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1
2661
0
主講者:謝銘恩分享人
上架日期:2023年01月30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40
各位師兄 各位師姐
00:00:44
大家晚安 大家好
00:00:48
這個六祖法寶壇經
00:00:50
實際上是很好的一部經典
00:00:54
怎麼好
00:00:55
是修養自己
00:00:57
最好的竅門、訣竅
00:01:02
這部經都說得一清二楚
00:01:05
當然啊
00:01:07
在後學之前
00:01:09
有我們師尊 李瑞烈老師
00:01:12
這也是我們師尊
00:01:14
他就已經將這部
00:01:18
講這部經六祖壇經
00:01:19
已經都說完畢了
00:01:21
所以呢後學是藉師尊的資料
00:01:27
再來跟大家互相探討、研究
00:01:34
當然啦
00:01:35
後學慚愧
00:01:38
絕對不可能
00:01:41
比師尊說的部分更好
00:01:45
但是呢後學
00:01:47
會很認真的打拼來學習
00:01:50
甚至將後學所領悟的心得部分
00:01:56
來進一步地跟大家分享
00:01:58
以及探討
00:02:00
所以呢
00:02:01
後學針對這部六祖法寶壇經
00:02:05
可能針對過程的部份
00:02:10
沒有特別需要註解
00:02:12
或是說後學覺得
00:02:14
師尊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的部分
00:02:17
後學就不會特別去詳細說明
00:02:21
可能只會將本文的部分唸過
00:02:26
但是呢各位一定會懷疑
00:02:29
那這樣部分
00:02:30
到底最要由誰來說明呢
00:02:33
是的
00:02:34
很聰明的你一定知道
00:02:37
就是請你到中道會的網站
00:02:40
或是App裡面
00:02:42
就有看到師尊進一步的說明
00:02:48
所以若後學沒有說明的部分
00:02:51
後學會將本文直接唸過
00:02:55
然後針對後學所體悟的部分
00:03:00
才進一步跟各位分享
00:03:04
所以 今日
00:03:06
六祖法寶壇經一開始
00:03:09
我們一樣
00:03:11
一定是按照這經頭來說起
00:03:14
但是說經頭之前
00:03:17
後學的一個習慣
00:03:19
就是想要了解這部經
00:03:23
到底每一品、每一章
00:03:28
到底是要表達
00:03:30
以及重點在哪裡
00:03:34
當然啦
00:03:35
講重點是沒有錯
00:03:38
三言兩語就可以簡單帶過
00:03:42
詳細的部分
00:03:44
當然也要看後學的體悟
00:03:47
才來跟大家分享
00:03:49
以及最重要的
00:03:51
要參考我們的根據
00:03:53
就是呂純陽祖師
00:03:55
以及李瑞烈師尊祂們的註解
00:04:01
若這部經說實在的
00:04:03
是我們唐朝的高僧
00:04:08
就是我們的慧能六祖的言行錄
00:04:13
這是記錄祂所有學道、求道
00:04:18
成道以及弘道等等
00:04:20
祂所有的一舉一動紀錄
00:04:25
一般大家所知道的
00:04:27
在佛教界的經典當中
00:04:31
只有佛的言論
00:04:33
才有辦法代表叫做經
00:04:38
唯一例外的
00:04:42
就是這部經六祖法寶壇經
00:04:47
在這部經當中
00:04:48
六祖法寶壇經裡面總共分十品
00:04:53
哪十品呢
00:04:54
第一行由品
00:04:57
第二般若品
00:04:58
第三疑問品
00:05:01
有人將疑問品也叫做決疑品
00:05:06
第四品定慧品
00:05:09
第五坐禪品
00:05:11
第六懺悔品
00:05:13
第七機緣品
00:05:15
第八頓漸品
00:05:19
以及第九護法品
00:05:21
到最後附屬品
00:05:26
當然後學這十品這樣唸過
00:05:30
就沒有意思
00:05:33
所以呢針對這十品
00:05:36
初步的重點在哪裡
00:05:38
現在一一來說明
00:05:41
這一部分後學用說的
00:05:44
說的不是很清楚
00:05:47
後面的黑板可以參考
00:05:51
第一個是行由品
00:05:53
說實在的行由品
00:05:55
本來就是在說六祖大師
00:06:00
說自己的身世
00:06:02
行蹤以及來由
00:06:05
以及求法的過程
00:06:09
得法的過程
00:06:10
甚至到後面
00:06:12
祂如何弘道、弘法的過程
00:06:16
所以呢六祖本來祂開宗明義
00:06:21
