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論語 53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論語 53
5478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列位大賢大德 大家晚安
00:02:21
現在我們來翻一百二五頁
00:02:36
不然現在開始
00:02:40
雍也第六
00:02:47
子曰
00:02:49
雍也 可使南面
00:02:55
仲弓問 子桑伯子
00:03:01
子曰 可也 簡
00:03:07
仲弓曰
00:03:09
居敬而行簡
00:03:12
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00:03:18
居簡而行簡
00:03:20
無乃大簡乎
00:03:24
子曰 雍之言然
00:03:31
孔子這樣說
00:03:35
說雍
00:03:37
這個雍就是姓冉
00:03:41
叫做冉雍
00:03:45
他的字號叫做仲弓
00:03:50
這個人
00:03:54
有一個當帝王的風度
00:04:00
可以叫他坐南面
00:04:04
南面就是做諸侯
00:04:10
他有做諸侯的資格這樣說
00:04:16
仲弓這個冉雍啊
00:04:21
看到師父在稱讚他
00:04:25
不知道師父 是稱讚他哪一點
00:04:34
又不方便問自己的好處
00:04:41
所以想到魯國有一個賢人
00:04:47
叫做子桑伯子
00:04:50
跟他的風度有一點相同
00:04:59
可以藉著他來問
00:05:05
所以他才問孔子說
00:05:08
子桑伯子 這個人的行為怎麼樣
00:05:15
孔子這樣說
00:05:19
說可以
00:05:21
他做事情一切都簡略
00:05:28
仲弓又問他
00:05:32
做事小心謹慎嚴肅
00:05:39
對於行政盡力做到簡單化
00:05:46
方便人民
00:05:50
那麼這樣的精神 去治理百姓
00:05:56
不是可以嗎
00:06:00
假使若存心 做什麼事情都簡略
00:06:06
對於行政只有簡單省事
00:06:12
這樣的話不是太簡單嗎
00:06:16
太過馬馬虎虎
00:06:19
孔子這樣說
00:06:22
說雍啊
00:06:24
雍就是這個仲弓的名字
00:06:28
說仲弓啊
00:06:30
你這句話說得很對這樣說
00:06:35
對於裡面有這個雍
00:06:39
這個仲弓跟子桑伯子
00:06:44
這兩個人的史蹟 首先做一個說明
00:06:50
四書人物這樣說
00:06:54
冉雍 字仲弓
00:06:59
孔子稱雍
00:07:04
魯人
00:07:05
生於公元前五二二年
00:07:13
小孔子二十九歲
00:07:19
孔子弟子
00:07:22
冉雍出身於問題家庭
00:07:28
朱子謂仲弓父賤而行惡
00:07:36
史記謂仲弓父賤人
00:07:43
家語謂生於不肖之父等等
00:07:52
皆言其背景之惡
00:07:56
然冉雍則出淤泥而不染
00:08:05
或亦因受孔子教化所致
00:08:13
孔子贊曰
00:08:16
雍也 可使南面
00:08:20
荀子曰
00:08:23
聖人之得勢者
00:08:26
舜 禹是也
00:08:30
聖人之不得勢者
00:08:34
仲尼 子弓是也
00:08:39
荀子以聖人稱之
00:08:45
將其與舜 禹 孔子並論
00:08:52
可知其地位一斑
00:08:57
冉雍曾為季氏宰
00:09:02
不善於語言表達
00:09:07
論語公冶長篇載
00:09:12
雍也 仁而不佞
00:09:16
即言其心存仁厚
00:09:20
而不善於表達
00:09:38
四書人物這樣說
00:09:41
冉雍
00:09:44
他的字號叫做仲弓
00:09:49
孔子把他叫做雍
00:09:55
是魯國的人
00:09:58
生在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
00:10:06
少孔子二十九歲
00:10:12
孔子的徒弟冉雍
00:10:18
他是出身有問題的家庭
00:10:24
朱子這樣說
00:10:27
朱子就是朱熹夫子
00:10:31
說仲弓的父親下賤
00:10:35
而且是一個惡人
00:10:40
史記這樣說
00:10:42
仲弓的父親下賤
00:10:47
家語
00:10:48
家語就是孔子家語
00:10:51
這樣說
00:10:53
說冉雍是生於不肖的父親
00:10:59
他父親沒用的人
00:11:03
這個都說他的背景很不好
00:11:08
但是冉雍他 在爛泥巴裡不會被污染到
00:11:20
好比像蓮花
00:11:23
在爛泥巴裡面不會被染到
00:11:29
這也是因為他拜孔子為師
00:11:35
受孔子的教化所致
00:11:40
孔子稱讚這樣說
00:11:44
說冉雍這個人
00:11:47
可以做帝王
00:11:52
南面就是帝王
00:11:54
荀子這樣說
00:11:58
說聖人 有辦法得到勢力的人
00:12:04
是姚大舜跟這個禹就是
00:12:09
聖人沒辦法得到勢力者
00:12:14
就是孔子跟子弓
00:12:20
這寫仲弓這怎麼寫子弓
00:12:26
因為孔子的字號叫做仲尼
00:12:29
他若寫仲弓
00:12:32
卻變成跟孔子同輩
00:12:36
所以後來的人
00:12:38
仲弓把他稱呼為子弓
00:12:43
荀子他就將仲弓 把他稱作聖人
00:12:54
他跟姚大舜 禹王 孔子並論
00:13:03
說他跟姚大舜 禹帝跟孔子差不多
00:13:09
這樣就知道 他的地位怎麼樣
00:13:16
冉雍曾經做過季氏的管家
00:13:26
不善於說話
00:13:29
不善於表達他的表情
00:13:35
所以論語公冶長篇記載
00:13:40
說冉雍的為人
00:13:44
很有仁德 但是不善於說話
00:13:51
就是說他的心存著仁厚
00:13:57
很仁慈 很忠厚
00:14:01
但是不會表達
00:14:07
說話…這個很好聽的話
00:14:13
這樣你就知道
00:14:16
孔子啊
00:14:18
會說話的人 他沒興趣
00:14:22
我們人會說話
00:14:25
是傳道 你若不會說人不要聽
00:14:30
事實平常會說話都不好
00:14:35
孔子才說 巧言令色 鮮矣仁
00:14:41
會說話 會訶諛奉承
00:14:46
這種的人是沒有仁德
