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論語 42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論語 42
5421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6
來說論語
00:02:18
談到這個五乘
00:02:22
這個五乘 就是下下乘 下乘…
00:02:32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0:02:36
所以我們上期 從下下乘跟你解釋好了
00:02:41
對於下乘說一半
00:02:45
今晚我們再來看
00:02:47
佛學大辭典 對於這個下乘的聲聞乘
00:02:54
看怎麼樣解釋
00:02: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2:58
五乘 一二略
00:03:03
三 聲聞乘
00:03:06
乘四諦之行法 而到阿羅漢果者
00:03:13
四五略
00:03:17
佛學大辭典說五乘
00:03:20
一和二簡略
00:03:23
因為這個文長
00:03:25
這個一二 我們上次就說過了
00:03:32
一 就是人乘
00:03:34
二 就是天乘
00:03:37
三 就是聲聞乘
00:03:40
這個聲聞乘 是乘這四諦的行法
00:03:46
達到阿羅漢果
00:03:49
四 是緣覺乘
00:03:52
五 是菩薩乘
00:03:53
這簡單 略了起來
00:03:58
但是說到這個聲聞乘
00:04:01
來看佛光大辭典一個解釋
00:04:04
聲聞乘
00:04:06
五乘之一
00:04:09
指能成就 聲聞果之四諦之法聞
00:04:17
聲聞之人由觀四諦
00:04:22
苦集滅道之理而出離生死
00:04:28
佛光大辭典說 聲聞乘是五乘的其中一個
00:04:36
就是指有辦法成就聲聞果
00:04:41
這個四諦的法去聽到
00:04:47
這個聲聞的人
00:04:51
由看出這個四諦 苦集滅道的道理
00:04:57
而來脫出了這個生死輪迴
00:05:02
另外看佛光大辭典解釋
00:05:08
聲聞界為十法界之一
00:05:15
指聽聞佛之聲教
00:05:19
觀察四諦苦集滅道之理
00:05:24
而證得阿羅漢果
00:05:2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31
說聲聞界 就是十法界的其中一個
00:05:37
就是來指 聽到佛祖說的教導
00:05:46
來觀察到這個四諦 苦集滅道的道理
00:05:53
來證明到阿羅漢果的果位
00:05:57
這個阿羅漢果做一個解釋
00:06:0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6:05
阿羅漢果
00:06:07
聲聞四果之一
00:06:10
悟位謂之果
00:06:14
以是對修行之因之結果也
00:06:18
阿羅漢為小乘 聲聞乘之極果
00:06:26
佛學大辭典說阿羅漢果
00:06:31
是聲聞有四個果位 其中的一個
00:06:39
我們若悟到果位叫做果
00:06:43
為了這樣對於 修行的因 所有的結果
00:06:50
阿羅漢是小乘
00:06:53
小乘也可以說是下乘
00:06:57
等於就是 聲聞乘最高的果位
00:07:01
在聲聞四果裡面最高的
00:07:06
對於四果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7:10
四果
00:07:12
聲聞乘聖果之差別也
00:07:16
舊譯家以梵名謂為
00:07:21
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00:07:25
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也
00:07:30
這個四果 是這個聲聞乘聖果的差別
00:07:38
分成四個階位
00:07:41
舊的翻譯家 用這個梵語的名字
00:07:47
叫做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00:07:53
這個第二果的斯陀含果
00:07:56
另一個名叫做一往來果
00:07:58
簡單說是一來果
00:08:01
跟這阿那含果
00:08:04
阿羅漢果是最高的果位
00:08:08
這個就是若以五乘說起來
00:08:13
是屬於這個下乘的法
00:08:22
你若以三果位來說 是小乘的法門
00:08:28
所以對於 這個聲聞乘說到這裡
00:08:34
現在接下去進入中乘
00:08:37
中乘就是 中間這個乘的果位
00:08:43
什麼叫做中乘
00:08:44
我們看佛學大辭典
00:08:48
中乘 緣覺乘之異名也
00:08:54
是眾乘之中位故名中乘
00:09:03
佛學大辭典說
00:09:05
中乘就是緣覺乘 另外一個名字
00:09:12
就是所有的乘
00:09:15
就是無論三乘 無論五乘都站在中間
00:09:20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中乘
00:09:26
因為這個三乘 是小乘 中乘 大乘
00:09:32
中乘也站在中間
00:09:35
五乘 下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0:09:42
這五個乘的其中 它也站在中間
00:09:46
所以才叫做中乘
00:09:51
佛學大辭典又這樣說
00:09:55
三乘
00:09:58
一 聲聞乘 又云小乘
00:10:03
二 緣覺乘 又云中乘
00:10:10
三 菩薩乘 又云大乘
00:10:16
這個略等一下下面 就有一段一段的解釋
00:10:22
所以只是要讓你 先了解這個中乘
00:10:25
是站在中間的意思
00:10:30
佛學大辭典說三乘
00:10:32
第一 就是聲聞乘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小乘
00:10:38
第二 是緣覺乘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中乘
00:10:45
第三 是菩薩乘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大乘
00:10:5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0:55
五乘 乘人使各到 其果地之教法名乘
00:11:05
一佛乘 最上乘
00:11:09
二菩薩乘 上乘
00:11:13
三緣覺乘 中乘
00:11:18
四聲聞乘 下乘
00:11:21
五人天乘 下下乘
00:11:27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11:31
五乘就是要載修行人 達到他要到的果位的教法
00:11:45
這個名字叫做乘
00:11:49
第一 就是佛乘
00:11:51
佛乘就是最上乘
00:11:55
第二 就是菩薩乘 就是上乘
00:12:00
第三 就是緣覺乘 就是中乘
00:12:05
第四 就是聲聞乘 就是下乘
00:12:10
第五 就是人乘跟天乘
00:12:13
就是下下乘
00:12:16
所以最上乘 上乘 中乘 下乘 下下乘
00:12:23
緣覺乘剛好站在中間
00:12:28
你若三乘來說呢
00:12:30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00:12:35
它也是站在中間
00:12:37
所以緣覺才稱呼為中乘
00:12:44
對於這個中乘的問題
00:12:50
另外再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0:12:55
緣覺乘
00:12:57
乘十二因緣之行法 而到辟支佛果者
00:13:06
佛學大辭典說
00:13:08
緣覺乘就是要來乘 這個十二因緣的修行方法
00:13:18
達到辟支佛果
00:13:20
這個做緣覺乘
00:13:24
什麼叫做辟支佛
00:13: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3:29
辟支佛陀
00:13:31
略曰辟支佛
00:13:34
性好寂靜無師友之教
00:13:40
自然獨悟
00:13:42
故名獨覺
00:13:45
又觀內外之緣
00:13:49
而悟聖果
00:13:51
故名之緣覺
00:13:54
無佛世之悟道為獨覺
00:13:58
於佛世觀十二因緣 而得道為緣覺
00:14:04
那麼對於這個 師友兩字首先來做說明
00:14:11
辭海這樣說
00:14:13
師友
00:14:14
凡可以求教請益者曰師友
00:14:19
師友就是說
00:14:21
可以去訪問教我們的道理
00:14:27
對我們有利益的 就是叫做師友
00:14:30
師友等於就是老師 跟師兄弟的意思
00:14:35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4:40
說辟支佛陀 簡單說就是辟支佛
00:14:47
這個修辟支佛的人 的性要寂靜
00:14:53
沒有拜師 沒有師兄弟教導我們
00:14:59
自然自己開悟 這個叫做獨覺
00:15:05
又再看到內外的緣
00:15:08
內就是看這個飛花落葉
00:15:13
怎麼樣叫做飛花落葉
00:15:15
看那個花開花謝
00:15:17
謝了又開 又謝 就是這個輪迴
00:15:23
落葉就是看那個樹木
00:15:27
葉子若舊 新芽若長出來
00:15:30
舊葉就掉下去
00:15:33
就是新陳代謝
00:15:35
就是這個輪迴
00:15:38
所以內就是 看到這個飛花落葉
00:15:41
若外就是 看到這個十二因緣法
00:15:46
來悟這個聖果
00:15:48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緣覺
00:15:52
假使若是佛祖沒有在世
00:15:57
好比說在這個社會中
00:15:59
沒有那個佛在世
00:16:01
自己來悟道就是獨覺
00:16:05
但是有這個佛在世
00:16:09
聽到佛說這個十二因緣
00:16:12
自己去開悟得道 就是叫做緣覺
00:16:18
緣覺 獨覺 都是自己自修自悟
00:16:22
都沒有靠別人
00:16:24
沒有入教門 沒有拜師
00:16:27
沒有師兄弟的協助
00:16:29
這就是叫做緣覺
00:16:32
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問題
