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短篇版】論語17-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短篇版】論語17-1
87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1月0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00
《前情提要》 欲觀看完整影片 請搜尋「論語」
00:00:38
子曰
00:00:41
人而不仁
00:00:44
如禮何
00:00:46
人而不仁
00:00:49
如樂何
00:00:52
孔子這樣說
00:00:54
說一個人假若沒有仁德
00:01:00
要怎麼樣來說禮節
00:01:04
一個人若沒有仁德
00:01:08
要怎麼樣來說歌樂
00:01:13
若要說清楚
00:01:16
就是說行為不檢點的人
00:01:22
知道一些禮節
00:01:26
這個禮變成虛偽的禮
00:01:31
神氣惡劣的人
00:01:35
就是懂一些歌樂
00:01:39
這個樂也音調不自然
00:01:44
不和諧之樂
00:01:47
我們古時候的樂 和現在的樂不同
00:01:51
所以我們現在 就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1:57
仁者
00:01:59
心之德也
00:02:02
禮,主敬
00:02:06
樂,主和
00:02:09
德明而仁自生
00:02:12
則禮樂之本立矣
00:02:16
德昏而仁自滅
00:02:20
則禮樂之本亡矣
00:02:25
季氏目無天理
00:02:28
欺君罔上
00:02:31
僭越天子禮樂
00:02:34
心德喪盡
00:02:36
不仁之至
00:02:38
故孔子喟然大息曰
00:02:42
人而不仁
00:02:44
如禮何
00:02:46
人而不仁
00:02:48
如樂何
00:02:51
所以喟然大息 辭海這樣跟我們說
00:03:00
喟然大息
00:03:03
喟,歎息貌
00:03:06
大息
00:03:07
言其歎息之大
00:03:11
現在你要注意這字和這字
00:03:15
這字雖然寫大
00:03:17
要讀做太
00:03:19
這字才讀做大
00:03:21
大是大
00:03:23
太意思也是大
00:03:25
但是大這個場合 不能讀做大要讀做太
00:03:32
辭海說喟然大息
00:03:35
這個喟是人歎氣的情形
00:03:40
大息就是他歎氣很大
00:03:45
歎氣,歎氣就是喟然大息
00:03:51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03:54
這個仁就是心的德行
00:04:02
我們禮最主要是敬重
00:04:07
樂主要是和諧
00:04:11
一個人你若有德行 仁就自然生出來
00:04:18
若這樣禮樂的根本就建立
00:04:23
一個人若沒有德行
00:04:26
我們的仁自然就毀滅
00:04:29
禮樂的根本就消失
00:04:34
季氏他目無天理
00:04:37
這是引到上句
00:04:41
因為欺君罔上
00:04:43
來僭越天子的禮樂
00:04:46
用八佾的禮
00:04:49
你若說僭越王 的禮樂就很過分
00:04:56
他來僭越天子的禮樂
00:04:59
他的心德已經喪盡
00:05:02
可以不仁之至
00:05:04
所以孔子才歎氣這樣說
00:05:08
說人而不仁
00:05:10
如禮何
00:05:11
人而不仁
00:05:12
如樂何
00:05:13
這是感歎的話
00:05:17
所以對於禮樂 在禮記儒行篇這樣說
00:05:22
禮節者
00:05:24