00:14:49
不善於說話沒關係
00:14:52
像仲弓 顏回 這些都不善說話
00:14:57
孔子稱讚有加
00:15:00
像子貢會說話 時常都被他嫌
00:15:06
會說話就是…
00:15:10
說話嘴巴通到心裡 是沒關係
00:15:15
有的嘴很甜
00:15:17
會撒嬌 阿諛奉承
00:15:22
但是心裡就沒有這樣子
00:15:25
所以冉雍這個人
00:15:29
不善於說話 卻很有仁德的人
00:15:33
另外我們來看 這個子桑伯子
00:15:38
這個人的史蹟
00:15:41
四書人物
00:15:45
子桑伯子
00:15:49
複姓子桑 名伯子
00:15:56
萬姓統譜謂為 春秋時魯國之大夫
00:16:05
與孔子為同時人
00:16:11
子桑伯子 家境貧困
00:16:17
據莊子所載
00:16:21
子輿恐其饑病交迫
00:16:27
乃攜飯前往探視
00:16:33
至其門
00:16:36
聞伯子若歌若哭曰
00:16:41
父耶 母耶
00:16:44
天乎 人乎
00:16:47
子輿進門問何以如此
00:16:54
伯子答謂 父母豈願我一貧如此
00:17:01
天地亦不欲我如此
00:17:06
而事實如此
00:17:10
難道是命該如此
00:17:14
孔子見子桑伯子
00:17:19
伯子身不衣冠 而與孔子相處
00:17:26
孔子弟子不悅
00:17:30
孔子謂伯子質美無文
00:17:37
孔子是主張文質並重者
00:17:42
然對伯子 質美而無文並未指責
00:17:50
於論語雍也篇
00:17:54
答仲弓問 子桑伯子為人如何時
00:18:01
孔子說可也 簡
00:18:06
大意謂此人還可以
00:18:10
做事簡捷
00:18:22
四書人物這樣說
00:18:26
子桑伯子他是複姓
00:18:32
姓子桑 名叫做伯子
00:18:38
萬姓統譜裡面說
00:18:43
做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
00:18:50
跟孔子同時代的人
00:18:55
子桑伯子家裡面很窮
00:19:02
有的說 做大夫應該很有錢
00:19:05
怎麼會很窮
00:19:08
大夫是什麼
00:19:09
大夫就好比像 現在內閣的大臣
00:19:14
做大官的很窮
00:19:18
難怪俗語一句話
00:19:22
做官清廉 吃稀飯伴鹽
00:19:29
做官若清廉就窮了
00:19:34
根據莊子記載
00:19:40
這個子桑伯子的朋友子輿
00:19:47
怕他餓跟病
00:19:51
所以拿一些吃的東西
00:19:56
去探視他
00:20:00
到他的門口聽到伯子
00:20:07
好像在唱歌 也好像在哭
00:20:13
說爸爸啊 媽媽啊 天啊 人喔
00:20:19
子輿進門問他說 你怎麼哭得這麼大聲
00:20:30
伯子回答他
00:20:33
說父母難道 要我窮成這樣的
00:20:40
天地難道真的 要我窮成這樣子
00:20:45
但是事實些 我是窮到沒有米煮
00:20:52
難道這是命該如此嗎
00:20:57
有一次孔子去見子桑伯子
00:21:05
伯子穿便衣褲
00:21:10
沒有穿一個 比較有禮貌的衣褲
00:21:15
跟孔子一起
00:21:19
孔子的徒弟很不高興
00:21:25
今天孔子訪問你
00:21:28
你也換一套衣服
00:21:31
隨便的平常的睡衣 睡褲
00:21:36
這樣穿著就出來
00:21:39
但是孔子對他的 徒弟這樣說
00:21:45
說伯子的為人 心地好 沒有外表
00:21:54
孔子本來是主張 外表跟他的本性都要好
00:22:03
不過他對伯子 說心地好沒有外表
00:22:10
並沒有指責他
00:22:14
在論語雍也篇裡面
00:22:18
答仲弓問子桑伯子 為人如何的時候
00:22:26
孔子這樣說
00:22:29
說為人可以 太過簡單
00:22:36
大意就是說 這個人為人還可以
00:22:40
不過做事情太過簡單
00:22:46
所以古代聖人 賢人
00:22:54
都是家庭貧苦的人在做的
00:22:59
有錢人 有錢有勢的人
00:23:06
要修到很好很難
00:23:13
除非就像顏回… 像這個子貢
00:23:19
子貢也很有錢
00:23:22
不過他賺的錢都奉獻給道
00:23:28
孔子今天會順利講道
00:23:33
都是子貢護持的
00:23:37
像七真裡面馬丹陽
00:23:41
全部財產都獻給道
00:23:45
他才會成道
00:23:48
若有錢顧自己 不顧道
00:23:55
那麼修不成
00:23:57
不是說有錢不好
00:24:00
有錢就要獻給道
00:24:03
不能自己來享受
00:24:06
道管他道
00:24:09
若那個說會成道
00:24:10
馬馬虎虎啦
00:24:13
我們來再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4:19
雍 弟子仲弓也
00:24:24
姓冉名雍
00:24:29
以德行著列德行科
00:24:36
南面者指諸侯也
00:24:42
言仲弓有德行
00:24:46
可使為諸侯
00:24:50
故曰 雍也可使南面也
00:24:56
子桑伯子 魯之賢人也
00:25:02
仲弓聞孔子譽己
00:25:07
故引子桑伯子
00:25:11
以問其德行何如
00:25:15
故曰 仲弓問子桑伯子
00:25:21
可 許可也
00:25:24
孔子以子桑伯子 為人質美而無文飾
00:25:34
以其能簡
00:25:37
故曰 可也 簡也
00:25:41
仲弓謂施政敬肅 而寬簡以臨下民
00:25:51
使人民得方便則可以
00:25:57
若施政居心簡省
00:26:02
行事簡略豈不太簡乎
00:26:08
故曰 居敬而行簡
00:26:12
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00:26:17
居簡而行無乃大簡乎
00:26:23
仲弓論簡
00:26:25
孔子聞之
00:26:28
其所言之理實獲其心
00:26:34
故曰 雍之言然
00:26:38
然 是也
00:26:42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26:48
論語先進第十一
00:26:53
德行 顏淵 閔子鶱 冉伯牛 仲弓
00:27:04
論語先進篇
00:27:07
孔子說他的徒弟
00:27:11
有德行的人就是顏回
00:27:17
閔子鶱 冉伯牛 仲弓