00:16:35
就這樣暫且告一段落
00:16:39
在座同修
00:16:41
大家晚安
00:16:45
我們這次來說這個五乘法
00:16:50
昨天說來到這個中乘
00:16:53
中乘等於就是緣覺乘
00:16:58
因為這個緣覺乘呢
00:17:01
無論是三乘 它也是插在中間
00:17:05
無論是五乘 它也插在中間
00:17:09
所以呢 它才叫做中乘
00:17:13
現在來看修真錄一個解釋
00:17:16
中乘即緣覺乘
00:17:21
緣覺自修自悟
00:17:24
上可修至最上乘之佛果
00:17:30
是名辟支佛
00:17:33
下惟修下下乘
00:17:35
受人天福報
00:17:39
能上能下故名中乘
00:17:44
三乘居第二位
00:17:48
五乘居第三位
00:17:52
在三乘五乘皆居中位
00:17:56
故名為中乘也
00:18:01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0:18:03
說中乘等於就是緣覺乘
00:18:09
這個緣覺 自己修 自己開悟
00:18:16
若上可以修到 最上乘的佛果
00:18:22
就是叫做辟支佛
00:18:25
下面只有修到下下乘
00:18:29
就是受到做人 或是做神的這個福報
00:18:36
所以修緣覺中乘的人
00:18:39
有辦法上到佛 下至人天福報
00:18:44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中乘
00:18:48
三乘 緣覺站在第二位
00:18:54
五乘 緣覺站在第三位
00:19:00
所以在這個三乘跟五乘
00:19:03
全都居在這個中位的地方
00:19:08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中乘
00:19:12
所以我們現在看 三乘跟五乘的簡略說法
00:19:17
因為這個略 就是我們以前有說過了
00:19:23
所以省略了起來
00:19:25
佛光大辭典說
00:19:27
三乘
00:19:28
第一 就是聲聞乘
00:19:32
聲聞乘等於就是小乘
00:19:36
第二 緣覺乘等於就是中乘
00:19:43
所以這個緣覺乘 另外一個名字就是中乘
00:19:48
第三 菩薩乘就是大乘
00:19:52
所以呢 一二三
00:19:57
第一 聲聞乘
00:19:58
第三 菩薩乘
00:20:00
第二 緣覺乘 所以站在中間
00:20:03
所以叫做中乘
00:20:06
若五乘呢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0:10
五乘
00:20:12
一 佛乘
00:20:13
二 菩薩乘
00:20:15
三 緣覺乘
00:20:17
四 聲聞乘
00:20:19
五 天乘 人乘
00:20:24
佛學大辭典說 五乘第一 就是佛乘
00:20:27
佛乘就是最上乘
00:20:31
第二 菩薩乘就是上乘
00:20:35
第三 緣覺乘就是中乘
00:20:38
第四 聲聞乘就是下乘
00:20:42
第五 天乘 跟人乘就是下下乘
00:20:47
所以這個佛乘 菩薩乘
00:20:51
跟聲聞乘 天乘
00:20:54
它排第三位剛好在中間
00:20:56
所以才叫做中乘
00:20:59
所以呢 修緣覺的人啊
00:21:03
可以說上高下低
00:21:09
比如說我們學道的人
00:21:15
上有辦法修菩薩佛
00:21:18
下只有修聲聞人天福報
00:21:23
緣覺的人 若以我們道家是叫做散仙
00:21:28
你自己修 自修自悟
00:21:32
只有一個資格考
00:21:34
你若考高一點 有辦法達到最高
00:21:39
考低一點是只有人天福報
00:21:44
所以對於 這個修真錄的說明
00:21:47
我們另外 看一段它的詳細解釋
00:21:54
中乘 名為緣覺乘
00:22:00
修中乘之人可上可下
00:22:06
而佛亦者聖人
00:22:11
欲說上乘最上乘之法
00:22:16
必因人而說
00:22:19
是故孔子曰
00:22:22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00:22:27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00:22:32
云中人以上者
00:22:36
為修中乘以上之士
00:22:40
語上者 語音御
00:22:45
以言論道也
00:22:48
上上乘之道也
00:22:52
學中乘以上之人
00:22:55
可以語上乘之道
00:22:59
故曰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0:23:04
而修下乘之人
00:23:07
不知不生不滅之道
00:23:11
言之反受其笑
00:23:14
故道家祖師老子曾言
00:23:19
下士聞道大笑之
00:23:22
是故聖人對下乘之人
00:23:27
絕口不道上乘之法
00:23:31
故曰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00:23:36
這裡面有 四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23:41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3:45
中人 論語雍也
00:23:48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0:23:52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00:23:56
注 上謂上知之所知也
00:24:00
兩舉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00:24:07
辭海說中人是什麼
00:24:10
這是在論語雍也篇
00:24:14
它說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
00:24:19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
00:24:24
這個注解說上是什麼
00:24:27
就是指上知
00:24:29
現在這個字 不能讀作「知」
00:24:32
要讀作智 這個讀破音
00:24:34
上知就是 有智慧的人所知道的
00:24:39
現在這個字就讀作知
00:24:41
上知之所知
00:24:43
上就是說 有智慧的人所知道的
00:24:47
現在說兩次中人是什麼
00:24:51
因為學中乘的人
00:24:54
可以爬到高 也可以降到下面
00:25:01
修中乘的人 看你要爬到上面
00:25:04
還是要去下面都可以
00:25:08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5:11
語音御 以言告人也
00:25:16
辭海現在 這個字不能讀作語
00:25:19
要讀作御
00:25:20
這個語就是 要用話要說給人家聽
00:25:25
注解第三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00:25:30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00:25:34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00:25:38
下士聞道 大笑之
00:25:41
不笑不足以為道
00:25:45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說
00:25:48
上士就是修上乘的人
00:25:52
聽到道理 他就很努力去做
00:25:57
中士就是修中乘的人
00:26:00
聽到道理 他若向上就是存
00:26:07
你若向下就是亡
00:26:11
可以爬上高的 也可以降到低下
00:26:16
下士就是修下乘的人
00:26:20
聽到道理他放聲笑你
00:26:23
說你瘋子怎麼樣了脫生死
00:26:26
唸一句佛就好了啊
00:26:28
你皈依就好了啊
00:26:30
你來洗禮就好了啊
00:26:32
你只有來一指就好了啊
00:26:36
他就不相信道理的
00:26:39
所以下士的人 他聽到道理就大聲笑你
00:26:44
說你若不笑 我這個道要從哪來
00:26:47
讓你們這些修下乘的人
00:26:50
不懂道理的人聽得懂
00:26:53
我的道理就真的低俗了
00:26:56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0:26:59
絕口不道
00:27:01
謂止於口而不言也
00:27:05
絕口不道就是 說止住我們的嘴不說話
00:27:10
嘴閉緊不要說
00:27:13
現在我們來看 修真錄這一段解釋
00:27:22
他說中乘一個名字 就是叫做緣覺乘
00:27:29
修中乘的人
00:27:33
可以爬上高的 也可以降到下面
00:27:39
而且佛祖或是聖人
00:27:45
他想要說這個 上乘跟最上乘的法
00:27:51
一定要因人而說
00:27:53
看人說的 不能隨便說
00:27:56
隨便說 你不要相信啊
00:27:59
為了這樣呢 孔子才說
00:28:02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00:28:05
你修中乘以上的人 才可以說這個上乘法
00:28:11
若中乘以下的人
00:28:13
你就沒有必要 去說這個上的乘法
00:28:16
因為聽不懂啊
00:28:20
現在說中人以上
00:28:23
就是修中乘以上的修行人
00:28:27
現在說語上
00:28:29
這個語 音讀作御
00:28:32
就是用這個言論 來說給你聽
00:28:39
上乘的道理
00:28:42
學中乘以上的人 可以說上乘的道
00:28:50
所以才說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00:28:55
假使若修下乘的人
00:28:59
他就不知道 不生不滅的道理
00:29:04
現在你說給他聽
00:29:07
反而讓他恥笑
00:29:10
所以我們道家的祖師老子
00:29:14
祂曾說過一句話
00:29:15
就是在道德經說的
00:29:19
說下士聞道 大笑之
00:29:23
你若修下乘的人
00:29:25
聽到道理 他放聲笑你
00:29:29
為了這樣子 聖人對於修下乘的人啊
00:29:36
他就不要說 這個上乘的道理
00:29:40