仁之貌也
00:05:26
歌樂者
00:05:27
仁之和也
00:05:30
禮記儒行篇說
00:05:32
我們人的禮節
00:05:34
是人的外表
00:05:36
現在這字仁的意思 和這字仁就不同
00:05:43
這仁就是說我們人
00:05:46
這在上一章 就已經解釋過了
00:05:51
說禮節就是人的外表
00:05:55
歌樂就是人的和諧
00:05:59
這就是我們孔子 感歎這個季氏越禮的情形
00:06:08
現在接著看下文
00:06:12
林放問禮之本
00:06:17
子曰
00:06:19
大哉問
00:06:21
禮,與其奢也
00:06:24
寧儉
00:06:26
喪,與其易也
00:06:29
寧戚
00:06:32
孔子一個學生叫做林放
00:06:36
這個林放來向孔子 問禮教的根本
00:06:41
孔子這樣說
00:06:44
說你今天 所問的意義很重大
00:06:49
若要說到這個禮
00:06:53
你若說祭禮過於奢侈浪費
00:06:58
寧願節儉一點
00:07:04
你假使若是喪事
00:07:07
你若注重外表的禮儀
00:07:11
那寧願用哀戚在內心
00:07:18
所以要來說明本文之前
00:07:22
來瞭解林放到底是什麼人
00:07:26
現在來看四書人物 裡面的解釋
00:07:31
林放
00:07:34
字子立
00:07:37
或字子丘及子邱
00:07:44
春秋時魯國人
00:07:48
係孔子之弟子
00:07:51
嘗以禮之本
00:07:54
問於孔子
00:07:57
極為孔子所讚揚
00:08:00
林放於唐開元二十七年
00:08:08
入祀於孔廟
00:08:11
並追封為清河伯
00:08:14
明代改祀於鄉
00:08:18
至清雍正二年
00:08:21
復入祀於孔廟
00:08:24
稱先賢
00:08:26
而在臺灣民間
00:08:28
稱林放為敵天大帝
00:08:31
又稱德天大帝
00:08:33
大帝爺
00:08:35
太師爺
00:08:37
有兩座寺廟
00:08:39
奉為主神
00:08:41
一為嘉義縣新港鄉 月眉村之光天宮
00:08:48
建於清乾隆三年
00:08:51
一為宜蘭縣宜蘭市 黎明里之新興廟
00:08:56
起源亦極早
00:09:01
現在四書人物裡面這樣說
00:09:04
說林放他的字號叫做子立
00:09:10
但是另外一個字號 叫做子丘
00:09:14
但是子邱有時多個耳字旁
00:09:20
是春秋時候的魯國人
00:09:24
就是孔子的徒弟
00:09:28
他曾用禮之本來問孔子
00:09:33
就是今天說的課
00:09:36
孔子很讚揚他
00:09:41
這個林放 在唐朝開元二十七年
00:09:46
入祀在孔廟
00:09:48
把他入祀在孔廟祭拜
00:09:52
而且把他追封為清河伯
00:09:57
但是明代 將他從孔子廟拿出來
00:10:03
不立在孔子廟
00:10:05
是什麼原因 沒有將他立在孔子廟
00:10:08
因為這個林放 不在七十二弟子之內
00:10:14
在史記孔子列傳 裡沒有林放這個人
00:10:21
等於就是不入賢
00:10:23
所以才改祀在鄉間
00:10:26
另外建廟祭拜
00:10:29
到清朝雍正二年
00:10:32
又入祀於孔子廟
00:10:35
才稱呼叫做先賢
00:10:39
在現在的臺灣民間
00:10:43
稱呼林放為敵天大帝
00:10:46
有時候稱呼德天大帝
00:10:49
有時候說大帝爺
00:10:52
或是大師爺
00:10:54
現在這個 就不能讀做大要讀太
00:10:57
太師爺
00:10:59
有兩座寺廟奉為主神
00:11:04
主神就是那間廟的主尊
00:11:09
有的是配神就立在旁邊
00:11:12
他做主神有二間廟
00:11:15
一間是嘉義縣 新港鄉月眉村的光天宮