00:27:25
這四個人
00:27:28
像顏淵 冉伯牛 這些都貧窮
00:27:34
閔子鶱跟仲弓 這些都出自問題家庭
00:27:40
但是他的德行很好
00:27:45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7:49
可 許可也
00:27:51
按 今語多用可以
00:27:57
這個可就是許可
00:28:00
照著當今的話
00:28:04
大多數都用可以
00:28:07
可以就是可
00:28:11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28:15
然 猶是也
00:28:18
論語雍也 雍之言然
00:28:24
辭海說然等於就是
00:28:29
論語雍也篇這樣說
00:28:34
說冉雍的話這樣對的
00:28:4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一段文
00:28:53
是要解釋這一章的解釋
00:29:01
說雍 徒弟仲弓
00:29:08
姓冉名叫做雍
00:29:13
在德行很出名
00:29:18
在孔子的徒弟列在德行科
00:29:24
南面就是指諸侯
00:29:30
說仲弓有德行
00:29:33
可以做諸侯
00:29:36
所以才說
00:29:38
雍也 可使南面也
00:29:43
子桑伯子是魯國的賢人
00:29:49
仲弓聽到孔子在稱讚他
00:29:55
所以才引子桑伯子
00:29:59
來問到他的德行怎麼樣
00:30:03
所以才說仲弓問子桑伯子
00:30:10
可就是可以的意思
00:30:14
孔子以子桑伯子為人
00:30:22
他的內在很美
00:30:25
但是外表不好
00:30:29
他有辦法做事情很簡省
00:30:34
所以才說可也 簡
00:30:39
仲弓他說你若要施行政令
00:30:49
要有尊敬要有嚴肅
00:30:54
要有寬容 要簡化來對待百姓
00:31:02
可以讓百姓得到方便
00:31:06
這樣可以
00:31:09
假使你們若施政的時候
00:31:14
他的心做什麼都很簡省
00:31:20
做事馬馬虎虎
00:31:23
這樣就太過簡單
00:31:27
所以才說居敬而行簡
00:31:31
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00:31:35
居簡而行簡 無乃太簡乎
00:31:41
仲弓在論這個簡
00:31:46
孔子聽到
00:31:49
他所說的話有道理
00:31:53
實在得到孔子的心
00:31:58
所以才說 雍之言是
00:32:04
然就是是…
00:32:06
說冉雍你說的話這樣對
00:32:11
這篇的解釋就是這樣
00:32:15
時間到了
00:32:17
沒辦法再說
00:32:20
對於這個南面
00:32:23
明天再跟你解釋
00:32:27
古時候
00:32:29
我們房子不能座北向南
00:32:34
只有皇帝殿 寺廟
00:32:41
寺啦 廟啦
00:32:44
或是官廳才可以座北向南
00:32:49
百姓若座北向南 要抓去砍頭的
00:32:54
你知道嗎
00:32:55
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00:32:58
這等到明天再說明
00:33:01
今晚只有說到這裡結束
00:33:07
列位大賢大德 大家晚安
00:33:14
昨天在說南面
00:33:20
南面是帝王坐的位置
00:33:26
古代當皇帝 當諸侯
00:33:31
他的座位 一定要座北向南
00:33:38
現在我們來看 易經說卦傳的說法
00:33:47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00:33:56
易經說卦傳這樣說
00:34:01
說聖人
00:34:03
這個聖人就指皇帝 諸侯
00:34:09
他要座北向南
00:34:15
來治理天下
00:34:17
聽天下就是治理天下
00:34:23
辭海這樣說
00:34:26
古帝王之位向南
00:34:32
故稱人君曰南面
00:34:39
辭海說古時候 當皇帝 當諸侯
00:34:48
他的座位一定向南
00:34:53
所以稱皇帝 跟諸侯叫做南面
00:35:04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5:09
古帝王家南面者何
00:35:17
以先天八卦而論
00:35:22
乾卦居南
00:35:26
乾為天 天為父
00:35:31
古帝王稱曰天子
00:35:38
父子相對乃天經地義
00:35:45
故帝王家 座北向南是理之當然
00:35:59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6:04
說古時候當皇帝當諸侯
00:36:12
一定要座北向南
00:36:15
這是什麼原因
00:36:19
現在我們看先天八卦來說
00:36:24
先天八卦 乾卦在南
00:36:31
乾就是為天
00:36:35
天就是為父
00:36:40
古代的皇帝諸侯稱為天子
00:36:50
天父 天子
00:36:53
這父子是相對
00:36:58
這是天經地義
00:37:01
永遠不改變的道理
00:37:05
所以當皇帝當諸侯
00:37:11
座北向南 這也是理之當然
00:37:19
再來
00:37:21
來看易經義疏的解釋
00:37:26
古代的天子諸侯
00:37:32
依照傳統
00:37:35
一定要坐北向南
00:37:41
一直到滿清
00:37:44
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00:37:50
古時坐北向南
00:37:55
除廟宇之外
00:37:58
老百姓是不淮居的
00:38:04
老百姓雖然有向南的房子
00:38:11
但是大門不許向正南方
00:38:18
只有衙門
00:38:20
或者廟宇才可以向南
00:38:26
這是中國專制的時代
00:38:32
建築方向的規矩
00:38:37
尤其在滿清時代
00:38:40
老百姓如建正南向的房子
00:38:48
就要論罪
00:38:52
輕者滅三族
00:38:56
重者滅九族的
00:39:07
易經義疏這樣說
00:39:11
說古代的時候
00:39:16
當皇帝當諸侯
00:39:21
照著這個傳統
00:39:24
一定要座北向南
00:39:30