好比像釋迦佛祖 當時要說上乘的道理
00:29:43
四萬多的眾人 走到剩幾十個
00:29:48
所以才說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00:29:54
所以呢 真正要修上乘之法
00:29:59
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00:30:04
現在我們另外
00:30:09
我們就要了解什麼
00:30:12
用之前 跟你說的這些種種考證
00:30:18
你沒有入教門沒有拜師
00:30:24
你自己自修自悟的人
00:30:30
這個叫做緣覺 或是說獨覺
00:30:34
但是呢 你若有加入教門的人
00:30:38
要注意一點
00:30:41
你不能說又沒有入教門
00:30:44
若有的佛教的人說 你沒有皈依三寶
00:30:48
你沒有拜佛 你不會去西方
00:30:52
你若基督教的人說
00:30:54
你就要來洗禮
00:30:56
你若沒洗禮
00:30:58
主不會幫你擔罪
00:31:01
主不會引你去天堂
00:31:04
假使若我們 一貫道的這些道親
00:31:07
你就要一指玄關 天堂掛號 地獄除名
00:31:11
你若沒來一指你不會成道
00:31:14
若這句話的人 最後要從地獄去
00:31:17
大家都要到地獄去
00:31:20
所以你就要知道呢
00:31:23
我們真正緣覺的人
00:31:25
叫做無師獨悟
00:31:28
釋迦佛祖也沒有拜師
00:31:31
孔子也沒有拜師
00:31:34
釋迦成一代佛祖
00:31:37
孔子成了至聖先師
00:31:44
可以說最高的聖人
00:31:47
至聖等於是佛
00:31:51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這個 佛光大辭典
00:31:54
來說無師獨悟這個道理
00:31:58
無師獨悟
00:32:02
謂不待師教 而自覺本具真性
00:32:09
一般將辟支佛 翻譯為緣覺或獨覺
00:32:18
即有不依師教 現生開悟之意
00:32:26
因不由他聞而自智慧得道
00:32:33
故稱獨覺
00:32:36
一般在大乘立場
00:32:40
則解為無師自悟
00:32:4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2:50
說這個無師獨悟
00:32:53
就是不用等到 師父教導我們
00:32:58
而自己覺悟本來有的真性
00:33:05
真性佛家說佛性
00:33:09
儒家說天性
00:33:11
道家說明性
00:33:13
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33:16
自己來開悟自己的本性
00:33:24
若一般將這個辟支佛
00:33:28
翻譯叫做緣覺或是獨覺
00:33:34
因為緣覺是有看到經書
00:33:37
或是聽到道理
00:33:39
沒有人教他他自己去開悟
00:33:43
獨覺是都沒有拜師
00:33:45
也沒有聽道理沒看經書
00:33:48
自己去開悟這叫做獨覺
00:33:54
就是我們 沒有靠師父來教導我們
00:33:59
這一輩子
00:34:00
現生就是這一輩子
00:34:02
會開悟的意思
00:34:07
因為你不用 經過別人說給我們聽
00:34:13
而且你自己的智慧來得道
00:34:19
所以才稱呼叫做獨覺
00:34:23
一般在大乘的立場
00:34:31
這個緣覺 獨覺
00:34:33
就是解釋叫做無師自悟
00:34:36
沒有拜師自己開悟
00:34:41
這些話是出於 法華經的譬喻品
00:34:47
跟這個法華經的 義疏第六卷裡面所說的
00:34:55
由以上種種 跟你說的這些話
00:34:59
你就了解說
00:35:03
不一定你就要信什麼宗教
00:35:08
還是好比說 特別叫人家教導你
00:35:12
你自己要靜靜去開悟
00:35:17
假使我這樣說
00:35:18
有的人說
00:35:18
若這樣我們 就不用信什麼宗教
00:35:23
你定力很高深的人 才有辦法
00:35:26
一般的人說 要無師自己開悟
00:35:29
很難的
00:35:32
好比說你一個人
00:35:35
你若經過 讀小學 中學 大學
00:35:40
你學校有畢業 你要成就比較快
00:35:46
一個人你自己苦修苦學
00:35:51
都沒人教你 沒有讀書
00:35:54
自己有辦法去特種的考試
00:36:00
你有辦法跟中學同等學歷
00:36:04
跟大學同等學歷
00:36:06
不是沒有 是很少的少
00:36:10
所以還是讀書 比沒有讀書較好
00:36:15
你有信宗教 總是比沒信宗教較好
00:36:21
但是你有信宗教的人
00:36:23
要注意一點就是說
00:36:25
不能隨便去批評別人說
00:36:28
你今天沒有皈依不行的
00:36:30
你沒有洗禮不行的
00:36:33
你沒有一指不行的
00:36:34
你沒有灌頂不行的
00:36:36
這個話不要這樣說
00:36:41
我們地獄有分兩種
00:36:44
一種是一般的地獄
00:36:47
一種叫做阿鼻地獄
00:36:50
另一個名字叫做無間地獄
00:36:54
一般的地獄 是世俗為非作歹的人
00:37:00
就是要往一般的地獄去
00:37:04
修行人 你若有毀謗這個緣覺
00:37:08
毀謗中乘的人
00:37:11
那就要下阿鼻地獄
00:37:14
那不是普通的地獄
00:37:16
無論你是怎麼修來說
00:37:18
你若毀謗緣覺的人
00:37:21
一定要到阿鼻地獄去
00:37:23
因為我們今晚沒辦法
00:37:25
來論這個阿鼻地獄的情況
00:37:30
等到下期 再來說明經典裡面
00:37:39
說阿鼻地獄到底關什麼人
00:37:43
你毀謗沒有拜師
00:37:47
毀謗沒有入宗教的人
00:37:52
說你不會成道
00:37:55
會受到什麼嚴重的處罰
00:37:58
等到下期再來討論
00:38:01
老師經過要說 我都有拿出根據
00:38:05
一條一條 都寫在黑板讓你看
00:38:08
不是老師自己 自作聰明說給你聽的
00:38:14
今晚說來到這時間就到了
00:38:17
就暫且告一段落
00:38:20
在座同修
00:38:21
大家晚安
00:38:24
我們這次論語
00:38:27
來引證到 這個修行有所階級
00:38:34
所以對於儒家的說法
00:38:38
我們上期已經說過了
00:38:41
若是佛家的說法
00:38:46
我們人要學道 有分五個階級
00:38:52
最低就是下下乘
00:38:55
再來就是下乘
00:38:57
再來中乘上乘最上乘
00:39:01
所以我們上期呢
00:39:03
就是來說到 這個中乘的緣覺乘
00:39:10
這個緣覺就是 沒有入教門沒有拜師
00:39:16
自己無師獨悟 自修自悟的聖者
00:39:24
但是當今 有很多的這些佛教徒
00:39:29
說你若沒有皈依佛
00:39:32
沒辦法成道沒辦法上西方
00:39:39
這就是因為他對於 我們佛教的說法不了解
00:39:46
他不知道你說這句話
00:39:48
已經犯了一種很重的罪
00:39:53
死之後就要墮入地獄
00:39:57
假使若有一個人說
00:39:58
你若沒有來皈依佛
00:40:01
還是說你沒有來信佛
00:40:04
你沒辦法了脫生死
00:40:07
還是說沒辦法上西方
00:40:09
這個人就已經犯了重罪
00:40:12
老師所說的一定 就是有典故有證據說的
00:40:17
並不是老師 自己想自己說的
00:40:21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0:40:26
無間地獄
00:40:29
凡造五逆罪之一者
00:40:33
即墮於此受苦無間
00:40:38
故名無間地獄
00:40:43
佛學大辭典說無間地獄
00:40:48
是在關一些重犯重罪的人
00:40:54
我們若說地獄 是關一般的罪犯
00:40:59
若罪很重的人
00:41:01
若要現在來說那個死刑犯
00:41:06
還是好比說 無期徒刑那種的犯人
00:41:12
就要關在無間地獄
00:41:17
所以若假使 一個人若做到五逆罪
00:41:21
有五種逆天理的罪
00:41:27
其中犯到一個罪
00:41:30
這五條的罪 其中你若犯到一條
00:41:35
你就要墮落到 這個無間地獄
00:41:39
受這個苦 這個無間
00:41:42
是怎麼樣叫做無間
00:41:43
就是沒有那個時間
00:41:47
所以才叫做無間地獄
00:41:50
這個無間地獄 若以梵語叫做阿鼻地獄
00:41:58
翻譯成我們漢文 才叫做無間地獄
00:42:02
無間地獄 是我們漢文的翻譯文
00:42:09
若以梵文來說 就叫做阿鼻地獄
00:42:12
有時說阿鼻地獄
00:42:16
另外看佛光大辭典
00:42:20
無間地獄 梵名
00:42:24
音譯作阿鼻
00:42:28
墮此地獄之有情
00:42:31
受苦無間
00:42:34
凡造五逆罪之一者
00:42:36
死後必墮於此
00:42:42
佛光大辭典是當今 佛教界很出名的佛學辭典
00:42:53
你一個人 不管你是出家還是在家
00:42:58
一旦你要研究 這個佛教的道理
00:43:04
你要去翻這本佛學大辭典
00:43:07
這是早期就有的
00:43:13
但是後來因為
00:43:16
這個佛學大辭典 有很多人看不懂
00:43:21
怎麼樣看不懂
00:43:21
裡面有典故的 都全寫一些文言文
00:43:28
好比像古文就對了
00:43:31
所以呢 在佛光山發起
00:43:36
召集我們 全國的這些大和尚
00:43:42
它才來著作 這個佛光大辭典
00:43:46
佛光大辭典跟佛學大辭典
00:43:50
裡面你看這個文就知道
00:43:52
寫都差不多要一樣
00:43:56
不過佛光大辭典 都較白話化
00:44:00
寫得比較白話
00:44:03
裡面的意思都一樣
00:44:07
現在這個佛光大辭典說
00:44:10
無間地獄若是梵語的名字
00:44:15
這個翻譯音叫做什麼
00:44:18
叫做阿鼻
00:44:20
有時候叫做「阿」鼻
00:44:22
這字可以讀作阿 也可讀作「阿」
00:44:25
所以有時 我們在唸佛說阿彌陀佛
00:44:29
也有人唸「阿」彌陀佛
00:44:31
所以人就會互相爭辯
00:44:33
到底阿彌陀佛才對 還是「阿」彌陀佛才對
00:44:38
因為這字在 我們佛教可以讀五種的音
00:44:47
若讀作「阿」是初學的人
00:44:51
讀作「阿」
00:44:52
你若進入較高的境界
00:44:57
就讀作「阿」
00:44:58
所以讀作阿也可以
00:45:00
讀作「阿」也可以
00:45:02