祂的宗旨就說一句話說什麼呢
00:06:24
就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00:06:31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00:06:35
是的
00:06:38
我們的慧能六祖
00:06:40
是一代的大師
00:06:43
做一個祖師級的的佛來說
00:06:49
祂說的是什麼
00:06:51
從五祖那裡聽到一句話
00:06:54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06:56
這樣就看出自己的本性
00:06:59
所以呢
00:07:00
菩提就是說我們的本性、佛性
00:07:04
我們的本性佛性
00:07:06
本來就是清淨無罣礙的
00:07:10
你只要能用這樣的心
00:07:14
就是清淨的心
00:07:15
就是我們的自性
00:07:16
你本來就有辦法直接成佛
00:07:21
為什麼世界上的人
00:07:23
沒有辦法直接成佛
00:07:25
就是因為受到
00:07:27
七情六慾三心四相等等
00:07:31
就像是烏雲
00:07:33
遮住了我們的慧日一樣
00:07:35
導致了我們的智慧無法打開
00:07:38
自性沒辦法流露
00:07:40
就沒有辦法看出我們的本性
00:07:45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
00:07:46
我們要修養的目的
00:07:49
當然
00:07:50
我們修養要有智慧
00:07:52
智慧就是關聯到般若品
00:07:56
第二品 般若品
00:07:59
在般若品裡
00:08:00
實際上在記載六祖在大梵寺
00:08:05
應什麼人的要求
00:08:07
應為韋刺史的要求
00:08:10
韋刺史來請教道理
00:08:13
請求六祖來講經說法
00:08:17
所以為什麼要教叫壇經
00:08:20
壇經是什麼
00:08:22
以現代人來說就是講臺
00:08:27
因為古時候沒有麥克風
00:08:30
所以在講話的時候
00:08:32
一定要在高高的地方來講
00:08:34
這樣才讓比較多人聽得到
00:08:37
這就是壇經的意思
00:08:39
韋刺史為什麼來
00:08:42
請求六祖來講道理
00:08:45
是要說什麼道理
00:08:47
他要說的就是
00:08:49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法
00:08:53
若說講白一點
00:08:56
如果有辦法透過這上乘的法
00:09:00
大智慧的法
00:09:02
讓我們可以見性成佛
00:09:05
就像是若識得這句話
00:09:10
若是得自性般若
00:09:12
即是見性成佛
00:09:15
所以呢
00:09:17
在這句話就可以清楚了解
00:09:21
你若一個人有辦法
00:09:23
看出自己的本性的智慧
00:09:27
自然地你就是見性啦
00:09:30
見性自然就有辦法
00:09:35
有機會來成佛祖
00:09:37
就見性成佛
00:09:39
所以呢般若真智
00:09:42
是每個人都有的
00:09:44
如果你想要成佛
00:09:46
你就要靠自己
00:09:48
靠我們自己看出自我的本性
00:09:52
這樣才有辦法來成佛
00:09:55
這就是般若第二所說的
00:09:58
再來就是疑問品
00:10:01
從字面上應該不困難去了解
00:10:05
什麼叫做疑問
00:10:08
疑問就是有問題的意思
00:10:11
當然這不可能六祖有問題
00:10:15
這絕對是韋刺史等人
00:10:19
來請求六祖 來請教問題
00:10:25
希望六祖替他解決
00:10:28
所以當時解答問題
00:10:30
是用什麼問題來問
00:10:33
那當時就說問達摩祖師
00:10:36
為什麼達摩祖師來中國的時候
00:10:40
原本來度梁武帝
00:10:43
但是為什麼沒有成功
00:10:46
反而說梁武帝
00:10:47
不管是建寺廟
00:10:51
或是布施、設齋等等
00:10:55
都沒有這個功德
00:10:57
奇怪了做這麼好的事情
00:11:01
為什麼沒有功德
00:11:02
各位啊
00:11:03
你有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嗎
00:11:07
可能大家都知道
00:11:09
啊想到說
00:11:11
莫非是否還有另外一個
00:11:13
不是叫做功德的名字
00:11:16
如果有學過道理的
00:11:18
應該知道那叫做福德
00:11:21
所以功德跟福德
00:11:23