一直到滿清
00:39:33
幾千年來都是這樣
00:39:39
古代座北向南
00:39:44
除了廟宇以外
00:39:48
老百姓是不能住的
00:39:54
老百姓雖然有向南的房子
00:40:02
但是大門不允許向正南方
00:40:12
只有衙門
00:40:14
衙門就是政府
00:40:16
或是廟宇才可以向南
00:40:22
這是中國專制時代
00:40:27
建築方向的規矩
00:40:32
尤其是在滿清的時代
00:40:35
老百姓假使若蓋房子
00:40:40
正南向的房子就要論罪
00:40:48
若比較輕的滅三族
00:40:54
比較重的滅九族
00:40:59
古代說抄家滅族
00:41:03
最輕滅三族
00:41:07
再來就五族七族
00:41:11
最重的要除了九族
00:41:17
什麼叫做三族九族
00:41:21
現在寫在黑板做參考
00:41:24
現在來看辭海
00:41:30
族 屬也
00:41:34
謂聯系之親屬也
00:41:39
參閱九族 三族條
00:41:47
辭海說族就是屬
00:41:52
就是說有聯系的親屬
00:41:58
現在參考看 九族 三族這個條目
00:42:09
辭海這樣說
00:42:11
誅族 謂一人犯罪
00:42:17
誅及親族也
00:42:21
書泰誓曰 罪人以族
00:42:29
孔傳 一人有罪
00:42:33
刑及父母妻子
00:42:38
言刑濫
00:42:43
辭海說誅族
00:42:48
就是說一個人犯罪
00:42:53
殺到他的親族
00:42:59
在書經泰誓篇這樣說
00:43:06
說犯罪的人就是以這個族
00:43:12
犯罪的人啊
00:43:14
就是他的族內都會有牽連
00:43:21
孔傳這樣說
00:43:24
說一個人有罪
00:43:28
刑罰父母到妻子
00:43:35
說這個刑罰太過分
00:43:42
辭海這樣說
00:43:45
三族 父 子 孫也
00:43:53
什麼叫做三族
00:43:55
三族 父親 兒子 孫子
00:44:01
這樣就三族
00:44:05
辭海再這樣說
00:44:09
七族
00:44:12
史記集解
00:44:16
七族 上至曾祖 下至曾孫
00:44:26
他說七族
00:44:31
史記的集解這樣說
00:44:35
七族從上面算到曾祖
00:44:41
曾祖就是阿祖
00:44:45
就是父親 祖父 曾祖父
00:44:54
這上三族
00:45:01
下至曾孫
00:45:04
就是兒子 孫子 曾孫
00:45:10
上面是祖父
00:45:13
父親 祖父 曾祖父
00:45:15
下面是兒子 孫子 曾孫
00:45:19
連自己剛好七族
00:45:24
辭海這樣說
00:45:27
九族 案 己上親父
00:45:35
下親子三也
00:45:41
以父親祖
00:45:43
以子親孫 五也
00:45:48
以父親祖 曾祖 高祖
00:45:55
以子親孫 曾 玄九也
00:46:05
明律及清律例
00:46:09
本宗九族
00:46:12
直系親以 自本身上推而父祖曾高
00:46:25
再自本身下推 而子孫曾玄為止
00:46:40
辭海這樣說
00:46:43
說九族
00:46:45
什麼叫做九族
00:46:48
從現在自己算起
00:46:53
上面就是父親
00:46:57
下就是兒子
00:47:00
就是父親 自己 兒子 就樣叫做三族
00:47:08
若是父親達到祖父
00:47:13
孩子達到孫子
00:47:16
連自己剛好五族
00:47:20
自己父親 祖父 孩子 孫剛好五族
00:47:29
從父親到祖父 到曾祖到高祖
00:47:38
從兒子到孫 到曾孫到玄孫
00:47:45
這剛好九族
00:47:49
九族就可以說
00:47:50
高祖父 曾祖父 祖父 父親
00:47:54
自己 兒子 孫 曾孫 玄孫
00:47:59
這樣剛好九族
00:48:03
明朝的法律 跟清朝的法律來說
00:48:12
在我們同姓九族
00:48:18
直系親屬自本人上面
00:48:24
到父親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00:48:29
再自己本身下面
00:48:33
兒子 孫子 曾孫 玄孫為止
00:48:40
所以若滅九族就是滅宗了
00:48:45
譬如說你若父親還在
00:48:48
你就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都要殺掉
00:48:53
下面若有兒子 孫子 曾孫 玄孫也要殺掉
00:49:02
有的說 若這樣妻子的娘家
00:49:08
母親的娘家 難道沒有算在內嗎
00:49:13
妻子的娘家
00:49:16
母親的娘家
00:49:18
媳婦的娘家那不是族
00:49:23
族就是同姓
00:49:27
不然要怎麼說
00:49:30
辭海這樣說
00:49:33
家族
00:49:35
爾雅釋親 父之黨為宗族
00:49:42
我們說家族家族
00:49:45
在爾雅釋親裡面這樣說
00:49:49
父親的同房親叫做宗族
00:49:56
父黨
00:49:58
什麼叫做父黨
00:49:59
辭海再說
00:50:01
父黨
00:50:02
爾雅釋親 父之黨為宗族
00:50:08
父黨就是父親算起
00:50:14
像說伯父 叔叔 祖父 叔公 叔伯
00:50:20
那都是父黨
00:50:23
若母親的娘家叫做戚黨
00:50:29
不一樣
00:50:32
所以辭海才再說
00:50:34
親戚 謂內外親屬
00:50:40
禮曲禮疏
00:50:43
親指族內 戚言族外
00:50:48
按 今專稱 族外親屬為親戚
00:50:57
有一個說親戚
00:51:01
親戚是內外的親
00:51:07
在禮記曲禮篇注疏這樣說
00:51:13
親就是指族內
00:51:17
像說父親 伯父 叔叔
00:51:22
伯公 叔公 祖父
00:51:25
這些都族內
00:51:29
戚就是說族外
00:51:33
戚就是舅舅 阿姨 舅媽
00:51:37
那些都族外
00:51:41
不過現在這時候
00:51:44
現代我們族外
00:51:50
跟我們不同姓的親戚
00:51:55
都叫做親戚
00:51:59
所以說抄家滅族
00:52:05
母親的娘家
00:52:08
妻子的娘家沒算在內
00:52:12
那是我們同姓直屬來的
00:52:18
若是九族最嚴重
00:52:22
好比我犯罪
00:52:24
我父親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00:52:28