所以你若唸 阿彌陀佛也沒關係
00:45:04
這個沒有算錯的啦
00:45:06
所以阿鼻 你也可以說「阿」鼻
00:45:10
阿鼻地獄
00:45:14
你若墮落這個地獄的有情
00:45:18
有情是什麼
00:45:19
有情就是眾生
00:45:22
因為這個梵文的翻譯
00:45:26
有很多這些大法師 他的翻譯法不同
00:45:35
當時三藏玄奘法師
00:45:40
我們若說玄奘法師
00:45:42
你若西遊記說三藏取經
00:45:44
那就是玄奘法師
00:45:46
玄奘法師他本來 這個有情的梵語叫薩埵
00:45:53
他現在翻譯為有情
00:45:55
但是若說到有情呢
00:45:57
一般的人 好像比較不能體會
00:46:03
所以呢
00:46:03
另外一個法師 叫做鳩摩羅什
00:46:07
這個鳩摩羅什法師 他翻譯叫做眾生
00:46:12
所以你說有情也可以 說眾生也可以
00:46:15
所以若經論裡面
00:46:18
寫眾生 跟寫有情都是一樣
00:46:21
這個要跟你說
00:46:23
不然你想說這個寫有情
00:46:25
怎麼會又寫一個眾生
00:46:28
因為你墮落 這個地獄的一些眾生
00:46:32
受苦無間
00:46:34
無間就是沒有休息
00:46:36
沒有那個空閒讓你休息的
00:46:39
一天二十四小時 每天就是要受苦
00:46:44
什麼人會墮入 這個無間地獄
00:46:47
就是造五逆罪的人
00:46:50
這個五逆罪是五條
00:46:53
那個其中的一條 你就墮入阿鼻地獄
00:46:57
所以犯了 五逆罪其中之一
00:47:00
死之後一定 要墮入阿鼻地獄去
00:47:07
那麼有的人就要 了解說五逆罪是什麼罪
00:47:13
現在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0:47:18
五逆又作五逆罪 五重罪
00:47:27
指罪大惡極
00:47:30
五重罪以其行為
00:47:34
將成為墮無間地獄之因
00:47:40
故亦稱五無間業
00:47:44
或稱五不救罪分別而言
00:47:51
據大薩遮尼 乾子所說經卷四
00:47:57
所舉出五大根本重罪
00:48:03
即二毀謗緣覺及大乘法
00:48:12
以下我們都略記
00:48:17
現在最重要 是要說這個第二個
00:48:19
所以其他的省略了起來
00:48:24
那麼這裡面 這個註解首先做說明
00:48:30
現在對於根據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00:48:36
現在我們來看註解
00:48:39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王論品裡面說的
00:48:48
有五種罪名為根本
00:48:53
何等為五
00:48:56
若謗辟支佛法及大乘法
00:49:03
毀呰留難
00:49:06
是名第二根本重罪
00:49:10
這個裡面又三個注解
00:49:17
箋六祖壇經 懺悔品裡面這樣說
00:49:24
歸依自性三寶
00:49:27
佛者 覺也
00:49:30
法者 正也
00:49:32
僧者 淨也
00:49:35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00:49:40
凡夫不會 從日至夜受三歸戒
00:49:46
若言歸依佛 佛在何處
00:49:51
若不見佛 憑何所歸
00:49:55
言卻成妄
00:49:58
所以你就要來 了解這個自性三寶
00:50:03
你若不了解自性三寶來說
00:50:07
有很多人啊 只會說歸依 歸依
00:50:12
大多數都是歸依一般
00:50:16
有形有色的 這個住持三寶而已
00:50:21
所以六祖壇經的 懺悔品裡面說
00:50:26
歸依自性三寶
00:50:30
歸依佛是什麼 就歸這個覺
00:50:33
覺就是覺悟
00:50:36
一個人若沒有覺悟 你要怎麼樣歸依佛
00:50:41
第二歸依法 法是什麼
00:50:43
法就是正
00:50:46
一個人 你若沒有正氣 沒有正心
00:50:51
你只有歸法哪有用
00:50:53
嘴唸阿彌陀 心肝好像利刀
00:50:57
這個嘴唸阿彌陀佛
00:51:01
心裡在做虧心行
00:51:03
若這樣來說你沒有正啊
00:51:05
沒有正你歸法是要做什麼
00:51:10
僧就淨
00:51:11
一個人要清淨
00:51:14
你沒有清淨心 要怎麼歸依僧
00:51:21
假使你若有辦法 來修這個自性三寶
00:51:27
這個人才真正歸依
00:51:31
不過一些凡夫沒辦法
00:51:36
他從早到晚上 要來受這個三歸戒
00:51:42
三歸戒就是 要受這個住持三寶
00:51:45
我們三寶有 這個自性三寶跟住持三寶
00:51:51
住持三寶歸佛 就是歸神明桌上的佛祖
00:51:56
歸依法就是看經書
00:51:59
歸依僧就是 拜一個出家眾做師父
00:52:03
說這樣叫做歸依三寶
00:52:05
這個叫做住持三寶
00:52:08
三歸戒
00:52:09
戒就是你若在家歸五戒
00:52:14
比如八關戒齋 或是好比像菩薩戒種種
00:52:19
這個叫做歸依戒
00:52:22
假使一個人你若說歸依佛
00:52:26
佛在哪
00:52:28
神明桌上 那是木頭刻的是石頭雕的
00:52:33
並不是佛祖啊
00:52:35
那是代表而已
00:52:37
你說要歸依佛 佛在哪裡
00:52:40
你若沒有看見佛祖
00:52:43
憑什麼你要歸依佛
00:52:48
說話都是妄言
00:52:49
這個妄就是妄言
00:52:51
妄言就已經犯戒了
00:52:56
現在這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53:01
呰 音紫 口毀曰呰
00:53:05
現在這個字音讀作紫
00:53:08
用嘴巴來毀謗叫做呰
00:53:11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53:15
涅槃經 云何知天魔為眾作留難
00:53:23
言邪魔來留止人之善事
00:53:28
為修行之障難也
00:53:33
今謂人於事 故意作梗曰留難
00:53:43
涅槃經這樣說
00:53:46
你是怎麼樣知道 天魔要為了眾生來作留難
00:53:53
這個留字 跟這個留字是同字
00:53:57
就是說一些邪魔 要來阻礙我們人的善事
00:54:05
為了修行的障礙來阻礙你
00:54:13
當今我們人做事
00:54:17
若故意在從中 來反對我們做的事
00:54:23
這個叫做留難
00:54:26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
00:54:30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王論品裡面說的
00:54:38
這本經是單行本比較沒有
00:54:41
你就去翻大正藏
00:54:44
這個大藏經 的第九冊裡面就有
00:54:48
我們會館也有一部
00:54:51
不然我家也有一部
00:54:52
你可以來翻啊
00:54:56
說有五種的罪名做根本
00:55:01
最重的罪就對了
00:55:05
什麼五種的重罪
00:55:10
這個第一重罪省略起來
00:55:14
因為怎麼樣
00:55:15
現在目的是 要說這個緣覺果的關係
00:55:20
說假使你若來 毀謗了辟支佛法
00:55:25
說不用歸依 不用信佛
00:55:28
你自修自悟會去作佛
00:55:31
這個法
00:55:33
或是來毀謗了這個大乘法
00:55:37
大乘法就是皈依自性三寶
00:55:41
你用口毀謗
00:55:43
這個呰就是用口
00:55:45
用口毀謗 或是來對他反對阻礙
00:55:52
這就是第二根本的重罪
00:55:56
這個都要下阿鼻地獄
00:55:58
你若沒有皈依佛
00:56:01
你不會去西方
00:56:03
你若沒有來信佛教
00:56:06
你就沒辦法了脫生死
00:56:07
這個人已經 就要去阿鼻地獄了
00:56:11
所以你們在坐這些
00:56:14
若信佛的人 你就要注意這樣了
00:56:17
不要毀謗
00:56:20
你若真正要修行的人
00:56:24
管你有信佛沒有信佛
00:56:26
你就照佛的腳步去走
00:56:28
你就會作佛了
00:56:29
你若沒有照祂的腳步走
00:56:31
你光是信祂有什麼用
00:56:34
所以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6:39
說有一個五逆
00:56:43
另外作五逆罪 還是說五種很重的罪
00:56:50
就指什麼
00:56:51
指罪大惡極
00:56:53
那個罪達到極點
00:56:58
這個五種的重罪 他的行為
00:57:04
變成說你將來 會墮入無間地獄的原因
00:57:09
你會墮入阿鼻地獄 就是犯了這五種的重罪
00:57:16
所以另外叫做五無間業
00:57:22
這個五種的重罪
00:57:24
裡面有一種 就是違反四波羅夷
00:57:28
你若犯了四波羅夷
00:57:30
也是這個 五種重罪其中的一種
00:57:36
這個五無間業 有時稱呼為五不救罪
00:57:43
沒辦法解救的
00:57:46
若通常在地獄
00:57:49
子孫迴向功德給他 要救他才有辦法
00:57:54
若這個五不救的罪
00:57:58
子孫迴向都沒有用
00:58:01
你若在世說
00:58:02
啊 你沒有皈依佛 你不會成道
00:58:07
你今天沒有信佛教 你沒辦法了脫生死
00:58:13
這個人若墮入阿鼻地獄
00:58:16
子孫要救也沒辦法救
00:58:18
要很注意哦
00:58:20
這不是輕罪是重罪
00:58:23
若要凡間說 是叫做死刑的罪
00:58:27
就沒辦法解救的罪啦
00:58:31
若分別跟他說
00:58:34
這第一條省略起來
00:58:38
這是根據什麼
00:58:40
根據大薩遮尼乾子 所說經的第四卷說的
00:58:47
他裡面所說的 有五種最大根本的重罪
00:58:53
就是剛剛那有裡引這個經
00:58:58
第一條簡略
00:59:00
第二條就是 毀謗緣覺跟大乘法
00:59:06
緣覺就是 將來會成就辟支佛
00:59:12
緣覺就是 你不用皈依不用信佛
00:59:16
你若照佛的腳步去走
00:59:19
你若有辦法六度圓滿
00:59:21
大家也會作佛啊
00:59:24
以下第三條 第四條 第五條這些都略起來
00:59:28
你若要詳細看
00:59:30
你來我那裡 翻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00:59:33
裡面就跟你說很清楚了