功福德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00:11:26
但是原理是什麼呢
00:11:27
為什麼是不一樣
00:11:30
還是你所知道的哦
00:11:31
原來功德跟福德本來就不一樣
00:11:35
只有這麼簡單很粗淺的了解
00:11:37
它的原理你必須要了解
00:11:39
是什麼因素
00:11:41
是什麼心態
00:11:42
是什麼方法
00:11:43
有辦法變成功德
00:11:45
還是因為什麼態度
00:11:48
導致變成福德
00:11:50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點
00:11:53
當然除了功德跟福德的問題
00:12:01
當時梁武帝對佛教也是很用心
00:12:08
每天都是念阿彌陀佛
00:12:10
這個叫念經
00:12:12
唸經有辦法去西方嗎
00:12:14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00:12:17
西方到底又是指什麼地方呢
00:12:20
西方淨土又是好在哪裡呢
00:12:24
在這個疑問品裡面
00:12:26
就會詳細的說明清楚
00:12:30
過來我們所知道的
00:12:33
一個人要有定慧
00:12:36
定慧就是定慧品第四
00:12:40
慧能六祖在定慧品裡面
00:12:43
會非常詳細的說明
00:12:45
會詳細解釋什麼叫做定慧
00:12:49
有人說定是定 慧是慧
00:12:53
是不是這樣呢
00:12:54
有沒有有思考過
00:12:56
定慧本來是同一體的
00:12:58
所以一句話
00:13:00
定是慧體 慧是定用
00:13:05
若說這樣不清楚
00:13:07
舉個例子來說
00:13:10
就像大家頭頂上的電燈
00:13:14
跟這個光
00:13:16
到底是先有光
00:13:18
還是先有電燈
00:13:21
各位啊電燈跟光
00:13:23
是不是同一個時間來作用的
00:13:26
所以呢根本沒有分別
00:13:29
所以定慧也是一樣
00:13:32
一個是本體一個是應用出來的
00:13:36
而且在定慧品中裡面
00:13:38
也說到禪宗的修行法門
00:13:42
在修持定慧
00:13:45
必須依三個條件為要訣
00:13:51
依哪三個要訣
00:13:52
第一 無念
00:13:54
以無念為宗
00:13:57
以無相為體
00:13:58
以無住為本
00:14:01
當然啊
00:14:02
不管是無念無相無住
00:14:05
都是很深的議題
00:14:08
這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說明
00:14:11
才有可能有辦法了解
00:14:13
這無念作為宗旨
00:14:16
無相作為體用
00:14:18
最後無住是所有的行動的根本
00:14:22
所以一個人若有定慧
00:14:25
也有定力 也有這個智慧
00:14:28
自然有辦法用這個角度
00:14:30
來處理應付所有的事情
00:14:35
接下來
00:14:37
有定慧之後
00:14:38
各位啊
00:14:39
絕對可以想到禪宗
00:14:41
最重要的一個東西
00:14:44
叫做禪定以及坐禪
00:14:48
所以呢
00:14:49
在第五就叫做坐禪品
00:14:52
坐禪品到底在講什麼
00:14:56
實際上這是慧能六祖大師
00:15:00
祂在指出
00:15:02
指出什麼東西
00:15:04
指出所有一切萬法
00:15:06
由心轉由心發起
00:15:09
絕對不是看這個形形色色
00:15:12
比如說有人認為坐禪
00:15:14
就是坐在那不動
00:15:16
但是心裡翻滾
00:15:18
有沒有人知道呢
00:15:19
所以呢應該要用
00:15:22
外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
00:15:27
這個名叫坐
00:15:29
那什麼叫做禪呢
00:15:31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00:15:36
這樣坐禪就說得很清楚
00:15:40
不管在外面或在你的心裡面
00:15:44
都一定要有定見
00:15:45
你不能隨隨便便
00:15:48
搖動你的心識
00:15:50
就像有人所說的如如不動
00:15:54
就是我們修養的目的
00:15:57
當然啊
00:15:58
禪定也要像
00:16:01
外離相為禪
00:16:03
內不亂為定
00:16:06
你有沒有感覺到禪定與坐禪
00:16:09
其實意思是大同小異
00:16:13
所以呢每個人應該要