我兒子 孫子 曾孫 玄孫
00:52:32
這九代都要滅掉
00:52:36
所以古時候 房子不能向南
00:52:42
房子若向南
00:52:45
罪若比較輕滅三族
00:52:49
罪若最重滅到九族
00:52:55
古時候抄家滅族 說起來嚇人
00:53:01
今晚說到這篇就完結
00:53:07
要進入下一篇沒有時間
00:53:11
等到下一趟回來再來解釋
00:53:16
今晚說到這裡為止
00:53:18
各位師兄弟 大家好
00:53:22
現在來翻一百二十七頁
00:53:29
一百二十七頁
00:53:40
不然現在開始
00:53:44
哀公問
00:53:47
弟子孰為好學
00:53:52
孔子對曰
00:53:55
有顏回者好學
00:54:00
不遷怒 不貳過
00:54:03
不幸短命死矣
00:54:07
今也則亡
00:54:10
未聞好學者也
00:54:16
魯哀公來問孔子
00:54:21
說你的徒弟的其中
00:54:26
哪一個人最好學
00:54:29
孔子回答他
00:54:32
說只有顏回最好學
00:54:38
他生氣是對事不對人
00:54:46
所以發怒的時候
00:54:49
不曾這個怒 遷過到別人身上
00:54:58
或是偶然犯了小小過失
00:55:04
立即就快改過
00:55:08
不會再犯一樣的過失
00:55:13
可惜顏回短命 三十二歲就死
00:55:21
當今才會沒有像顏回 這麼好學的人
00:55:29
對於本文來看 朱熹夫子的解釋
00:55:36
遷 移也
00:55:39
貳 復也
00:55:42
怒於甲者 不移於乙
00:55:47
過於前者 不復於後
00:55:51
顏子克己之功至於如此
00:55:58
可謂真好學矣
00:56:01
短命者
00:56:03
顏子三十二而卒也
00:56:07
既云今也則亡
00:56:11
又言未聞好學者
00:56:15
蓋深惜之
00:56:18
又以見真好學之難得也
00:56:29
朱熹夫子這樣說
00:56:33
遷就是移到別人的身上
00:56:40
貳就是又第二次
00:56:48
他若生氣甲
00:56:53
這個生氣不會移在這乙
00:56:59
他若犯過失
00:57:04
之前做的不會又再做
00:57:12
顏回這克己的功夫 達到這個境界
00:57:21
可以說真正好學的人
00:57:26
短命
00:57:28
顏回三十二歲就死了
00:57:34
既然說今也則亡
00:57:38
這字不能讀作「亡」 讀作無
00:57:42
亡就是沒有啦
00:57:45
又再說不曾聽過好學的人
00:57:52
他就是深深愛惜的心
00:57:58
又再看到當今 很好學的人很難找這樣說
00:58:11
這是朱熹夫子的解釋
00:58:16
再來自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58:21
凡人任性有所發怒
00:58:29
不當其理故遷怒於人
00:58:36
聖人率性 當怒而怒
00:58:43
怒而不憤 故不遷怒於人
00:58:51
凡人暗昧 有過不改正
00:58:57
一犯再犯 故不改過
00:59:03
聖人明智 有過即改
00:59:08
未嘗復行 故不貳過
00:59:14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00:59:19
弟子中誰為好學
00:59:25
孔子對曰 有弟子顏回者
00:59:31
好學 發怒之時
00:59:35
不遷怒於人
00:59:38
有犯微過 知之即改
00:59:44
不再犯同一過失
00:59:48
不幸三十二而卒
00:59:53
而今弟子中 未有如顏回之好學者矣
01:00:02
故曰 有顏回者好學
01:00:06
不遷怒 不貳過
01:00:10
不幸短命死矣
01:00:14
今也則亡
01:00:17
未聞好學者也
01:00:22
這裡面有幾個注解
01:00:26
首先做說明
01:00:29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00:33
任性 謂縱任其性情也
01:00:41
任性就是說
01:00:45
做什麼都 照自己的心情去做
01:00:54
辭彙這樣解釋
01:00:56
任性 照自己意思做 而不尊重別人
01:01:06
辭彙說任性
01:01:09
就是照自己的意思做
01:01:13
而且不會尊重別人
01:01:19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01:24
率性
01:01:26
言依循性之所感而行
01:01:33
不令違越
01:01:37
辭海說率性
01:01:40
就是說照著我們的 本性所感去做
01:01:50
不會去違背超越事情
01:01:56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02:00
暗昧 謂不明也
01:02:04
漢書五行志
01:02:06
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
01:02:13
辭海這樣說
01:02:16
說暗昧就是說不明的意思
01:02:22
漢書五行志這樣說
01:02:26
暗昧就是迷惑
01:02:31
沒辦法知道什麼叫做善
01:02:34
什麼叫做惡
01:02:48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02:52
普通的人做事情 都憑自己的意思去做
01:03:02
他有所生氣是不照理由
01:03:09
心情若不高興
01:03:14
他就移在別人的身上
01:03:19
聖人他是率性
01:03:28
應該生氣的時候才生氣
01:03:34
生氣
01:03:37
他不會脾氣發得砰砰叫
01:03:41
所以他就不會遷怒給別人
01:03:47
普通的人是迷迷惘惘
01:03:52
若有過失不想要改正
01:03:57
犯了又再犯
01:04:00
所以他就不會改過
01:04:04
聖人是有智慧
01:04:07
做錯了馬上改
01:04:11
不會再做 所以才說不貳過
01:04:19
魯哀公來問孔子
01:04:24
說你的徒弟裡面誰好學
01:04:30
孔子回答他
01:04:32
說有一個徒弟叫做顏回
01:04:36
他很好學
01:04:39
生氣的時候不會遷怒別人
01:04:45
若假使犯了小小的過失
01:04:50