00:59:36
所以學道要很注意
00:59:40
不能說信一個宗教
00:59:43
聽那個兩光師父 若跟你說這樣
00:59:47
你就聽他的話
00:59:48
好比像鶺鴒或是鸚鵡
00:59:53
人說你跟人家說
00:59:57
所以當今一些傻子
01:00:01
以為說拜佛 唸佛就會上西方
01:00:05
就會解脫
01:00:08
有這種的想法是錯誤的
01:00:12
拜佛一定要 相信佛所說的正法
01:00:19
照佛所說的去實行
01:00:23
才有辦法解脫
01:00:26
假使你若是只有相信佛
01:00:31
你沒有照佛的話去走
01:00:34
若這樣你就沒辦法解脫
01:00:38
雖然你這個人沒有皈依佛
01:00:42
你有相信佛所說的話
01:00:46
照佛所說的法去修
01:00:50
你也有辦法解脫
01:00:53
所以在這個
01:00:54
菩薩瓔珞經 裡面才跟我們說
01:00:58
善男子善女人
01:01:01
吾入涅槃後多有眾生
01:01:05
著法服 貪利養
01:01:09
詐發道心缺損正法
01:01:13
無有清淨心如是之人
01:01:17
雖在我眾中去我甚遠
01:01:21
百千萬由旬
01:01:24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01:01:27
不貪利養
01:01:28
雖不在我眾中
01:01:30
其心堅固
01:01:32
不捨道心離我極近矣
01:01:36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01:4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1:42
利養以利養身也
01:01:46
法華經序品曰 貪著利養
01:01:50
菩薩戒經曰 為利養故
01:01:54
為名聞故惡求多求
01:01:58
智度論五曰
01:02:00
是利養法如賊 壞功德本
01:02:05
譬如天雹 傷害五穀
01:02:09
利養名聞 亦復如是
01:02:12
壞功德苗 令不增長
01:02:16
如佛說譬喻
01:02:19
如毛繩縛人 斷膚截骨
01:02:24
貪利養人 斷功德本
01:02:28
亦復如是
01:02:30
所以這裡面另外 又一個註解首先說明
01:02:3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2:38
毛繩 毛繩縛身
01:02:41
有斷膚截骨之苦
01:02:44
比喻世間利養纏縛於人
01:02:48
斷功德本 使人不得解脫
01:02:53
佛光大辭典說
01:02:54
毛繩 什麼叫做毛繩
01:02:57
毛繩就是 用我們的頭髮去搓成繩子
01:03:04
這個毛繩來綁身體 這個皮膚會斷
01:03:11
會截骨的痛苦
01:03:15
這是一種比喻
01:03:17
世間貪圖利益 供養 來綁住你的人
01:03:26
會斷了你的功德的根本
01:03:30
讓這個人沒辦法去解脫
01:03:34
所以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1:03:38
利養是利益 要來養我們的身體
01:03:45
比如說講道來做生意
01:03:47
講道向人收緣金
01:03:50
或是開廟店 或是唸經來賺錢
01:03:55
這些都是以利養身
01:03:57
所以法華經序品裡面說
01:04:01
世間人都貪圖利益來養身
01:04:06
菩薩戒經這樣說
01:04:08
為了貪利養的關係
01:04:13
為了名聲的關係
01:04:16
就不擇手段 要去求人供養他
01:04:23
不擇手段要向你揩油
01:04:27
錢少他不要
01:04:28
他錢愈多愈好
01:04:30
所以智度論的 第五卷這樣說
01:04:34
為了利益養身 這個人跟小偷一樣
01:04:42
比如說講道要向人拿錢
01:04:45
講道要做生意啦
01:04:47
還是唸經賺錢啦
01:04:49
你跟小偷一樣
01:04:52
會破壞了我們功德的根本
01:04:55
你若講道收錢沒有功德
01:04:57
唸經向人家求錢 也沒有功德
01:05:02
你講道理做生意 也沒有功德
01:05:08
好比像什麼
01:05:10
好比像天上下那個冰雹
01:05:13
那冰雹若下來會傷到五穀
01:05:18
一個人貪圖利養名聲
01:05:21
跟這個天上 來降冰雹傷害五穀一樣
01:05:26
會破壞你功德這個苗 苗就是芽
01:05:32
新芽就是苗
01:05:34
本來有功德 芽長出來
01:05:38
為了你拿錢 那個芽就這樣壞了
01:05:43
不會長大
01:05:45
好比像佛祖說一個譬喻
01:05:49
說好像 頭髮做的繩子來綁身體
01:05:54
會斷膚截骨
01:05:58
貪利養的人 會斷了你功德的根本一樣
01:06:04
所以呢 這個都是佛祖說的話
01:06:09
所以現在 菩薩瓔珞經裡面怎麼樣說
01:06:14
你們這些 有善根的善男信女
01:06:20
吾 吾就是釋迦自己說我
01:06:23
我若入涅槃之後
01:06:26
有很多眾生
01:06:29
著法服就是穿袈裟
01:06:31
有很多眾生就穿袈裟
01:06:35
貪圖人的利益供養
01:06:39
詐了他的道心
01:06:41
根本他本人就沒有道
01:06:43
沒有道 還說我是高僧
01:06:45
我多厲害
01:06:47
欠缺了這個正法
01:06:51
沒有那個清淨的心
01:06:54
說若像這種人 雖然我眾的裡面
01:06:58
什麼叫做我眾
01:07:00
佛家說四眾
01:07:03
和尚 尼姑 在家男 在家女
01:07:10
就是我們說的 優婆塞 優婆夷
01:07:13
這個叫做四眾
01:07:14
雖然你在我眾的裡面
01:07:17
你離開我很遠
01:07:20
你若要見佛祖 離開我很遠
01:07:22
多遠 百千萬由旬
01:07:26
這個由旬 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
01:07:29
一由旬就走一天的路
01:07:33
你若要找我
01:07:35
就要百千萬日才見得到我
01:07:39
一年才三百多天
01:07:42
若三千多天才十年
01:07:44
三萬多天就要一百年
01:07:47
就百千萬日看多久
01:07:51
一輩子都走不到
01:07:53
話若說起來
01:07:54
若像這種的人 永遠見不到我
01:07:59
假使你若有 一些善男子善女人
01:08:03
你若沒有貪圖利養
01:08:05
雖然不在我眾
01:08:07
怎麼樣叫做不在我眾
01:08:09
我沒有信佛啊
01:08:10
我沒有皈依啊
01:08:12
不在我眾
01:08:14
不過你的心很堅固
01:08:17
沒有捨棄你的道心
01:08:19
你離我很近啦
01:08:22
你若死 隨時在我身邊啦
01:08:24
這樣說比較快
01:08:26
所以真的你們這些…
01:08:28
在坐現在 也有很多主講 講師
01:08:32
以後老師若眼睛一閉
01:08:35
千萬不要想說
01:08:36
講道啊 大家來供養
01:08:40
或是去做生意
01:08:43
以後若去阿鼻地獄喝咖啡
01:08:45
我就不知道 我跟你說正經的
01:08:48
所以呢 現在說 是要說這個辟支佛法
01:08:55
所以由現在說的這些問題
01:09:01
我們現在就要知道什麼
01:09:03
知道說這個辟支佛 就是緣覺修的
01:09:09
以前釋迦佛祖 也是緣覺修起來的
01:09:13
孔子也是緣覺修成聖人的
01:09:19
不然佛祖祂師父是誰
01:09:21
孔子祂師父是誰
01:09:23
我問你就好
01:09:25
因為今晚 沒辦法談這些事情
01:09:28
等到明天我再來說 釋迦佛祖沒拜師
01:09:33
孔子也沒有拜師
01:09:36
都一代佛祖 跟一代聖人
01:09:38
他們都是緣覺成就的
01:09:41
但是老師說是有根據的
01:09:44
不是只有 用嘴巴隨便說說一下
01:09:47
老師若沒根沒據說
01:09:50
光是讓佛教界 這些大和尚抓去剝骨
01:09:54
我沒騙你
01:09:55
我沒有根據我不敢說
01:09:57
老師每一句話 都要有根據才敢說出來
01:10:01
不然我說不出來
01:10:03
所以學道的人 不能眼睛張開也錢
01:10:07
眼睛閉起來也錢
01:10:09
開口也錢 閉口也錢
01:10:11
你若真的 到阿鼻地獄去喝咖啡
01:10:14
那就煩惱了
01:10:16
不然今晚說到為止
01:10:19
在座同修
01:10:21
大家晚安
01:10:24
我們這次說這個論語
01:10:28
引到這個修行階級
01:10:33
對於儒家的形而上形而下
01:10:37
我們已經說明過了
01:10:40
我們對於佛家的五乘
01:10:44
下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1:10:48
我們已經也大約說過了
01:10:54
由於我們 之前跟你說這些道理
01:11:00
我們就知道說
01:11:01
釋迦佛祖祂當時修行
01:11:07
也可以說是自悟自覺
01:11:11
可以說是一位 緣覺來修成的
01:11:16
成就這個辟支佛的
01:11:19
所以很多人 不知道這個道理
01:11:26
一味說 你若沒來信佛沒來皈佛
01:11:31
就沒辦法來成道
01:11:33
這樣就是 一種很大的錯誤了
01:11:37
那麼現在說這個釋迦佛祖
01:11:42
祂是緣覺來成就
01:11:46
祂在世根本就沒有拜師
01:11:50
這是有根據的
01:11:52
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一段說明
01:11:56
太子夜出王宮
01:12:01
初訪跋伽婆求道
01:12:07
復至受賢者阿羅邏迦藍
01:12:11
鬱陀迦羅摩子之教
01:12:20
以所學難臻解脫之境
01:12:28
遂至苦行林 開始六年苦行生活
01:12:35
而始終未能成道
01:12:39
太子放棄苦行後
01:12:43
至尼羅禪河沐浴
01:12:47
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
01:12:54
至伽耶村畢羅樹下
01:12:59
東向跏趺而坐
01:13:03
端心正念
01:13:05
靜心默照
01:13:07
思惟解脫之道
01:13:10
四十九日後
01:13:13
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
01:13:18
豁然大悟
01:13:20
由此因緣
01:13:22
乃稱畢羅樹為菩提樹
01:13:27