00:16:15
看出自己的自性、本性
00:16:19
以及他的清靜
00:16:20
要自修自度
00:16:22
這樣才有辦法成佛
00:16:26
人家說一句話
00:16:28
仙人拍鼓有時錯
00:16:30
腳步踏差啥人無
00:16:33
所以呢第六懺悔品
00:16:40
從懺悔品這字眼中
00:16:42
大家就可以知道
00:16:43
萬事萬物都不無可能100%
00:16:47
多多少少都很有可能做出錯誤的事情
00:16:53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要知道懺悔
00:16:55
所以呢
00:16:56
六祖針對懺悔這個部分
00:16:58
祂提出一個名詞
00:17:00
叫無相懺悔
00:17:03
若說白一點
00:17:04
什麼叫做懺
00:17:06
懺 懺就是怎麼說
00:17:09
懺前非就是懺前世
00:17:14
是包括現在
00:17:15
以前發生的罪孽
00:17:19
悔呢
00:17:20
懺悔的悔是怎樣呢
00:17:23
悔過未來的過錯
00:17:26
讓他永遠不會發生
00:17:29
如果說懺悔
00:17:30
再說明白一點是怎樣
00:17:32
過去做錯的
00:17:34
你要思考
00:17:35
要去檢討、要去彌補
00:17:38
同時確保未來不會再發生
00:17:43
這樣就是懺悔最重要的精神
00:17:47
當然囉
00:17:48
除了懺悔之後慧能六祖
00:17:51
再傳自性五分法身香
00:17:56
這裡面五分法身香包含什麼香
00:17:58
戒香、定香、慧香
00:18:03
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00:18:06
這五種香到底是指什麼的
00:18:10
我們未來會一一向大家說明
00:18:15
當然啊你知道懺悔
00:18:17
也知道你也要有警戒的心
00:18:19
也知道要怎麼做了之後
00:18:21
我們就要想到六祖壇經
00:18:25
請祂的聽眾來發什麼
00:18:28
發四弘誓願
00:18:30
四弘誓願是哪四項呢
00:18:33
祂說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00:18:39
自心煩惱無邊誓願度
00:18:43
自性法門無邊誓願學
00:18:46
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00:18:51
所以呢
00:18:52
這個四弘誓願裡面
00:18:55
頭兩項就是指我們自己的煩惱
00:19:00
自己心內的眾生
00:19:01
自己的眾生要度盡
00:19:04
為什麼自己的眾生要度盡
00:19:06
你看到我們的煩惱
00:19:08
一天一天的生出來
00:19:10
但是呢
00:19:11
你如果知道
00:19:12
自心本性是清淨的時候
00:19:14
請問一下
00:19:16
你還會有煩惱嗎
00:19:18
煩惱是什麼起的
00:19:20
自己找的自己給的
00:19:23
所以呢
00:19:23
你如果想到
00:19:24
我一個人不要有煩惱
00:19:27
一切看淡自然
00:19:29
自然你的煩惱你的眾生
00:19:32
就讓你度盡
00:19:34
度盡之後過來要怎麼樣
00:19:37
你的自性法門
00:19:38
什麼叫做自性法門
00:19:40
就是你的本性
00:19:41
人家說自性三寶佛法僧
00:19:47
按照這個自性三寶來修行
00:19:51
修行之後
00:19:52
除了修行
00:19:53
你要學習才有辦法進一步去修
00:19:56
修就是去實踐的意思
00:19:59
然後你靠自己的看出自我本性
00:20:04
才有辦法成就甚麼
00:20:06
成就佛道
00:20:08
我們在成佛之前
00:20:10
有聲聞緣覺菩薩
00:20:13
這都是脫生死的境界
00:20:17
但是我們現在是做人
00:20:19
就是要認真打拼
00:20:21
有一天才可以成就這四大聖果
00:20:27
所以我們知道
00:20:29
從懺悔一直到所有的
00:20:33
我們要知道戒定慧
00:20:35
甚至後面的四弘誓願
00:20:38
這所有的一切
00:20:40
都包含在懺悔品裡面
00:20:44
再來一切說的差不多
00:20:48
道理說到差不多的時候
00:20:50
這個時候總是要開枝散葉
00:20:53
所以呢機緣就過來了
00:20:57
這時候就是要說機緣品
00:21:00
為什麼說要說機緣
00:21:02
因為慧能六祖
00:21:05
祂在曹溪弘道的時候
00:21:07
在當時的時候
00:21:09
當時有跟法海
00:21:10
法達、智通、智常