知道馬上改
01:04:53
不會再犯同一種的過失
01:04:58
不過不幸三十二歲就死了
01:05:05
現在眼前徒弟之中
01:05:10
沒一個像顏回 這麼好學的人
01:05:15
所以才說
01:05:17
有顏回者好學
01:05:20
不遷怒 不貳過
01:05:24
不幸短命死
01:05:27
今也則亡
01:05:29
未聞好學者也
01:05:34
這段文是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05:41
再來來看程子的解釋
01:05:46
顏子之怒
01:05:50
在物不在已
01:05:54
故不遷
01:05:57
怒在物則理之當怒也
01:06:03
不在血氣則不遷
01:06:08
若舜之誅四凶也
01:06:12
何遷之有
01:06:15
有不善未嘗不知
01:06:20
知之未嘗復行
01:06:23
不二過也
01:06:25
如顏子地位豈有不善
01:06:33
所謂不善
01:06:35
只是微有差失
01:06:38
纔差失便知之
01:06:42
纔知之便不萌作
01:06:55
程子這樣說
01:06:58
說顏回生氣
01:07:02
是對事
01:07:06
對於公的事情
01:07:09
沒有為了自己
01:07:13
他怎樣
01:07:14
人家糟蹋他 罵他
01:07:16
他不會生氣
01:07:18
不過這個事情 去危害到公事
01:07:23
他就生氣
01:07:26
所以這個生氣才不會遷移
01:07:31
生氣是生氣公的事情
01:07:36
這應當要生氣
01:07:41
對正理應該 不生氣不行的
01:07:48
他生氣不是自己意氣用事
01:07:54
所以他這個怒不會遷
01:07:58
好比像姚大舜
01:08:03
去殺四凶就是
01:08:08
四凶就是國家… 危害國家就對
01:08:18
這個禹帝他父親
01:08:23
叫他治水
01:08:26
意氣用事
01:08:29
不接受人的意見
01:08:33
結果要治水治不成
01:08:39
好比像現在 八八水災這樣子
01:08:43
土石流 淹大水
01:08:46
百姓害得很悽慘
01:08:49
所以姚大舜就殺掉他
01:08:53
殺他是為了公事的
01:08:56
不是為了私事
01:09:01
那這樣來說 哪有什麼遷怒的理由
01:09:07
若做錯 不能說不知道
01:09:14
知道不能說又再做
01:09:20
這就是不貳過
01:09:24
好比像顏回的地位
01:09:28
哪有什麼做錯
01:09:31
所說的不善
01:09:34
是小小差錯
01:09:38
小小差錯 他馬上知道
01:09:43
知道就不會再做
01:09:47
這是程子所說的
01:09:53
再來錢地先生所說的
01:09:58
有顏回者好學
01:10:03
回死未聞好學者
01:10:08
此好學 實為悟道之深切也
01:10:15
得乎中道也
01:10:18
能一以貫之也
01:10:22
因中道為儒家思想之道統
01:10:28
孔子得之
01:10:30
若回不短命
01:10:35
其學必居孟子之上
01:10:40
其餘弟子或過中
01:10:46
或不及中
01:10:49
故其好學真義於斯矣
01:11:00
錢地先生這樣說
01:11:04
說有顏回的人好學
01:11:10
回死之後
01:11:14
不曾聽過說有好學的人
01:11:19
這個好學
01:11:22
實在就是悟道的深切
01:11:27
得到中庸之道
01:11:32
有辦法一以貫之
01:11:36
因為中庸之道就是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道統
01:11:45
孔子今天得到顏回
01:11:51
他若不要短命死掉
01:11:55
他的成就可以說孟子之上
01:12:03
比孟子厲害
01:12:06
其他的弟子 其他的徒弟
01:12:12
有的超過中庸
01:12:15
不會生氣
01:12:17
說不會生氣就好啊
01:12:21
不是對自己不會生氣
01:12:26
公的事情做得亂七八糟
01:12:30
怕得罪人 他不會生氣
01:12:35
或是跟中庸跟不上
01:12:42
生氣不敢真的生氣
01:12:45
隨便兇人
01:12:49
所以這個好學真正的意義
01:12:55
就是這樣子
01:12:58
好學才有辦法學中庸
01:13:02
若沒有他就沒辦法
01:13:08
對於這個文
01:13:12
有人說
01:13:15
我們佛家說忍辱波羅蜜
01:13:22
是為什麼會生氣
01:13:25
對於忍辱波羅蜜
01:13:30
一般學佛的人
01:13:35
是沒辦法了解的
01:13:41
若對於自己個人的修養
01:13:50
若對待自己
01:13:53
這一定不能生氣
01:13:58
若對於公的
01:14:01
該當生氣就要生氣
01:14:07
這就是佛家說的苦口婆心
01:14:15
我們現在來引 一些佛家的思想
01:14:26
我們來看不空和尚 解釋佛家的論
01:14:38
這個叫做 諸部要目裡面說的一句話
01:14:44
不動尊為佛部忿怒
01:14:51
忿怒鉤為蓮華部忿怒
01:14:59
軍荼利明王
01:15:01
為金剛部忿怒
01:15:07
這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15:1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5:16
忿怒鉤
01:15:19
觀世音之一種
01:15:24
稱曰忿怒鉤觀世音
01:15:29
正觀世音入忿怒三摩地
01:15:34
助虛空藏化道之形
01:15: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5:44
說什麼叫做忿怒鉤
01:15:48
就是觀世音菩薩 顯化的一種
01:15:55
稱呼叫做忿怒鉤觀世音
01:16:01
真正觀世音菩薩 在發脾氣 生氣
01:16:10
這是要助虛空藏化道 生氣的形態
01:16:18
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相
01:16:23
觀世音菩薩也會生氣
01:16:27
祂的生氣是為了道
01:16:30
不是為了自己
01:16:33
不是普通的生氣
01:16:37
所以諸部要目說
01:16:40
不動尊
01:16:43
這是佛祖在生氣
01:16:47
忿怒鉤