00:11:21
這間廟建於清乾隆三年
00:11:26
另外一間是宜蘭縣的 宜蘭市黎明里的新興宮
00:11:32
但是這間的起源聽說很早
00:11:35
但是不確定是那個年代
00:11:38
因為並沒有事蹟
00:11:42
這是四書人物裡 描寫林放的經過
00:11:51
那麼對於林放問禮之本
00:11:55
我們另外來看
00:11:57
呂純陽祖師 對於本文他的看法
00:12:03
林放
00:12:05
或曰孔子弟子
00:12:09
但仲尼弟子列傳中 無其名
00:12:13
何故
00:12:15
為無入賢之列
00:12:19
故史記仲尼 弟子列傳無其名
00:12:24
林放問禮之本
00:12:27
夫禮之本在奢儉之中
00:12:32
然奢則過禮
00:12:35
儉則固陋
00:12:37
過禮則敗德
00:12:40
固陋無他失
00:12:42
奢不如儉也
00:12:44
故曰
00:12:45
禮,與其奢也
00:12:47
寧儉
00:12:49
易,著重禮儀也
00:12:55
戚,哀痛有餘也
00:12:58
易戚俱失禮
00:13:01
然易不若過哀
00:13:05
故曰
00:13:07
喪,與其易也
00:13:09
寧戚
00:13:11
其時
00:13:12
世俗多失
00:13:14
故因與失中之勝
00:13:19
以誡當時也
00:13:23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0:13:27
說林放這個人
00:13:31
後來一些學者 說是孔子的徒弟
00:13:37
不過在仲尼弟子列傳裡面
00:13:41
沒有這個林放的名字
00:13:45
是什麼原因
00:13:48
因為孔子有三千弟子
00:13:52
七十二賢
00:13:56
因為他沒有入賢裡面
00:14:00
是三千弟子中 沒有入賢的裡面
00:14:05
不是說他今天 來問道理就可以來入賢
00:14:10
入賢是要看他的修養 有沒有達到那個境界
00:14:15
有的會問不會做的也有啊
00:14:19
所以在史記仲尼弟子 列傳就沒有這個名字
00:14:26
林放要來問這個禮的根本
00:14:31
我們要知道這個禮的根本
00:14:34
是在奢侈浪費 和勤儉的中間
00:14:42
你要知道 奢侈浪費是超過禮
00:14:47
若是儉是小氣
00:14:50
人若太節儉就變成小氣
00:14:53
你若超過禮就會敗德
00:14:58
怎樣超過禮會敗德
00:15:00
若以現在來說 請那個康樂隊
00:15:03
請那個脫衣舞團種種
00:15:07
這都是已經敗道德
00:15:11
所以呢
00:15:13
一個人若小氣 他就不會敗道德
00:15:19
雖然小氣
00:15:20
你這個人這麼小氣
00:15:21
但是他沒有敗道德
00:15:24
所以你奢侈浪費不如節儉
00:15:28
所以才說禮
00:15:30
與其奢也寧儉這句話
00:15:34
若說易是注重這個禮儀
00:15:39
戚就是哀痛有餘
00:15:43
像父母過世
00:15:45
煩惱到 哭得軟綿綿不能做事
00:15:49
這叫做哀痛有餘
00:15:53
你著重禮儀和哀戚過多
00:16:00
這都是失禮
00:16:03
父母過世好比做是喜事
00:16:07
這樣成什麼體統
00:16:10
你若一個人 哀痛到軟綿綿不能做事情
00:16:15
你成什麼體統
00:16:16
這都是失禮
00:16:19
不過今天 著重禮儀不如哀痛過多
00:16:25
哀痛過多 雖然是說不能做事無禮
00:16:29
不過他沒有過失啊
00:16:32
所以才說喪
00:16:35
與其易也寧戚
00:16:38
當時世俗都是失禮
00:16:44
都無禮
00:16:45
所以呢孔子 才要用失中的贏和輸
00:16:56
就好比說 你到底是超過才對