00:21:14
志道、懷讓、玄覺
00:21:17
志隍、方辯等等的禪師
00:21:20
這些禪師做了什麼
00:21:22
就是跟六祖請求道理
00:21:27
去拜師 去了解
00:21:29
所以這個機緣品
00:21:30
就是在記錄他們之間的對話
00:21:35
其實他們的對話
00:21:36
都是非常重要
00:21:38
因為為什麼
00:21:39
這裡面都充分代表很多禪機
00:21:45
這個禪機是如何
00:21:47
就是要幫助你去體會
00:21:49
幫助你去體悟自己的智慧
00:21:52
透過別人的經驗
00:21:53
成功的經驗
00:21:55
讓自己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大
00:22:00
這就是我們機緣品最重要
00:22:04
到最後
00:22:06
剩下三品了
00:22:07
三品是什麼
00:22:09
頓漸品跟護法品
00:22:13
以及附囑品
00:22:15
我們附囑品等一下再來說
00:22:17
先說頓漸品第八
00:22:20
以及護法品第九
00:22:23
在這兩品部分
00:22:25
六祖慧能六祖大師
00:22:28
以及神秀門下的志誠
00:22:33
二位禪師兩位的對答
00:22:36
當時說到一句話很重要
00:22:41
他說六祖說的
00:22:43
法無頓漸 人有利鈍
00:22:50
這代表什麼意思
00:22:52
祂說任何的法
00:22:54
實際上沒什麼叫做漸教跟頓教
00:22:59
因為一佛乘 這就是佛理
00:23:03
所有的道理都應時機
00:23:06
應人的根器、機緣來說法
00:23:11
所以呢
00:23:12
只有人才有利鈍的差別
00:23:16
什麼叫做利鈍
00:23:18
代表一個人的悟性
00:23:20
他的悟力有快跟慢
00:23:24
有的人聽到一句話
00:23:25
就像六祖聽到金剛經裡面說的
00:23:30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23:32
六祖就馬上開悟見性
00:23:35
這就是利根的人
00:23:37
當然啊
00:23:38
鈍根的人難道就要放棄了嗎
00:23:42
這樣就不對
00:23:44
你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辦法這麼聰明
00:23:47
這麼快就可以契悟
00:23:49
契入這個道理的時候
00:23:51
知道什麼叫做自我的本性
00:23:54
當然這個時候不要放棄
00:23:56
就像人家說的一遍不會
00:24:00
兩遍、三遍、四遍
00:24:02
多跟人家請教討論
00:24:05
總有一天你絕對會達成
00:24:08
跟別人一模一樣的境界
00:24:11
所以呢針對這個悟力
00:24:13
也可以漸漸的去培養
00:24:16
讓我們的悟性提高
00:24:21
當然神秀是在北邊
00:24:24
慧能六祖是在南邊
00:24:27
這時大家都有南北之分
00:24:32
南北之分
00:24:34
但是祂們兩個師兄弟
00:24:37
實際上並沒有看輕對方
00:24:40
也沒有把對方當成是敵人
00:24:44
反而是互相尊重
00:24:46
當時神秀
00:24:48
也向朝廷推薦慧能六祖
00:24:53
而且也有擁護佛法
00:24:56
所有的狀況
00:24:58
在這一切的一切
00:24:59
都在頓漸品
00:25:01
以及護法品中說明得很清楚
00:25:05
最後 做人嘛
00:25:08
不管還沒有成就之前
00:25:11
總是會有生命的時間
00:25:14
連慧能六祖也是一樣
00:25:17
到最後的時候
00:25:19
快要涅槃的之前
00:25:21
就交代所有的門徒及弟子
00:25:26
這就是附屬品的所說的
00:25:29
祂交代什麼呢
00:25:30
祂交代萬事萬法
00:25:32
都會有相對的說法
00:25:35
所以現在所了解的
00:25:37
例如三十六對法
00:25:39
就是在附屬品這邊出來的
00:25:42
因為你若知道相對之法後
00:25:46
所有道理就有辦法去運用
00:25:49
去變化、融通
00:25:51
若知道這樣的訣竅之後
00:25:55
你才不會失去
00:25:57
禪宗(頓悟法門)的宗旨
00:26:01
以上所說的都是各品的重點
00:26:06
當然了
00:26:07
詳細的內容
00:26:08
到後面一定要一一來拆解
00:26:11
就像是庖丁解牛一樣
00:26:13
依續支解
00:26:16
才有辦法清楚地讓各位了解
00:26:20
實際上什麼叫做剛剛說的
00:26:23
五分香裡的戒香
00:26:25
甚麼叫做定香
00:26:26