01:16:49
蓮華部就是菩薩
01:16:52
菩薩在生氣
01:16:56
軍荼利明王
01:16:59
就是羅漢在生氣
01:17:03
所以佛 菩薩 羅漢 也會生氣
01:17:10
但是你道理 就要從頭聽到尾
01:17:16
殺魚殺透鰓 聽話聽徹底
01:17:24
你若聽一點點
01:17:27
出去胡亂說
01:17:29
佛祖也會生氣
01:17:30
菩薩也會生氣
01:17:31
這樣就糟糕了
01:17:35
今晚沒時間可以說
01:17:38
明天晚上 再說佛是怎麼生氣
01:17:44
菩薩是怎麼生氣
01:17:47
羅漢是怎麼生氣
01:17:50
明天再說這個 佛 菩薩 羅漢的生氣
01:17:56
是怎麼生氣 要來聽
01:18:01
不然今晚說到這裡
01:18:03
暫且告一段落
01:18:05
列位師兄弟 大家好
01:18:10
今晚繼續昨天
01:18:15
昨天說佛菩薩會生氣
01:18:21
若以佛教徒來說
01:18:24
就會生出一個疑問
01:18:28
做佛菩薩怎麼會生氣
01:18:32
今晚看到希麟音義一句話
01:18:40
諸佛菩薩依二種輪
01:18:47
現身有異
01:18:51
一者正法輪 現真實身
01:18:59
二者教令輪 現忿怒身
01:19:06
由起大悲現威猛故也
01:19:17
希麟音義這樣說
01:19:21
說所有的佛祖 菩薩
01:19:26
靠著二種的輪
01:19:31
現身不一樣
01:19:36
第一就是正法輪
01:19:41
正法輪就是傳道的身體
01:19:46
現了真正的法身
01:19:52
第二就是教令輪
01:19:56
現出生氣的身體
01:20:02
由於祂大悲 現出威猛生氣的相
01:20:1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0:17
凡佛有三種輪身
01:20:22
本地之佛體為自性輪身
01:20:29
現菩薩之身為正法輪身
01:20:36
現明王忿怒之相 為教令輪身
01:20:4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0:52
說佛祖有三種的輪身
01:21:00
祂本性的佛祖的身體
01:21:06
叫做自性輪身
01:21:10
這個自性輪身是如如不動
01:21:16
都不會發生作用
01:21:21
若現出菩薩的身體
01:21:25
就叫做正法輪身
01:21:30
祂若要度化眾生
01:21:34
就要顯化做菩薩身
01:21:39
這就正法輪身
01:21:43
現做明王生氣的相
01:21:50
這叫做教令輪身
01:21:54
什麼叫做明王
01:21:5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2:01
明王 稱教令輪身
01:22:07
受大日覺王教令
01:22:12
現忿怒身
01:22:15
降伏諸惡魔之諸尊
01:22:20
稱為明王
01:22: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2:28
說明王稱呼為教令輪身
01:22:36
受到大日佛… 覺王就是佛
01:22:42
受到大日佛的教令
01:22:47
現出生氣的身體
01:22:52
要降伏所有的惡魔的身體
01:22:58
稱呼叫做明王
01:23:02
這個大日覺王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3:08
大日與釋迦同為一佛
01:23:14
大日覺王跟釋迦同一尊佛
01:23:22
釋迦佛也可以說 叫做大日佛
01:23:28
所以佛 祂也會現出恐怖生氣的臉
01:23:37
但是大家要注意
01:23:41
絕對不能說遷怒
01:23:49
說一個推辭的話
01:23:54
說佛也會生氣 這種的話
01:24:02
以前台北有一個人
01:24:05
沒聽道理不生氣
01:24:08
道理聽一聽 跟他妻子吵架
01:24:14
說佛也會生氣啊
01:24:21
我聽老師說的
01:24:24
我生氣是要你好
01:24:27
胡亂來
01:24:31
祂… 佛會生氣是用大慈悲心
01:24:36
苦口婆心的心去教化惡魔
01:24:43
不是說隨便生氣
01:24:46
說你佛現出忿怒身
01:24:50
這樣就錯誤了
01:24:54
再來看本文
01:24:58
一百二十八頁
01:25:11
不然現在開始
01:25:14
子華使於齊
01:25:21
冉子為其母請粟
01:25:28
子曰
01:25:30
與之釜
01:25:32
請益
01:25:35
曰 與之庾
01:25:40
冉子與之粟五秉
01:25:45
子曰 赤之適齊也
01:25:50
乘肥馬 衣輕裘
01:25:56
吾聞之也
01:25:59
君子周急不繼富
01:26:06
這個文要注解之前
01:26:11
先了解這個粟 釜 庾
01:26:16
跟這個秉的意思
01:26:20
辭海這樣說
01:26:23
粟葉似玉蜀黍之葉而狹
01:26:34
實為小粒狀
01:26:38
黃色
01:26:41
北方之人名為小米
01:26:46
本草綱目
01:26:49
古者粟為 黍 稷 粱 秫之總稱
01:26:59
今之粟古但呼為粱
01:27:04
後人乃專以粱之細者名粟
01:27:13
按今植物學 以粟為粱之變種
01:27:27
辭海這樣說
01:27:30
說粟的葉子 好像玉米的葉子
01:27:41
比較窄
01:27:45
玉米的葉子比較寬
01:27:49
這個粟的葉子比較窄
01:27:52
葉子是很幾乎是一樣
01:27:57
米粒比較小顆
01:28:04
黃色
01:28:07
北方的人叫做小米
01:28:14
在本草綱目說古代
01:28:21
粟就是洗仔 邰仔 粱 秫的總稱呼
01:28:35
當今的粟
01:28:38
古代叫做粱
01:28:42
後來的人
01:28:45
全部的這個粱 比較小顆的叫做粟
01:28:51
這粱不是高粱哦
01:28:55
粱是可以煮飯吃
01:28:59
高粱是做酒 不一樣
01:29:05
照著當今植物學
01:29:11
這個粟 說是粱的一種的變種
01:29:20
再來看辭海
01:29:23
釜 古代在量東西的名字
01:29:34
一釜剛好六斗四升
01:29:40
六斗四升剛好一釜
01:29:45
辭海這樣說
01:29:48
庾這也是量東西的名字
01:29:55
一庾剛好十六斗
01:30:00
十六斗剛好一庾
01:30:04
辭海這樣說
01:30:08
