀弓篇裡面說
01:46:02
有辦法拿武器
01:46:04
干戈就是武器
01:46:07
你有辦法拿武器
01:46:09
保護社稷
01:46:11
現在說保護社稷 等於是保護國家
01:46:16
社稷就是代表國家
01:46:19
注解第三鄭玄這樣說
01:46:22
五祀
01:46:23
春神句芒
01:46:25
夏神祝融
01:46:27
中央后土
01:46:29
秋神蓐收
01:46:31
冬神玄冥
01:46:36
鄭玄是漢朝的學者
01:46:40
他說五祀
01:46:42
春的神叫句芒
01:46:45
現在說春神就是拜木的神
01:46:48
拜五行就對了
01:46:50
春屬木
01:46:53
夏神祝融
01:46:55
就是拜火神
01:46:57
所以我們火災說祝融下降
01:47:00
祝融代表火神
01:47:02
夏天,夏屬火
01:47:06
夏神就是祝融
01:47:08
中就是后土
01:47:10
現在這個社 和后土意思一樣
01:47:16
社是國家的土地
01:47:19
后土就是地方的土地
01:47:24
這樣說比較快
01:47:27
中央戊己土
01:47:29
所以中央的神 的名字叫做后土
01:47:34
現在這個后土 和墳墓的后土就不一樣
01:47:38
你就要注意
01:47:39
這個后土是官名
01:47:42
秋神叫做蓐收
01:47:44
這是拜金的神
01:47:48
冬神玄冥就是拜水神
01:47:51
所以你若是大夫可以拜
01:47:53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
01:47:57
若這樣說來 那百姓要拜什麼
01:48:00
對不對
01:48:01
你知道皇帝要拜什麼神
01:48:04
諸侯拜什麼神
01:48:05
大夫拜什麼神
01:48:07
那我們百姓要拜什麼神
01:48:09
所以你就要知道古禮
01:48:11
這就是古禮
01:48:13
因為我們晚上沒時間
01:48:14
已經時間超過
01:48:17
下次來才說 百姓到底拜什麼神
01:48:21
你要知道以前拜神
01:48:23
不是現在的 王爺公、媽祖婆
01:48:26
不是這樣
01:48:27
王爺公、媽祖婆 都是近代的神
01:48:31
媽祖宋朝才一千多年而已
01:48:35
這可以說是 三四千年的事情
01:48:39
那時候沒有媽祖 也沒有帝君
01:48:42
所有我們在拜 神桌上的神啊
01:48:45
釋迦佛祖才二千多年而已
01:48:48
像老子也是二千多年而已
01:48:51
這已經是三四千年的事情
01:48:54
那時候到底百姓拜什麼神
01:48:58
下次來再來研究
01:49:00
你就知道說 因為季氏越權拜泰山
01:49:07
因為當時皇帝無能
01:49:11
諸侯也無能
01:49:12
才讓他胡做非為
01:49:14
不然的話要捉去殺頭
01:49:17
這是孔子感歎的話
01:49:19
說他今天 只是個大夫而已卻越禮
01:49:23
不然我們晚上 說到這裡為止
01:49:26
下期再結緣相會
01:49:29
謝謝大家
論語
17/85部影片
論語 1
論語 2
論語 3
論語 4
論語 05
論語 6
論語 7
論語 8
論語 9
論語 10
論語 11
論語 12
論語 13
論語 14
論語 15
論語 16
論語 17
論語 18
論語 19
論語 20
論語 21
論語 22
論語 23
論語 24
論語 25
論語 26
論語 27
論語 28
論語 29
論語 30
論語 31
論語 32
論語 33
論語 34
論語 35
論語 36
論語 37
論語 38
論語 39
論語 40
論語 41
論語 42
論語 43
論語 44
論語 45
論語 46
論語 47
論語 48
論語 49
論語 50
論語 51
論語 52
論語 53
論語 54
論語 55
論語 56
論語 57
論語 58
論語 59
論語 60
論語 61
論語 62
論語 63
論語 64
論語 65
論語 66
論語 67
論語 68
論語 69
論語 70
論語 71
論語 72
論語 73
論語 74
論語 75
論語 76
論語 77
論語 78
論語 79
論語 80
論語 81
論語 82
論語83
論語84
論語8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金剛經
頓悟入道要門論
1060907000593
13a81f8c-b01e-4cc4-99a1-e454618e00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