什麼時候要用到
00:26:28
什麼時候不需要用到
00:26:30
到這裡所有的狀況
00:26:32
才有辦法說明到很詳細
00:26:36
當然六祖法寶壇經裡面
00:26:40
慧能六祖說過最重要的
00:26:44
每個人有辦法成就嗎
00:26:47
實際上一句話可以說明清楚
00:26:51
就是人人皆有佛性
00:26:55
既然每個人都有佛性
00:26:57
怎麼有可能沒有成就的道理
00:27:00
只不過是你願不願意而已
00:27:04
所以慧能六祖
00:27:05
要怎麼來證明人人皆有佛性
00:27:08
這個佛性是沒有差別的呢
00:27:12
沒有差別的部分
00:27:14
那當時就慧能六祖就有說過
00:27:17
人雖有南北之分
00:27:20
佛性並沒有南北之分
00:27:23
意思是說什麼呢
00:27:24
雖然有分北方人南方人
00:27:27
但是呢 佛性實際上
00:27:29
根本沒有什麼差別
00:27:31
這樣這句話
00:27:32
實際上就有辦法
00:27:34
代表人人皆有佛性
00:27:36
這個佛性是沒有差別的重點
00:27:39
當然啦
00:27:42
人人皆有佛性
00:27:43
這個佛性的性質及作用
00:27:46
到底是用哪幾句話
00:27:48
可以來代表
00:27:49
我們現在來看
00:27:51
這一句這篇文說
00:27:55
何期自性本來清淨
00:27:58
何期自性不生不滅
00:28:02
何期自性本來具有一切
00:28:05
何期自性本來無動無搖
00:28:09
何期自性能生一切萬法
00:28:14
在這幾句話裡面
00:28:16
在這篇文裡面
00:28:18
實際上已經說明非常清楚
00:28:22
清楚什麼
00:28:23
知道我們的自性
00:28:24
它的性質是代表什麼
00:28:27
它的作用是代表什麼
00:28:29
怎麼來說
00:28:30
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
00:28:33
本來就是沒有污染
00:28:36
我們現在是受到
00:28:37
因為所有的環境
00:28:39
或是我們的慾望
00:28:41
貪瞋癡等等
00:28:43
導致我們不清淨
00:28:45
但是要怎麼讓它清淨
00:28:47
利用戒定慧
00:28:49
就可以讓我們的自性回歸清靜
00:28:53
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
00:28:54
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
00:28:57
無所罣礙 無所污染
00:29:01
但是我們的自性
00:29:04
有沒有增或減呢
00:29:07
第二句話就跟你說了
00:29:09
說得很清楚
00:29:10
不生不滅就是怎樣
00:29:13
沒有增加 也沒有減少
00:29:16
隨時都保持存在的狀態
00:29:20
到最後我們的自性
00:29:22
所有東西就容納在裡面
00:29:26
所以第三句才跟你說
00:29:27
自性本來具有一切
00:29:30
具有一切是怎樣
00:29:31
包含一切所有好的壞的
00:29:34
全部都知道
00:29:35
所以才人家才說一句話
00:29:38
為什麼到佛的境界
00:29:40
才有這個漏盡通
00:29:43
代表所有都容納
00:29:45
才能知道理解
00:29:48
最後有一句話說
00:29:51
自性本來無動無搖
00:29:55
說直接一點
00:29:56
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
00:29:59
所以呢最後一句話
00:30:01
自性能生一切萬法
00:30:04
這跟道德經一句話
00:30:08
一生二 二生三
00:30:10
三生萬物是一樣
00:30:13
都是從我們自性我們本性
00:30:16
我們的佛性流露出來
00:30:18
延伸出來去應用去變化的
00:30:22
所以呢
00:30:23
這就是說明
00:30:25
這壇經的重點
00:30:27
以及六祖為什麼能看出本性
00:30:29
以及這部經裡面
00:30:33
最主要的宗旨
00:30:35
就是希望我們各位
00:30:37
回歸我們自性清淨
00:30:41
可以讓我們自我見性
00:30:43
自修自度
00:30:45
以上就是這部經
00:30:49
簡略的重點說明
00:30:52
我們現在開始
00:30:53
來針對標題的部分
00:30:57
來一一分析來說明
00:31:00
首先六祖法寶壇經這個六祖
00:31:06
六祖是誰
00:31:08
就是我們的慧能大師
00:31:11
他是中國
00:31:13