關於釋尊之誕生
01:13:30
出家成道 初轉法輪
01:13:35
年壽 入滅等之確實年月
01:13:41
經典中有各種不同說法
01:13:47
這個裡面有一個注解
01:13:53
我們有必要 來把它做一個說明
01:14:0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4:03
乳糜又作乳粥
01:14:08
通常多以米粟等 糝入牛羊乳中煮熟之
01:14:17
為八種粥之一
01:14:22
釋尊於菩提樹下 成正覺之前
01:14:27
曾有接受乳粥 或謂牛乳
01:14:35
供養之因緣
01:14:38
大日經疏卷七乳糜者
01:14:44
西方粥有多種
01:14:47
或以烏麻汁
01:14:51
或以諸豆并諸藥味
01:14:57
如十誦藥法等文廣明
01:15:03
然最以乳糜為上
01:15:08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5:12
說這個乳糜 有時候叫做乳粥
01:15:18
等於就是用奶下去煮粥
01:15:23
通常大多數是用米或是粟
01:15:28
摻入牛奶 或是羊奶裡面下去煮熟
01:15:35
在印度有八種粥 的其中一種
01:15:42
釋迦佛祖在 菩提樹下成正覺的之前
01:15:50
有接受這個奶 下去煮的粥
01:15:55
但是有人說牛奶
01:15:58
但是也有人說羊奶
01:16:02
來供養祂的這個因緣
01:16:06
在這個大日經疏的 第七卷裡面這樣說
01:16:12
乳糜是什麼
01:16:15
就是印度粥有很多種
01:16:20
有的時烏麻下去搗汁
01:16:25
烏麻搗汁等於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麻油
01:16:29
或是用這個麻油
01:16:31
或是用這個諸豆
01:16:35
豆子下去搗汁 等於叫做豆漿
01:16:42
看是用麻油 還是豆漿摻入藥味
01:16:48
若要像我們說的 當歸 熟地這些
01:16:51
摻一些藥味
01:16:53
像印度有十誦藥法
01:16:58
這個文可以說寫的很清楚
01:17:03
但是一般 若用奶下去煮的粥
01:17:09
可以是最好的
01:17:13
現在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1:17:22
釋迦佛祖出生的經過省略
01:17:26
從釋迦佛祖出宮開始說
01:17:31
說釋迦太子 晚上逃出這個王宮
01:17:39
起初來拜訪了跋伽婆求道
01:17:45
後來受到 這個賢者阿羅邏迦藍
01:17:51
鬱陀迦羅摩子的指導
01:17:57
但是他們教祂的方法
01:18:00
全都沒辦法 來解脫這個境界
01:18:05
雖然祂有去訪道
01:18:07
但是人跟祂說的 方法都沒有效
01:18:11
就這樣來到這個苦行林
01:18:16
開始六年的苦修行
01:18:19
這個生活
01:18:22
但是這個 六年苦行的生活
01:18:26
從頭到尾根本 就無法覺悟真正的道理
01:18:33
釋迦太子 就這樣放棄苦行之後
01:18:40
來到這尼羅禪河來沐浴
01:18:45
怎麼樣叫做沐浴
01:18:47
沐就是洗頭髮
01:18:50
浴就是洗身體
01:18:53
去泥羅禪河沐浴
01:18:57
而且接受了一位牧女 來獻這個奶煮的粥的供養
01:19:07
就這樣來到這個伽耶村
01:19:10
一棵樹 叫做畢羅樹的下面
01:19:15
坐西向東
01:19:19
內心端正 沒有邪念
01:19:24
靜靜地自己想
01:19:28
想這個解脫的道理
01:19:32
經過四十九天之後
01:19:36
在十二月初八 天快要亮的時候
01:19:42
突然間大大的開悟
01:19:46
由於這個因緣
01:19:49
後來這個畢羅樹 叫做菩提樹
01:19:55
菩提樹是畢羅樹
01:19:58
所以他們 為什麼叫做菩提樹
01:20:00
菩提翻譯中國話叫做覺
01:20:04
菩提樹就覺樹
01:20:07
將來我們彌勒佛祖說 會在龍華樹下來覺悟
01:20:16
將來這個彌勒佛祖的 菩提樹就是龍華樹
01:20:25
比如你一個人 坐在榕樹下覺悟
01:20:30
那棵榕樹就是菩提樹
01:20:33
比如一個人 你若坐在竹子下得道
01:20:39
那棵竹子就是菩提樹
01:20:41
這樣說比較快
01:20:43
這個菩提樹是覺悟的樹
01:20:47
關於釋迦佛祖的出生
01:20:51
和出家成道跟初轉法輪
01:20:56
祂到底幾歲
01:21:00
什麼時候來入滅 來涅槃確實的這個年月
01:21:09
經典的裡面 有很多種不一樣的說法
01:21:14
也有人說十九歲成道… 十九歲出家
01:21:20
也有人說二十九歲出家
01:21:23
但是也有人 說三十五歲出家
01:21:26
這個就不標準了
01:21:29
而且釋迦佛祖傳道 也有人說三十五年
01:21:33
也有人說四十年
01:21:35
也有人說四十九年
01:21:37
這個就無法去標準
01:21:40
因為印度當時 沒有我們在用的這個新曆
01:21:47
或是現在這個農曆
01:21:48
他沒有啊
01:21:50
印度的這個曆
01:21:52
跟外國或是我們 中國這個曆法不同的關係
01:22:01
現在大多都說四月初八
01:22:05
四月初八是以道理去說
01:22:09
這之前 我就有跟你們說過了
01:22:12
為什麼四月初八
01:22:16
四月初八是一個暗示
01:22:19
四聖諦 八正道
01:22:23
四加八剛好十二
01:22:26
叫做十二因緣
01:22:28
四乘八 四八三十二
01:22:32
叫做三十二相
01:22:35
這個以前我們有解釋過了
01:22:38
所以確實的出生 出家 成道 跟他涅槃
01:22:44
這個日子 都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
01:22:50
以佛光大辭典裡面你看
01:22:54
釋迦佛祖並沒有拜師
01:22:56
祂也沒有師父 來指導祂成道
01:23:00
是自己自悟 自覺 來成道的
01:23:05
另外來看 佛學大辭典裡面所說的
01:23:09
釋迦牟尼對於人生諸現象
01:23:17
有遁世之志
01:23:21
遂乘月夜出宮
01:23:25
初尋跋伽婆 聞苦行出離之道
01:23:33
更訪阿藍迦藍於摩揭陀國
01:23:40
轉而歷問鬱陀羅仙
01:23:44
皆不得所求之大法
01:23:48
遂入苦行林 嚴苦六年 形容削瘦
01:23:57
繼以為苦行 非解脫涅槃之道
01:24:04
斷然改前日之行
01:24:08
浴於尼羅禪河以去身垢
01:24:14
受村女所捧之乳糜
01:24:21
坐正覺山菩提樹下思惟曰
01:24:27
不得正覺 不起此坐
01:24:31
思惟七七日
01:24:34
觀四諦 十二因緣之法
01:24:38
於是成覺者世尊 為人天之師
01:24:45
時年三十五
01:24:49
自是以後 四十餘年游歷四方
01:24:54
化導眾生
01:24:56
西曆紀元前四百八十七年
01:25:04
遂大槃涅槃
01:25:07
這裡面注解 又一個首先說明一下
01:25:12
佛學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1:25:16
乳糜 以乳而造之粥也
01:25:21
大日經疏七曰
01:25:24
乳糜者西方粥有多種
01:25:28
或以烏麻汁 或以諸豆並諸藥味
01:25:35
如十誦藥法等之文廣明
01:25:42
然最以乳糜為上
01:25:46
佛學大辭典說
01:25:48
乳糜就是 用這個奶來煮的粥
01:25:56
在大日經疏的 第七卷裡面這樣說
01:26:01
乳糜是什麼
01:26:03
印度的粥有很多種
01:26:07
有的是黑麻油
01:26:11
或是用豆漿加了一些藥味
01:26:17
好比像這個十誦藥法等 那個文說得很清楚
01:26:27
但是最好的粥 就是用奶去煮的粥最好
01:26:34
現在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1:26:41
釋迦牟尼佛 對於人生所有的現象
01:26:49
祂感覺痛苦
01:26:53
所以祂就有要遁世的心志
01:26:59
就這樣 利用月夜離開這個王宮
01:27:08
起初去找這個跋伽婆
01:27:12
聽到這個苦行 出離這個苦海的道
01:27:20
進一步來訪問了 阿藍迦藍在這個摩揭陀國
01:27:29
轉了很多地方 來訪問了這個鬱陀羅仙
01:27:39
但是都沒辦法得到
01:27:42
祂想要求 這個脫生死的道理
01:27:46
就這樣進入了苦行林
01:27:49
嚴格的苦修六年
01:27:56
身體面容變得 整個都削瘦了下去
01:28:02
整個臉頰肉 都陷下去
01:28:04
顴骨都凸起來
01:28:06
眼睛窩都塌下去
01:28:08
若說一個較難聽的
01:28:10
胸膛好像樓梯
01:28:12
肚子好像水櫃
01:28:14
腳好像草螟腳
01:28:18
就這樣祂才感覺說
01:28:20
我若再苦修下去
01:28:22
這不是解脫生死的道理
01:28:27
斷然就是好像祂就覺悟
01:28:33
改了以前所有的修行
01:28:37
再去尼羅禪河洗澡
01:28:41
身體六年沒洗澡了 一些汙垢洗多少起來
01:28:47
不知道
01:28:49
才來接受了 村女拿來的這個乳糜
01:28:55
奶去煮的粥
01:28:58
就這樣到正覺山 在這個菩提樹下來想
01:29:05
說我今天 我若沒有得到正覺
01:29:09
我就離開我坐的地方
01:29:15
想了七七四十九天
01:29:19
才看出了四聖諦 十二因緣的道理
01:29:25
才成就了覺者世尊
01:29:29
做了人天的師父
01:29:35
當時說三十五歲
01:29:39
就這樣以後 四十多年四處去度化眾生
01:29:47
若這樣說 祂成正覺三十五
01:29:53
八十歲死
01:29:55
若這樣才四十五年而已
01:29:58
但是有的都說四十九年
01:30:03
到西曆紀元 前四百八十七年
01:30:09
今年是二OO七年
01:30:14
若這樣來說 是在四百九十四年前
01:30:21
來歸正覺
01:30:26
這是佛學大辭典所說的
01:30:32
年代每一本書 寫的都不太一樣
01:30:38
但是內容是寫一樣
01:30:41
你若以這個佛光大辭典 佛學大辭典
01:30:46
這兩部佛教界 公認的辭典裡面的記載
01:30:51
你就看出釋迦佛祖 並沒有拜師父
01:30:55
並沒有師父指點祂成道的
01:31:00
所以祂也是一位緣覺
01:31:03
來成就辟支佛的
01:31:06
所以假使若一個佛教徒說
01:31:10