00:16:59
還是不超過才對
00:17:01
因為一個人 你若節儉勝於奢侈浪費
00:17:07
因為奢侈浪費會造罪
00:17:10
節儉雖然說比較小氣來說
00:17:14
他沒有過失
00:17:16
所以節儉就勝過奢侈浪費
00:17:19
一個人哀戚過多 雖然不能做事情
00:17:23
但是勝過於什麼
00:17:24
勝過於一個人 超過這個禮貌
00:17:28
像是不合禮
00:17:31
這就是要警誡當時
00:17:34
當時就是說孔子的年代
00:17:37
要來警誡孔子在世時 社會的一種毛病
00:17:45
《下集待續》 更精采的內容 休息一下後繼續觀看下一集
【短篇版】論語
99/249部影片
【短篇版】論語01-1
【短篇版】論語01-2
【短篇版】論語01-3
【短篇版】論語01-4
【短篇版】論語01-5
【短篇版】論語01-6
【短篇版】論語02-1
【短篇版】論語02-2
【短篇版】論語02-3
【短篇版】論語02-4
【短篇版】論語02-5
【短篇版】論語02-6
【短篇版】論語03-1
【短篇版】論語03-2
【短篇版】論語03-3
【短篇版】論語03-4
【短篇版】論語03-5
【短篇版】論語03-6
【短篇版】論語04-1
【短篇版】論語04-2
【短篇版】論語04-3
【短篇版】論語04-4
【短篇版】論語04-5
【短篇版】論語04-6
【短篇版】論語05-1
【短篇版】論語05-2
【短篇版】論語05-3
【短篇版】論語05-4
【短篇版】論語05-5
【短篇版】論語05-6
【短篇版】論語06-1
【短篇版】論語06-2
【短篇版】論語06-3
【短篇版】論語06-4
【短篇版】論語06-5
【短篇版】論語06-6
【短篇版】論語07-1
【短篇版】論語07-2
【短篇版】論語07-3
【短篇版】論語07-4
【短篇版】論語07-5
【短篇版】論語07-6
【短篇版】論語08-1
【短篇版】論語08-2
【短篇版】論語08-3
【短篇版】論語08-4
【短篇版】論語08-5
【短篇版】論語08-6
【短篇版】論語09-1
【短篇版】論語09-2
【短篇版】論語09-3
【短篇版】論語09-4
【短篇版】論語09-5
【短篇版】論語09-6
【短篇版】論語10-1
【短篇版】論語10-2
【短篇版】論語10-3
【短篇版】論語10-4
【短篇版】論語10-5
【短篇版】論語10-6
【短篇版】論語11-1
【短篇版】論語11-2
【短篇版】論語11-3
【短篇版】論語11-4
【短篇版】論語11-5
【短篇版】論語11-6
【短篇版】論語12-1
【短篇版】論語12-2
【短篇版】論語12-3
【短篇版】論語12-4
【短篇版】論語12-5
【短篇版】論語12-6
【短篇版】論語13-1
【短篇版】論語13-2
【短篇版】論語13-3
【短篇版】論語13-4
【短篇版】論語13-5
【短篇版】論語13-6
【短篇版】論語13-7
【短篇版】論語14-1
【短篇版】論語14-2
【短篇版】論語14-3
【短篇版】論語14-4
【短篇版】論語14-5
【短篇版】論語14-6
【短篇版】論語14-7
【短篇版】論語15-1
【短篇版】論語15-2
【短篇版】論語15-3
【短篇版】論語15-4
【短篇版】論語15-5
【短篇版】論語15-6
【短篇版】論語16-1
【短篇版】論語16-2
【短篇版】論語16-3
【短篇版】論語16-4
【短篇版】論語16-5
【短篇版】論語16-6
【短篇版】論語17-1
【短篇版】論語17-2
【短篇版】論語17-3
【短篇版】論語17-4
【短篇版】論語17-5
【短篇版】論語17-6
【短篇版】論語18-1
【短篇版】論語18-2
【短篇版】論語18-3
【短篇版】論語18-4
【短篇版】論語18-5
【短篇版】論語18-6
【短篇版】論語19-1
【短篇版】論語19-2
【短篇版】論語19-3
【短篇版】論語19-4
【短篇版】論語19-5
【短篇版】論語19-6