禪宗 第六代祖師
00:31:16
叫做慧能
00:31:18
所以這個慧能的部分
00:31:22
有人有寫這個智慧的慧
00:31:25
也有人寫恩惠的惠
00:31:30
這兩個字翻譯是通用的
00:31:33
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00:31:36
所以呢在慧能祖師的部分
00:31:39
我們中國從禪宗開始
00:31:41
都當然大家都知道
00:31:42
就是達摩初祖
00:31:44
二祖就是慧可
00:31:47
三祖就是僧璨
00:31:49
四祖叫做道信
00:31:51
五祖叫做弘忍
00:31:53
但是呢
00:31:54
這是從我們中國禪宗開始算起
00:31:58
若是從印度
00:31:59
從釋迦佛祖開始算起的時候
00:32:03
我們的慧能
00:32:04
算是第三十三代祖
00:32:11
所以這個六祖我們就知道
00:32:13
這代表是慧能
00:32:16
至於這個法寶這兩個字
00:32:19
其實法寶就是三寶之一
00:32:23
人家說的佛法僧
00:32:26
依諸佛所說的妙法
00:32:30
說實在這個法是非常的珍貴
00:32:34
可以比喻成世界上的財寶
00:32:38
若凡夫來看
00:32:39
這個錢財是所有人喜愛的
00:32:42
但是做一個修行的人
00:32:44
或者是自我修道的人
00:32:47
這個法寶就是我們真正的財寶
00:32:51
就這個比喻
00:32:54
將這個法來當作寶
00:32:57
當作是法寶
00:32:58
講直接一點
00:33:00
就是因為我們的六祖
00:33:02
祂所說的道理
00:33:04
所說的法
00:33:05
都是大乘圓頓的佛法
00:33:10
非常的珍貴
00:33:11
所以我們才叫做法寶
00:33:14
我們現在先來針對法寶
00:33:17
再做進一步的說明
00:33:20
我們先來看
00:33:21
增一阿含經所講的一段文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
1/20部影片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1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2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3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4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5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6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7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8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09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0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1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2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3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4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5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6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7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8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19
《謝銘恩分享人》六祖法寶壇經2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20127001302
701464ac-ced6-4b5d-aeb4-edd8248ad412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