你若沒有來皈依佛啊
01:31:12
你若沒有來信佛啊
01:31:15
你假使若沒有來 皈依三寶不會成佛
01:31:20
那這樣變妄言
01:31:23
死就要去阿鼻地獄去受刑
01:31:27
所以你若學道的人
01:31:29
要很注意這一點
01:31:31
假使若有你的親戚朋友
01:31:35
他若說你一定要來信佛
01:31:37
要來皈依三寶
01:31:39
要不然你的修行沒有用
01:31:42
很慘哦
01:31:43
不只是去 普通地獄抽舌根而已
01:31:48
就要去阿鼻地獄 喝那個咖啡不加糖
01:31:52
很苦澀的 我沒騙你
01:31:55
所以你們就要很注意
01:31:57
學道你若沒有注意來說
01:32:00
你若去到阿鼻地獄才說
01:32:02
我是怎麼樣
01:32:03
我一輩子也沒有做壞事
01:32:06
我唸阿彌陀佛 怎麼會到地獄來
01:32:09
那就要命了
01:32:11
所你們就要注意這一點
01:32:13
不然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01:32:15
時間就到
01:32:17
在座同修
01:32:19
大家晚安
01:32:22
這次我們說這個論語
01:32:24
引到這個五乘法
01:32:28
這個五乘法 來說到中乘 這個緣覺乘
01:32:34
我們現在來看 愚叟翁一個說明
01:32:42
由釋迦的史跡記載
01:32:48
釋迦乃自覺自悟而成佛
01:32:53
是緣覺 成就辟支佛果無誤也
01:32:58
有人說然燈佛 不是釋迦之師父嗎
01:33:05
這是說錯的
01:33:07
請看然燈佛史跡
01:33:11
現在來看愚叟翁這段文
01:33:16
說由歷史上看到 這個釋迦的史跡所記載
01:33:24
釋迦佛是自己自覺自悟
01:33:29
沒有拜師父 沒有入教門來成佛的
01:33:35
等於就是緣覺 來成就辟支佛果的
01:33:40
絕對沒有錯
01:33:43
但是有人說
01:33:45
說然燈佛 難道不是釋迦的師父嗎
01:33:51
這句話是說錯的
01:33:55
我們現在來看 然燈佛的史跡
01:33:5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4:03
然燈佛 梵名 音譯提和竭羅
01:34:11
又作燃燈佛 錠光佛
01:34:15
為於過去世為釋迦菩薩
01:34:20
授成道記之佛
01:34:25
時有儒童值遇
01:34:29
錠光佛之遊化
01:34:32
佛為儒童授來世成道之記
01:34:37
此儒童即後來釋迦牟尼佛
01:34:45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4:48
說然燈佛若照梵語的名字
01:34:54
這個音翻譯叫做提和竭羅
01:35:00
但是若以我們的 中文解釋叫做燃燈佛
01:35:05
或是叫做錠光佛
01:35:09
就是過去世向釋迦菩薩
01:35:15
就是釋迦修菩薩行的時候
01:35:18
來受成道記
01:35:21
記就是授記
01:35:24
祂幫釋迦授記的佛祖
01:35:29
當時有一位儒童 遇到然光佛
01:35:36
錠光佛就是然燈佛
01:35:39
在周遊化度眾生
01:35:44
那當時然燈佛把這個儒童
01:35:48
授來世會成道的記
01:35:55
這個儒童是誰
01:35:57
儒童就是後來的 釋迦牟尼佛
01:36:01
現在我們再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1:36:06
儒童菩薩
01:36:08
釋尊往昔為菩薩
01:36:12
供養然燈佛之名也
01:36:16
佛學大辭典說儒童菩薩
01:36:19
就是釋迦佛祖過去 在修菩薩行的時候
01:36:27
來供養然燈佛 那當時的名字
01:36:31
我們再來看 這個儒童的解釋
01:36:3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6:36
儒童 梵名磨納縛迦
01:36:43
譯文曰儒童
01:36:45
童子之總稱也
01:36:49
佛學大辭典說
01:36:50
儒童若以 梵語的名叫做磨納縛迦
01:36:57
翻譯中文就叫做儒童
01:37:00
儒童就是還未成年的孩子
01:37:04
若要說 就是現在的小沙彌
01:37:09
那麼你現在要知道說
01:37:11
這個然燈佛 差釋迦佛祖差多久
01:37:15
你猜猜看
01:37:18
然燈佛 幫釋迦佛祖受記的時候
01:37:23
跟後來釋迦成道的 那個期間差十萬年
01:37:29
十萬年前然燈佛 就幫這個釋迦受記
01:37:38
然燈佛不是這元會的人
01:37:41
是上元會的人
01:37:44
老師說都要有根據的哦
01:37:46
沒有根據說我變成妄言了
01:37:49
現在慢慢的一直考證下去
01:37:52
你就會知道說 然燈佛不是這元會的人
01:37:56
是上元會的人
01:37:58
一元會就十二萬年多
01:38:00
祂是上元會的人
01:38:04
現在我們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8:09
儒童菩薩
01:38:13
釋尊前生為菩薩時之名
01:38:20
太子應瑞本起經卷上
01:38:25
定光佛興世
01:38:29
有聖王名 制勝治在摩大國
01:38:36
民多壽樂
01:38:39
天下太平
01:38:42
時我為菩薩名曰儒童
01:38:47
其時儒童菩薩 曾購五莖蓮花供養於佛
01:38:57
而受未來成佛之記
01:39:02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我們首先做說明
01:39:1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9:12
定光如來
01:39:15
定光 梵名提和竭羅 提洹竭
01:39:22
出現於過去世
01:39:25
曾為釋尊授記之佛
01:39:29
又作錠光如來 然燈如來
01:39:33
普光如來 燈光如來等
01:39:39
現在佛光大辭典 說定光如來
01:39:43
這個定光若以梵語的名字
01:39:48
叫做提和竭羅 提洹竭
01:39:52
是出現在 過去元會時候的人
01:39:59
曾跟釋迦佛祖授記的佛
01:40:04
這個定光如來這個錠 有時寫這字金字旁的錠
01:40:09
錠光如來
01:40:10
有時叫做然燈如來
01:40:13
有時叫做普光如來
01:40:15
有時叫做燈光如來
01:40:17
這個都是同一個人
01:40:19
你若經裡看 這些名字都同一個人
01:40:23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0:29
儒童 為童子之總稱
01:40:33
或特指婆羅門之少年
01:40:37
儒為美好之義
01:40:40
童為少年之義也
01:40:42
即美好之少年
01:40:46
佛光大辭典說
01:40:48
儒童就是孩子的總稱呼
01:40:52
有時特別指 婆羅門的年輕人
01:40:57
儒就是真正美好的意思
01:41:00
童就是少年的意思
01:41:03
等於就是說 很美好的年輕人
01:41:07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1:11
記 又作受記 授決
01:41:16
佛光大辭典說
01:41:17
記是什麼
01:41:19
有時叫做受記
01:41:20
有時叫做授決
01:41:22
這都同一個意思
01:41:25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1:41:31
說儒童菩薩是釋迦佛祖
01:41:37
過去世 修菩薩行時候的名字
01:41:44
在大子應瑞本起經 的上卷裡面一句話
01:41:51
說定光佛在興世的時候
01:41:56
有一個聖王的名字 叫做制勝治
01:42:01
在這個摩大國
01:42:05
在這個摩大國的百姓
01:42:09
都很長壽又很快樂
01:42:12
天下太平
01:42:15
當時釋迦佛祖在修菩薩行
01:42:21
祂的名字叫做儒童
01:42:24
那時候儒童菩薩 買了五朵的蓮花
01:42:31
來供養這個然燈佛
01:42:35
然燈佛才來 授了未來會成佛的受記
01:42:41
這一篇就說得較清楚了
01:42:44
但是我說這個然燈佛 是幾十萬年前的人
01:42:51
你要相信不要相信都由你
01:42:55
我們現在說末劫
01:42:58
末劫現在在未會
01:42:59
剛好午未交加 午會交未會
01:43:03
這個若你是 這些道親就知道
01:43:08
現在後會 這個申會的人就要滅了
01:43:13
未會最後一劫 叫做末劫
01:43:17
你想想看現在未會
01:43:20
申會的人會滅
01:43:23
酉會地會覆
01:43:25
戌會天會沒
01:43:27
亥會混沌
01:43:29
混沌就到後元會
01:43:32
子時開天 丑時闢地
01:43:35
寅時生人
01:43:37
就要再經過八會 差不多九萬年
01:43:43
才有辦法再出佛
01:43:45
現在末劫若結束之後
01:43:47
就再九萬年後 才還會有佛祖出世
01:43:52
假使若說現在 有一個佛祖幫你受記
01:43:56
說你未來會作佛
01:43:58
你就等差不多十萬年
01:44:01
這樣我跟你說
01:44:03
然燈佛是差 釋迦佛祖差十萬年
01:44:07
我跟你說 這樣有說謊沒有說謊
01:44:09
你用頭腦想說
01:44:11
照著我們 這個元會這樣來算
01:44:13
那麼說這然燈佛 是這個前元會的人
01:44:22
老師要慢慢 一直考證給你看
01:44:25
你若沒有慢慢考證給你看
01:44:28
你就不相信說
01:44:29
這個然燈佛 本來就是前元會的人
01:44:36
你現在要來了解這個問題
01:44:40
我們作佛 有一個叫做漏盡通
01:44:45
我們這個通力很多
01:44:48
之後會再引
01:44:51
眼睛叫做天眼通
01:44:53
耳朵叫做天耳通
01:44:57
再來這個嘴說通
01:45:01
心有他心通
01:45:04
人的變化叫做神足通
01:45:07
這個若 一般的人來修都有辦法
01:45:11
漏盡通不是那麼快哦
01:45:13
菩薩還沒有漏盡通
01:45:16
什麼叫做漏
01:45:19
漏是漏東西那個漏
01:45:22
漏是術語
01:45:25
若要用白話說是叫做煩惱
01:45:29
盡就是都沒有了
01:45:31
煩惱都盡了才有辦法通
01:45:35
菩薩都還沒辦法漏盡通
01:45:38
因為菩薩還有煩惱啊
01:45:40
菩薩有什麼煩惱
01:45:42