秉 粟十六斛為秉
01:30:16
來看一個註解
01:30:19
古者十斗為斛
01:30:23
古時候十斗剛好一斛
01:30:29
現在辭海說
01:30:30
秉就粟十六斛
01:30:35
十六斛就一百六十斗
01:30:39
叫做秉
01:30:42
現在對於粟 釜 庾 秉
01:30:48
跟你解釋好了
01:30:52
現在要來說本文
01:30:56
子華
01:30:58
子華就是孔子的學生
01:31:03
叫做公西赤
01:31:08
要去出使去齊國
01:31:14
這個冉求
01:31:18
替子華的母親要求糧食
01:31:28
跑去跟孔子要求
01:31:30
跟他要求說 他要出使去外國
01:31:36
留一些米糧給他母親
01:31:42
孔子這樣說 好啊
01:31:48
拿一斛給他
01:31:51
拿一斛的粟給他
01:31:55
剛好六斗四斤
01:32:00
這個冉求嫌太少
01:32:07
再要求 孔子說多一點
01:32:12
孔子才說好啊
01:32:16
不然一庾
01:32:19
一庾就十六斗的粟
01:32:25
本來是要六斗四升給他
01:32:29
他又要求
01:32:31
就拿十六斗
01:32:34
冉子又再嫌少
01:32:39
自己拿五秉的粟給他
01:32:45
五秉就剛好 八百斗的粟給他
01:32:52
孔子搖頭感嘆
01:32:58
說公西赤這時候要去齊國
01:33:05
坐著珍貴的馬
01:33:09
拉著高級車
01:33:12
衣服穿著高級的棉襖
01:33:20
我聽到古聖賢說
01:33:25
君子是救濟窮苦人
01:33:33
沒有要救濟富有人
01:33:38
意思就說公西赤很有錢
01:33:44
你那米糧 意思 意思一點給他
01:33:49
你沒有給他也不會餓死
01:33:53
你窮苦人不救濟
01:33:57
救濟有錢人
01:33:59
孔子的意思就是這樣
01:34:03
現在來看程子的解釋
01:34:07
夫子之使子華
01:34:13
子華之為夫子使
01:34:18
義也
01:34:21
師之使徒如父之使子
01:34:28
理之當然
01:34:30
而冉子乃為之請
01:34:36
聖人寬容不欲直拒人
01:34:43
故與之少
01:34:46
所以示不當與也
01:34:51
請益而與之亦少
01:34:58
所以示不當益也
01:35:02
求未達而自與之多
01:35:10
則已過矣
01:35:12
故夫子非之
01:35:18
蓋赤苟至乏
01:35:23
則夫子必自周之不待請矣
01:35:33
現在來看這段文的解釋
01:35:39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35:44
請 求也
01:35:47
益 增加也
01:35:52
請就是要求
01:35:55
益就再增加
01:36:00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36:05
周通賙 救濟也
01:36:10
周就是救濟
01:36:24
程子這樣說
01:36:27
孔子派這個子華
01:36:35
子華為了夫子使用他
01:36:43
這是義啊
01:36:47
師父叫徒弟做事情
01:36:54
好比像父親 叫兒子做事情一樣
01:37:00
這個義務是理所當然
01:37:05
但是冉子
01:37:08
冉子是這個子華的師兄弟
01:37:13
就是冉求
01:37:16
要求孔子拿很多的粟給他
01:37:25
聖人肚量很廣
01:37:29
不要直接拒絕他
01:37:33
所以故意 意思意思弄一點給他
01:37:43
這個就表示說不應該給他
01:37:49
請益
01:37:52
他又要求說多一點
01:37:58
又再添一點點
01:38:03
這就是表示不應該再多
01:38:11
這個冉求就是那冉子
01:38:16
不知道老師的意思
01:38:23
自己自作主張拿很多給他
01:38:30
這已經有過失
01:38:33
犯了過失
01:38:36
所以孔子不開心
01:38:40
責備他的過失
01:38:45
你要知道子華若說很窮
01:38:54
這樣孔子自己會救濟他
01:39:01
不用你要求他
01:39:06
沒有自然會拿給他
01:39:08
不用你要求
01:39:13
對於這個問題
01:39:17
現在你看下文就知道
01:39:22
下文這個原思 要做孔子的管家
01:39:36
他家庭貧窮
01:39:39
孔子拿很多錢給他
01:39:45
原思說師父啊
01:39:48
一個月沒人賺那麼多錢
01:39:52
說你若用剩的 給別人難道不行嗎
01:39:57
他看到窮苦的拿很多給他
01:40:03
子華是有錢人
01:40:07
出門坐高級車
01:40:12
穿高級衣
01:40:16
你拿給他 是反而讓他浪費而已
01:40:26
孔子聖人
01:40:30
他援助窮苦人 不會去援助有錢人
01:40:39
今晚說到這裡
01:40:42
雖然時間還有一點點
01:40:47
到這裡要先暫停
論語
53/85部影片
論語 1
論語 2
論語 3
論語 4
論語 05
論語 6
論語 7
論語 8
論語 9
論語 10
論語 11
論語 12
論語 13
論語 14
論語 15
論語 16
論語 17
論語 18
論語 19
論語 20
論語 21
論語 22
論語 23
論語 24
論語 25
論語 26
論語 27
論語 28
論語 29
論語 30
論語 31
論語 32
論語 33
論語 34
論語 35
論語 36
論語 37
論語 38
論語 39
論語 40
論語 41
論語 42
論語 43
論語 44
論語 45
論語 46
論語 47
論語 48
論語 49
論語 50
論語 51
論語 52
論語 53
論語 54
論語 55
論語 56
論語 57
論語 58
論語 59
論語 60
論語 61
論語 62
論語 63
論語 64
論語 65
論語 66
論語 67
論語 68
論語 69
論語 70
論語 71
論語 72
論語 73
論語 74
論語 75
論語 76
論語 77
論語 78
論語 79
論語 80
論語 81
論語 82
論語83
論語84
論語85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02000272
fdcd8c17-f5c2-4b04-a568-e17dbc63cba7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