【短篇版】論語20-1
【短篇版】論語20-2
【短篇版】論語20-3
【短篇版】論語20-4
【短篇版】論語20-5
【短篇版】論語20-6
【短篇版】論語20-7
【短篇版】論語21-1
【短篇版】論語21-2
【短篇版】論語21-3
【短篇版】論語21-4
【短篇版】論語21-5
【短篇版】論語21-6
【短篇版】論語21-7
【短篇版】論語22-1
【短篇版】論語22-2
【短篇版】論語22-3
【短篇版】論語22-4
【短篇版】論語22-5
【短篇版】論語22-6
【短篇版】論語23-1
【短篇版】論語23-2
【短篇版】論語23-3
【短篇版】論語23-4
【短篇版】論語23-5
【短篇版】論語23-6
【短篇版】論語23-7
【短篇版】論語24-1
【短篇版】論語24-2
【短篇版】論語24-3
【短篇版】論語24-4
【短篇版】論語24-5
【短篇版】論語24-6
【短篇版】論語24-7
【短篇版】論語25-1
【短篇版】論語25-2
【短篇版】論語25-3
【短篇版】論語25-4
【短篇版】論語25-5
【短篇版】論語25-6
【短篇版】論語25-7
【短篇版】論語26-1
【短篇版】論語26-2
【短篇版】論語26-3
【短篇版】論語26-4
【短篇版】論語26-5
【短篇版】論語26-6
【短篇版】論語27-1
【短篇版】論語27-2
【短篇版】論語27-3
【短篇版】論語27-4
【短篇版】論語27-5
【短篇版】論語27-6
【短篇版】論語28-1
【短篇版】論語28-2
【短篇版】論語28-3
【短篇版】論語28-4
【短篇版】論語28-5
【短篇版】論語28-6
【短篇版】論語29-1
【短篇版】論語29-2
【短篇版】論語29-3
【短篇版】論語29-4
【短篇版】論語29-5
【短篇版】論語29-6
【短篇版】論語29-7
【短篇版】論語30-1
【短篇版】論語30-2
【短篇版】論語30-3
【短篇版】論語30-4
【短篇版】論語30-5
【短篇版】論語30-6
【短篇版】論語31-1
【短篇版】論語31-2
【短篇版】論語31-3
【短篇版】論語31-4
【短篇版】論語31-5
【短篇版】論語31-6
【短篇版】論語32-1
【短篇版】論語32-2
【短篇版】論語32-3
【短篇版】論語32-4
【短篇版】論語32-5
【短篇版】論語32-6
【短篇版】論語33-1
【短篇版】論語33-2
【短篇版】論語33-3
【短篇版】論語33-4
【短篇版】論語33-5
【短篇版】論語33-6
【短篇版】論語34-1
【短篇版】論語34-2
【短篇版】論語34-3
【短篇版】論語34-4
【短篇版】論語34-5
【短篇版】論語34-6
【短篇版】論語35-1
【短篇版】論語35-2
【短篇版】論語35-3
【短篇版】論語35-4
【短篇版】論語35-5
【短篇版】論語35-6
【短篇版】論語35-7
【短篇版】論語36-1
【短篇版】論語36-2
【短篇版】論語36-3
【短篇版】論語36-4
【短篇版】論語36-5
【短篇版】論語36-6
【短篇版】論語37-1
【短篇版】論語37-2
【短篇版】論語37-3
【短篇版】論語37-4
【短篇版】論語37-5
【短篇版】論語37-6
【短篇版】論語38-1
【短篇版】論語38-2
【短篇版】論語38-3
【短篇版】論語38-4
【短篇版】論語38-5
【短篇版】論語38-6
【短篇版】論語39-1
【短篇版】論語39-2
【短篇版】論語39-3
【短篇版】論語39-4
【短篇版】論語39-5
【短篇版】論語39-6
【短篇版】論語40-1
【短篇版】論語40-2
【短篇版】論語40-3
【短篇版】論語40-4
【短篇版】論語40-5
【短篇版】論語40-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1131227005523
23bac852-9383-4499-9dff-615a043bd686
網站除錯報馬仔