菩薩的煩惱不是為了自己
01:45:45
為了苦這些眾生
01:45:48
為了要度眾生而煩惱
01:45:52
你若達到佛來說
01:45:54
就像六祖壇經說的
01:45:57
不思善 不思惡
01:45:59
則明上坐本來面目
01:46:03
你做善哦
01:46:04
善是你的事情我不要管你
01:46:06
你做惡哦
01:46:07
做惡你的事情 跟我也沒關係
01:46:10
作佛就都不動了
01:46:13
叫做如如不動
01:46:16
有的說這樣佛就沒有慈悲
01:46:18
不是沒有慈悲
01:46:20
佛不可以動念
01:46:23
你若要發大慈悲
01:46:25
就要慈航倒駕
01:46:27
化做菩薩身
01:46:29
好比像觀世音菩薩
01:46:32
本來祂是佛 叫做正法明如來佛
01:46:37
為了要度化眾生 化做菩薩身
01:46:41
才叫做觀世音菩薩
01:46:44
佛不會度人 菩薩才會度人
01:46:47
你就要知道這個原理
01:46:50
所以你就要知道說 這個然燈佛是過去莊嚴劫
01:46:59
我們若說莊嚴劫是上元會
01:47:01
這以前就有說過了
01:47:05
這個然燈佛 是莊嚴覺的第幾個佛
01:47:11
我都會一一會跟你解釋
01:47:17
若是這個然燈佛
01:47:22
是上元會的 第四百二十八位的佛
01:47:30
前元會有一千個佛說
01:47:33
祂剛好排 四百二十八代的佛
01:47:37
現在我們叫做賢劫
01:47:40
現在賢劫
01:47:42
現在後元會再下去
01:47:48
另外再一劫
01:47:50
所以你就要知道說
01:47:53
你達到漏盡通的人啊
01:47:56
上元會的情形 後元會的情形
01:47:59
幾十萬年前 幾十萬年後的事情
01:48:02
祂都知道
01:48:04
因為有一點煩惱都不行
01:48:06
你若有一個起心動念
01:48:09
有一點的煩惱 你就沒辦法作佛了
01:48:11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48:12
大家想說要作佛那麼快
01:48:16
你若羅漢腳多多少少做啦
01:48:19
怎麼樣叫做羅漢腳
01:48:21
聲聞果有四果
01:48:24
羅漢是最高的果位
01:48:28
羅漢腳就是聲聞初果啦
01:48:32
羅漢是最高啦
01:48:35
你若有辦法了脫生死
01:48:37
做一個羅漢腳 你就要偷笑了
01:48:39
想要作佛 那很拚了
01:48:43
我不是在開玩笑的
01:48:46
真的
01:48:47
老師都不敢想
01:48:49
我也在想說
01:48:50
我若有辦法 做一個羅漢腳就很好了
01:48:54
慢慢研究啦
01:48:56
我會慢慢地跟你考證
01:48:58
考證到說然燈佛是
01:49:01
莊嚴劫裡面的 第四百二十八代的佛
01:49:09
我現在慢慢地 一直考證給你看
01:49:12
有的一些人說用嘴的
01:49:14
那你這句話從哪來
01:49:16
我不知道聽人家說的
01:49:18
那就糟糕了
01:49:22
祂在前元會的第幾個佛
01:49:24
我就把祂考證出來
01:49:26
沒有根據不能說哦
01:49:28
沒有根據說我變妄言了
01:49:30
對不對
01:49:33
我們現在再接下去
01:49:37
來看到這個 佛學大辭典一句話
01:49:46
然燈佛瑞應經譯曰錠光
01:49:54
智度論譯曰然燈
01:49:57
釋迦如來 逢然燈佛買五華之蓮
01:50:05
以供養佛 以受未來成佛之記別
01:50:13
瑞應經上曰錠光佛時
01:50:18
釋迦菩薩名儒童
01:50:21
買五莖蓮奉佛
01:50:26
佛因授記曰
01:50:28
是後有劫名曰賢劫
01:50:33
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
01:50:40
怎麼樣叫做釋迦文
01:50:41
我們首先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50:46
釋迦牟尼 意即釋迦族出身之聖人
01:50:52
又作釋迦文尼
01:50:55
略稱釋迦文
01:50:59
佛光大辭典說釋迦牟尼
01:51:02
意思就是 釋迦族出身的聖人
01:51:07
另外翻譯叫做釋迦文尼
01:51:11
簡單說叫做釋迦文
01:51:14
釋迦文就是釋迦牟尼
01:51:18
佛學大辭典
01:51:2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1:24
說然燈佛 在瑞應經翻譯叫做錠光
01:51:32
但是智度論翻譯叫做然燈
01:51:36
他說怎麼不要翻譯一樣
01:51:38
沒辦法啊
01:51:39
這個翻譯家 怎麼翻譯都不會一樣
01:51:43
比如舉一個例子
01:51:45
天上下來這個
01:51:49
若以閩南人寫 一定寫落雨
01:51:54
若客家人他不是寫落雨 寫落水 落水
01:52:00
若是國語翻譯 就是說下雨 下雨
01:52:04
怎麼會一樣
01:52:06
絕對不可能一樣的
01:52:08
所以因為種族 地方話語背景種種不同
01:52:15
所以翻譯絕對不會一樣啦
01:52:17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52:20
所以智度論的翻譯 就是叫做然燈
01:52:23
瑞應經的翻譯叫做錠光
01:52:27
釋迦如來遇到然燈佛
01:52:31
買了五朵蓮花 來供養然燈佛
01:52:37
然燈佛才幫祂受記
01:52:40
說你未來會成佛的記別
01:52:44
所以瑞應經的上卷這樣說
01:52:49
說錠光佛的時候
01:52:51
釋迦菩薩名字叫做儒童
01:52:55
買了五朵的蓮花來奉佛
01:52:59
錠光佛
01:53:00
就是這個然燈佛 因為這樣幫祂受記
01:53:05
說你後來 有一個劫叫做賢劫
01:53:10
什麼叫做賢劫
01:53:12
這個元會就叫做賢劫
01:53:14
上元會叫做莊嚴劫
01:53:17
所以然燈佛是莊嚴劫的人
01:53:20
現在下面 再考證下去我就會說了
01:53:23
不同元會的
01:53:26
說你後來 有一個劫叫做賢劫
01:53:30
汝就是指釋迦
01:53:32
你會作佛 這個號叫做釋迦文如來
01:53:39
這樣你就知道說
01:53:42
祂這個然燈佛
01:53:45
就是莊嚴劫裡面的 千佛其中排四百二十八佛
01:53:55
一千個其中 祂排四百二十八佛
01:53:59
若釋迦就是賢劫
01:54:01
這元會的第四代的佛
01:54:06
你想想看然燈差釋迦 差不多差五百代的佛
01:54:16
看差多少啊
01:54:18
現在又經過一千多年啦
01:54:27
彌勒佛就出來了
01:54:29
因為彌勒佛歸天之後 經過四千年就下來了
01:54:36
現在祂歸天 到現在差不多兩千多年了
01:54:39
還剩一千多年
01:54:41
你若要等到彌勒佛下來
01:54:45
就要再等一千多年啦
01:54:47
不然你就要有一個願
01:54:49
有一個願去兜率內院
01:54:52
去兜率天跟隨彌勒佛祖
01:54:56
跟隨彌勒佛祖
01:54:58
等到再一千多年之後
01:55:01
這個彌勒佛祖 要降世那時候
01:55:07
再跟祂一起下來
01:55:09
這樣說較快
01:55:11
所以現在的人有兩個願
01:55:15
若是淨土宗的人
01:55:17
他的願目的就是 要歸往西方阿彌陀佛
01:55:23
若禪宗的人啊
01:55:25
他的願就是將來
01:55:28
我有辦法 去兜率天跟彌勒佛
01:55:31
隨便你
01:55:34
看你要去西天 還是兜率天都由你
01:55:36
你的願的關係啦
01:55:39
好比說我要去台北
01:55:42
我去高雄比較好
01:55:43
隨便你
01:55:45
你若是 想比較好的地方你就去
01:55:49
對不對
01:55:50
你總是要有一個願
01:55:53
不能走錯路啦
01:55:54
你想說要去台北 卻到花蓮去
01:55:57
就不同條路了
01:55:59
所以人要有一個願
01:56:02
所以現在時間到的關係
01:56:05
我們明天要來引證說 然燈佛不是這元會的人
01:56:11
要確實有一個證據
01:56:13
不然胡亂說老師變妄言了
01:56:17
對不對
01:56:18
我沒有根據不敢說
01:56:20
不是一般的人說的 隨便說說一下
01:56:23
現在的人這個話你沒得聽
01:56:27
怎麼樣沒得聽
01:56:28
現在都要 聽靈感啦 顯化啦
01:56:32
因果啦 報應啦
01:56:35
若說到這個正理
01:56:37
這個歷史上的事情 人家比較不要研究
01:56:40
你今天很有緣啦
01:56:43
來這裡聽一些歷史
01:56:45
聽一些地理
01:56:46
聽一些過去 這些佛祖的狀態
01:56:50
都會知道 讓你增加知識
01:56:52
以後你要走路才會知道說
01:56:55
我要從哪裡去 要找誰
01:56:57
才知道路啦
01:56:58
不然你若 不知道路很麻煩的
01:57:01
好比說 我唸阿彌陀佛要去西方
01:57:04
你若佛往地獄去 就很要命了 對不對
01:57:07
路要知道啦
01:57:09
不然我們今晚說到這為止
論語
42/85部影片
論語 1
論語 2
論語 3
論語 4
論語 05
論語 6
論語 7
論語 8
論語 9
論語 10
論語 11
論語 12
論語 13
論語 14
論語 15
論語 16
論語 17
論語 18
論語 19
論語 20
論語 21
論語 22
論語 23
論語 24
論語 25
論語 26
論語 27
論語 28
論語 29
論語 30
論語 31
論語 32
論語 33
論語 34
論語 35
論語 36
論語 37
論語 38
論語 39
論語 40
論語 41
論語 42
論語 43
論語 44
論語 45
論語 46
論語 47
論語 48
論語 49
論語 50
論語 51
論語 52
論語 53
論語 54
論語 55
論語 56
論語 57
論語 58
論語 59
論語 60
論語 61
論語 62
論語 63
論語 64
論語 65
論語 66
論語 67
論語 68
論語 69
論語 70
論語 71
論語 72
論語 73
論語 74
論語 75
論語 76
論語 77
論語 78
論語 79
論語 80
論語 81
論語 82
論語83
論語84
論語8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02000261
390efc8e-6b06-467b-b059-5adcef6bec7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